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處把有粗口的《出埃及記》評為IIB,與該片的粗口是否有需要是兩回事。
一部電影應否有粗口,是創作問題,也可以是影評的意見,觀眾的反應,但不應由電檢來出聲。電檢不過是決定是否可讓十八歲以下的觀眾入場欣賞,認為不應的話,就評為III級。
以性愛場面為例,如果超過一定尺度,就評為III級,至於出戲是否劇情需要,根本不關電檢的事。這也是香港電檢與內地審查者其中一個很大的分別。
內地電影送審,先送上劇本,回來的不只是告訴你哪些情節不通過,還會要求你在內容上作出修改。電影拍好了送審,不只內容要審,技術是否合符要求也要審。
香港的審法很簡單,只作評級,如果III級想變IIB,影視處會提議刪去某些鏡頭或對白,便合要求,刪剪後內容是否通順,鏡頭會否接得埋,是電影公司的問題。
能從電影整體來評是否III級,相對來說是一種進步,比以前食古不化進步。是否一下子滿足了所有人,不一定,但方向正確。
過去電影人深知食古不化的做法,明白遊戲規則,所以先自我審查,想IIB多些觀眾入場,戲中有粗口的對白要自動自覺刪除,免添麻煩。
另一種做法,是反過來以粗口作賣點,擺明III級來吸引觀眾,明知愈禁愈有人心思思想看。一部戲應不應有粗口,讓電影人來決定,粗口不一定帶暴力,用某些方式來演繹,可以充滿娛樂性。
為什麼不可以有一部粗口笑片出現?如果不令觀眾反感,不粗暴無淫褻性,不過無劇情需要,是否一定是III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