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動詞,把食物嚼碎。 咀嚼。
1)含味;品味。 《管子.水地》:「三月如咀,咀者何?曰五味.」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陶鴻慶 云:「《說文》:『咀,含味也。』言三月精氣成形,則能含受五味之氣,而生五藏也。」 清 朱錫 《幽夢續影》:「民情要按民實求,拘不得成法;藥性要按藥實咀,拘不得成方。」 2)嚼;嚼食。 晉 潘岳 《西征賦》:「 樊 抗憤以卮酒,咀彘肩以激揚。」 明 張三光 《蔣石原先生傳》:「先生自奉菲薄,咀牟噉菽,晏如也。」 3)體味。 唐 韓愈 《勸學解》:「沈浸醲郁,含英咀華。」 清 鄂爾泰 《贈方望溪》詩:「說經鏗鏗究終始,尤於三禮咀其華。」 4)見「 咀唔 」。 5) 通「 詛 」。咒罵。 《南史.柳世隆傳》:「 攸之怒 ,銜鬚咀之,收 攘兵 兄子 天賜 、女婿 張平慮 斬之。」 清 錢謙益 《祭于忠肅公文》: 「譬彼大廈,風雨漂搖,主伯偃臥,僕夫號咷。雖則號咷,亦不是力, 或咀或呶,有黨有克。」
嘴,名詞。
1)動物進食的器官。 嘴唇。 2)器物的出入口。 壺嘴。 3)形勢尖銳向外的。 山嘴。
1)本作「觜」。鳥喙。後泛指人和一切動物、器皿的口。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有陶器如杯碗,旁植一小管若瓶嘴。」 《西游記》第三二回:「這蟲鷖不大不小的,上秤稱,只有二三兩重。紅銅嘴,黑鐵腳,刷剌的一翅飛下來。」 《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你們要看新人只顧看,也是兩條眉毛,兩個眼睛,兩隻耳朵,一個鼻子,一張嘴。」 巴金 《秋》四:「 蕓 忍不住抿 嘴笑起來。」 2)指形狀突出的部分。 唐 皇甫松 《天仙子》詞:「躑躅花開紅照水,鷓鴣飛繞青山嘴。」 唐 唐彥謙 《游南明山》詩:「白雲鎖峰腰,紅葉暗溪嘴。」 《西游記》第七六回:「那 八戒 見 大聖 與妖精交戰,他在山嘴上豎 釘鈀,不來幫打, 只管呆呆的看 。」 3)話語。 《水滸傳》第一一五回:「﹝ 李逵 ﹞說道: 『我四個,從來做一路廝殺。今日我在先鋒哥哥面前,砍了大嘴,明日要捉 石寶 那廝,你二個不要心懶。』」 《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 鄧九公 聽了這話,摸不 頭腦,但是人家兩口兒敘家常可怎好插嘴去問呢?」 老舍 《龍鬚溝》第一幕:「大媽:少多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