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682|回復: 18

[名勝建築] 邓氏宗祠:有公足壮海军威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8-23 17:20: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广州海珠区宝岗大道中,林立的高楼中,分布着不少以龙字来命名的街巷。在这里,一条叫龙涎里的古巷,一座具有典型岭南建筑风格的清代祠堂,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叫邓氏宗祠的地方,与我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有关:邓世昌。

  这是一个我们在小学教科书就认识的名字。159年前,这位令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就是诞生在南国这条寻常巷陌中。在这里,他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萌生报国之志。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百多年前爆发的那场惊心动魄的中日甲午海战,那滚滚硝烟,至今仿佛仍未散去。邓世昌在舰沉坠海后义不独生的民族气节,纵然时光流逝,依然震撼每个中华儿女的心。

  回顾邓世昌的成长过程,聆听其后辈讲述先祖故事,我们仿佛看见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志士,穿越历史云雾,向我们缓缓走来……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21:43 | 顯示全部樓層

义不独生 甲午名留

 

从高处看的邓氏宗祠。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邓家有子 矢志报国

  时间的指针回拨至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我国国门,还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清王朝,已犹如巨浪中颠簸的一叶扁舟,岌岌可危。

  在广东省番禺县龙导尾乡龙涎里(如今位于海珠区),有一户殷实人家,户主名叫邓焕庄,先祖原是东莞怀德乡人,世代专营茶叶生意。1849年10月4日,他的妻子诞下一个男婴,邓焕庄喜出望外,为男婴取名邓永昌,盼望在黑暗的世道中,家业能永远昌盛兴旺。然而,家业兴旺谈何容易,离不开时势和国运,饱受战乱之苦的邓焕庄,于是将其子改名为邓世昌。

  邓世昌生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长于国难战乱之中。从懂事那天起,他就在父亲膝下,聆听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随父亲到离故乡不远的三元里,听父亲讲述当年「千众万众同时来」的壮举,那声若雷霆、令敌丧胆的场面,令他深受触动,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救国救民的种子。

  灾难不断,兵患严重,加上鸦片的侵扰,邓家茶叶生意大为萧条。不得已,邓焕庄带着少年邓世昌,去上海开茶行,拓展业务。开明务实的邓焕庄意识到,无论将来儿子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学习洋文,于是,他让邓世昌进了一个教会学校,学习当时还是「蛮夷之语」的英语,这使得邓世昌很早便接触东西方文化。

  少年邓世昌,身材不高,性格沉毅,无论读书、做事,都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有着一股正义感。客居上海期间,有一天,邓世昌在路上看到一个「三道头」(外籍巡捕)毒打拉车工人,少年意气的他看不过眼,出面劝阻:「不要这样,你晓不晓得这到底在中国?」不料,那个「三道头」轻蔑地看了他一眼,回答道:「你晓不晓得这是在租界?」邓世昌一时气结,却无言以对。

  这件事对邓世昌刺激很大。他行走在上海外滩,看到沿江鳞次栉比的西式楼房,挂着各色旗帜的外国军舰,在黄浦江上任意进出,横冲直撞,他不禁慨然兴叹:「中外互市久远,西人日驭风涛,稔知我国厄塞,若我国不以西法练海军,一旦强邻肇衅,何以御之?」从那时开始,邓世昌放弃父亲日见兴隆的家业,也放弃传统仕途经济之路,矢志投身国家海防事业。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24:19 | 顯示全部樓層

 

邓世昌像。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25:43 | 顯示全部樓層

师法西方 严厉治军

  1867年,年仅18岁的邓世昌,考入我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成为驾驶班第一届学生。他在学校奋发学习,各门功课考核皆列优等,「凡风涛、沙线、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阵诸法,暨中外交涉例文,靡不研究精通。」

  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听说邓世昌「熟悉管带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把他调到北洋水师。1880年年底,水师在英国订购的两艘巡洋舰完工,邓世昌等被委派前往英国验收。邓世昌借此机会,游历英国海军的主要基地、港口,其规章制度和练兵之法,令他深深震撼。他用心揣摩,学习研究他们先进的军事战术,「益详练海战术。」

  1887年,邓世昌第二次带队赴欧洲接「致远」等四舰。在回国时,他不失时机对全舰官兵进行各种操练,「终日变阵必数次」,「时或操火险,时或操水险,时或作备攻状,时或作攻敌状,皆悬旗传令。」在邓世昌的严格训练下,舰上将士「莫不踊跃奋发,无错杂张皇状」。

  此次接舰后,邓世昌升副将,兼任「致远」舰管带。「致远」舰在他的统领下,「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是北洋舰队中最有战斗力的战舰之一。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1894年9月17日。日军侵华,这一天,中日近代海军在黄海展开一场大决战。

  在惨烈的激战中,为了保护旗舰「定远号」,「毁敌一舰以挫其锐」,邓世昌命令「致远」舰全速向日舰「吉野」号冲去。然而,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中,「致远」舰水线被击中,炮弹在机舱发生猛烈爆炸,舰体下沉,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同时坠入茫茫深海。落水后,随从刘相忠手持浮水棒送给邓世昌,但邓世昌见「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壮烈殉国。

