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578|回復: 15

[八卦時聞籮] 没水摏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9-9 01:00: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没水摏牆也。

音碌平聲。地中有穴曰。有入。掘。泥。地。之說。按『廣韻』『集韻』並魯孔切。孔空也。平上一聲之轉。亦有讀上聲者。

廣東俗語考

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摄

地陷5米 司机跳车

金沙洲沙凤一路附近隧道工程施工不受影响

陈海生、周强

■车陷坑底,工人正设法吊起。陈海生/摄

  新快报讯 (记者 陈海生 实习生 周强) 昨日中午12时30分,白云区金沙洲凤岐里村前的沙凤一路突然出现地陷,一辆私家车陷入直径约15米、深约5米的大坑。随后,坑内涌出大量的水把小车淹没,所幸司机及时跳车逃出。附近村民称,地陷可能与附近一隧道工地施工有关,具体情况有待调查。

  

  坑内积水淹了小车

  昨日下午2时30分,记者赶到现场时,多名警察正在勘查,事发路段已拉起警戒线,多名治安员在现场戒备。记者爬上附近一栋居民楼顶层看到,路面塌陷的圆形大坑直径约15米,坑内积满污水,一辆白色小车被淹,只剩下车顶在水面。大坑边沿的路面上有多处裂痕,几名工人正用水泵抽水,一辆吊车在旁待命。

  工人用竹竿测量得知大坑约5米深。下午3时35分,水被抽掉一半后,车身开始呈现。下午4时07分,轿车被吊出大坑,是一辆车牌号为粤A7K5××的白色小车,车身完好,但车内的座椅已严重变形。

  随后,有关方面调来一辆灌浆车,往大坑里倒灌回填,以尽快恢复路面通车。

  

  开车回家突遇地陷

  附近村民袁女士说,她正与家人吃中饭,突然听到「砰」的一声闷响。她开窗查看,发现马路路面突然凹陷,一辆白色小车困在坑内。村民陈伯说,事发前3分钟刚有一辆276路公交车经过,「要是那时塌陷,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大坑里很快有水冒出,没多久坑内就积满了水。

  记者随后在东方医院见到受伤的司机。正躺在病床上输液的他,右小腿、右手臂有多处擦伤。他自称姓裴,河南人,在凤岐里村经营一家修理厂。

  裴先生说,昨天中午他将从家里整理出来的垃圾运往收购站卖掉,之后开车回家。「在离我家不到300米远处,我突然觉得车尾往后一沉,像是被什么东西拽住了。随后,车子开始往后溜。我回头发现路面下陷了,我的车也翘了起来。」他欲加速离开时,车突然熄火了,车身慢慢往坑里滑去。「我见势不妙,赶紧打开车门跳了下去。」裴先生跳到大坑的斜坡上,幸得附近两名村民施救才得以脱险。

  

  附近进行隧道施工

  据附近村民介绍,事故原因可能与附近一隧道工地施工有关。据称,该隧道工程自从2006年施工至今,因为爆破等原因使紧靠工地的凤岐里村的40余户房屋受影响,轻则墙壁出现裂缝,重则房屋出现倾斜。记者找到该工程的项目负责人严先生。据他表示,此次地陷事故并未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他们的施工都是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的,出现路面塌陷的原因还有待调查。

  据严先生介绍,隧道工程已进入隧道开挖阶段,施工点在地下30多米深处,隧道全长4公里,事发前并未出现异常情况。「当时我们的工人在隧道里进行清渣作业,差不多到尾声了,事故没有造成工人受伤。」严先生说,从目前情况来看,塌陷的地方不会再次下陷。

  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调查。(报料人:陈先生 奖金:100元)

(来源「 金羊网 -- 新快报 」)

發表於 2008-9-10 11:33:29 | 顯示全部樓層
又一單,冇耐之前先發生過一單珠江橋腳地陷事件……
 樓主| 發表於 2008-9-11 00:43:5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我阿媽個女 於 2008-9-10 11:33 發表 又一單,冇耐之前先發生過一單珠江橋腳地陷事件……

 

边一便?

發表於 2008-9-11 12:25:08 | 顯示全部樓層
南岸路個邊咯~~~~~好大單啊都~~塞車塞咗成個幾禮拜啊~~~~~~
 樓主| 發表於 2008-9-11 16:46:2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我阿媽個女 於 2008-9-11 12:25 發表 南岸路個邊咯~~~~~好大單啊都~~塞車塞咗成個幾禮拜啊~~~~~~

 

以前都试过。

發表於 2008-9-11 17:54:06 | 顯示全部樓層
好鬼得人驚噶啫真係,你話萬一有日我行下行下凸然地陷陷咗落去咁點辦呢~~?
 樓主| 發表於 2008-9-11 17:57:1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我阿媽個女 於 2008-9-11 17:54 發表 好鬼得人驚噶啫真係,你話萬一有日我行下行下凸然地陷陷咗落去點辦呢~~?

