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青」一詞釋義]
「憤青」一詞在新浪愛問的最佳答案是這麽寫:
憤青,是「憤怒青年」的簡稱。最早來源於德語,注釋爲:無知衝動的青年。 這是一種比較經典的解釋,現在網路上的憤青屬於此類。又被稱爲「糞青」。英文The Angry Young,中文稱謂發明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
憤青現已經成爲中國大陸網路語言中的專有辭彙,來形容中國大陸的激進中國民族主義者。具體的說,憤青是指具有較強烈的中國民族主義信念(特別是愛國主義信念),且具有較激進的思想、言論或行動的大陸人(一般是網友),其中有一部分人的理念甚至達到了極端民族主義的地步。至於並無過激言論舉止的中國民族主義者、大陸的其他民族主義者、以及大陸以外的中國民族主義者,則不屬於,亦不應被稱爲憤青,只是有些人不分青紅皂白,把許多無過激成分的愛國者也稱爲憤青。
憤青另有糞青、糞糞、FQ等變體稱呼,這些變體多帶貶意,且有戲謔及侮辱或人身攻擊色彩。至於「憤青」本詞,是褒是貶因人而異,很多人將其作爲貶義詞來抨擊此類人;至於此類人本身,有的認爲「憤青」是一個冒犯的稱呼,但也有很多人以做「憤青」而自豪。除此,相對名詞尚有小資,精英(漢奸)等等。
「憤怒青年」這個稱呼早在1970年代的香港已經出現,當時特指一班對社會現狀不滿,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後來,被簡稱爲憤青,並成爲中國大陸網路語言中的專有辭彙,四個字的原稱反而不常用了。
憤青通常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接觸網絡居多,很大一部分爲學生,尤其是在校大學生,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緒。這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在網路時代開始後中國的一種特別的現象。憤青最初只是在網路的BBS上表達著各種不滿意見的少數人群,因爲網路的虛擬化和不確定化,決定了最初的憤青僅是一些發表激進文字的用戶。而隨著中國大陸的互聯網迅速發展,人群的擴大,這一部分具有極端思維的人更容易吸引媒體和民衆的目光,而其隊伍逐漸壯大,思想日益複雜,並且有網路虛擬個體與現實實在個體關聯的擴大化趨勢。現在的憤青,已經不局限於網路之中,更多的人走向街頭,表現自己的主張和情緒。 (http://iask.sina.com.cn/b/11190231.html) [憤青21世紀變形記]
首先,它不一定是「通常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當年的「老憤青」現在也踏進了40不惑之年齡。
其次,憤青表達方式從互聯網路向無線手機終端擴散,影響力更大。
最後,憤青的涉獵範圍因爲社會層次擴大,可以包括「抵制法國貨」、「揭露陝西華南虎」、「支援許霆案重審」等等。
[ 本帖最後由 茗荷介 於 2008-5-14 17:45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