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7214|回復: 21

[百家爭鳴] 权力与样板戏的二重唱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5-15 02:47: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权力与样板戏的二重唱

fficeffice" /> 

发表于《南风窗》2008年4月上半月

 

 

 

    新学期开始,教育部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名义发文规定,15首京剧曲目讲进入北京、浙江、广东、等十个省的中小学课堂,这15首京剧唱段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文革「样板戏」唱段占了9首。政策发布,舆论大哗。

    人们普遍质疑的是,「样板戏」唱段的艺术性能否作为京剧的代表,「样板戏」唱段的政治性是否适合进入中小学教育。在笔者看来,中学音乐课堂上增加传统戏曲的内容,对培养中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对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以一个地方的剧种作为传统戏曲的标准,推行到全国,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而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人们对「传统」的单一化、一元化、简单化的理解。

 

多元的传统

    近几年来,从「读经热」开始,中国兴起了一场「国学热」。少儿读经、祭孔、私塾、《论语》热,相继而来。「传统」成为一个符号,在中国的思想角力场中备受争议,在权力之手的操控下则连接变异。当不断升级的祭孔仪式与开发旅游资源结合,祭孔便成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工具。当「传统文化」与民族主义联姻,文化便成为政治的垫脚石。当传统文化被抽象为几个活跃的学者的形象,它在公众心目中便简单化为偏安于历史一隅的公羊学,乃至几句「儒教」、「国教」的口号。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工具性利用与简单化理解,与中国近六十年来在进化史观的主导下,把传统文化视为「封建」、「落后」的代名词,无所顾忌地与历史决裂密切相关。人们用语言符号去假象了一个非道德的传统,把各种民俗礼仪、拜神祭祖都纳入其中,将其视为迷信、愚昧的象征。但是,传统是一个流动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而非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真正的「传统」,既包括体现在古代经典中的「大传统」,即精英文化,同时更包括了「小传统」的民间文化,「小传统」蕴涵于乡土社会的婚丧礼俗、家规民约、拜佛游神、民乐俚语之中,体现于名城古迹的一砖一瓦、祠堂神庙的牌匾神龛之中。于「大传统」而言,不要说中国文化中还有释、道杂家之学,就算是其主干儒家文化,在历史上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的发展过程,宋学与汉学相继,今文与古文并峙,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与多样化的发展空间。而「小传统」在其艺术表现形式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多元化的特点。不同的血缘、地缘共同体,具有不尽相同的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差异极大的各种民俗。以民居而言,京地多四合院,江南碧水环绕,傍水设庄,即为水乡,客家人长居山隙,依山造房,遂作围屋,潮汕人居平原,重家族,故居「四点金」。以戏曲而言,燕地之京剧,吴地之昆剧,越地之越剧,岭南之粤剧,潮人之潮剧,四川的川剧,都以其特有的地方方言,特有的唱腔唱调,有效地表达着当地人的丰富的情感,传播着共同的伦理价值观。以婚丧礼俗言,各地的婚丧礼俗各不相同,但是这些地方性的风俗,都表达了当地人对生死、婚姻的看法,而有效地安顿了人们的灵魂。以饮食言,平原、山区、沿海、内地地气不同,各个地域用天之道,分地之利,共同构成了令人惊叹的饮食文化。可以说,传统文化,尤其是「小传统」的民间文化,因其多元性,而丰富多彩,富有活力。这些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一个众彩纷呈、丰富而多元的传统。

 

传统艺术在今天的功能

    六十年来,传统艺术与美的式微乃至消失,是整体性的。在所谓的「前三十年」,文学与艺术被贴上阶级的标签,投入政治的铁笼。无论小说、音乐,还是美术、戏剧,若非「革命」的,便是「反动」的。于是传统艺术一概被戴上反动的帽子加以摒弃,而全部的艺术,都成为歌颂领袖、宣扬「革命」、传播斗争、煽动仇恨的材料。「前三十年」留下来的,是一大批宣传斗争的小说、领袖的画像、样板戏、忠字舞。在戏剧领域,几乎每一个地方的地方戏,都以革命的名义进行剧本、唱腔诸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后果,是背离艺术本身的美感,而成为政治宣传的材料。而在「后三十年」中,传统艺术刚刚获得一点自由的空间,便马上被卷入市场的漩涡之中。其中,戏曲的命运是最悲惨的。不同的方言地区的地方戏,都跟传统的生活方式密切结合在一起。当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远去,各种地方戏也日渐失去自己的观众。年轻的人们宁可听快餐一样的流行音乐,也不会花功夫品味自己家乡的乐曲,因为他们过于忙碌。文人们宁可听西方的琴曲、歌剧,也不会品尝故土俚语唱出来的戏剧,因为家园已经远去。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传衍至今,产生了两百多个戏曲剧种,而这两百多个剧种经过了六十年政治与市场的双重戳害,还剩下多少?

