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明两代,卫氏家族在沥滘拥有大片良田,影响力已远远超过其他家族,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据《卫氏族谱》记载,当时,卫氏族人聚居在村中不同位置,而「附近傍居为家僮佃户,稍远为基围台榭林塘,多植荔枝龙眼桔柚诸果。滨海皆腴田,岁两熟,亩收二十余斛……」
生活富足的沥滘卫氏家族,以诗礼传家而闻名。清代,沥滘「五百年祖德,十三代书香」的美名,已在民间广为传播。翻开史册,沥滘历史上曾取得功名的子孙数不胜数。
早在宋代,卫氏五世祖卫惟寅「为人持重,不尚浮华」,在宋咸淳十年(1274年),考取进士,官至朝议大夫。比卫惟寅稍迟一点的卫伯英,在南宋德祐年间,也考取进士,官至御史中丞。短短时间里,一个家族里连出两个朝廷重臣,卫氏家族的声名日渐显赫。如今,悬挂在卫氏大宗里的对联:「烛影辉煌光射大夫剑履,炉烟缥缈香熏御史官裳」,所要表彰的正是这两位先祖。
此外,在南宋,卫氏一门三兄弟卫兆龙、卫应龙、卫梦龙,还曾联擢高魁,被人们称为「河东三龙」,一时传为佳话。
而到了明清两代,卫氏子孙中的进士、举人更是不胜枚举。尤其是清代,沥滘村共出了三位进士,20多位举人。当时有民谚:「九龙出海,六鹤飞归」,意思是说九个沥滘子弟去应试,就会有六个人折桂而返,诗书教化风气之浓,可见一斑。
唯其如此,不少文化名人和高官显贵,有感而发,纷纷为沥滘题匾、撰写族谱序言、墓志铭等。
明代大儒湛若水,就曾两度为《卫氏族谱》作序。据说,当时身处高位的湛若水,与将侍郎卫玉溪是好朋友,相识相知之下,他深感这条古村积淀的深厚教化之风,欣然提笔为《卫氏族谱》作序。卫玉溪去世后,湛若水最得意的弟子,也曾为玉溪祠题写匾额。
此外,明代著名文士伦文叙的三儿子伦以诜,曾为卫氏族谱题序。而明代有名的广东右布政使李凤,也曾应邀为沥滘卫氏作《皇明隐君卫公配安人甘氏合葬墓志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