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个系我喺寒假时做嘅小调查,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个新语音系统的形成fficeffice" />
——粤语懒音现状调查
前言
粤语(Cantonese)是我国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和海南一部分地区以及港澳地区使用的方言,海外华侨也广泛使用粤语。广州话为粤语的代表,也是粤语人口中不同次方言的人交流的语言。广州、佛山、香港和澳门使用广州话。粤语是中国最古老的方言之一,保留了大量唐朝时候的语音特点,尤其是入声中完整的爆破音,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然而,最近几十年,粤语语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种最先在香港出现、被称为「懒音」的现象正在影响着各个地方粤语的发音,从而令一些粤语的发音特点趋于模糊,甚至消失。为了解现在粤语懒音的状况,更好地推动一些文化工作者掀起的「正音运动」,笔者于2008年寒假在广州城区、江门新会分别进行了粤语懒音现状的调查,以获得广州地区的懒音状况,并以新会地区的结果作为对比。
本次调查针对粤语协会网站(www.cantonese.asia)上列举的各种粤语懒音的现象,设计了一些含有容易读成懒音的字的日常用语,让被调查者按照日常语速说出那些词语,以检查其发音是否有该种懒音现象。调查对象分为各种不同的年龄层次,以期获得各年龄段的人群不同的懒音程度。本次调查虽然样本容量不大,但是由于懒音现象较少,而且相对独立(即同一个人有这种懒音与有无其他懒音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可以采用较少的总体,避免过多重复工作。
本调查报告先讲述粤语懒音的概况,然后把调查的内容和结果详细列出,加以小结和归纳,并附以简单的分析。文中所用的拼音系统为《广州话正音字典》(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的拼音系统。
一、 粤语懒音概述
简单来说,懒音是指粤语方言里一些音韵简化和误读。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很多东西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语言也一样。为了发音更省力气,很多人把某些粤语的字词读成听起来相近却完全不同、还可能造成误解的另一种发音,因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懒音。
1、 各种粤语懒音现象
这里列出的懒音现象是根据香港科技大学张洪年教授的《21世纪的香港粤语:一个新语音系统的形成》中写到的关于懒音的内容整理得到的,只列出影响较大的几种。懒音分为声母和韵母的懒音。
主要的声母懒音现象:
①l-与n-不分 粤语里面这种现象很早就有,只是近来越来越严重。例如,「你」读成「李」(你/nei5/,李/lei5/),「年」读成「连」(年/nin4/,连/lin4/),「男女」读成「褴褛」(男女/naam4 noey5/,褴褛/laam4 loey5/)。
②ng-的省略 日常用语中,「我」这个字的出现频率很高。这个字的正确读音是/ngo5/,但是现在有很多人读成/o5/。不过根据张洪年的文章,在19世纪初,ng-和零声母(后者读法)的字是分得很清楚的;上世纪50年代后,这些字一概读成ng-,而到了最近又全盘读成零声母。
关于ng-和零声母的区分,学界似乎有较大分歧。张洪年文章中举了一个人名「郭爱初」作例子,以说明这个懒音现象,其中「爱」的读音是/ngoi3/。而《广州话正音字典》中,「爱」的拼音为/oi3/,而且以「爱」为声旁的形声字都是零声母。字典是由粤港澳数十位专家合作编写的,极具权威性,但是在其「前言」中,主编也说字典中的字也不能保证百分之一百正确。
③复合声母gw-/kw-中w的省略 这种现象只出现在这两个声母搭配韵母-ok和-ong的情况里。例如,「广」读成「讲」(广/gwong2/,讲/gong2/),「国」读成「觉」(国/gwok8/,觉/gok8/)。
主要的韵母懒音现象:
④舌根韵尾-k/-ng舌位前移读成-t/-n 如果读「恒生银行」有这种现象,那么本来应读作/hang4 sang1 ngan4 hong4/的,会读成/han4 san1 an4 hon4/(「银」字也有懒音),容易误以为是「痕身银行」。如果「塞车」也有这种现象,/sak7 tse1/会读成/sat7 tse1/(「失车」),也会造成很大的误会。
⑤鼻韵的简化 鼻韵有ng和m两个,但现在有些人把ng都读成m了。在粤语中,读作m的只有否定词「唔」和语气词「呣」,其余都读ng。虽然两个韵母听起来相差不大,但是长时间这样简化会对语音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
2、 懒音形成的内因
根据「UNGOO抵死粤语网」上的资料,可总结得以上各种懒音现象的内因(语言本身的原因):
①n-须以气流送鼻发出,而l-以舌边送气,前者的发音相对较费劲。
②ng-变为零声母,则相当于省去了读声母的过程。
③复合声母gw-、kw-中w的省略,主要发生在韵母中带o元音时,这是因为w和o都需要圆唇(但前者开口更小,只流一小孔出气,而后者开口较大,嘴唇拢圆),若韵母带o时,则连同复合声母中的w需要先后两次圆唇,因此把其中一次圆唇过程w省去,可以降低发音难度。
