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呢個主題可能又會畀某啲「非常愛國」嘅同胞臭罵一番嘞,冠以「崇洋媚外之徒」、「洋奴」等罪名,但我手寫我心,始終係不吐不快嘅,故冒天下之大不韙寫下此文。 經常有國內人士批評港人滿口說話夾雜好多英文單詞,搞到不文不類,余亦有同感,有部分港人的而且確中英夾雜得太犀利嘞,有時佢哋講嘢講得快咗,我哋唔習慣呢種講嘢方式嘅人重要諗一諗,思考返啱先聽漏咗佢講過嘅單詞,頭腦轉換返中文嘅意思,比較「蝦人諗」,對呢部分人余亦嗤之以鼻,事關粵語表達事物嘅語素甚廣,根本冇必要搵好多外來語言嚟「搭救」。不過有時喺粵語添加一啲外語元素的確令佢生色唔少,試舉一例(呢個例子余曾經喺粵協Q群講過): 我唔buy你啱先所講嘅說話。 假使呢句出現喺一場粵語辯論賽嘅話,想必buy比中文嘅「贊同」「認同」呢類詞更生動形象,因為英文buy重有「買」嘅意思,buy用喺呢處平添一種「我唔賣你賬」嘅味道,比「贊同」「認同」呢啲中文詞語更傳神。呢個就係英語同粵語共同擁有嘅特色:表達生動活潑、熱情奔放、富感情色彩。 反觀普語,唔係余貶低佢,由於歷史沉積嘅原因,好多表達方式都缺乏彈性,喺一啲場合裏邊,特別口頭表達事物時,嚴肅正規有加,靈活鬼馬永遠冇份,而且吸收外來語言嘅能力相對低下,包容性不及粵語及英語強。故依愚見,適當嘅英語詞彙混入到粵語口語中係一種催化劑,但過量嘅普語詞替代咗我哋原有地道嘅表達方法則非常唔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