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haron 於 2010-8-14 02:55 編輯
回覆 8# 嶺南散人
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可能的路子有以下两条:
1、第一人称复数本来是有[-k]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入声舒化了,也就是: [ngo33] + [-ak21]/[-ek21] = [ngok21] —〉[ngoi21] 这是一个历时的变化,而我们已经看不到复数词尾[-ak21]/[-ek21]了,只能观察到[ngok21]和[ngoi21],它们是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但是在共时上四邑方言都有显示:读[ngok21]的有斗门的斗门镇,江门的白沙,新会的会城、小冈,鹤山的鹤城;读[ngoi21]的有台山的台城、端芬,开平的赤坎、赤水,恩平的恩城、江洲。
这种说法的大前提是: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应该是一体的,也就是说,它们表示复数的变化应该是一致的,要么一起加复数词尾,一起变韵变音,要么一起仅仅变音。如果出现一个变韵,另外两个不变,那肯定是变的那一个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种说法的旁证:汉语方言表示人称代词的复数,都是第一、二、三人称一起变,例如「们」、「哋」,都是所有人称通用。
这种说法的检验:我们可以预测,在某些四邑方言的第二、三人称会出现类似于[nei21]/[nai21]、[khui21]/[khai21]/[khei21]的复数形式,就如第一人称的变化一样。
2、第一人称复数只变音,第二、三人称变韵变音,也就是: 第一人称: 我 [ngo33] —〉 [ngok21]
第二人称: 你 [nei33] —〉 [niak21]/[niek21]
第三人称: 佢 [khui33] —〉 [khiak21]/[khiek21]
这样的话,必须解释为什么第一人称和第二、三的变化不一样,也就是采用变韵变调和单纯变调的分化条件。最好还能找出旁证:在某些别的汉语方言里面也发现第一人称的复数是特殊的。同时,还要解释新会江门的[ngiak21]怎么变来。还有,因为否定了[-ak21]/[-ek21]是复数词尾的残留,也在类型学上跟汉语的主流(加「们」、「哋」词尾)不一致。
两者比较,大概还是推测1更加可靠。 不过,要最终得到证实,最好还能找出这个所谓「复数词尾」[-ak21]/[-ek21]的本字,就是在四邑里面有没有一个大概的读音[-ak21]/[-ek21](声母就先不管了),是表示地点处所方位的词,尽管这样的寻找异常困难,甚至这个词不是来自汉语,而是来自壮侗百越也不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