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渐入最后的高潮,互联网对美国总统大选最终结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那些年轻的自由派选民,他们获取时事新闻的途径大多是通过互联网.他们 喜欢通过互联网跟踪美国总统大选进程,并由此决定自己将票投给哪位候选人.为了争取这部分选民,美国总统大选的拉票活动也紧密地围绕着互联网展开了.
其实纵观此次美国总统大选,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两派的竞选者,在大选之初,就已经在互联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不知不觉间将美国总统大选带入了「2.0时代」.
与克林顿时代以及布什时代的竞选手段相比,如今精明的美国政治候选人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影响效应.在报刊夹缝与肥皂剧播放中间,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竞选口号,这已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毕竟每个候选人都想成为故事的主角,而不想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竞选口号与各种广告混在一起,像一个被摆放在超市里的商品一样,如家用洗涤剂、日常用品一般,毫不起眼地向大众廉价贩售着.
说到互联网对民意的影响,相信希拉里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位铁娘子还在做「第一夫人」的时候,她多情的丈夫和莱温斯基的绯闻,透过网民的Blog传遍了全世界.Web2.0让她伤心欲绝的同时,也险些葬送了她丈夫的总统宝座.网络传言,看似微不足道,却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改变政治格局!
经过那场惨痛的网络教育洗礼之后,重振旗鼓的希拉里透过互联网发布自己精心制作的竞选宣言,一改自己在美国民众心中的清高形象,拉近了自己与大众的距离.
民主党的热门候选人奥巴马,对互联网在宣传上所起到的反作用,同样有深刻的感受.一段长达37分钟的有关于他的种族问题演讲,现在是YouTube上最热门的视频.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种政治攻击手段,维持的热度很短,起到的不利效果也相对较小.
现在,任何国会议员只要在会上打个哈欠或挖下鼻孔,过不了多久,全世界的网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这些「经典」镜头.在报纸与电视还来不及对这些细节做出反应的时候,那些国会议员已经在互联网上亲身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
YouTube开放的形式,让看起来有些沉闷无聊的美国总统大选成为了一场有趣的政治选举秀,使得年轻选民也乐于参与其中.
而对于数量庞大,但在政治立场上相对理智和中立的中青年选民来说,他们更偏好通过各种严谨的网络表现形式来了解候选人.因此,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纷纷雇佣了一批专业的网络视频拍摄人员与后期制作人员,为自己的竞选造势.当然,这些人的工作不仅是记录自己雇主的光辉形象,他们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将雇主对手的糗态结合成集,并上传到YouTube上.
除了网络视频以外,以Blog等方式进行的民意展示,作用也十分巨大.人们每天在Blog上或论坛里,参与美国总统大选的热点讨论.政见相似的人们如同超女粉丝一样,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共同关注竞选过程的跌宕起伏.
整体而言,互联网对美国总统大选的影响,可谓好坏参半.一方面,透过互联网,政治人物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如同你在Myspace中的任意一位好友一样,大众可以随意向这些足以撼动美国的政治人物提出一切尖酸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在美国总统大选的角力过程中,各种新的互联网攻击技巧,也让候选人头疼不已,前一分钟,你可能在YouTube上宣传自己的光辉形象,后一分钟或许你的对手已经把你数年来公开演讲的漏洞拼组成了一段新的视频,对你进行诋毁.
当然,无论如何,这总比让世界倒退回只有少数媒体可以发出声音的时代要好.现今人们除了一味地接受信息之外,也希望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更何况,将竞选报道落入少数集团的掌控之中,随之产生的垄断效应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
目前美国总统大选依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判断出最终哪一位候选人会获胜,但可以看到的是,在某种意义上,互联网重塑了美国总统大选的竞选方式和政治手段.而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美国前进的方向.从美国的新经济模式,到美国的年轻一代.在不少电影中,导演很喜欢讲述互联网带来的恐慌,而今,美国还真是没了互联网就不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