④韵尾-ng/-n分别对应-k/-t,其中后鼻韵-ng与后塞音-k发音部位在喉,前鼻韵-n与前塞音-t发音部位在舌。舌根韵尾前移,使相配的韵母音也有前移的趋向,如此发音不须动喉,必更省力。
⑤鼻韵ng读成m,嘴唇不用张开,也不须动喉,显然比张口且动喉的ng省力。
3、 懒音形成的外因
懒音形成的条件有多种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移民 粤语方言区的大量移民与当地人交流需要用粤语,但是粤语难学,在不太影响一般交流需要的情况下,把某些发音简化,可大大降低学讲粤语的难度。这是所谓的「移民理论」。
②传媒 某些发音不准的节目主持人、流行歌手在做节目说话的时候出现懒音,助长了懒音的传播。
③习惯 小孩从小就开始说懒音,而大人没有重视和及时纠正,导致长大以后习惯成自然,想改也力不从心。
二、 懒音调查题目
针对以上提到的五种懒音现象,笔者设计了一些含有容易读成懒音的字的日常用语,让被调查者读。题目如下(加点字为易读成懒音字):
1. 广场/gwong2 tsoeng4/,分别容易出现现象③、④。
2. 塞车/sak7/,容易出现现象④。「车」声母是舌尖音,连读会对「塞」产生懒音影响。
3. 银行/ngan4 hong4/,分别容易出现现象②、④。
4. 疯狂/kwong4/,容易出现现象③。
5. 得到/dak7/,容易出现现象④。「到」影响同第2题。
6. 康乃馨/hong1 naai5 hing1/,分别容易出现现象④、①、④。「乃」声母是舌尖音,同样对前面产生影响。
7. 点解呢?(意为「为什么呢?」)/dim2 ne1/,后者容易出现现象①,前者容易读成/din2/,省去了闭合嘴唇的过程,属于其他的懒音现象。
8. 香浓牛奶/hoeng1 nung4 ngau4 naai5/,分别容易出现现象④、①、②、①。「浓」影响同第6题。
9. 我爱祖国/ngo5 (ng)oi3 gwok8/,「爱」字发音有争议,它的结果只作为参考,其余的字分别容易出现现象②、③。
现象5比较单一,只需要一道分辨题。
10.分辨读音「吴」和「吾」。两个字的读音都是/ng4/。
11.分辨读音「欧」和「勾」。前者读音是/au1/,后者读音是/ngau1/。
12.这是一句含有懒音现象的歇后语:非洲和尚——黑人僧(乞人憎)(乞人憎即讨人厌)。「僧」和「憎」发音一样,但「黑」读音为/hak7或haak7/,「乞」读音为/hat7/。创作者以为这样谐音恰到好处,却误导了很多人。这句话需要连续读两次,分别读字面义和真义,检查有没有读错或者连续读是有没有犹豫。
补充说明
将分辨题前面的19个易读错字按顺序编号,各字和对应易出现的懒音现象如下表:
懒音现象 |
易读错字编号 |
① |
9、12、14、16 |
② |
4、15、17 |
③ |
1、6、19 |
④ |
2、3、5、7、8、10、13、 |
「点」(11)属于其他情况。「爱」(18)未能确定是ng-还是零声母,结果作为参考。
本次调查分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在广州,有长者、中年人和青少年三个组别,3个组别的被调查人数分别为4、6、11。在新会,分中年人、青年(18到30岁)和少年(18岁以下)3个组别,每个组别各5人。不对长者进行调查是因为在新会,较年长的人基本都不会说广州话,新会地区的次方言与广州话有较大差别,不适合参与调查。而较年轻的人接触香港的影视较多,尤其是青少年,能说音调很标准的广州话。
三、 广州地区调查结果及分析
下面分组把各个被调查者的调查结果列出来:
长者:
1. 读错的字:6、9、12、14;18有ng-;辨音:第一组都读对,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但「黑」和「乞」都读/ha(a)k7/。
2. 读错的字:6、12、16;18有ng-;辨音:第一组都读/m4/,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但两个字都读/ha(a)k7/。
3. 读错的字:1、6、9、12、14、16;18有ng-;辨音:第一组第一个字读对,第二个字读错,第二组全都有ng-;读句子:两个字都读对,但读两句话之间考虑了一会儿。
4. 读错的字:6、9、12、14、16;18有ng-;辨音:第一组都读对,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两个字都读对了。
中年人:
1. 读错的字:1、6、9、11、12、14、16;18有ng-;辨音:第一组第一个字读/m4/,第二个字读对,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两个字都读对。
2. 读错的字:1、6、11、12、14、16、19;18有ng-;辨音:第一组第一个字读对,第二个字读/m4/,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两个字都读对。
3. 读错的字:1、6、12、16、19;18有ng-;辨音:两组两个字都读对;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两个字都读对。
