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5273|回復: 16

[粵韻風華] 粤讴——远去的汉语方言抒情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8-19 21:12: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出处 百度空间   作者:作者:我是唐人    2007-07-15 04:02

 http://hi.baidu.com/%CE%D2%CA%C7%CC%C6%C8%CB/blog/item/b00d2f0e6eb6b4c87bcbe113.html/cmtid/ee734d38f3f0bcf6b211c783#ee734d38f3f0bcf6b211c783 

转帖】转贴声明:本帖观点 不代表转贴者的观点。

 

 

粤讴--远去的汉语方言抒情诗

 

 

引子

听见你话死,实在见思疑。何苦轻生得咁痴!你系为人客死心,唔怪得你。死因钱债,叫我怎不伤悲!你平日当我系知心,亦该同我讲句。做乜交情三两个月,都冇句言情。往日个种恩情,丢了落水。纵有金银烧尽带不到阴司。可惜飘泊在青楼,孤负你一世,烟花场上,冇日开眉。你名叫做秋喜,只望等到秋来还有好意,做乜才过冬至后,就被雪霜欺。今日无力春风,唔共你争得啖气。落花无主,敢就葬落春泥。此后情思有梦,你便频须寄,或者尽我呢点穷心,慰吓故知。泉路茫茫,你双脚又咁细。黄泉无客店,问你向乜谁栖。青山白骨,唔知凭谁祭。衰杨残月,空听个只杜鹃啼。未必有个痴心来共你掷纸。清明空恨,个页纸钱飞。罢咯!不若当你系义妻,来送你入寺。等你孤魂无主,仗吓佛力扶持。你便哀恳个位慈云施吓佛偈。等你转过来生,誓不做客妻。若系冤债未偿,再罚你落花粉地,你便拣过一个多情,早早见机。我若共你未断情缘,重有相会日子。须紧记,念吓前恩义。讲到销魂两字,共你死过都唔迟。
--粤讴经典话本《吊秋喜》(招子庸创作)

 

心各有事,总要解脱为先,心事唔安,解得就解了然。苦海茫茫多半是命蹇。但向苦中寻乐便是神仙。若系愁苦到不堪,真系恶算。总好过官门地狱,更重哀怜!退一步海阔天空,就唔使自怨。心能使解真系乐境无边,若系解到解得通,就讲过阴〓个便。唉!凡事检点。积善心唔险。你睇远报在来生,近报在眼前。
--粤讴经典话本《解心事》(招子庸创作)



题外话:最近看到有人以粤人用粤语改编徐志摩的诗而贬低粤语,于是想起远去的粤讴。看看原来粤语也是可以作诗的,而且一点不差!还有人说「粤人汉字不用偏要用粤字」,这更是无稽之谈,他们所谓的「粤字」为什么用拼音和五笔都能打出来?为什么汉字字典都能查得到?难道它们都是粤字字典?你要说「借字」,普通话也有很多「借字」。

以下就是关于粤讴的介绍,其实不关粤语,只要给各方言一点阳光,她们就能灿烂,比如各地方戏曲,可惜的是我们中的一些人不需要百花争艳,甚至害怕百花齐放,拒绝多姿多彩,我实在很想不通。

 


(以下资料很多来自网络,在此向各个原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14:45 | 顯示全部樓層

-

粤讴介绍

 

粤讴,广东曲种,又名越讴,盖古时江、浙、闽、粤各地为越族所居,其中南越在广东,故越与粤通。粤讴用广州方言咏唱,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清代文人冯询、招子庸写有不少粤讴作品,被谱入声歌,流传日广,遂成为风靡一时的曲艺形式。后来,不少客居广州的文士也都写有不少粤讴作品,被人传唱。冯询之作久已失传,现存有招子庸《粤讴》一卷和浙江人缪莲仙的部分作品。粤讴是广东地区的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一度音飘海外,就像当今的粤语流行歌曲一样风靡于世,可惜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

粤讴的曲词,基本是七字句,四句为一节,句中多有衬字,押韵的格律极为严格,若有一字一词拗口,便无法成讴。曲调适合抒情,旋律沉郁悲凉,曲词大多抒写男女爱情和妓女的种种不幸遭遇。粤讴早期是无伴奏的徒歌形式,后来多以广东盛行的管弦乐器如琵琶、扬琴、洞箫等伴奏。

