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自創的一種粵語音調標記法,純粹是在無聊中想到的。曾經在去年給外省人講課教授粵語,用我這種記憶的方法,可惜還是太難……或者對廣東人來說會簡單一點。fficeffice" />
眾所周知,粵語有九個音調,其中平、上、去分別有陰陽,入有上中下(在某本漢語方言學教材中說上陰入、下陰入和陽入,是一回事)。入聲三個音調,在專業的研究語音的人來看,調值和其余的很不一樣,但是在一般人聽起來,音調還是一樣的。在我這個方法中,把上入歸到陰平,中入歸到陰去,下入歸到陽去,因為這三組的音調聽起來是一樣的。而且在各種粵語音標中,入聲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后面帶有-k、-t、-p等短促音(或稱爆破音),這樣并入是不會造成混淆的。
上面我這么強調音調,是因為我這個方法就是基于音樂中的音調來記憶的。在音樂中,一個八度音符有do、re、mi、fa、so、la、si,在簡譜里面分別記作1234567。這個方法以高音程的3來代表陰平。大家可以默唱或者開口唱出來,長念這個3(mi),然后把它同陰平的音調聯系起來(陰平的字有三、翻等)。那么,低一個音程的5就代表陽平(代表字:人、陳)。是不是?所以,平聲兩個音調分別就用3和5標記。去聲的兩個音調,陰去就可以用比陰平低一點的1代表,陽去就可以用比陽平高一點的6代表。
至于上聲,比較復雜。普通話中「上聲」的「上」字,讀shang,第三聲,也就是普通話中的上聲。可能有很多人都認為,普通話的第二聲第三聲音調反過來,就和粵語一樣。比如「人」,普通話第二聲,粵語就好像普通話的第三聲;「果」,普通話第三聲,粵語就好像普通話的第二聲。這兩種說法都對上聲有錯誤理解。從「上」字可以看出,上聲就需要先低后提高。平聲和去聲讀起來從開始到結束都只有一個音高,但是上聲是有變化的。「果」字是一個陰上的字,大家用粵語讀一下,再用剛剛的音調系統比劃一下,發現其變化就像從1到3,從do到mi。所以,可以取1和3的平均數2來代表陰上。「我」是一個陽上的字,用粵語讀一下,會像從比陽去的6稍高的7變化到1,從si到do。所以,可以取7和1的平均值2來代表陽上。
這樣,平、上、去六個音調分別用1到6來表示,和原來正規的一樣,只是代表的音調不同而已。現在來小結一下,箭頭左邊是《廣州話正音字典》中的表示法,右邊是此方法的表示法:
陰平:1->3
陰上:2->2
陰去:3->1
陽平:4->5
陽上:5->4
陽去:6->6
有點對稱!至于入聲三個音調,在非專家來看,大可不必管那個調值,分別按上述的合并方法歸并到3、1、6即可。
這種方法僅供娛樂,可能會讓一些人更容易把讀音和音調對上號吧。
最后,好感謝版主將上一篇文章加為精華!我會繼續努力發更多研究粵語嘅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