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多次留下足迹
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在天字码头多次留下足迹。
1912年4月,辛亥革命刚成功三个多月,在内外交困下,只做了45天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于1912年4月1日正式解除职务,取道上海、福州返回广东。
自从1895年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已经有17个年头没有踏上家乡的土地了。1912年4月25日,宝璧号军舰大约在上午11时,徐徐停靠天字码头。这时,码头两边,男女老少早就守候在那里,他们都想领略这位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领袖的风采。孙中山此刻心情复杂,缓缓步出船舱,在群众热烈的欢迎声中上岸。他先到码头东边的旧水师公所视察,又到码头西边的财政公所休息,然后才开始他当天的演讲,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场面热烈。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第二次建立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他号召再发动一次全国性革命,推翻北洋政府。1921年10月15日,他从天字码头登上宝璧号军舰,拟赴梧州出巡广西,取道湖南指挥北伐军。当时,陪同他出巡的,还有许崇智、汪精卫、廖仲恺和胡汉民等20多人。伍廷芳与商界、学界代表100余人到天字码头送行。
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反对北伐,孙中山解除他的职务,两人关系破裂。这年6月16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难到天字码头,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这天凌晨,全城密布岗哨,交通断绝,陈炯明叛军4000多人围攻观音山(即今越秀山)前的总统府和孙中山住所越秀楼。凌晨1时,孙中山已经能听到总统府外部队的集结声和嘈杂声了。当时,总统的卫队只有50人,孙中山的秘书林直勉等人,苦劝孙中山离开。孙中山却执意不走,他坚定地说:“竟存(陈炯明的字)胆敢作乱,我便负平乱之责,如力不足,唯有一死,以谢我四万万同胞。”
然而,情势越来越危急。越秀楼通街道的架空栈桥逐渐被叛军控制,左右的文澜阁、振武楼也被叛军占领。一时间,枪声四起,火光冲天,叛军“打死孙文”的呼喊声震耳欲聋。林直勉等人不顾一切,强行架起孙中山,给孙中山穿上布长袍,戴上墨镜和便帽,冲出叛军的包围,向天字码头奔去。当时,天字码头附近驻守着海军陆战队,他们打退了几股叛军的袭扰。在滚滚浓烟之中,几个人护卫着乔装打扮的孙中山走过来。他们乘小艇,登上宝璧号军舰。水兵们远远望见孙中山先生脱险,又惊又喜。等他踏上舰来时,列队向大总统致敬。孙中山感激众官兵,与他们一一握手,然后要来纸笔,以大总统孙文的名义,草拟第一号公告:“陈炯明公开叛乱,炮轰总统府,罪大恶极。北伐军及驻穗各军火速奋起平叛戡乱!”
而孙中山最后一次在天字码头的足迹,是在1924年11月。当时,冯玉祥发动政变,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政局,全国和平的曙光似乎来临。1924年11月12日下午,维新路(即如今起义路)前的中央公园,军政机关、团体、市民等二万余人举行欢送大会。次日早上9时35分,孙中山及其随从,从大本营乘小船登永丰舰,欢送人群则在天字码头一带送行。
当时,珠江大小船艇一律悬挂国旗,以示庆贺。10时正,永丰舰鸣号三响起锚启行,粤军、湘军、桂军、滇军及各机关文武百官共数百人,在长堤列队行举枪礼、撇刀礼,而文职人员则在天字码头站立。孙中山面向堤岸,向群众举帽还礼,长堤商铺燃放鞭炮,锣鼓喧天,各界人士扬巾欢送,珠江两岸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除了史料的记载,在民间,孙中山与天字码头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广州客轮公司的黄炳辉说,有个工友的父亲,建国前曾在天字码头当船工,当时他驾的是摇橹木小艇。有一次,孙中山要到对岸去,孙中山的卫兵秘密找到了他,他安全接载了孙中山渡江。后来,由于建立了信赖关系,孙中山好几次都是坐着他的船到大元帅府等地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