上面的《吊秋喜》就是粤讴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据说词中所言「秋喜」确有其人,是一个靓丽的南海歌女,作者招子庸曾经和她相好。后来秋喜因钱银穷债而自杀,招子庸就写了这首粤讴——夜吊秋喜。

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盛赞《粤讴》「好语如珠,即不懂粤语者读之也为之神移。」并称招子庸是「最早的大胆的从事把民歌输入文坛的工作者」。 对这曲《夜吊秋喜》评价很高,认为它「是一篇凄楚的抒情诗,这样温厚多情的情诗,在从前很少见到。」

读者读招子庸粤讴,最适合用纯正的广州西关话读诵。尤其是正格粤讴的完全白描者,即使向一孩童,或一文盲妇人,(当然皆须属广州籍者),乃至广州籍的小贩、苦力,朗声慢慢读给他们听,他们莫不对其一字一句的意义,了了分明,而绝无需更多解释。

读者读招子庸粤讴至此吊秋喜一阕,必觉凄沁心脾,柔肠寸断。叹秋喜之薄命,念子庸之多情。为之辄唤奈何,亦复谁能遣此。倘于秋窗夜雨之候,或孤梅吟月之间,招中年瞽姬,抢掐琵琶,曼声低唱此讴,则任属铁石之人,亦当情牵意惹,泣下数行,迨真如邱菽园所谓:「辄觉古之伤心人,谁不如我!」也。至于或谓秋喜赴水后,为渔人所救,得庆生还,归身子庸云云。斯则如续西厢之有情人终成眷属,及如续红楼梦之宝黛成婚。简直羌无故实,迨好事者为之而已。

1904年,英国人金文泰把《粤讴》译成英文,名为《广州情歌》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他认为「这些《粤讴》与希伯来民歌具有同样不朽的文学价值」。此后,《粤讴》相继被译为葡萄牙语、日语,远播世界。

粤讴的代表作有招子庸《粤讴》、香迷子的《再粤讴》、珠海梦余生(廖仲恺胞兄廖仲舒)的《新粤讴解心》、黄鲁逸的《鲁逸遗著》、浙江人缪莲仙的部分作品,以及民国时期发表在报纸上的粤讴作品。其实还有冯询的作品,也是粤讴的重量级作品,不过久已失传。

1904年,英国人金文泰在《粤讴》译为英文时,在序言中介绍,粤讴风靡广东,无论是小贩,还是乞丐,都会哼几句。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也提到,「几乎没有一个广东人不会哼几句粤讴的。」  
然而在今天,佛山、广州已不闻粤讴曲调,粤讴作为一种单纯的曲艺表演已很罕见,其艺术表演融入粤剧之中,仅留下一句解心腔,及一些简单的音乐片段。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民歌——「粤俗好歌」

广东一向是热爱音乐的地方,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物就少不了编钟等乐器,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也提到:「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乐」。
今天,粤语歌曲,传遍大江南北,就连听不懂广州话的北方人也都能哼上几句粤语歌曲。粤语「流行歌」渊远流长,粤讴风行之前,广州民间已有木鱼歌、龙舟歌等多种民间音乐。


关于粤讴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中山大学梁守中教授在《岭南文学史》一书中提到,最早是清嘉庆年间的冯询和招子庸,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而来。《羊城今古》副主编陈锦鸿先生则考证,在《百越先贤传》中有记载,西汉时期有南海人张买「鼓掉为越讴」的记载,是粤讴最早的起源。但真正令粤讴流传开来的人,则是今白云区石井镇横沙村人士招于庸。


粤讴最早的曲本是《越讴》,一般也被认为是岭南名士招子庸所著。但记者在孙中山文献馆查阅资料时,找到出版于民国时期的《粤剧粤曲粤讴木鱼书考》一书,其中有袁洪铭先生的考证:当时官方有关招手庸的简历称,他曾「辑《越讴》一卷,虽巴人下里之曲,而饶有情韵,拟之乐府、子夜,读曲之遗,佃以诗途。残月、晓风之裔」,因此他认为招子庸是对历史上一些粤讴曲目进行了编辑,再加上自己的部分创作,编著了《越讴》一书,后来被人称为「粤讴」,并开创了一种民间的曲艺形式。而陈锦鸿也认为,粤讴应是招子庸在古代越人歌、疍民的咸水歌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 本帖最後由 正正 於 2009-8-19 21:40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17:11 | 顯示全部樓層

