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
道)最近在蔡瀾的節目裏做嘉賓,到廣州食點心,節目才出街,四方八面的電話就來了,都問那些特色點心到底在哪家館子吃的,人人都話要上去試一試。其實那些
點心一點都不新奇,都不過是傳統的點心吧了,只是香港商人愛改頭換面,那些甚麼營養師又說吃了有損健康,漸漸真正的點心就失傳了。
豬潤燒賣、春蛋燒賣、足料糯米雞,以前在香港都吃得到,一點都不出奇。用雞屎藤和艾葉來做的茶果早就有了,以前清明前後都會做這個,因為這個時節容易
生病,雞屎藤和艾葉可解毒,這些農村智慧竟然無人知道。還有,大包的分量永遠是一盅一件,叉燒包則是兩件,春卷三件,燒賣四件,這個一二三四的分量可是想
過度過的。點心不是正餐,分量不能做得太多,但剛剛吃一盅就夠飽了,可說是三點三的應有分量。作為中國人,這些飲食文化真要學懂啊!
近年香港人崇尚健康飲食,很多好東西都不吃了,如豬肺和豬腦等內臟其實都是美食,他們看見就怕,但法國鵝肝就照食可也?真真奇怪,今時今日還如此崇洋?甚麼都不吃,做人少了很多樂趣,試那麼一點點又不會馬上死掉的,節制就是了!
不過,香港也不是沒有傳統美食。從前是食在廣州,很多好吃的東西也是先在廣州吃得到,如雲吞麵就是了。不過現時廣州的雲吞麵就不夠香港的好吃,原因自文化大革命後,很多技術都流落到香港,所以今時今日香港的雲吞麵做得非常出色,也是廣州所不能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