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手巧是一種追求,也是一種境界。 廣州珠村,它的名字有著與故鄉相同的讀音,于是在七月這個特別的日子,拜訪珠村村民乞巧盛會的開幕式:
來之前,只是聽朋友說「乞巧節」在珠村附近,至于具體在哪里,是真的不知道。
周末,陽光燦爛的日子,兩個莽撞的人,來到珠村牌坊下,東張西望,尋找「乞巧」的倩影。
穿過珠村牌坊,沒有找到指引的標致,卻看到三五成群的婆婆與公公,沿著青石板路走去。由于第一次來,不認識路,于是向婆婆打聽:「婆婆,你好,請問,乞巧節開幕式喺邊度舉行吖?」婆婆聽到我的問話,眉開眼笑,似乎很開心,她笑著給我指路:「你轉過嗰條巷,就睇到嗰度一路都掛滿咗燈籠,你沿著燈籠行,就可以揾到0架喇。」「唔該,多謝曬。」我連聲道謝。
一路燈籠掛起,指引著遠方來客。
「情定珠村,情比石鑒」古樹敞開胸襟,歡迎各方來客:
這個夏天「情定珠村」——飽覽珠村乞巧節盛況。
祝愿天下有情人情比石堅。 「情定珠村,情比石堅」,是對所有天下人的祝福,不僅僅是愛情,還有親情、友情。
在還没看到介紹前,我不知道珠村有怎樣的過去與未來。 在介紹里,我開始解珠村的過去;瀏覽珠村風景,與村民一起見證它的發展:
其實,「巧」不用乞,因為珠村村民本就已經很心靈手巧。用一粒一粒的綠豆大小的珠子,串聯成一顆可供欣賞的珍珠花,其中需要的精神與功夫,是旁人無法想象的。
婆婆手把手地教年輕女子編織珍珠花,年輕女子學得專心致志。很想用鏡頭拍下如此溫馨的時刻,然而內心卻不認讓快門閃動的聲音與光線打擾了她們。于是,就有了下面這樣的一個鏡頭:
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蓮」,以現代的審美來看是畸形的,是殘忍的。然而「三寸金蓮」的鞋子,卻可以成為「乞巧」的一道亮麗的風景。作為女子的我,今生有幸目睹如此之鞋子,已覺三生有幸。
精致的鞋子,讓人看著就怦然心動:
對古代服飾有特別的感情,特別喜歡女子的旗袍,那是雍容、優雅的象征。色彩斑斕的服飾,成就優雅的造型。驚奇雙手的巧奪天工:
生為山野村姑,對農家生活有特殊感情,對水田圍著房屋、水流在屋前屋后流淌的景象特別熟悉。田野人家,展現農家生活的點滴,水車,江南水鄉的特色,何嘗不是嶺南文化的載體?借助自然力,把水從低處引往高處。禾苗喝得歡快,農民樂得悠閑:
雖然沒有看過大戲,但是也從魯迅先生的社戲中,略約體會到看戲的樂趣。
臺上演戲精彩,似乎聽到「査督撐」的音樂聲:
臺下看戲何嘗不樂和:
珠村的文化內涵,依托藝術品傳承,更有歷史傳說的積淀。
珠村不但有巧奪天工的手工作品,還有美麗的傳說:
走出珠村牌坊,乞巧的藝術品雖已遠離,然而心中卻感慨良多。 唯美的七夕傳說,最終讓牛郎織女相聚鵲橋:人間有愛,感動生靈。 問世間情為何物,竟教喜鵲勞碌?
[ 本帖最後由 tea 於 2008-9-21 10:48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