近日,討論「廣東話」這個議題已經相當激烈,不過重點已經非粵語的口音問題,轉而引發地方人士的攻擊戰。相信大部分粵語使用者(所謂廣州話、廣東話、白話、佛山話、中山話、台山話等等等等)都應該接受「粵語」這個國際學名,但在各地城市往往又在口音名稱上引發爭議。這種爭議起源於名稱的理解之上:
1.因為「粵」=「廣東」,所以「粵語」=「廣東話」
2.因為「廣州話」是粵語標準音,所以「廣州話」是代表「廣東」各粵語城市的「話」
3.因為當地話與「廣州話」有些微出入,便不能稱之為「廣州話」
4.「廣州話」來自廣東各地?廣州話應叫廣東話?
5.Canton是廣州還是廣東,Cantonese亦之?
6.廣州對香港,強勢決定名稱?
廣州在清朝是世界第一富裕的商都(注意:這裏是說商都,當時最有錢的城市是北京,因為當地是全國的金庫),全省乃至全國商人均使用「廣州話」作為商業行業語言,而且當地的行話詞彙更傳到各地流通使用。廣州也是粵劇、粵曲、飲茶的發源地,憑借商都與省城(兩廣)的地位,廣州話是標準粵語被慢慢地植入廣東、廣西各地。
香港大概是因為外省移民多,外省移民初到香港,便將香港當地的粵語稱之為「廣東話」,但隨著珠三角一帶移民到達香港後,廣州音便成為當地的標準口音。因此將本來應稱之為「廣州話」的廣州音粵語稱為「廣東話」。香港曾被稱為「文化沙漠」,與上海非常相似,古老的發源文化很少,但憑借經濟發展創造出新一代的流行文化。香港通過強大的國際網絡,以及強大的電視廣播力量,將「廣東話」一詞帶到世界各地。但是外國華人亦非統一地認同「廣東話」,而是更多地使用「粵語」、「廣府話」。
語言並非由地域區分的,所以「廣東話」回到廣東之後,隨即受到批評,在廣東內使用即以地方主義名義被批評。廣州與週邊城市當然不會使用「廣東話」以遭此批評,不過其他城市受到香港電視影響,反對起廣州話的「霸權」來,紛紛以當地名稱嚐試否認「廣州話」的名稱及地位。不過長期以來,廣州官方從未有正式將「廣州話」之名強加於各地市症苦,是各地民衆自行從廣州帶回家鄉。現時症苦通用普通話更不可能在任何場合影響各地。盡管如此,省症苦扶持的廣東電視台座落廣州市區,是廣東省首個惟一覆蓋全省的粵語電視台,其主持常駐廣州,自然以「廣州話」為廣播語言。因此幾乎所有粵語使用者,不管哪種口音,均能聽懂廣州話口音。因此廣州人對廣州話是全省通用語是非常自豪的,同時也不接受香港以「廣東話」來否認「廣州話」歷史的價值。同時廣州話對字、音的取捨相當嚴謹,如食、喫兩者皆取,如凹有NAP、NIP音,可見得只要字、音流通性高,皆可取之成為廣州話。而香港的粵語正音運動,則是反其道而行,以古音為標準,不管其字、音是否流通,對本來常用的廣州音不斷加以否定。然而諷刺的是,香港症苦與電視台竟然跟隨,並迫使學校使用。香港市民普遍不認同,最後只得兩頭不到岸。
香港粵語自然希望使用一種省級名稱的語言,以使之與廣東省有平等地位,而非使用廣州話來矮化自己,更不會使用「香港話」。香港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城市,「廣東話」還是「廣州話」應由其市民自行決定,不過香港人要注意到自身的影響力,不應在海外大肆宣揚「廣東話」在廣東的正確性。在粵港討論中,更應該以客觀的名稱討論問題。粵語、廣州話應該給與區別開來。各名稱的正確性應經過歷史校驗,新名稱必須得到大部分民衆認可。
參考:
粵語
粵語方言
廣州話
[ 本帖最後由 bajatvj 於 2008-9-12 16:06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