4. 读错的字:3、7、9、16、19;18有ng-;辨音:第一组第一个字读/m4/,第二个字读对,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两个字都读对,但「憎」字读成/dzan1/,出现现象④。
5. 读错的字:1、6、9、12、14、16;18有ng-;辨音:第一组全读对,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但两个字都读/hak7/,而且出现现象④。
6. 读错的字:1、6、9、12、16、19;18有ng-;辨音:第一组全读/m4/,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两个字都读对了。
青少年:
1. 读错的字:1、12、14、16;18有ng-;辨音:第一组第一个字读/m4/,第二个字读对,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但都读成/haak7/。
2. 读错的字:1、6、9、12、14、16、19;18有ng-;辨音:第一组都读/m4/,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但都读成/haak7/。
3. 读错的字:1、4、6、7、9、12、14、16、17;18为零声母;辨音:第一组说有不同,但说不出不同之处,第二组都读零声母;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两个字都读对了。
4. 读错的字:4、9、12、14、16;18有ng-;辨音:第一组全读/m4/,第二组全读对;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两个字都读对了。
5. 读错的字:1、6、9、12、14、16、19;18有ng-;辨音:第一组全读/m4/,第二组全读零声母;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但两个字都读/haak7/。
6. 没有读错的字;18有ng-;辨音:第一组全读/m4/,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两个字都读对,但两句之间稍有停顿。
7. 读错的字:1、4、6、9、12、16;18有ng-;辨音:第一组说有不同,但说不出不同之处,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但两个字都读/haak7/。
8. 读错的字:1、9、12、16、17;18有ng-;辨音:第一组全读/m4/,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两个字都读对了。
9. 读错的字:1、6、9、14、16;18有ng-;辨音:第一组全读/m4/,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两个字都读对了。
10. 读错的字:1、6、9、11、16、19;18有ng-;辨音:第一组全读/m4/,第二组全读零声母;读句子:两句之间犹豫了一下,而且两个字都读/haak7/。
11. 读错的字:1、9、16、19;18有ng-;辨音:第一组全读/m4/,第二组全有ng-;读句子:读得较流畅,两个字都读对了。
调查结果分析
对每一种懒音现象分别统计。
现象①
年龄组 |
懒音次数 |
出现比例 |
长者 |
13 |
81.3% |
中年人 |
18 |
75% |
青少年 |
32 |
72.7% |
现象②
年龄组 |
懒音次数 |
出现比例 |
长者 |
0 |
0 |
中年人 |
0 |
0 |
青少年 |
5 |
15.2% |
现象③
年龄组 |
懒音次数 |
出现比例 |
长者 |
5 |
41.7% |
中年人 |
14 |
77.8% |
青少年 |
19 |
57.6% |
现象④
年龄组 |
懒音次数 |
出现比例 |
长者 |
0 |
0 |
中年人 |
2 |
4.8% |
青少年 |
1 |
1.3% |
现象①的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懒音现象在各个年龄段都存在,而且都有比较大的比例的人有这种现象。长者有较大比例这种现象,说明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已经形成这种习惯,并且影响下一代。从长者到青少年,这种现象的比例呈现出轻微降低的趋势。在数十年前,广州人的普通话水平不好,近十几年来才有较高的普通话普及率。可能是这个原因,使较年轻的人比较注意不犯这种错误,因为普通话中n-和l-是严格区分的。
现象②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年以上的人群中,这种现象几乎不会出现,而在青少年人群中,出现这种现象的比例也是不大的,没有像张洪年文章中说的情况那样,全盘读零声母。但是,「爱」这个字的读音,只有一个人是读零声母的,其余所有人都是读ng-;尽管这个字读音有争议,但可看出广州人比较喜欢读ng-。从辨音题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也倾向于零声母读成ng-,这样就有点「矫枉过正」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声母ng-在普通话里没有对应的现象,因而没有从小归纳这些字是否有声母,而且在粤语流行歌里,为了达到良好的听觉效果,也从来不出现零声母的字,以致很多人分不清,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两种现象的区别。
