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主流粤语口音, 以省城西关音为宗. 由是观之, “香港”似应译作”Heong (或Heung) Kong”. 但自开埠以来一直译作”Hong Kong”, 毫无争拗. 即使九七后亦无须转译”Xiang Gang”. 何解? 其实”Hong Kong”, 乃出自粤语的疍家口音. 疍, 文读”但”, 白读”邓”, 散居华南水域, 有独特风俗. 但从未被被列为独立民系而与广府,客家, 潮籍并列. 原因之一系其讲粤语, 即使口音不同. 以”香”字韵母为例, 西关音读双元音后鼻韵”eong”, 而疍家音仅为单元音后鼻韵”ong”. 是故疍家音”香””康”不分. 1840年, 时香港仅为一渔村, 疍家人居之. 英人登岸, 问”此为何处?” 得到疍家口音答复: HONG GONG. 于是乎英人照録 (“港”字録作清音”k”). 二十世纪初广九铁路建成, 大量西关人士移居香港, 奠定今日香港之主流口音. 但一来译音拼写已定, 二来当时普罗大众学识写中文字已相当威水, 英文是统治者的事, 而通英文之西关来者亦可能觉得无谓与统治者玩英文版”正字正确”的游戏, 对译作”Hong Kong”无甚感觉. 是故”Hong Kong”沿用至今, 并顺利坐直通车通过九七. 疍家音”香””康”不分. 同理, “两””朗”不分. 四九年前番禺有一猛人(若贬称, 则”恶霸”.) 花名唤作”李朗鸡”, 人称”市桥皇帝”. 李为疍家人士, 嗜赌, 但有度. 每次落注均为两个银元. 而粤语中称”两元”为”两文(蚊)鸡”, 简称”两鸡”. 李落注时同时高呼注码” 两鸡”! 奈何其他赌客听成” 朗鸡”, 于是乎以绰号” 朗鸡”赠之. 久而久之, 绰号日渐传开, 其真名反而知者不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