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6215|回復: 26

[文化對對碰] 这样看待——推普有失公允 ^_^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9-10 01:14: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这样看待推普有失公允

邓辉粦

  ■读者有心

  □邓辉粦

  在7月23日《晚会》版《话说「普通话」》一文中,作者对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推普工作给予了相当不公允的评价,笔者对此深感惊诧。

  文章开头讲述了推行普通话初期(实际上不是上世纪60年代而是50年代)的种种笑话,其实正说明了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

  作者认为公交车上「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警示是欲将土语方言「赶尽杀绝」的「野蛮」、「荒谬」做法,其判断不知从何说起。难道这样的提倡也有错?再说公交车报站不是普通话、广州话兼用吗?不是连外省来的司机、售票员都在学说白话吗?

  作者引专家学者的话说:「方言消失的背后是文化丢失」,而认为造成方言消失文化丢失的原因则是推广普通话:「一个推广『普通话』,就在全国将无数的本土文化挤压摧毁。」这结论十分轻率。且不说普通话也是中国本土文化的组成部分;连「的士」、「士多」等许多外来词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怎么中国自己的普通话一推广就会招致本土文化的摧毁?

  作者极为推崇香港,认为「香港从来没有拿英语排斥挤压白话」,「时至今日,香港已将广州取而代之成为广府文化的中心」。「广府文化中心」之说是个大问题,我没有能力置评,我只想问一句:「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什么时候、用什么手段「挤压摧毁」了本土文化?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广东推广普通话最好的时期,也是广州话最风光的时期。把本省省城方言培训班办到外省的,只有广东;把普通话的电视剧翻译成本省省城方言的,我知道只有广东这样做;打开收音机、电视机听听、看看:广东省、广州市的电台、电视台,不是大部分都用广州话播音吗?广东传媒「守土」已够尽责,夫复何求啊?

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樓主| 發表於 2008-9-10 01:18:0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顾

话说「普通话」

何卓琼

  ■社会穿梭

  □何卓琼

  记忆中,广州推行普通话是在上世纪60年代。

  当时我读初一。忽然一夜之间,所有老师都要丢开惯用的白话(粤语),改用普通话讲课。易语教学,这对我们听课毫无障碍,平日听广播睇电影早听惯了普通话;但对老师可是个不小的冲击,毕竟讲与听是两回事。白话与普通话,南腔北调鸡同鸭讲。南人霎时换讲北语,情同华山一条路唯有「执生」,那情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语文老师是客家人,平日白话讲课总脱不了客家音。这时他干脆客家话上阵,只将客家话往旁门靠一靠,就万事大吉算「普通话」了。但在朗读鲁迅的文章时却露了马脚。文中有句「手枪,手枪,是你么?是你么?」他读成「手仓,手仓,斯厘摸?斯厘摸?」我们咭咭咭笑倒一片!几十年来「斯厘摸」言犹在耳。

  最痛苦的要算上历史课。历史老师最是「穷凶极恶」,不苟言笑犹自可,还动不动目露凶光。平日上他的课,个个噤若寒蝉。如今他讲普通话偏偏最搅笑,搅笑又不敢笑痛苦万状!历史老师是广州人。粤人讲普通话已成国家级笑柄,这位老师更甚。他根本不理会普通话为何物,只管将白话歪读自成一派,还抑扬顿挫流利无比。一日他讲黄巢起义,内中有首起事诗: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他朗读此诗时正在课桌间踱步,摇头晃脑极之投入。那自成一派的「普通话」变得出奇的鬼诘怪异。最后「大吉」两字一出口,我们再忍不住,轰的哄堂大笑。这突然喷发的大笑竟把老师吓着了。他定在那里,莫名地惶恐地求援似地看着我们,露出了儒弱良善的本真。

  正是流年似水,转眼流走了将近半个世纪。几十年过去了,普通话早已大行其道。它成了全国的官话登上大雅之堂,还游走街市流行民居涵盖幼稚园。听说幼稚园里,稚儿不说普通话会被老师当堂批评。普通话成了国人必操之国语。公交车上不断打出的警示「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更是把方言土语横扫出规范之外。身在广州竟被规劝不说本土粤语,何等荒谬!那欲将土语方言「赶尽杀绝」之野蛮,由此可见一斑。