雅歌——文人染指民歌

粤讴于清代中后期产生于珠江花艇,是在民间说唱的基础上「变其调」,「以粤言粤乐,歌粤事粤物」的新歌体,始由花艇女妓演唱。经过历代文人的热心参与及推动,粤讴在清末民初成为扬名海内外的说唱艺术。


清代中后期,很多文人骚客都喜欢粤讴创作,使粤讴的唱腔、唱词不断完善,其中以南海名士招子庸贡献最大。

  
招子庸是南海县草场堡沙村(现属广州)人士。
招子庸创作的粤讴,比起原来的民间音乐,增加了一些文学创作和优美词藻,而比起古典诗词戏曲,又增加了许多粤语口语、俗语,更利于民间传唱。《粤讴》一书中,除了有部分曲目可能是他从民间音乐编辑而来,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他创作的,如风靡一时的《吊秋喜》等曲目。


招子庸时代的粤讴,多以缠绵哀婉之词,或是诉说男女的爱情,或是讲述一些受害者的可怜身世,又或者是劝世文字。《粤讴》第一篇《解心事》,劝说人们苦中寻乐,这种劝世歌曲,却能打动许多普通老百姓的心。还有,粤讴中的名作《吊秋喜》,是招子庸的代表作,以凄美的语句讲述了作者与秋喜的爱情悲剧,连黄遵宪也感慨地说,「唱到招郎吊秋喜,桃花间竹最魂消!」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19:10 | 顯示全部樓層
战歌——革命征用民歌
 
晚清时期,许多文人加入到粤讴的创作之中,推动了粤讴的流传。清末民初,作为民主革命策源地的广东出现了一批进步报刊,粤讴成为知识分子面向民众的启蒙武器。
19世纪初,帝国主义加快入侵中国的步伐,各种思潮也在影响整个中国社会。广东的一批进步人士为了传播救国思想,利用民间喜闻乐见的粤讴等曲艺体裁进行宣传。由于这批人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社会地位,令粤讴得到—定程度的改造和利用。
梁启超(广东江门新会人,属广府人)创办《新小说》期间,黄遵宪(广东梅州人,属客家人)向他建议,刊物发表的诗歌应「斟酌于弹词、粤讴之间」,粱启超接受了这一建议,刊发了—系列时政题材的新粤讴,廖恩焘是这个时期新粤讴的著名作者。而后,郑贯公创办《有所谓报》后,还创作并刊发了不少反帝题材的粤讴。据学者冼玉清在《粤讴与晚清政治》中考证:在1905年《中美华工条约》签订之后,《有所谓报》发表了156篇反对美国的民间歌曲,其中粤讴就有54篇,这些粤讴在民间迅速传唱开来,成为宣传革命的工具。  
 
百日维新至辛亥革命期间,民众喜闻乐见、短小精悍的粤讴成为文人宣传革命新思想、反映内忧外患的思想载体,知识分子在进步报刊上刊登粤讴,将其作为向民众的启蒙武器。粤讴《颠地鬼》、《义律鬼》、《颂林制军》等,思想性都较强。《颠地鬼》等粤讴作品讽刺贩卖鸦片的英国,一时在民间风行。
 
南海九江人黄鲁逸是清末民初一位有名的报人,辛亥革命前后,他在报纸发表大量粤讴,针砭时弊,宣传革命新思想,当时省港报纸纷纷仿效,大有无粤讴不成其为报纸之势,黄因此被誉为「讴歌之王」。黄鲁逸的大量创作,及其在报纸上大量刊登粤讴的举措,大力推动了粤讴的发展,其后人将其作品结集成《鲁逸遗著》。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20:54 | 顯示全部樓層

灵魂人物--才子招子庸与他的《粤讴》

招子庸(1795~ 1846)字铭山,号明珊居士,广东南海县横沙乡人(今属广州)。招子庸出身富家,能文章,工诗画,通音律,善骑射。他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成为知名人士,曾出任山东潍县县令。但是招子庸的性格放荡不羁,是青楼的常客,不为主流社会所接受。