 

故此,平时行街要拖手仔

發表於 2008-9-11 17:58:4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外外星人 於 2008-9-11 17:57 發表   故此,平时行街要拖手仔。

 

咁得我一個人行呢~~??哦,我知,左手拖右手~~~~~!

 樓主| 發表於 2008-9-11 17:59:3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我阿媽個女 於 2008-9-11 17:58 發表   咁得我一個人行呢~~??哦,我知,左手拖右手~~~~~!

 

点会呢?有我吖嘛!

發表於 2008-9-11 18:00:45 | 顯示全部樓層

 

呢D係米就叫安全感呢~~??

 樓主| 發表於 2008-9-11 18:02:4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我阿媽個女 於 2008-9-11 18:00 發表   呢D係米就叫安全感呢~~??

 

你话希望都得!

發表於 2008-9-11 23:59:39 | 顯示全部樓層
個圈圈。。。。。。。聯想到UFO蹤跡。。。。。。
 樓主| 發表於 2008-9-13 02:57:2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Jean 於 2008-9-11 23:59 發表 個圈圈。。。。。。。聯想到UFO蹤跡。。。。。。

 

咦咦,噉都畀你估到?

發表於 2008-9-13 11:07:04 | 顯示全部樓層

噓~~~~~~~~呢度耳目眾多,細聲D啊~~~~~

 樓主| 發表於 2008-9-15 03:00:55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家细声D讲0野!
 樓主| 發表於 2008-10-16 22:56:29 | 顯示全部樓層

再见了,凤岐里!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

上月地陷曾轰动一时;昨日148户危险区居民完成撤离,勾机启动,改建为绿化带

关天夫、利伟强

居住多年的家拆了,居民们依依不舍 关天夫 摄

上月地陷现场 本报记者 何奔 实习生 张雄高 摄

  本报记者 关天夫 通讯员 利伟强

  听着轰隆隆的勾机声,看着自己房子的墙壁逐点被钻碎、跌落,闻着灰尘中那种家的味道,白云区金沙洲沙凤村凤岐里村民陈仲球心中难免泛起一股心酸。

  谁愿看着家园被拆?可就在上月,这里出现了地陷,加之武广客运专线施工抽排地下水,白云区委区症苦于是启动应急预案,让处于该地质灾害危险区的148户共280名市民群众及时撤离。

  上述一幕,是昨日的危险区清拆现场。

  故居深情难割舍

  凤岐里有着110年的历史。陈仲球在此土生土长,今年六十有九,据说是这次撤离安置中最「亏」的。

  陈仲球有一占地241平方米的别墅式住宅,建筑面积达400平方米。按照相关补偿标准,两层住宅的,回迁时可按1:2补偿,即地面面积100平方米的可住进200平方米的房子。由于老人的家在这一带是最美的,花园面积较多,却不符合此标准,村民都说他亏了。

  事实上,陈仲球不在乎这些。他明白应该支持国家工程建设,他也明白继续居住的危险,可让他难以释怀、难以割舍的,是那份时代相传的感情。经过近一个月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在搬迁协议上签了名。背后,有街道和村中工作人员的不少汗水。

  在他的带动下,危险区内的其他村民纷纷签字。前天下午5时20分,最后一户村民签订协议并顺利迁出。

  复建地就近选址

  地陷事件发生后,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对该区监测并结合武广客运专线隧道工程进展、灾害发展趋势分析后,将武广客运专线中轴线(隧道沿线)两侧各100米范围及凤岐里划定为成灾危险区,往外100米为易发区。

  「受溶岩地质结构影响,凤岐里比沙凤一路的马路面低1.6米,每逢下雨总会『水浸街』。2006年至今有10多次地陷,上月的事则正式敲响了警钟。」金沙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周燮帮说,移村复建地点就在沙凤村村委附近和黄家庄(浔峰墟),离这里很近,尊重了村民的情感需要。

  迁出的村民多数就在附近租屋住。沙凤村按标准对他们给予每月每平方米10元的补贴。由于广州市规划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批复快,相关复建工作已经开始推进,预计撤离的村民两年后可以回迁。凤岐里原址按规划将变成绿化带。

  白云区副区长龚辉表示,这次撤离安置结合了城中村改造,保障了凤岐里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武广客运专线项目施工进度。

  记者离开时,看到两条黑狗相伴走过,估计它们也要搬家了……

  ■新闻背景

  金沙洲地陷事件

  今年9月7日中午12时左右,广州白云区金沙洲沙凤一路突然出现地陷。一辆私家车坠入直径约15米、深约5米的大坑。随后,坑内涌出大量的水把小车淹没,所幸司机及时跳车逃出。据专家会诊分析,此次地陷是突发性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6-18 05:12 , Processed in 0.0687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