现象③的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懒音现象在所有人群中都相当普遍,虽然没有现象①那样严重,但出现率也有一半以上。而且出现的频率没有明显的趋势,即这种现象与年龄没有必然的联系。w音节的省略(或者说弱化,即较难听出这个音节)基本不会产生歧义,因此往往为了省力,很多人都会讲这种懒音。从另一方面看,同样的字,用普通话读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所以人们讲普通话的时候又从来不会说错,这可以推出人们讲粤语和普通话是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现象①也可以推出这个结论)。
现象④的调查结果显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犯这种懒音错误的比例都非常低,远没有到张洪年的文章中说的那样严重到可以形成一个新的语音系统。这种懒音可再分为-ng变-n和-k变-t,后者的懒音程度比前者严重。(张洪年没有细分,粤语协会网站分开了)在广州调查,结果说明不需要这种细分,因为这种现象很少有。但是,这并不说明广州人都比较注意不会讲这种懒音。从读句子题的结果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分辨出「黑」和「乞」的。可能这句话是一句深入人心的歇后语,其中的懒音谐音已被很多人所接受。在调查过程中,有一部分人在两句之间有所犹豫,可能是知道这两个字的不同之处,但不是都能在考虑之后读对。因此可以得出,广州人虽然很少犯现象④的错,但是很多人对这种错误没有意识,只要别人一说(「黑」谐音代替「乞」)便人云亦云了。所以,并不排除广州人的这种懒音现象严重程度会发展到香港那样的可能。
「点」(11)的读音虽然在调查中显示很少犯错,但是不能说明这种现象不严重。因为「点」的读音如果单字读的话,所有人都能读对,只是在这句话中由于连读而导致懒音。被调查者在读时或多或少有点谨慎,所以都读得正确。
现象⑤与现象②在形成上相似,但结果却相反。同样是在普通话中没有对应的读法(甚至没有对应的字),很多人也分不清两个鼻韵的区别。中年人和长者犯错较少,根据笔者经历,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大的人看粤剧较多,而在粤剧中两个音节是分得较清楚的。年青一代甚少看粤剧,而且从小受香港影视影响较大,香港较早形成的这种现象影响到了内地的儿童。m与ng在读单字的时候,是前者较省力,但在说话中,嘴唇通常是不闭合的,如果发m的音需要一个合唇过程,也增加发音的复杂性(和「点」的情况一样),所以在说话时,两种发音在复杂度上是差不多的。与其说这是一种懒音现象,不如说是由于不知道有所区别而逐渐变成全盘读m的读音简化现象(不同于现象②的「矫枉过正」)。
四、 新会地区调查结果及分析
现象①
年龄组 |
懒音次数 |
出现比例 |
中年人 |
2 |
10% |
青年 |
11 |
55% |
少年 |
3 |
15% |
现象②
年龄组 |
懒音次数 |
出现比例 |
中年人 |
2 |
13.3% |
青年 |
7 |
46.7% |
少年 |
4 |
26.7% |
现象③
年龄组 |
懒音次数 |
出现比例 |
中年人 |
10 |
66.7% |
青年 |
12 |
80% |
少年 |
3 |
20% |
现象④没有在新会人的调查中出现。
「欧」和「勾」的辨音题,所有人都读对了。
读句子题,所有人都读得比较流畅,而且都读对了。
「吴」和「吾」的辨音题,逾七成的人分不清。
另外,现象①到现象③,基本上所有的人要么不错,要么该类现象全出现,最多对一到两个。
从以上的结果可知,现象①的现象在新会人中出现率较广州人低,现象②却比广州人多得多,而现象③差不多。而在注意读音准确方面,新会人比广州人更有意识。
各个年龄组的分析:中年组方面,其基本形成发音习惯,即使有外来因素也较难改变他们的发音习惯,所以是三组中受新会乡音影响最深的。新会话中n-和l-区分明显,后鼻音较广州话重,而且后鼻音与前鼻音的差别明显,因而调查中现象①和②出现很少,④没有出现。但新会话中少有复合声母出现,导致大部分中年人对复合声母明显忽略。这种属于特殊现象,并不符合懒音定义,因此现象③出现率是可以理解的。青年组处于大学及社会工作初期,受广州、香港方面影响较深,特别在最常用的发音方面会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并且新会乡音对其影响因素逐渐减弱,导致该组的粤语懒音发音最多。少年儿童正处于发音的形成阶段,学校及家庭对其发音要求会较其他年龄阶段的对象严格。再加上此阶段的孩子的生活圈子较为局限,基本局限于家庭及校园,受广州、香港等较发达的潮流趋势影响未算明显。再加之有新会方言影响,发音是三组对象中最标准的。
五、 总结
任何的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而且变化得越来越快,语言也不例外。粤语已经在近几十年内变化了很多。张洪年教授的文章列举了很多粤语的新变化,而懒音只是其中一部分。从那篇文章中可以知道,香港人的懒音程度比较严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语音系统。用我们在内地做的调查与香港的情况比较,内地的懒音程度远没有达到香港那样。