他精晓音律,善于歌讴,所著《粤讴》1卷,收曲词120首,并附曲引和方言凡例,对粤东方言详加注释,便于阅读。其中《听春莺》、《缘悭》、《花本一样》、《潇湘雁》、《春果有恨》、《无情月》、《无情曲》、《桃花扇》等篇向受推崇;《解心事》中「心各有事,总要解脱为先。心事唔安,解得就了然。」这些句,已成民间口头禅。《吊秋喜》是作者感怀身世之作,写秋喜被债主所逼,投江自杀,极其凄凉。《粤讴》除有清代末年刻本外,还有香港、澳门的翻印本,另有马碧漪辑本,1929年由上海华通书局出版,书后附有录自《南海县志》的招子庸传略,及现代作家许地山《粤讴在文学上的地位》一文。  

道光八年(1828),招子庸将自己创作及从民间收集的121首粤讴,结集成《粤讴》(又称《越讴》),由广州澄天阁出版,这是第一本粤讴集,因第一首是《解心事》,故粤讴又称解心。
他运用广州方言编著《粤讴》一书,令粤讴作为一种民间音乐而广泛流传。被公认为「粤讴鼻祖」。他的代表作《吊秋喜》字字血泪,而《粤讴》扉页所写「请以此—卷书,普度世间一切沉迷欲海者」,看出他是一个性情中人。

令招子庸名扬一时的,除了有他编著的《粤讴》,还有他的画。现在广州艺博院藏有招子庸画竹十二联展,画史上称他是画竹高手,善于运用墨分五色这种水墨画特有的技法上的变化,将阴阳、远近的景物充分表现出来。招子庸还善于画蟹,广州艺博院藏有他画的《蒹葭郭索图》。2002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书画作品限制出境标准,招子庸的书画名列其中。

据说他晚年以卖画为生,但每每有人求画,却不轻易动笔,是当时社会一大另类。这样—个才情横溢、音乐美术诗歌无所不精的才子,晚年却景况凄凉。

笔者评:有人又会说他是一个落魄文人而已,写的不过是青楼情长之类。是的,「文人」只在乎自己的艺术,从不会考虑自己的作品的是否具有「教育功能」,更不会考虑是否影响自己的仕途。另外,我认为「曲」这种艺术形式确实比较特别,她似乎在越受压迫的年代越能出精品。而且很多经典多出自青楼。像关汉卿就自称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在这一「浪子」的形象身上所体现的对传统文人道德规范的叛逆精神、任性所为无所顾忌的个体生命意识,以及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意志,实际上是向市民意识、市民文化认同的新型文人人格的一种表现。言路不通,书生转向青楼市井求慰藉,说是逃避也好,说是另类的反抗也好,总之创造当时艺术颠峰。元朝万马齐喑,所以出了元曲,确实是一种现象,而招子庸时代的晚清也是如此。。。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22:25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学存盘--小说中的粤讴:许地山《换巢鸾凤》

刚过了月门,就听见一缕清逸的歌声从南窗里送出来。她爱音乐的心本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一听那抑杨顿挫的腔调,早把她所要做的事搁在脑后了。她悄悄地走到窗下,只听得:
你在江湖流落尚有雌雄侣;亏我形单影只异地栖。
风急衣单无路寄,寒衣做起误落空闺。
日日望到夕阳,我就愁倍起只见一围衰柳锁住长堤。
又见人影一鞭残照里,几回错认是郎归。

正听得津津有味,一种娇娆的声音从月门出来:「大小姐你在那里干什么?……」她说:「刚才所听的实在是好,可惜你来迟一点,领教不着。……是用本地话唱的。我到的时候,只听得什么……尚有雌雄侣……形单影只异地栖。……」骅而不由她说完,就插嘴说:「噢,噢,小姐,我知道了。我也会唱这种歌儿。你所听的叫做《多情雁》,我也会唱。……这就叫做粤讴,大多是男人唱的。我恐怕老爷骂,所以不敢唱。」她说:「你想唱也无妨。你改天教给我几支罢。我很喜欢这个。」