    曾经让村夫民妇、引车卖浆者喜闻乐见的戏曲,经过了社会转型,几乎已经褪去了民俗的味道,而变成并非人人都能欣赏的雅乐。其命运,和明清小说变成今天的经典颇有相类之处。在这样的时候把戏曲搬进课堂,让学生们对这一古老的艺术有基本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传统戏曲因多元而丰富,决没有一种地方戏曲能够代表整个华夏戏曲。以国家的名义推广某一种地方戏曲,不管这种地方戏曲如何有代表性、艺术性,都是对整个传统戏剧多元化局面的无知和蔑视。如果现在的教育体制,真的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戏曲,那么,最重要的,便是尊重传统的多元性,传承多元化的戏曲。这是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今天仍然把戏曲当作优秀的传统艺术来继承,原因在于戏曲仍然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塑造我们的精神,构建我们的心灵家园。而不同的方言区生活的人们,是依靠自己自小熟习的母语,去塑造自己语言的家园,从而安顿自己的心灵的。

    《礼记》的「乐记」篇这样描述乐章的起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动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也就是说,凡是音乐,都发自人心。人心之动,是因为受外在的事、物的刺激。人心受到刺激之后,便会发出哀乐之声。哀乐之声按照一定的节奏发出,便成了音乐。在这一过程中,人心所发出的「声」(声音),所形成的「音」(歌曲),必非任何外在的语言,而是自己从婴孩时代开始熟习的母语的发音形式。语言,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真正的精神家园最基本的构成材料。它之所以能够营造精神家园,原因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仅仅因为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从说出第一个词汇开始,便是通过这种发音方式去表述自己的心理、欲望、情感。而音乐、戏曲,是语言的艺术化的高级形式,它之所以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的温情,能够让人找到家园般的归属感,能够让人平静,使人激动,让人欢笑,催人泪下,就是因为它永远寄托着一个人内在最深沉的、潜在的感情世界。同样的音乐、戏曲,如果用自己所不熟悉的语言、腔调发出来,便彻底变成另一种东西,完全失去了美感,更加不要说能够唤起人心灵深处的情感。

 

尊重传统艺术的多元性

    在教育部的规定中,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名义要求全国多个省区的中小学生都必须学习京剧,这种做法,企图用一种地方戏作为全国多元化戏曲局面的标准,推广到各级教育之中,体现出来的,是权力对文化、艺术的僭越。

    一贯以来,对多元化的传统艺术最大的威胁,既来自现代性本身,也来自以权力为核心的行政体制,及其惯于运用的国家整合的手段。当行政力量强加于文化之上,对传统最大的破坏,在于从文化上把丰富而多元的传统逐渐纳入一个标准化的模式之中。在今天,当我们走进中国的各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当地的风俗固已荡然无存,而在建筑风格、饮食、生活方式诸方面,均已彻底趋同化。最直观的是城市建筑。在北京,城墙早就消失在有意的炮火之中,仅存的民居四合院,也正在走向消亡的步伐里。在江南,文人墨客笔下的水乡小镇,早已消失殆尽,惟存的几个水乡,成为任人凭吊的活博物馆。至于岭南,大院、骑楼、围屋等地方风格的建筑,也在不断遭受拆毁之中。这种对传统的破坏,既是现代性的结果,同时也常常有行政权力操控的因素。许多地方的拜神、游神等民俗,被戴上「封建迷信」的帽子。而「说普通话,做文明人」这一类口号的流行,则把语言道德化,加重了各地方言的创伤。