  呜呼!普通话自我们这代人推广,方言土语又在我们这代人手中葬送。父辈当年家常之方言俚语,随着他们的故去大多已流失,日常再听不到,我辈也不会讲。偶尔,我家兄弟姐妹聚在一处,你一句我一句把父母当年说的俚语挖出来逗趣,竟仿如出土文物一样趣怪久远。如今,方言土语的流逝已令有识之士惊觉,各路专家学者都在大声疾呼:「方言消失的背后是文化丢失!」那么,令方言消失文化丢失的又是什么?

  若要探究,不妨回眼看看香港。

  香港被英国殖民统治百多年,英式管治英语教育根深蒂固。港人说英语如同我们讲普通话。但是,香港从来没有拿英语排斥挤压白话。香港民间始终是土语方言的世界。时至今日,香港已将广州取而代之成为广府文化的中心。这文化双栖的奥秘就在于文化意识,在于兼容共存的气度。「九七」回归前,香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英文书报、英语影视充斥于市。但与此同时,香港大量的书报传媒包括影视电台,百多年来畅行无阻的还是白话,是土语方言。香港牢牢固守着本土文化的根脉,令广府文化保有最后的栖居。

  反观我们,一个推广「普通话」,就在全国将无数的本土文化挤压摧毁。非此则彼的偏激盲目,农民式的愚昧狭隘,正是土语方言的杀手。

  现在,举国上下提倡科学发展观,但愿国人不再盲目偏激,不再狭隘愚昧。书报传媒更是「守土」有责。唯求如此,土语方言方可有望起死回生。

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樓主| 發表於 2008-9-10 01:25:06 | 顯示全部樓層

名家档案:何卓琼

金羊网 2007-09-07 11:48:02

何卓琼,祖籍广东顺德。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供职广东省电力部门。1982年正式发表作品。1984年调入广东省作家协会专业写作。曾任广东省妇联第九届执委。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祸水》、《蓝蓝的大亚湾》;中短篇小说集《总工程师的日常生活》、《西关人家》;散文集《美神》;主编(执行)
并主笔撰写广东省公安纪实丛书《磐石之安》(第一卷)、《南中国十大案》(第二卷)、《联剑粤港澳》(第三卷)。
主要获奖有:小说集《总工程师的日常生活》获广东省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本是同根生———粤港澳警务合作回眸》获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磐石之安》(单篇)获**金盾文学奖,散文《门口的红地毯》获广东省首届秦牧散文奖,散文集《美神》获广东省第二届秦牧散文奖,长篇小说《蓝蓝的大亚湾》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编辑:健健)

 樓主| 發表於 2008-9-10 01:28:24 | 顯示全部樓層

评点何卓琼:「琼姐」一盅两件

金羊网 2007-09-07 11:48:02

作者:杨万翔


题解

「琼姐」者,何卓琼也。

「一盅两件」,地道粤方言。广州人把资深茶客叫作「老茶骨」,「老茶骨」一早起床,挨在茶楼门口等开门,为的是能够一生一世在同一家茶楼里跟同一个座位长相厮守;老茶骨消费有特色,例牌是酽茶一盅,点心两款———此之谓「一盅两
件」。

琼姐有似「老茶骨」般恒定的文学价值,可以用「一盅两件」作喻———秀笔一管,惯写的是「电力工业」和「西关风情」这两个母题;而难能可贵者,在于她有本事以两种殊不相同的文字风格去恰如其分地摆布此两类迥然不同的文学题材,读者的感受却又互不PK,一望而知都产自「何卓琼记」。

女中学生逛「花地」

文学创作需有天赋。此话没花假。

琼姐出生于一个毫无文学元素的建筑商之家,偏生砖瓦木石却滋生出足以鼎承她毕生事业的文学天赋!