许地山,台湾作家,祖籍广东揭阳(属潮汕人),曾寄居广州,所以对粤讴比较了解,该小说就讲了一个富家小姐偶然听到有人唱粤讴,从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故事。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23:52 | 顯示全部樓層

胡适和粤讴

报载胡适在台湾大病时在榻间写诗一首。
有人说此诗乃彼于廿五年前在广州用粤语写成者。

诗云:
「黄花岗上自由神,手捏火把点乜人。咪话火把呒够猛,睇〓吓倒大将军」。

不过胡适此诗,却不是粤语也,粤人中即使精通广州话的土著亦不能读通其第二,第三,及第四句。
其实胡适对粤语之了解程度,竟远不如浙江马李明教授,更无论少年曾读书广州之福建许地山教授。(笔者注:许地山一般列为台湾作家,祖籍广东揭阳,属潮汕人)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25:38 | 顯示全部樓層

粤讴评说

好语如珠,即不懂粤语者读之,也为之神移。——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评招子庸的《粤讴》

粤讴的社会价值,即在于它能反映当时现实的生活和斗争,成为时代的史诗。——冼玉清《粤讴与晚清政治》

到了少年时期,学唱戏曲粤讴段子。……粤讴也很深奥,是夹着一些广东话的古典诗词。———阮章竞《漫忆咿呀学语时》  

台湾之人,来自闽、粤,风俗既珠,歌谣亦异。闽曰南词,泉人尚之;粤曰粤讴,以其近山,亦曰山歌。南词之曲,文情相生,和以丝竹,其声悠扬,如泣如诉,听之使人意消。而粤讴则较悲越,坊市之中,竞为北管,与乱弹同。——《台湾通史·风俗志》之「歌谣」篇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26:55 | 顯示全部樓層

粤讴选录

天呀你生得我咁薄命,乜事又生得我咁多情!情字重番起来,万事都轻。我想人世但得一面相逢,都系前生铸定。况且几年共你相好,点解一吓就分清?人地见我待得你咁长情,都重愁我会短命。我想情长就系命短,亦分所当应。〓吓万样可以放心,单怕郎冇定性。怕你累我累身零落。好似水面浮萍。点得撇却呢处烟花寻一个乐境。个阵你纵然把我亏负,我都誓愿唔声。想我女子有〓真心,做乜你唔共我照应?重要多烦你撮合呢,免使得我〓零丁。我两个痴梦痴得〓交关,未知何日正醒。唉!真正系,在过共你同交颈。做乜望长望短,大事总唔成!
——粤讴《薄命多情》(招子庸创作)

心心点忿,拆散丝萝。怨一句红颜,怨一句我哥!世界做得咁情长,做乜偏偏冇结果?就把旧时个种恩爱付落江河。共你相好到人心,又被朋友架祸。因爱成仇,你妹见尽许多。试睇人地点样子待君,君呀你就回想吓我。从头想过,正好共我丢疏。天呀保佑边一个薄情,就好边一个折堕。唉!真正〓错,免使枉死含冤受此折磨。
——粤讴《心点忿》(招子庸创作)

手拈一把齐执扇。提起共你分携隔别一年。热起番来常纪念。做乜但到秋来就会弃捐?大抵扇有丢抛,人有厌贱。细想人情冷暖,总不堪言!世态炎凉,休要自怨。冷时边一个唔在热时先?总系热处须从凉打算,莫个逢人就热,热得〓痴缠。虽则话系〓〓,热极个阵只哓得痴迷,点想到后来人事改变。唉!瘟〓眷恋,拨埋心事一便,系〓呢会丢埋个的冷处,总不记得热在从前!
——粤讴《扇》(招子庸创作)

桃花扇,写首断肠词。写到情深,扇都会惨凄。命有薄得过桃花,情有薄得过纸。纸上桃花,薄更可知!君呀你既写花容先要哓花的意思。青春难得莫误花时!我想绝世风流都无乜好恃。秋风团扇,怨在深闺。写出万叶千花,都为情一个字。唔信你睇侯公子,李香君唔系情重,点得遇合佳期!
——粤讴《桃花扇》(招子庸创作)