广州和香港本来是使用一样的语音系统的,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各自发展,香港的广州话有了一点变化,主要是在语调方面发生变化,声母和韵母几乎不变。最近二十多年,广东地区可以收看到香港的电视节目,而香港节目的质量比本地的节目高,大部分人都喜欢看香港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于是也不经意地模仿了香港人说话的语调。而最先出现在香港的懒音,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广东人。
我们不难猜想到,语音变化的快慢与社会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有关。香港有一百多年的殖民地史,在这期间,资本主义制度高度发展,经济活动非常频繁,逐渐发展成亚洲金融中心。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活得越来越累,便助长了懒音的形成。内地改革开放之后,生活节奏也加快了,而且受香港影响得较大,广州人的懒音也逐渐形成。据笔者观察,懒音已经蔓延到广州的媒体(如广州电视台新闻播报),甚至演艺界(如宣扬广州文化的音乐专辑《唱好广州》中有少量懒音现象)。而在一些开放程度尚不高的粤语地区(如新会),懒音现象不严重;但随着不断的发展,那些地区也将受香港和广州的懒音影响。正如「移民理论」的观点所述,移民也是懒音形成原因之一。在香港,有较多的非本地人种;而现在在广州,外省人越来越多。所以,社会开放程度大,懒音越容易形成。
笔者认为,英语也有懒音现象。正宗英语是英格兰的英语,美国英语是在美洲大陆被发现后、欧洲人不断往美洲移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方言」。很多美语和英语的区别都可以认为是懒音的出现而产生的。例如,美音较多卷舌,而在对应的英音中本来是没有的。因为卷舌和平舌的转换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不发卷舌音会产生较大的歧义,所以美国人索性把一部分平舌音也发卷舌音,省去转换的过程,却不会产生歧义。又如美音把/o/读成/a/(如boss听起来像bus,但不是完全一样),是因为把嘴随意张大比圆唇较省力。对比一下美国与英国的关系,可以发现,从经济发展、人口组成等方面看,都与香港和广东的情况相似。另一种英语的方言——澳音,似乎经历了相反方向的变化。澳音把英音中的/ei/读成/ai/,是变得较吃力的。不难想象,澳洲人有很多从事农业,农场里的生活较悠闲,生活节奏不快。澳洲人比英国人更少与别人交流,没有形成懒音的条件,反而想得到更多锻炼嘴巴的机会,于是把一些音读得更吃力了。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说,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语言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北京也很发达,也很开放,为什么没有懒音现象呢?那是因为北方的各个民族从很早的时候(魏晋南北朝)就已经开始融合同化了,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伴随着语言的统一,语音变得简单。因此,北方方言是汉语中最简单的方言,只有四个音调,最容易学;而粤语有九个音调,很难学。北方方言的声母韵母也比粤语简单多了。民国初期选国语时,几乎因为广东的委员很多而使粤语成为「普通话」,在孙中山先生的劝说下,为了交流的方便和沿袭传统,才选了北京话。因为简单,所以北京话还没有「必要」产生懒音。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的,其实普通话比北京话更简单,少了很多北京话的特点,这是为了更容易让全国人民学习交流。这样,普通话才能「普通」。
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潮流下,为了使人们交流更加方便,推广普通话是无可厚非的,并且要大力支持。但是,推广普通话绝对不能以牺牲本地方言为代价。在中国一些城市,方言已经逐渐被普通话「同化」了,除了外来人讲普通话之外,连本地人都在不是必要的情况下讲普通话。像上海和深圳,现在基本都只能听到普通话了。每一种方言都是特有的文化,一种方言的消失是文化研究的巨大损失。普通话只是交流的工具,我们绝不能为了交流而「忘本」,正如英语是我们和外国人交流的工具,我们不能为了学英语而不学中文。就像中国人和中国人说话是用中文而不会用英文一样,同一个地区的人说话只需要用方言而不用普通话。普通话只需要发挥到交流的作用而已。人们需要学习普通话,但更应该「学习」自己的方言,不致使其失传。「学好」方言,还可以增进本地区人们的凝聚力和增加对地区文化的热爱程度。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方言会逐渐演变。但愿在每一种方言变化和消失之前,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去研究它,至少可以让它被记载在历史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