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係张倩瑩嘅生日,佢沖著鏡頭做咗個勝利嘅手勢,然而信心最終沒能幫佢戰勝死神。
佢希望「無論如何,點都唔可以比媽媽先走」却仍然冇得到命運嘅恩準。
5歲喪父,12歲獨立生活、17歲得咗「再生障礙性貧血症」,啱過完18歲生日唔足兩個月,張倩瑩離開咗呢個佢曾經努力却捉唔住嘅世界。 廣州市貿易職業高級中學原三年級學生張倩瑩,僅18年嘅生命旅程中,經歷生活嘅「非難」,生命嘅考驗,但留畀同學朋友嘅記憶裡,却衹有佢堅強、樂觀嘅身影,而喺屋企人同親戚眼中,佢係獨立、生性嘅孩子。
12歲就開始獨立生活
張倩瑩係由媽媽一手湊大嘅。 1990年大年初六,張倩瑩出生喺海珠一戶工人家庭。5歲嗰年,喺一場車禍中,張倩瑩失去咗爸爸。此後,佢同媽媽逼喺基立新村一間17平方米嘅小屋裡面,靠媽媽喺紡織研究所車紗嘅四五百文工資同埋300幾文救濟金度日。張姨陳春媚講,每次同個女行商場,衹逛大米、油、衛生紙嗰個區。偶爾經過買衫褲、鞋、精品嘅櫃檯,個女就淨係睇睇,唔買。 2001年至2005年,張姨被調到花都赤坭嘅三棉廠做出紗記錄員,三班倒,每隔四日先返屋企一次。張姨講,每次返屋企嘅時候,倩瑩都喺學校,母女倆個經常好耐先可以見一面。每次匆匆停留嘅兩三個鐘頭裡,張姨會買返夠個女食幾日嘅瓜菜、再煲一镬夠飲幾餐嘅湯。此外,屋裡至多嘅食物,係面包同公仔面。但喺張姨嘅記憶中,搵唔到一絲倩瑩詐嬌、訴苦嘅痕跡。當時,倩瑩先12歲。
媽媽衹有佢8歲前嘅照片
過早獨立嘅生活,讓張倩瑩習慣收藏心事。 翻埋成個屋企,張姨可以搵到嘅衹有倩瑩8歲前嘅生活照。「我冇照顧好佢。」張姨好後悔,記憶裡,張姨衹記得倩瑩至愛惜佢嗰一頭長髮。 張倩瑩每日早上起身後嘅第一件事,就係將直髮器插上電源。刷牙洗面後,使七八分鐘將蓬鬆嘅頭髮拉到又掂又順。 但喺同學眼中,張倩瑩愛用手機玩自拍。喺倩瑩嘅網絡相冊入邊,558張相就有227張個人照。「佢鐘意笑鐘意玩。」好友阿銀話,活潑開朗嘅倩瑩同班入邊嘅同學關係好好,從嚟冇見過邊個同佢嗌霎。但大家卻係喺倩瑩嘅病歷上邊,先發現倩瑩嘅成長道路如此「唔同」。 「好有谂頭」係張倩瑩留畀同學嘅另一個印象。職中嘅同學小馮話,倩瑩打算畢業後開一間服裝店,賺錢改善屋企嘅生活,「佢話要等媽媽過上好日子。
愛,令佢不舍離去
2007年10月31日,張倩瑩被廣州紅十字會醫院確趁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兼且病情有向「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嘅發展趨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嘅醫生話,至有效嘅治療方法係骨髓移植。 至愛嘅長頭髮被剃成一寸短,手臂上被吉到再都無法搵到吉針嘅埞,頸、大髀上邊長期裂開嘅針眼……,治療帶嚟身體上嘅痛苦,倩瑩以笑容面對;但所需嘅30幾萬巨額費用,卻讓倩瑩一度想劝媽媽放手,「反正人出世就衹能往死亡嘅方向走,衹係有啲人早,有啲人遲而已。」倩瑩以此劝慰媽媽。 喺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嘅幫助下,2月29日,倩瑩卒之籌到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嘅首批手術費。3月7日,做完手術後一直呆喺隔離病房嘅倩瑩對前來探望嘅阿銀講「無論如何,點都唔可以比媽媽先走。」 留低無法兌現嘅諾言,3月14日早上7點左右,倩瑩鬆開咗媽媽嘅手。病床前,倩瑩昏迷前叫媽媽買嚟嘅一瓶酸奶,重未嚟得切打開。
原文係2008年5月13日南方都市報A52版<18歲張倩瑩 在花季凋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