    无论是把是否说普通话等同于是否文明,还是把京剧视为传统戏曲的代表,背后都是一种民族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国家整合的渴望,而无视传统的多元性。这个时代是一个方生方死的大时代,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消亡,许多东西正在生长。在文化重建、文化创造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参照的资源。其中,传统的维度,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反省我们的时代的一个思想维度。而在这个时代,如果说传统文化——包括大传统的精英文化和小传统的民间文化——仍然还有活力,那么首先在于它能够唤起我们心中内在的情感和内在的道德冲动,在于它能够唤醒我们对精神家园的回忆,在于它依然能够提供建构新的精神家园的资源。因此,每一个在特定的语言、礼俗共同体中生长起来的人,每一个怀念童年、眷恋曾经的歌谣的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文化记忆,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正因如此,国家权力在对待文化、教育问题上,真正的重视传统,便是正视传统多元性的事实,弘扬多元化的传统格局,而基本的做法,即提供一个容纳多元化传统的环境,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使传统中不同的表现形式,都能够展示自己的独特的魅力。

 

 

 

 

 

 

發表於 2008-5-15 03:37:32 | 顯示全部樓層

《南风窗》嘅编辑水平系点我哋心中有数,唔使攞嚟吓人。 我要投稿嘅话,分分钟刊登十篇八篇唔系问题。 至于点解,就唔话过你知,等你心思思。

發表於 2008-5-15 03:41:00 | 顯示全部樓層

  你知唔知我睇紧你篇文章嘅时候做过咩啊?

 

  唔怕话你知——我打咗十几廿个「喊怒」!

 

  我打「喊怒」并唔系因为我眼瞓,而系因为你篇嘢好闷!

 

  一个唔识得用母语思考、写作嘅人,写出嚟嘅作品又点会有生动可言呢?

發表於 2008-5-15 07:46:59 | 顯示全部樓層
透過語言背后看到問題的本質 -- 權力凌駕于文學之上,分析得幾好!
發表於 2008-5-16 16:30:15 | 顯示全部樓層

呢篇嘢写得幾好吖。不过可能放喺「南粤文化」版面较为适合。

因为呢道话明係「粤语文库」。

 

至于我自己上次写嗰篇,唔好话我,我原本係放喺「时事光明顶」版面嘅!

 

發表於 2008-5-16 16:39:22 | 顯示全部樓層

盧總,呢篇啱唔啱,夠唔夠生動:

《肖雪慧:京剧「样板」代代「传承」难接受》

http://vip.bokee.com/20080227481881.html

 

喺南都發表過。南風窗 上面嘅文章寫得稍微顯得學術,理所當然嘅。

就算人地投稿用粵語,南風都唔收啦。唔關佢事嘅。

發表於 2008-5-16 19:29:1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Jake_ct 於 2008-5-16 16:39 發表 盧總,呢篇啱唔啱,夠唔夠生動:《肖雪慧:京剧「样板」代代「传承」难接受》 http://vip.bokee.com/20080227481881.html   喺南都發表過。南風窗 上面嘅文章寫得稍微顯得學術,理所當然嘅。就算人地投稿用粵語,南風都唔 ...

 

 

主编、编辑都系本地人,但系,因乜解究吹北风?

發表於 2008-5-16 19:44:1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winkin 於 2008-5-15 07:46 AM 發表 透過語言背后看到問題的本質 -- 權力凌駕于文學之上,分析得幾好!
真系认真难为咗你咯!
發表於 2008-5-16 19:49:4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Jake_ct 於 2008-5-16 04:30 PM 發表 呢篇嘢写得幾好吖。不过可能放喺「南粤文化」版面较为适合。因为呢道话明係「粤语文库」。   至于我自己上次写嗰篇,唔好话我,我原本係放喺「时事光明顶」版面嘅!   ...

人哋要帮自己面上贴金,讲乜都得咖啦!

呢篇文点可以摆喺「粤语文库」啊?都唔关「粤语文库」事!

摆去「南粤文化」就更加无稽!与「南粤文化」何干?

發表於 2008-5-16 22:10:0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卢总 於 2008-5-16 19:44 發表 真系认真难为咗你咯!


我算得D乜,都系有嗰句讲嗰句姐。难为你就真,成日都要唱反调,好彩论坛无对付长毛专用的胡椒喷雾,唔会好似香港警察咁乱扼杀言论自由。
發表於 2008-5-17 16: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立论荒谬!

 

陈愚认为:「这个时代是一个方生方死的大时代,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消亡,许多东西正在生长。」

 

请问陈愚,以上说法,有历史的必然性吗?