在什么「德华」尚未投胎、因而尚未有女仔追歌星追到发癫的年代,中、小学生喜欢阅读小说最是寻常不过。当年的「琼妹」亦然,但不太寻常者,乃是何小妹不仅喜欢阅读,而且晓得挑剔。

1964年,「琼妹」读高二。某天,羊城晚报「花地」晾出一篇小说,让何小妹睇到「摇头」。她如同课堂作文那般,三下五除二涂抹出批评文章一篇,盲摸摸寄往编辑部。

中学生的作文立马在「花地」贴堂!这是何卓琼首次发表文章,稿费4元———唔好意思,按时下的物价,刚好够买一碟西关银记「拉肠」。

「文革」前最后一次高考,何卓琼考上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一位高年班师兄对这名小新生竖起了大拇指:「睇过你登在『花地』的文章啦!你批评的那篇小说,我们小组研讨过,还集体写成文章投给羊城晚报,却似泥牛入海!」

向读者「放电」

1970年,何卓琼毕业,被分配到肇庆电力部门当文书。小夫妻两地分居。何卓琼挟着个襁褓小儿,日头上班舞弄公文案牍,晚黑回「家」打理屎片尿布,忙似失魂哪吒。

据说「诗穷而后工」,是耶非耶?就在小儿哭闹声中,何卓琼「沤」出了生平第一篇小说《日常生活里的诗》,在刚刚复刊的《广东文艺》上低吟浅唱,时为1972年。

恍如隔世也,上世纪70年代前期的文学作品,仅具文学史方面的价值。但于何卓琼个人而言,这篇处女作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她通过特殊的创作实践认识到,尽管文学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可能会被非文学因素所扭曲,但文学源于生活却是不易之理!

10年过去,中国文学的新时期早已莅临。

10年过去,何卓琼早已调回广州;对于电力系统的「日常生活」,深切理解文学真谛的她,早已拥有丰厚积累。

厚积「厚发」!

1982年,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刊物《花城》,头条推出了一部题材独特的中篇小说———《电流越过边境》。作者便是何卓琼。

数月后轰轰烈烈又来一部———《总工程师的日常生活》。

再接再厉又一部《查理和他的煞星》……

青年女作家「大发雌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读者连续「放电」!

何谓「放电」?我不说破,好教读者自己品味粤方言特有的诙谐。

「触电」最强烈的是广东省作家协会,落足力把何卓琼自电力系统挖走了。

「祸水」流向西关

截至此时,作为何卓琼文学天赋之显性载体者,乃是电力工业题材,沿此方向继续探索,便有了面世于1989年的长篇小说《祸水》。

这部知名长篇让何卓琼够格被称作「琼姐」!

《祸水》讲述的是爆发于荒僻峡谷里的一场特大洪水,作品凸显了灾难中的人性;故事场景是一座水电站,它为闭塞守旧的山村所包围。

为创作这部长篇,何卓琼远赴粤东山旮旯体验生活两个多月;之后历时两年,三易其稿,万苦千辛,《祸水》酿成!

琼姐慨叹,创作过程把她折磨得很深很久;及至作品载誉,她兀自认为,写作是无法说得清的事。

但有吾粤陈梦吉之流的「坏鬼书生」口水花喷喷———

我以为,《祸水》把琼姐浸泡得如此阴功的关键性原因,在乎操作性语言的选择;不同题材的作品,须有与之相般配的语言系统对它作总体笼罩!

《祸水》之前,琼姐的电力题材作品,场景是大都市里的发电厂、什么部委办和业务洽谈室;人物是行政领导、技术人员、企业家以及「领导一切」的工人阶级。琼姐文学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是苏俄文学,而前苏联的工业题材作品,世界一流!煎炒诸如此类,琼姐得心应手。

然而《祸水》却是电力题材中的异类,山民哪晓得Call「查理」?欲把他们描摹得形神兼备,方言不可或缺!《查理和他的煞星》乃琼姐的名篇之一,但若挟查理而投《祸水》,煞星是必形影相随!