分别泪,莫洒向离人。离愁未讲,已自难禁。边一个唔知到行路〓艰难须要谨慎?总系临行个一种说话,要先两日向枕畔嘱咐殷勤。若系临时提起就会撩人恨,不若强为欢笑,等〓去得安心。自愿去后大大哭过一场或者消吓怨恨。哭到个一点气难番又向梦里寻。梦里见着个个多情,就要安慰〓一阵。细把行踪问。首先唔同向〓讲到半句苦楚时文。
——粤讴《分别泪》(招子庸创作)

人寂静,月更光明。欲海情天个的孽债未清。离合悲欢虽则系有定,做乜名花遭际总是凋零。你睇杨妃玉骨埋山径。昭君留墓草青青。沦落小青愁吊影。十娘次恨一水盈盈。大抵生长红颜多半是薄命,何况我地青楼花粉更累在痴情。既系做到杨花多半是水性。点学得出泥不染都重表自己坚贞?怕只怕悲秋桐叶飘金井。重要学寒梅偏捱得雪霜凌。我想花木四时都是乐境。总系愁人相对就会谈恨吞声。唉!须要自醒。命薄谁堪证。不若向百花〓上诉吓生平。
嗟怨薄命,对住垂杨。送旧迎新都系个对媚眼一双。见〓迎风袅娜个的纤腰样。又见〓双眉愁锁恨偏长。青青弱质都是凭春酿。独惜被人攀折你话怎不心伤。〓得我唔系嫁东飞,我心都有异向。偏要替人担恨在去国离乡。若问情短情长都是冤孽账。恐怕离愁唔捱得几耐风光。亏我痴心一点付在阳关上。轻荡漾。身后唔禁想。不若替百花垂泪化作水面飘扬。
嗟怨薄命,对住梧桐。飘零一叶怨秋风。嫩绿新枝情万种。曾经疏两分外唔同。萧疏偏惹骚人梦。诗人题咏作绿阴中。若系知音便早带〓去亭边种。漫到焦时始辨桐。恨只恨〓一到秋来随处播弄。惹起人愁问你有乜阴功?大抵怜香惜玉你心先动。恐怕吹残弱质你早把信音通。细想名花有几朵捱得霜花重。唉!你心错用。提起心肠痛。自古经秋唔怕老只有涧底苍松。
——粤讴《嗟怨薄命》(五阕录三)(招子庸创作)

真正〓命,却被情招。亏我浮萍无定,系〓浪飘摇。君你青衫温后我就知音杳。纵有新词羞唱到念奴娇。恨只恨杨柳岸边风月易晓。你话何曾夜夜是元宵。月落鸟啼人悄悄。真正云散风流好似落潮。共你相思欲了唔知何时了。唉!心共照。苦把皇天叫,天呀做乜个一个缠绵就向个一个寂寥!
真正〓命,却被情魔。共你私情太重都系错在当初。今日芙蓉江上无人过。我玉镜凭谁画翠娥。呢回残灯斜月愁无那。纵有睡魔迷不住我带泪秋波。敢就雨暗巫山春梦破。好似鹧鸪啼切苦叫哥。你一但相思交俾过我。唉!真正恨错。天呀你亦该怜悯我地两个。做乜露水姻缘偏会受此折磨。
真正〓命,却被情伤。做乜知心人去话偏长。话起别离两字我就三魂荡。第一伤心还在过后思量。今日秋水蒹葭劳妹盼望。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点得再会共哥有期你心有异向。等我生为蝴蝶死作鸳鸯。或者在地在天消此孽账。唉!心欲丧。不能无此想,你睇海天无际只剩一寸柔肠。
--粤讴《真正〓命》(六阕录三)(招子庸创作)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27:57 | 顯示全部樓層