  生为长城,死为国殇;四海同哀,六军袒哭。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八,邓世昌45岁生日。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27:09 | 顯示全部樓層

 

邓氏宗祠。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28:19 | 顯示全部樓層

遗风耀千秋

  如今,邓世昌在广州的后辈中,以今年90岁的邓权民辈分最高。他是邓世昌的侄孙,其祖父邓佑昌,与邓世昌是堂兄弟。数十年来,他不遗余力收集整理邓世昌的资料。谈起先祖及其生活过的邓氏宗祠,他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29:10 | 顯示全部樓層

 

邓权民将邓世昌的像放在相框里保存。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30:17 | 顯示全部樓層

三返故里

  邓权民出生时,邓世昌已殉国20多年,他对邓世昌的印象,主要来自祖母的讲述。当时,邓家在上海有祖业「祥发源」茶叶庄,邓权民的祖母每年都去那里支取家用,顺便探望邓世昌在上海的家人,从他们口中得知关于邓世昌的种种事迹。

  「小时候,祖母还常带我去邓世昌在广州的家人家里拜年。由于祖母和邓世昌家人关系良好,他们曾把世昌公的遗物:一套官服、一枚玉扳指和两个西洋单筒望远镜,送给我的祖母。我还清楚记得,望远镜是黄铜外壳的,我小时候曾拿来玩过。可惜的是,这些东西如今都已经散失了。」邓权民说。 

  而据邓世昌的重孙女邓立英所述,邓世昌从军以后,一共只回过三次家乡,由于军务缠身,每次一般只住三五天,最多不过七天。

  第一次是在1871年,邓世昌趁工作调动之机,回来探望父母、亲友。第二次已是16年后,即1887年,那时邓世昌从欧洲接舰回国不久。其父邓焕庄早已去世近五年。邓焕庄去世时,邓世昌接到报丧,但因军务在身,不能回家奔丧,忠孝未能两全,令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带哀容,多次手书「不孝」之憾,以寄托哀思。这次回到家中,他在亡父灵前痛哭,悲恸过度,以致昏了过去。第三次是在1892年,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返家乡。

  然而,邓世昌毕竟在广州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这里仍留下他的不少印迹。如今,在邓氏宗祠东面的花园里,有一口「世昌井」,据说当年邓世昌喝过井里的水,井后面还有一棵由邓世昌手植的苹婆树。

  邓权民说,这棵苹婆树很有灵性。上个世纪90年代,一场特大风暴把古树吹断,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干枯的树干上又长出新枝,长势良好,如今已比碗口还粗了。更神奇的是,在树根处,长出一对硕大的罕见的灵芝,人们在啧啧称奇之余,都说这是受邓世昌的灵气影响。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31:39 | 顯示全部樓層

 

纪念馆里的光裕堂匾。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32:51 | 顯示全部樓層

日军偷拜邓公

  当年邓世昌殉国后,举国同悲,光绪皇帝赐予其「壮节」谥号,追封「太子少保」,特赐白银十万两,邓氏家族用四万白银,扩建了原来的邓家祠堂,修建了邓氏宗祠。光绪、宣统年间,来这里瞻仰祭祀邓世昌的人络绎不绝。

  在邓权民的记忆中,经历一个多世纪的风霜,邓氏宗祠的大体形制没有改变,但布置不一样。

  以前,祠堂后座大堂,有三个神龛,邓世昌作为邓家24世子孙,其牌位安放在中龛。中龛每个墙侧都有高脚牌,上面写着邓世昌的官衔、皇帝赐予的封号等等。中龛前的横梁,吊着一个大横匾,写着「绎思堂」三个大字,后座前方吊着一块较小的牌匾,上面是「教忠资训」四个大字。这是当年光绪皇帝赐给邓世昌母亲的牌匾,褒扬她教子有方。

  「邓氏家族自21世开始,分成四个宅,邓世昌属于四宅。当时,四个宅的祖屋,围绕邓氏祠堂而建,四宅,位于龙涎里最后面的祠堂的西北面,就是邓世昌出生的地方。那是一连三间金字瓦顶较小的古老房子,一进门就是神厅,后面是后房、厨房,还有一个小间阁楼。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邓世昌故居如今已荡然无存。」邓权民说。

  抗战时,邓氏家族外出逃难,邓氏宗祠日益破落,车马场也被伪巡警局占用。然而,邓权民回忆,当年他的堂弟邓燊民回广州从事抗日地下工作时发现,虽然广州的祠堂十有八九沦为日军驻扎地,但奇怪的是,邓氏宗祠从来没有日本兵侵扰,反而常有日兵偷偷到宗祠祭拜邓世昌。