「无法说得清」云者,琼姐谦言而已。她狠心甩掉查理,摆脱煞星纠缠,「祸水」翻腾汹涌,粤方言粼光闪烁:题材牵引出本能,本能发酵成渐悟。《祸水》之成功,艰难然而准确的操作语言选择,当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平台。

渐悟催生自觉,琼姐文学天赋的另一面赫然显露———

粤方言圈以广州为中心。为了最大限度地让粤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绽放异彩,亟有必要开拓一个崭新的题材领域;沿着《祸水》流向,美目盼兮,琼姐睇中了广州西关!

「广味小说」的前世今生

西关,清末之前广州西城墙外的郊区,后来演化为商业区;商家气和市井味是西关文化的底色。

琼姐是土生土长的「西关人」,她对近代西关的稔熟甚于对电力。

我坚定地反对认为西关文化代表着广州文化这一谬论,但我由衷地赞赏琼姐创作的「西关小说」———在这系列作品中,西关只是一个朦胧背景,而运用浓郁地道的粤方言,琼姐写活了广州的草根小民,从而使广州文化获得了形象表现,以致她首创「广味小说」这一概念,用以涵盖同类作品。

琼姐此类小说的第一篇,是于1991秋发表在羊城晚报「花地」上的《西关人家》。小荷才露尖尖角,该精致短篇瞬即赢得广大读者的钟爱———因其星光闪闪的粤方言词,老一辈广州人如逢旧友,年轻一辈似遇新知!

关于这篇小说,我跟琼姐通了一次信。琼姐把往还信札发表在《花地》上,标题就叫做《「广味小说」的话题》。

话题的核心,乃是如何在文学作品中融入粤方言。我同意琼姐的灼见:创作表现广州生活的小说,须得使用本土语言;但要有一个度,应在外地人也能看懂的前提之下,尽量使用俚语方言。

同意之余,我对「广味小说」的先驱者顿生敬意。

广州之萌生小说,始于清末,作者是一批坊间无名文人。创作诸如讲述一位本土讼师的通俗小说《扭计祖宗陈梦吉》之际,他们就已提出著名的「三及第」理论(「三及第」是一款放进了三种肉类的粥品):撰写广州小说,须得融合白话文、文言文、粤方言三种成分。

广州本土小说自有传统,从一开始,它就自觉地服务于本土街坊而兼顾外地读者。

上世纪30年代,欧阳山创办周刊《广州文艺》,明确宣称:「尽量用广州话中劳动人民大众的语言来创作。」对此,他身体力行。

「广味小说」于40年代的最大收获,是黄谷柳的《虾球传》;迄今,这部作品仍是经典。

1951年,一篇号召为「祖国语言的纯洁而斗争」的权威社论中断了「广味小说」的进程,一「断」40载。

「兴灭继绝」———琼姐笔底,古风存焉,伊人以自己的作品,证明了「广味小说」的独特价值!

承前,确矣;启后,能否?

但至少我,即为琼姐的附骥尾者,倘无拙著《镇海楼传奇》,我哪敢在琼姐尊前谬称小弟!

小弟窝囊,没在小说创作路上继续蹒跚。琼姐却堪称巾帼英雄,兀自文场驰骋,叱咤时闻口舌香,一鼓作气贡献出《云山婆》、《威记》、《豪哥》、《阿珍》等「广味小说」系列,另有「广味散文」成串。琼姐的西关系列引起了欧阳山的关注。欧阳山赞她「真正写出了西关味。」

至于琼姐那「一盅」的另「一件」呢?她以如椽大笔,挥洒成了气势磅礴的《蓝蓝的大亚湾》,这中国首部以核电站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于2003年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


(编辑:健健)

 樓主| 發表於 2008-9-10 01:29:47 | 顯示全部樓層

何卓琼_百度百科

何卓琼(1944~ ),女,生于广州,祖籍广东顺德。CCP党员。197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历任广东肇庆地区供电公司文书,广东电力中心调度所文书,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院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成员。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调入广东作家协会文学院专职写作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广东作协主席团成员、广东作协文学院专业作家。

获奖作品:

长篇小说《蓝蓝的大亚湾》获广东省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
小说集《总工程师的日常生活》获广东省鲁迅文学奖(第二届);
散文集《美神》获广东省秦牧散文奖(第二届);
散文《门口的红地毯》获广东省秦牧散文奖(第一届);
中篇小说《总工程师的日常生活》(单篇)获《花城》首届文学奖;
中篇小说《医生和他有朋友》、《意境》、《云山婆》先后获《广州文艺》朝花奖;
报告文学《磐石之安》(本人撰写的单篇)获**首届「金盾文化工程」优秀文学伤口奖;
散文《非常旌》获南方日报庆祝建党五十周年征文一等奖;
散文《阿佤,尽领你的风骚》获广东省新人新作奖(1986年);
散文《美神》(单篇)、《董事长》、《外婆》、《为了明净的天空》等分别获刊物文学奖;
长篇小说《祸水》获广东省庆祝建国四十周年优秀作品评选纪念奖。

此外还担任执行主编并参与撰写广东省公安纪实丛书,已出版第一卷《磐石之安》、第二卷《南中国十大案》,第三卷已撰写完毕即将出版。
 樓主| 發表於 2008-9-10 01:34:35 | 顯示全部樓層

西关故事

作者:何卓琼

基本信息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页码:352 页码
·出版日:1999年
·ISBN:7536029241
·条码:9787536029248
·版次:1999-3-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媒体推荐
总序
于幼军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文学,每一个时代又都会形成打上时代鲜明印记的文学主潮。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不仅满足了各个时代人们的不同精神需求,而且也起到了传播思想、启发民智、积累文化、移风易俗的巨大社会作用。综观古今中外历史,社会大变革、大变动的时代,往往也是文豪辈出、传世佳作不断涌现的时代。这些大作家以自己手中的笔,忠实地记录了社会变迁的轨迹,描绘了历史风云的变幻,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他们的作品也因之成为受到后人热爱和重视的传世之作。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使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心态以及价值观念的变迁充分呈现。社会转型期一方面给文学带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契机,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文学要积极倡导新思想和新观念,担负起激浊扬清、 匡正祛邪的社会历史责任。身处这样伟大的时代,面对这样宏伟的事业,我们的作家、文学家不仅有着丰富的创作源泉,而且还有着施展自己才华的广阔创作空间。
新时期以来,我省的文学创作队伍经受了新的洗礼,端正了创作思想和努力方向,坚持扎根广东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满腔热情地投入创作,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和比较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对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方面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对于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都发挥了独特而积极的作用。这套《广东省中青年作家文库》的面世,就是对近年来我省中青年作家队伍创作实绩的一次集中的展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事业的兴旺发达,有赖于杰出人才和精品佳作的不断涌现。我们在充分肯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与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相比,与国内一些先进省市相比,我省在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拔尖人才还不多,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作品还比较少。因此,我们需要从加快发展广东文学事业的要求出发,高度重視和切实加强文学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大力培养跨世纪的中青年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人才,造就一大批政治成熟、思想深刻、思维敏捷、头脑清醒、功底深厚、作风扎实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形成宏大的广东文学新军。为此,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全面、正确地坚持「两为」方向和贯彻「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学创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起作家、文学家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广大中青年文学工作者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同时,还要深化文艺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文艺自身发展规律,有利于多出人才、多出精品的机制。
然而,对中青年文学工作者的成长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 中青年作家正值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古往今来的许多杰出文学家,都是在其中青年时代写下旷世华章的。我们热切期望全省中青年文学工作者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深入实践、深入生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要有兼收并蓄东西方文化精华和各家之长的胸怀和胆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要有社会和历史责任感, 以及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和韧性战斗的精神,力戒浮躁,精益求精, 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惟有这样,文学事业才会后继有人、蓬勃兴旺; 文学百花园才会群芳竟艳、春意盎然。
编辑推荐
新时期以来,广东省的文学创造队伍经受了新的洗礼,他们新创作的作品对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发挥了积极的水平。
 
