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單車徑,又稱作自行車專用道、自行车道,是指專供單車使用的道路。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都設有單車徑。單車徑的目的主要是分隔單車和機動車輛,以加強安全,有些單車徑則為運動娛樂的作用而設。
[编辑] 香港
在各單車徑出入口都有路牌或地面標誌指明該處為單車徑。在單車徑上行車同樣必需遵守在普通道路上應予遵守的規則和指示,如在單車徑必須靠左行駛並只可在右方超車及必需依照建在單車徑的標誌指示行車等。
另外在漁農自然護理署(簡稱 漁護署)管轄的郊野公園亦設有郊野公園越野單車徑,但使用前必需向漁護署申請許可證及使用時遵守郊野公園內踏越野單車守則及配備指定安全設備。
[编辑] 單車徑分佈
香港單車徑主要分佈於新界區,原因是在規劃新界的部份新市鎮時則刻意設立單車徑,以減少市民使用汽車。當中設有單車徑的區域有沙田區、大埔區、北區、元朗區、屯門區、西貢區及離島區,當中沙田區單車徑網絡最為完善,所以「到沙田踏單車」亦是不少香港人假日的消閒節目之一。
現時香港島和九龍市區並無單車徑設置。
[编辑] 未來計劃
政府有計劃把新界東及新界西的數個單車徑網絡連接,並改善單車徑設施。此外,沙田至西貢市中心段、元朗南生圍、屯門市中心至龍鼓灘,以及屯門至荃灣的單車徑亦正於研究階段。連接新界西北至東北的單車徑預計於2009年開始動工,完成後會成為一個大型的單車徑網絡,市民可利用此聯網由西貢經沙田及北區進入龍鼓灘。
[编辑] 單車使用者聲音
政府對單車定位為消閒活動,所以沒有像外國及國內般鼓勵使用單車為代步工具。而其他區域(特別是新界西及將軍澳)都被指單車徑「斷橛禾蟲」(不連貫),設施不足。研究顯示 75% 的單車意外都是發生在道路上,而非單車徑上,而該等人士很可能正在從單車徑往返不設單車徑的區域[1]。
[编辑] 中國大陸
在70-80年代,由於單車普及,大多數道路旁邊都設有專供單車使用的小道。但隨着城市發展,騎單車的人越來越少,汽車卻越來越多,不少新興城市(例如深圳)都不再設有專供單車使用的道路。在一些有較長歷史的城市,例如廣州,由於道路不足,當政府要拆除單車專用道改作車道時也引來不少爭議,認為政府應鼓勵市民踏單車,以較少污染,而非增加汽車的流量。
[编辑] 台灣
台灣在1990年代以後開始設立較多單行徑,一般全稱「自行車專用道」,在2000年以後更大量設立,例如在台北市,除部分幹道於人行道上開設自行車道外,在各主要河川河堤外的道路設置休閒用的自行車道,此外如宜蘭縣、台東縣關山鎮等地都是休閒為主的自行車道較著名的地方。
[编辑] 歐洲
在西歐一些國家,如荷蘭和比利時的某些城市、英國的牛津大學城等,為了減少空氣污染,中心城區甚至只准許單車行駛。
[编辑] 外部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