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走進茶餐廳,來個「餐蛋麵、凍華田」,是晨早一大享受。「阿華田」是一種巧克力混合麥芽的歐式飲品,是英語Ovaltine的音譯,進入粵語後按粵語的緊縮形式簡化為「凍華田」(或「凍
田」),第一個音節的音譯字「阿」給省掉。上例顯示英語外來詞作為粵語的構成成分,須按粵語的語言特點作出一些調整。外來詞或口語中英語的「粵化」現象相當普遍,而詞匯、句法和語音在日常生活中都可找到不少例子。
詞匯方面,茶餐廳菜單上有很多縮略詞(Abbreviations),例如「餐肉雞蛋公仔麵」,簡稱「餐蛋麵」,這叫做「縮合式」縮略,即從兩三個詞裏各取一個詞素構成。英語外來詞也不例外,例如「檸樂」,「檸」來自lemon第一個音節,「樂」則來自cola第二個音節,兩詞各抽一個音節併合而成「檸樂」。又如lemon seven-up,音譯詞「檸檬」先和意譯詞「七喜」組合成一個合成詞,然後再按粵語習慣各取一個詞縮略成「檸七」。其餘例子如:檸賓lemon Ribena(音譯+音譯→縮略)、凍啡iced coffee(音譯→縮略)、蛋治egg sandwich(音譯→縮略)、油多 toast with butter(音譯→縮略)等。
句法方面,香港人說話時喜中英夾雜,漢語句法規律亦應用到英語字詞上面,例如正反問句(V-not-V Questions)「你去唔去?」,以動詞的肯定式「去」和「唔去」構成一個問句,「你鍾唔鍾意啊?」也屬於這一類,香港人煞有創意,連英語詞也可以這樣拆開,「你今日hap唔happy啊?」、「咁樣做o唔okay呢?」,又或者從動賓短語「道什麼歉」一格式中衍生出「sor咩ry唧」一語,中間嵌入一個字。粵語體貌詞(Aspect)也可以插入英語詞的中間如「你present未?」,甚至以pre來代替present:「全班都pre晒啦。」另外,AABB或是雙音節形容詞常見的構詞方式,如「快快樂樂」,英語也適用:「我想 haphap pypy玩返日」(-py讀陰上聲)。
語音方面,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把英語字詞最後的輕音節(Unstressed syllable)讀成粵語的第二聲,即所謂「陰上變調」,例如:cable、printer、honey、lobby、scanner、repeater等,英文名也不例外,男性名字如Danny、Kenny,女性名字如Fanny、Winnie,運動鞋品牌Nike、Puma,汽車品牌如Toyota、Honda等。這種變調現象原來在粵語裏也屢見不鮮,如「教堂」、「金魚」、「蝴蝶」、「公園」、「眼鏡」、「薯片」等,是粵語語音一大特徵,以示熟悉或常見,所以又稱為「小稱變調」。
日常生活的語言是動態(Dynamic)的,並非一成不變,外來詞或英語詞進入粵語後的變化,正正在不同方面體現了粵語語言系統的特點,而中英夾雜交錯的現象也反映了在以粵語為母語的語言環境裏,英語始終是最強勢的外語,口語夾雜幾個英語詞亦成為了時髦的表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