目录

总 序 于幼军
西关人家
威 记
豪 哥
阿 珍
云山婆
……
文摘
书摘
在夏季行将结束争秋夺暑的日子里,云山死了。
短短的街衢流传着他临死说的一句话:唉,那些仔女……
云山放不下的是他的仔女。人们在传递着这句话时,也在传递着对云山婆的不信任。
出殡时,云山四个仔女楼梯级似的级高级低排成一行。云山婆头上夹了白色毛线绕的花结,一张脸蜡黄蜡黄。
不久,云山石灰铺倒闭了。
倒闭的原因也不全因了云山的死。事实是石灰铺关门半年,坤记棉胎铺以及通街店铺都陆续关门大吉归堆与别人联营了。
阿灿早早预感到的日子果真来临。他要离开这间曾有过石灰池曲尺柜台的砖木楼房,返回家乡去。
临走那晚,他依然的在毒热日头收了后,用井水将门口淋得湿透。云山婆没有赤脚拨水, 自从云山染病她再无这份心神。
晚黑,阿灿在门口铺两块床板。跛女阿威团到床板上,要玩踏牌。
阿灿拿出一副竹制的老式麻将牌,三个人你一只我一只将麻牌摆踏成弯弯曲曲的长蛇阵。阿威将打头的一只牌抽开,那牌便一只跟一只的倒下,劈劈啪啪一路响。跛女阿威拍手笑。
阿灿没有笑。他觉得他的生活也像这牌一样因被抽掉了承垫突然的坍塌了。明天他将开始另一种生活。他开始想家乡的桑基鱼塘,想闷热窒人的蚕房,想家门口那条长长的石板路,想村口那个给路人遮风避雨的凉亭。7年前,他母亲陪着他在凉亭足足等了两个时辰才等到过路班车。他挤在破破烂烂的车厢里颤了两个时辰,当中还下来过了两个渡口才到了广州。那时他心里装满了稀奇和希望。
如今,他心里只有怅惘。
夜深了。
街衢一片幽暗沉寂。不时从街口吹过来凉爽的风。那风带着白鹅潭的水汽。
阿威睡着了。他蜷缩着身子,甜甜的像只猪崽。
跛女也快睡过去了,小眼睛现出了朦胧。
阿灿一手摇葵扇,一手给他梳背脊。
跛女小小的三角裤漏露出大半个屁股,在夜色中白雪雪的闪露了出来。
阿灿见了心里掠过一条热。 自从上回碰了一下,那种温暖的感觉总是滋滋地滞留着,又周身散漫开来,令他每见着便涌起莫名的激动。如今,这激动因了夜色因了长别变得更加强烈而复杂。他还未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却已经做了,潮潮的温暖又一次颤颤地袭遍他全身。
跛女抖了一下,眼里的朦胧骤然消失。她以那样的神情望着他。他弄不清那是什么神情,但那样的神情肯定不是孩子的。阿灿惊讶得好一阵忘了缩回他的手。
跛女那一瞬
……
發表於 2008-9-10 19:40:2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外外星人 於 2008-9-10 01:28 發表 金羊网 2007-09-07 11:48:02 作者:杨万翔 题解 「琼姐」者,何卓琼也。 「一盅两件」,地道粤方言。广州人把资深茶客叫作「老茶骨」,「老茶骨」一早起床,挨在茶楼门口等开门,为的是能够一生一世在同一家茶楼里跟同一个座 ...

 

真系作得就作,正一老作。

 

人地叫「老差骨」,佢就依样画葫芦作个「老茶骨」。

 

甘样烧酒佬岂不是要叫做「老酒骨」?烟铲岂不是要叫做「老烟骨」?

 

凡系资深人士都套用为「老X骨」,认真搞笑,呵呵。

 

 

 

 

發表於 2008-9-11 17:46:52 | 顯示全部樓層

珠海已经玩完,捞佬已经成功攻陷珠海,讲起就一壳眼泪。

 

 

發表於 2008-9-11 17:50:0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朱利安 於 2008-9-10 19:40 發表   真系作得就作,正一老作。   人地叫「老差骨」,佢就依样画葫芦作个「老茶骨」。   甘样烧酒佬岂不是要叫做「老酒骨」?烟铲岂不是要叫做「老烟骨」?   凡系资深人士都套用为「老X骨」,认真搞笑,呵呵 ...