發表於 2008-5-17 16:26:24 | 顯示全部樓層

愚蠢嘅谂法、荒谬嘅思维正被历史嘅洪流淹没,而先进嘅智慧不断进步,继续发光发亮,为人类文明发展照耀前途!

 

建议嗰啲企图力证自己清白嘅人唔好再喺处做CD-ROM嘞!家阵兴DVD-RW!

發表於 2008-5-17 19:47:49 | 顯示全部樓層

呢篇文章講得唔錯喎。

 

望作者多啲嚟論壇發表文章。

 樓主| 發表於 2008-5-18 11:47:1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wai网友:这个论坛的版主管理理念诸方面都很好,我也非常认同保护方言,尤其是一个方言区的人们自发坚决保护方言(从文化的角度而不是诉诸恐吓甚至暴力,就像去年有人对报纸上出现「忽悠」就想去冲击报纸)。可惜的是有一部分人完全不讲道理,而是自以为是,修养极差,这种人只会败坏一个团体。
發表於 2008-5-18 11:55: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有生错相,冇改错名。
發表於 2008-5-18 12:11:0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外外星人 於 2008-5-16 19:29 發表 主编、编辑都系本地人,但系,因乜解究吹北风?
思思P話「你吹唔吹北風?唔吹你就返鄉下耕田,你有得唔吹咩?」 [ 本帖最後由 cingsan 於 2008-5-18 12:13 編輯 ]
發表於 2008-5-18 15:03:1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觉得陈愚先生嘅精英心态过重。

而且陈先生背后嗰套逻辑好难令人认同,好似喐啲就用大词压人。

有班唔知咩人话去冲击报社,就觉得如果有人咁做,就代表广东人唔宽容。

粤协有個網友唔多妥陳生,陳生又「恐嚇」話咁樣係影衰粵協、係粵協之恥。

 

陳生,唔怕得罪講句,你呢套咁嘅邏輯,100%來自中學生教科書嗰種意識形態嘅灌輸。喐啲就以「集體名義」壓人,絲毫不懂個體就係個體嘅道理。即便有10000個廣東人上街衝擊報館,都唔代表所有廣東人係咁嘅諗法。即便真係有人衝擊咗報館,90%廣東人都支持,都不代表廣東人唔文明。因為:第一,社會大環境問題,根本無公平可言;第二,「衝擊」不是襲擊;第三,縱觀歐美等文明國家,利益博弈雙方傾唔掂數,去遊行、去衝擊,乃家常便飯,個個好似你咁得閒寫文章投稿?難道別國元首就會以此攻擊民眾話佢地「唔坐低好好哋同老細傾,反而出嚟攪攪震,真係本國之恥」?為何獨獨對廣東人要求咁苛刻呢?何況,廣州有容市民自由表達心聲嘅渠道咩?

 

最後,奉勸陳生唔好喐啲攞帶有「集體性質」嘅大詞壓人,因為咁實在令人反感!

發表於 2008-5-18 17:16:0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陈愚 於 18/5/2008 15:47 發表 回wai网友:这个论坛的版主管理理念诸方面都很好,我也非常认同保护方言,尤其是一个方言区的人们自发坚决保护方言(从文化的角度而不是诉诸恐吓甚至暴力,就像去年有人对报纸上出现「忽悠」就想去冲击报纸)。可惜的是有一部分 ...

 

 

呢個亦係粵語協會成立嘅因由—保護我哋嘅母語。望陳先生會喺粵語文化方面出力。

[ 本帖最後由 Wai 於 2008-5-18 21:19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8-5-18 21:20:0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jack:如果你觉得我是中学教科书的思维,那就有点好笑了。如果有人老是说广州治安不好,你难道可以统计了回击说:广州的治安只有晚上12点到凌晨3点之间不好,所以只有八分之一不好,所以不能说广州的治安不好。
發表於 2008-5-18 22:29:44 | 顯示全部樓層

陳先生,你文章中所講述嘅觀點,我未必認同,至少唔係全部認同,但我一定盡力捍衛你在此講述自己觀點嘅權利。
順帶講句:粵語協會部分會員所提出嘅觀點,僅代表其個人意見,而不應被認為係粵語協會所持嘅集體觀點,呢個論壇係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廣納百川之處,相比於國內其他論壇,有高好多嘅言論自由,呢一點希望你明白。

[ 本帖最後由 samkong 於 2008-5-18 22:31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1 18:44 , Processed in 0.0664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