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苦力在茶室里喝茶的照片让黎显衡眼前一亮。他说,以前大家看得多的是苦力们拿着扁担倚墙休息的照片,很少看到他们在茶室喝茶的照片。事实上,这是当时真实的生活写照。广州人爱喝茶,干苦力活的人也会在工余时间上茶室喝茶,只不过上的茶室和所点的茶点都要简陋许多。 |
①停在爱群大厦附近的「花尾渡」。 |
②站在街边吃咸菜的母子,儿子还戴着时髦的飞机帽。 |
③路灯下补牙引来一群路人观瞻。 |
④沙河「笑记肥鸡」店的老板娘穿着宽脚裤、男式皮鞋。 |
⑤60年前的广州公共汽车,由美国道奇底盘加车箱「组装」成。 |
⑥你能猜出这是一辆消防车吗?当时的消防车是不带水箱的。 |
60年前的「花尾渡」由于拖驳船体结构,每次靠岸或是开出都要「拍拖」一次,后成为「谈恋爱」的代名词
文/记者黄蓉芳
图片来源:美国《生活》杂志
越秀山上穿旗袍的少妇、坐在沙河「笑记肥鸡」店穿宽脚裤男式皮鞋的老板娘、用四方背篼背着弟弟的小女孩、站在街边吃咸菜的母子、茶楼里喝茶的苦力……借着这一组老照片,60年前广州的生活气息迎面扑来。
那时的「火烛车」是不带水箱的,那时的邮包是堆在板车上的,那时的公共汽车叫「火柴盒」,那时候补牙是可以在路边的灯下让路人观瞻的,那时候的「花尾渡」是摆了茶桌的……
「这些照片让我想起了少年时代的许多事情。」当年只有14岁,如今74岁的文博专家、原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黎显衡眯着眼睛细细研看这些照片。停在越秀山上的「日本飞机」让他印象尤为深刻。他说,当年小朋友每次去越秀山玩,都会去看这架抗日战争中的战利品。
「而『花尾渡』就更有意思啦!」黎显衡指着停在爱群大厦前的一艘「花尾渡」。 他说,「花尾渡」是当时西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那时候没有高速公路,「花尾渡」是内河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当时的广州人到肇庆或梧州,都要坐 「花尾渡」这种无动力客船。
黎显衡说,「花尾渡」本身没有动力,必须由拖船带动。一艘200吨级的「花尾渡」,可载客200多人,载货几十吨。 「花尾渡」的得名,主要是因为它的驳船船头通常彩绘一只「镇魔压邪」的貔貅,船尾彩绘有艳丽夺目的奇花异兽。
「花尾渡」的舱内一般都安静平稳,非常舒适。不仅有睡觉的床位,船舱中还设有茶桌,乘客可在船上下象棋玩扑克。
最有意思的是,因为「花尾渡」是拖驳船体结构,它每次靠岸或是开出,都要「拍拖」一次。也就是将要靠岸时,电动拖轮就会减速,船工则把牵引的缆绳解开,让后面的驳船利用惯性向前靠到拖船边。靠好后,船工就迅速用麻缆把两船连接固定好,拖轮再发力把驳船推向码头。后来,「拍拖」便成了粤语地区谈恋爱的代名词。
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花尾渡」逐渐被「红星」客轮取代。
「火柴盒」公交车4分钱一次
60年前的广州公共汽车也让黎显衡印象深刻。当时由美国道奇底盘加车厢「组装」成的广式公共汽车,因为四四方方,被人们称为「火柴盒」。不过,黎显衡记忆中,他自己一次都没有坐过这种「火柴盒」,「那时,我们比较喜欢走路,尽管那时坐这种火柴盒只需要4分钱一次。」他说。
「哈哈,当时的消防车就是这样的!」看到消防车那张老照片,黎显衡呵呵笑了起来。他说,广州人把消防车叫「火烛车」。当时的「火烛车」是不带水箱的,只有高低不同的几个水喉和一架云梯,最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消防队员都是握着扶手成排地站在车上的。「在现在看来,这样的确很危险啊!」据说,当年的火警电话是12886,还算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