 

依样画葫芦? 你都捞得几匀循.

 樓主| 發表於 2008-9-11 17:51:5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hippy888 於 2008-9-11 17:46 發表 珠海已经玩完,捞佬已经成功攻陷珠海,讲起就一壳眼泪。    

 

阿边个「读者」噉先觉得公允

發表於 2008-9-11 18:11:1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hippy888 於 2008-9-11 17:50 發表   依样画葫芦? 你都捞得几匀循.

 

正一傻佬一个,反捞反到SHORT咗,重SHORT得好匀循添。

 

依样画葫芦系书面语,唔系系书面语就等于捞话。

發表於 2008-9-11 18:18: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最阴功就糸珠海的下一代都已经俾捞化.我旧时同学两公婆都是广东人,拒同拒女沟通竟然用捞话,搞到拒女连白话都唔晓讲.文化侵畋之可怕可见一斑.
發表於 2008-9-11 18:27:46 | 顯示全部樓層

你条冒利,矫枉必须过正!偏得太犀利就必须大力MINE返钻,请理解我们的偏激。

 

to: pig tongue

[ 本帖最後由 hippy888 於 2008-9-11 18:30 編輯 ]
發表於 2008-9-11 18:41:5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hippy888 於 2008-9-11 18:27 發表 你条冒利,矫枉必须过正!偏得太犀利就必须大力MINE返钻,请理解我们的偏激。   to: pig tongue

 

偏激都唔系偏激到好似你甘嘎

 

书面语都话系捞话?!有无搞错啊?!

 

按你甘讲,好多成语都唔讲得啦,因为好多成语都系书面语

 

你连咩系粤语,咩系捞话,咩系口语,咩系书面语都未分得清啊

發表於 2008-9-11 18:52:5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hippy888 於 2008-9-11 17:50 發表   依样画葫芦? 你都捞得几匀循.

 

无文化真可怕

 

依样画葫芦系成语黎嘎

 

成语无论用粤语或捞话讲都系一样嘎

 

唔识就查下成语词典啦

 

 

發表於 2008-9-11 18:57:4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hippy888 於 2008-9-11 18:27 發表 你条冒利,矫枉必须过正!偏得太犀利就必须大力MINE返钻,请理解我们的偏激。   to: pig tongue

 

矫枉过正到连成语都唔讲得,认真搞笑,呵呵。

發表於 2008-9-11 19:15:04 | 顯示全部樓層

呢条弱智仔认真搞笑,我话知你成语也好,书面语也罢,总之在口语中是绝对不会讲「依样画葫芦」的。

發表於 2008-9-11 19:21:5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hippy888 於 2008-9-11 19:15 發表 呢条弱智仔认真搞笑,我话知你成语也好,书面语也罢,总之在口语中是绝对不会讲「依样画葫芦」的。

 

口语绝对唔讲得成语?!

 

呢个傻仔真系傻得交关啰

 

你话绝对唔讲得就真系唔讲得嘎啦?

 

你估你自己系物水啊?粤语口语官方发言人啊?

 

哈哈,笑鬼死人啊。

[ 本帖最後由 朱利安 於 2008-9-11 19:25 編輯 ]
發表於 2008-9-11 19:34:5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hippy888 於 2008-9-11 19:15 發表 呢条弱智仔认真搞笑,我话知你成语也好,书面语也罢,总之在口语中是绝对不会讲「依样画葫芦」的。

 

成个无文化既野蛮人甘,唔够人讲就打横黎讲:

 

「话之物都好,绝对唔得就系唔得」

 

经典啊,哈哈

 

 

 

 

發表於 2008-9-11 20:19:02 | 顯示全部樓層

区分一个人糸唔糸捞佬,就睇拒在口语中会唔会用「依样画葫芦」。

 

在口语中用「依样画葫芦」的,必然是捞佬无疑!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18 15:22 , Processed in 0.0631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