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百沐」的習俗。全國各地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
龍舟競渡,食粽子是最為普遍的過節形式。廣東的龍舟賽,分鬥龍船和劃龍船(又稱爬龍船)兩種。鬥龍船即競渡,比的是體力和團隊合作;爬龍船則是表演,以展示技巧為主。比賽時奏樂打鼓,鞭炮震天,場面熱烈。廣州黃埔一帶的龍船可長達33米,船上可坐橈手80人。龍船要先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龍船上置放有一對紙製小公雞,可保佑船平安。順德龍船則以裝飾繁複聞名,多飾以龍牌、龍頭龍尾旗、帥旗,還有繡滿龍鳳、八仙等圖案的羅傘。
客家人包粽子分碱粽及鹹粽。碱粽是特地用來祭祀的。客家人過端午須準備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萬聖爺,一付拜附近的大廟。而碱粽便為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鹹粽則純粹用來解饞。
除了爬龍船和吃粽子,嶺南各地還有祭拜媽祖廟、飲雄黃酒,、以蒲艾貼門或佩帶艾葉、給兒童纏七色線、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等習俗,其意義大多與驅毒辟邪有關。過去私塾裏的學生,照例要在端午節送紅包給先生作謝禮,或者宴請師長。
從化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端午,人們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