时事粤讴一首

时事驶乜你报?
有画又唔同
任你舌敝唇焦唔知讲得佢咁切痛
任你手拳指画亦唔显得佢咁玲珑
呢个画报主人心血热涌
欲把国民唤醒在梦中。

作者何剑士(1877-1915),原名昃,字仲华,笔名按剑、允中、嘎嘎生、亚派、剑郎、剑士郎、磨剑少年、南侠亚剑、南海剑三郎等。广东南海县人。出生富商家庭,自小有正义感,不事从商和科举,却跑到四川跟和尚学剑,故名剑士。回到广州受民主革命影响,参加同盟会,投身革命,同时以醒世为宗旨,经常向广州、香港、上海各报投寄讽刺漫画。1905年,在反对美国对华工苛约的运动中,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偕总统女儿到广州活动,何剑士闻讯,立即创作《龟抬美人图》张贴街头,轿夫见漫画,义愤填膺,拒绝给美国人抬轿,令美国佬狼狈不堪。在同年创办的《时事画报》的开卷语上,何剑士写了一首粤讴:"时事驶乜你报?/有画又唔同/任你舌敝唇焦唔知讲得佢咁切痛/任你手拳指画亦唔显得佢咁玲珑/呢个画报主人心血热涌/欲把国民唤醒在梦中。"显示了他对漫画功能的深切了解以及一个漫画家的使命感、为国为民的伟大抱负。他在《时事画报》上每期都发表漫画8-10幅以上,数量之多,内容之尖锐深刻,都是刺向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贪官污吏和社会弊端的利剑。他经常通宵达旦的创作,积劳成疾,患了肺结核,临死前还伏在枕头上画最后一幅漫画《嬉子图》,只活了38岁,英年早逝。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29:14 | 顯示全部樓層

《嬉笑集》里面几首较为诙谐的粤讴  

作者廖恩焘别字凤舒,号忏庵,广东惠阳人,民初曾任驻古巴公使,晚年隐居香港。他是革命前辈廖仲恺的哥哥。


苏武  
麒麟犽 后生哥 磨利张刀去讲和  
狗屁檄文攻鼻辣 龙头拐杖甩毛多  
既然饮奶都能饱 使乜吞冰得咁傻  
精仔亚陵唔识趣 偏偏提起个番婆

  
韩信  
单单婆 眼睛开 棍咁光时冇睇衰  
点忿低头捐衭  分明打手上雷台  
相爷趁势吹多句 老将登时震起   
咪估书锥唔识相 果然黑狗就当灾  


范增  
老猫烧剩几条须 悔恨当年眼冇珠  
湿水马骝唔过玩 烂泥菩萨点能扶  
明知屎计专兜笃 重想孤番再杀铺  
一自鸿门佢错过 神仙有蔑亦难箍  


严光  
钓鱼钓得咁沙尘 褛块羊皮重几斤  
皇帝孖铺真 佬 先生反 系星君  
偶然 被 开口 有个开窗屹起身  
慌到鼻歌窿冇肉 原来佢会睇天文  


叉麻雀  
买齐幌子当孤番 跌落天 几咁闲  
拚命做成清一色 绝张摩起大三翻  
尾糊整定输家食 手气全凭旺位搬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30:34 | 顯示全部樓層

《饮冰室文集》所记的粤语诗  

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卷四,记录有清末某学究所写的一首〈赋得椎秦博浪沙〉五言排律(从前考秀才除了作一篇八股文之外还要一首排律诗),排律是除开头两句最后两句外,其它各句都要成对,这诗也写得有趣:  
几十多斤铁,孤单一个人,拦腰掟过去,错眼打唔亲,野仔真行运,衰君白替身,差点变成鬼,快的去还神,凶手当堂趯,差佬到处寻,亚良真正笨,为咁散清银。  
还有一首〈垓下吊古〉的七律:  
又高又大又嵯峨,临死唔知重唱歌,三尺多长锋利剑,八千靓溜后生哥。  
既然禀性争皇帝,何必频轮杀老婆,若使乌江唔锯颈,汉兵追到屎难痾!  
两首诗都写得不俗,「野仔」对「衰君」,「变成鬼」对「去还神」亦妙。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32:06 | 顯示全部樓層

粤讴名曲《除却了阿九》曲词

作者叶廷英

除却了阿九,重有边一个,及得咁销魂。任得你靓呀到,鬼火咁凄凉,都要让、让佢几分。呢佢两颊,似十足桃花呢,就不用搽脂汤粉嫁。石榴裙下咯,布满左不异、不异之臣。哗,讲到佢抱起,果个琵琶,就越发唔、越发唔洗问啦。唱到关王庙,黎相会,佢重句句,咁倾心。销魂一曲,的是非凡品。果种莺喉婉转,真系荡呀、荡人魂。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33:13 | 顯示全部樓層