  有一次,有一名日本军官来到邓氏宗祠,毕恭毕敬向邓世昌的牌位鞠躬,神情严肃。懂得日文的邓燊民问他:邓世昌当年是你们的敌人,为什么还来拜他?那个日本军官竖起大拇指说道:「邓世昌当年在海战中自沉殉国,很英勇。在来中国之前,军部对我们做指示,不能驻扎在邓氏宗祠,不能骚扰他的后人。」

  邓世昌壮举,感动国人,也使敌人敬畏。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33:55 | 顯示全部樓層

 

邓世昌纪念馆。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34:50 | 顯示全部樓層

气节传后辈

  对于邓世昌的后辈来说,先祖的忠勇和民族气节为他们树立了典范。

  据邓世昌的外孙女叶素兰回忆,邓世昌在甲午战争爆发后,就做好牺牲的准备:「……但是家人当时完全没有觉察到,外祖父在大东沟英勇阵亡的消息传来后,外祖母才恍然大悟。他走的那天,话说得特别多,想的事也特别多。再三嘱咐要教育好孩子,照顾好孩子。但说话很坦然,没有流露出伤感……当时海军中福建人多,广东人少,外祖父不善于仕途经济,厌恶官场逢迎,有点书生气。」

  邓权民说,受邓世昌影响,邓氏后人对帝国主义深恶痛绝,日本侵华期间,邓氏后人大都投身抗日战争中。邓氏26世11个兄弟姐妹中,除了超龄和未成年的,有5个是军校毕业生,直接参加抗日战争的就有6人。

  1945年,日军投降,抗战取得胜利。邓权民永远记得这一幕:当时,他作为第12集团军教导团的团级干部,在广西博罗出席日军一个联队的受降仪式,坐在台上,他思潮翻滚,心情兴奋而激动:50年前,先祖邓世昌抗击侵略者,壮志未酬;50年后,邓氏后辈继承他的遗志,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他在九泉之下应该可以颔首微笑了。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35:50 | 顯示全部樓層

 

邓氏宗祠里的邓世昌像。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37:48 | 顯示全部樓層

衣冠冢寄哀思

  清幽宁静的天河公园,从东门进去后往北走,你很容易便可以找到这样一座墓园。

  它静静伫立在一个小山冈上,墓园里一尊白色雕像高高矗立,只见他手持望远镜,披风飘飘,坚毅而沉着地望着远方。雕像后面,翠绿的松柏丛中,是一座环形墓,墓碑上写着:「皇清诰封世昌邓壮节公之墓。」

  这里,便是邓世昌的衣冠冢。当年,邓世昌以身殉国后,黄海沿岸渔民纷纷驾舟下海,欲打捞其尸体,然而,大海茫茫何处觅?其家人含泪把他的衣冠装入棺中,建起衣冠冢,以寄哀思。

  少小离家,从军27载,邓世昌以特殊方式魂归故里。

  邓世昌衣冠冢原本不在天河公园,而是在天河区沙河镇天平架石鼓岭,那里本是邓氏的家族墓地,邓世昌的墓就位于他敬爱的母亲的墓之下。据邓权民听祖母所述,当年墓里所葬的遗物里,有一顶红缨帽。它的由来,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当年,邓世昌曾从英国带回一条大西洋狗,出入必带,唯独甲午海战时,不知因何原因,没有带同前往。那天黄昏,这条西洋狗见主人仍没有回,表现得非常焦躁,嘤嘤地叫。很快,邓世昌殉国的消息传来,悲痛万分的家人对狗说:「你主人在黄海海战死了。」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这条狗听后夺门而出,向外狂奔,过了很久,才全身湿漉漉地含着一顶红缨帽回来,大家一看,正是邓世昌平时所戴的帽。那条狗把帽放在厅中央,转身又向外狂奔,再也没有回来。

  「在不少史籍里,包括他的三个儿子所写的《哀祭先严》,都提到邓世昌在坠海后,他所养的狗凫到他身边,衔着他的辫发,不让他沉下去,但邓世昌毅然用力按爱犬入水,然后自沉。我所听到的,与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出入。」邓权民说。然而,无论哪个故事,有一点不变的,那就是:人义犬忠。

  可惜的是,位于石鼓岭的衣冠冢,由于连年战乱,后来已变得面目全非,这顶红缨帽也不知所终。1984年,邓世昌殉难90周年纪念之际,有关部门及邓氏后人清除覆盖墓地的土层,对墓进行修复,将邓世昌瓷像一块,他生前手植之树的树叶少许,以及清代丝绸衣料一块,为邓世昌重建了衣冠冢。

  1994年,甲午战争一百周年纪念。为弘扬爱国精神,政府把邓世昌衣冠冢迁至了天河公园,并立邓世昌塑像与墓园,任由后人凭吊缅怀。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38:44 | 顯示全部樓層

 

坐落在天河公园的邓世昌衣冠冢。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39:40 | 顯示全部樓層

  策  划:赵  洁

  撰  文:梁  婵

  摄  影:庄小龙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8-08/03/content_276998.htm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17:41:06 | 顯示全部樓層

 

邓世昌纪念馆的后花园。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5-1 01:01 , Processed in 0.0700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