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学校近六成学生来自粤西,唱粤剧需先正音,广州生源每年仅一两人
2008年7月4日 南方都市报
沛嘉一年前从湛江来到广东粤剧学校学表演,老师给他上的「第一课」,是如何字正腔圆说粤语。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粤剧专业类学校,广东粤剧学校招生一年比一年难,近六成学生来自粤西,广州生源一年只有一两人。昨天,荔湾区组织900多名小学生到该校参观,激发本土小孩学习、传承粤剧文化的兴趣。
粤剧名校撤离广州
广东粤剧学校成立于1958年,前身是粤剧大师白驱荣在越秀区光孝寺附近创办的老人粤剧班,1980年被中央文化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所重点艺术中专学校之一。过去50年,粤剧学校几易其址,2003年落户佛山大沥一个偏远乡村。
「离开广州时,校址在天河车陂氮肥厂,因为地方太小,连合格学校都评不上。」说起往事,副校长胡志强感慨万分。幸亏得到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扶持,学校买下大沥一所空置的贵族学校,改造建成新校区。
林锦屏、彭炽权、丁凡等粤剧名伶都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至今,该校已培养出15位国家「梅花奖」获得者。
招生一年比一年难
该校粤剧专业每年招生60人,30人学粤剧表演,30人学粤剧音乐。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一招生的,学制5、6年;从初二到高一招生的,学制3年。以上两类毕业生都领取中专文凭,大部分到省、市粤剧院继续粤剧生涯。
「招生一年比一年难。」胡志强说,一方面是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学生进入艺术类职校要支付更多钱;另一方面,大学逐年扩招,提供更多大学学位,而学生从粤剧学校毕业只有中专文凭。因此,家长都不愿把孩子送进粤剧学校读书。
「50%-60%的学生来自粤西,甚至都是县级以下地区的。广州地区零散只有一两个。」胡志强表示,虽然粤西地区是「下四府」南派粤剧流传地,但毕竟其方言与广州粤语不同,「粤西学生字不正腔不圆,学校首先就要加强正音培训。」
孩子喜欢但不当专业
胡志强指出,越是农村地区,私伙局越盛行;在城市,群众可选娱乐方式太多,粤剧反倒不受关注。在湛江吴川,全市有300多个私伙局,粤剧氛围非常浓厚。
沛嘉就是吴川人,自小受环境熏陶喜欢粤剧,小学五年级转到粤剧学校,语数英再加基本功、表演技能,课程排得满满的,下课后还要自己洗衣、打理生活起居,13岁的小伙子一点都不觉得累。「很喜欢粤剧,练功都不辛苦。」
昨天,来自荔湾区红棉苑小学等900多名学生参加体验活动。一场精彩的互动表演下来,他们对粤剧有了新的认识。「孙悟空翻跟斗太帅了!」贤仔兴奋地说。大部分学生表示,如果学校开设粤剧兴趣班,一定参加。但当记者问及是否会把粤剧当成专业,他们纷纷摇头。
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