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受英文影響 現代中文嚴重變酸 updated:2004-09-02 20:16:56 myt
被喻為香江第一才子的著名評論家陶傑認為,現代中文變酸的程 度已經到了嚴重地步。
他說,中國、香港和台灣等地的中文也有酸化現象。所謂的中文變酸,是指中文從 繁體改為簡體、出現太多濫用字眼,如平台、打造及性字,而且語文裡頭存有過量 膽固醇。
陶傑不諱言,中文很多時候受英文影響,導致中文變酸,例如“這笑話很好笑。”卻 說成“這笑話的可笑性很高。”;“作為一個作家,他的責任就是關心社會。”很明顯 是英式文法,應改成“作家的責任就是關心社會。”
吸引千人出席
陶傑早年在英國攻讀英國文學,在倫敦大學讀國際關係文憑,畢業後留在英國廣播 電台任職,後返回香港出任過《明報》副總編輯,中西文化兼通。他昨晚在本報總社 禮堂進行在馬第一場巡迴演講,題目是“變酸了的中文”。
這場講座反應非常熱烈,吸引了逾千名關心中文演變的各階層人士出席。“變酸了 的中文”講座是由《星洲日報》、皇冠及凌域圖書聯辦。
陶傑說,在50年以來,中文出現異化現象,中國語文形勢改變後形成惡性循環,影 響人的思考方式及民族的智慧。
“語言是人們用以溝通及思考的工具,用來觀察世界、深思人生問題及思考有沒有 邏輯。智慧的高低,都與語言息息相關。”
陶傑指出,語言是溝通的工具,中文本來就是為簡單和快捷而設計的,正符合科技 時代,在官式或新聞報導的寫法,不要畫蛇添足及使用多餘的字眼。
中文不應成為“二手語言”
他認為中文不應該繼續成為“二手語言”,這會失去獨立思考技巧。
他提到,在一個專制的國家,沒有寬容和沒有新聞自由,他的語言一定出現僵化現 象,因為語言是思考工具,有思想自由,語言才會豐富。
他說,在半世紀前,中文就遇到大災難和閹割,因為中國政治出現變化及當權者鼓 吹簡體字。
“簡體字並非不好,但當它成為國家行政的定律,從上而下使用簡體字的時候,這 對中國文化傳統形成很大的破壞。”
他認為,雖然中國通過官方機制全面推行簡體,在中國,商店招牌寫上繁體字都會 被罰款。不過,由於簡體字出現太多不合邏輯及不合理的地方,相信它的壽命不長。
中國出現復興繁體字現象
他發覺到,在中國有些地方開始出現復興繁體字現象。有些人甚至認為繁體字才是 正體,反而簡體字是“邪體”。
他說,我們在讀唐詩或《紅樓夢》時,如果讀簡體字很難讀出韻味。因為中文繁體字 幾乎每個字都是象形文字,一個字等於一幅畫,有它的意境。
他相信,中文將來發展會形成繁體和簡體字並用。
他也提到,中文從古至今是便於直排,體現它的美感,也符合中國文字的傳統美學。
他舉例說,在中國古廟可以看到“大雄寶殿”牌匾,是從右到左。看得出中文是有他 傳統的美學基礎。
簡體字邏輯出現問題
他也認為,簡體字有許多不合理及不符合邏輯的地方,比如工廠的“廠”簡體字裡面 空無一物,根本站不住腳,這是不合理的。另一個是廣州的“廣”字,簡體字裡面也 是減到一無所有。
他還提到“雞”字,原本是由“奚與隹”合成,但簡體字以“又與鳥”合成,如果按照簡 體法應“又與隹”合成,卻變成“難”字,這也出現邏輯上的問題。
陶傑認為,中文的寫作應如作曲家對每個音符都要求嚴謹。我們在聽莫扎特或貝多 芬時,可以感覺到每一個音符都有存在的意義和必要。
他希望我們的中文,也能達到這種千錘百鍊,千萬不要出現不陰不陽、不倫不類、 不男不女的情況。
陶傑說,中文基本上是感性文字,它不是法律語言。它的邏輯性不及英文來的縝密。
他強調,我們要以中國人的思維來看待中文寫作。我們要排除假洋鬼子的影子,不 要淪落成被殖民的文字。
當然,他說,語文並非金科玉律,有時需作解釋、寫有美感的散文,有時要適當的 囉嗦。但是通常寫行政上的公文、新聞報導、成熟的公文都要簡潔。
他覺得人們盡量少用被動字,如被、或遭字,這是受到英文語法的影響。
香港中文出現暴力傾向
此外,他觀察到,在香港中文已有暴力傾向,以他個人的經驗,早年他要去喝酒, 朋友都會說去喝幾杯,後來就聽到去“捅”酒,後來惡化演變成“劈”酒。
他說,這種現象反映出社會不安,如果人民習慣使用這類暴力型的字眼,在潛移默 化情況下一個人的性情也會跟著有暴力傾向,導致罪案跟著增加。
要避免中文變酸就要多讀中國經典,陶傑認為,近代文言文,例如明代筆記、清代 筆記,還有《紅樓夢》,這些都能提升中文的修辭學,更重要是反映中文的美感。
他籲請大家努力為中文消毒,然後給予保養,讓它恢復原本的面貌。
[此帖子已經被余OK於2007-4-27 14:26:46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