粤讴名曲《缘悭》

相识恨晚,自见缘悭。  
呢吓相逢就别,我实见心烦。  
做乜相见咁好时,相处都有限。  
今日征鸿两地怨孤单。  
做女个阵点知流落呢处受风流难。  
夜夜虽则成双,我实在见单。  
当初悔不听王孙谏,欲还花债,误落到人间。  
既落到人间,须要带眼。还要会拣。  
世上借花人亦有限。  
但系好花扶得起,就要曲意关阑。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1:38:21 | 顯示全部樓層

笔者有话说

 

很多人都以为粤语「通俗」,广东是「文化沙漠」。
可是我要问:到底什么叫文化?怎样才算有文化?非要和「政治中心」的文化相同才叫文化吗?歌功颂德也是艺术,市井青楼又为什么不能是艺术呢?
是的,如果说非要和「政治中心」的文化相同才叫文化,广东确实是「文化沙漠」,但广东乐意做这样的「文化沙漠」。
广东人在很多shun民和fu母官看来确实是diao民,确实不太「服从大局」,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缺点,相反我认为这很正常,有人顺从就有人叛逆,有人说好就有人说不好。正所谓,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让别人去说吧。
中国人有枪打出头鸟的习惯,在一些人看来广东确实太「特立独行」,太「标新立异」了,太「实际」了。有时这是文化上的差异,如果到国外,广东人的这些「行为」就小巫见大巫了,他们会认为广东人还是太「内敛」了(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其实都一样内向),比如有人称赞你,外国人说谢谢,中国人就不一样,怎么能说谢谢呢,谢谢就是默认自己厉害嘛,太不谦虚了。同样,很多人会认为广东太「嚣张」了,太不谦虚了。
但有的时候,「不一样」有不一样的效果,晚清时的三个广东人(洪、康、孙)就是要不一样,结果结束了外族统治;「沙漠」有沙漠的好处,因为「沙漠」文化,内地开始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么艺术的,「一生何求」、「上海滩」。。。牵动多少「文化沃土」地区人的情怀;「实际」有「实际」的成就,当时一句「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被斥为拜金主义,现如今大家都在拜金了。

 

到底什么才叫文化?

论戏剧,广东广府有粤剧,潮汕有潮剧,客家有采茶戏,还有海陆丰地区的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紫金花朝戏,连山壮族的唱花,南雄祁剧,潮州「涂戏」,珠海三灶鹤歌,珠海鸡山牛歌。
论曲艺,广府有粤曲、广东南音、木鱼歌、龙舟歌、咸水歌,潮汕有潮曲、竹板歌,客家的山歌,还有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海陆丰地区的白字曲、陆丰皮影戏皮影戏、汕尾十音,乐昌的渔鼓、莲花闹,雷州的姑娘歌、信宜的牛娘调等。
论音乐,广东音乐(广府)婉转动听,《步步高》、《彩云追月》家喻户晓,还有潮州音乐(包括潮州大锣鼓、英歌舞等)、广东汉乐、。
论舞蹈,有潮汕英歌舞,有龙舞(湛江人龙舞、汕尾滚地金龙),有狮舞(广东醒狮),
论饮食,「粤菜」(含广府菜、潮汕菜、东江菜)是「八大菜系」之一,广州凉茶、潮汕功夫茶远近闻名。
论衣饰,「粤绣」(含广绣、潮绣)是「四大丝绣」之一。
论美术,有「岭南画派」、高剑父、关山月,有象牙雕、潮汕木雕,有佛山木版年画,有广东剪纸,有东莞千角灯,有石湾陶塑技艺,有端砚制作技艺等。
论赏花,广州有「花城」美誉,中山的「小榄菊花会」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论思想,广东韶关人六祖慧能将佛教禅宗在中国发挥到顶峰,《六祖坛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洞彻玄机!「近代思想」:有洪仁轩《资政新偏》、孙中山「天下为公」,康有为《大同书》、《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等。
论「血性」,有邓世昌、黄飞鸿、李小龙、詹天佑、冼星海、林觉民、陆皓东等。
论体育,有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有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记录的陈镜开等。
。。。。。。

 

那么什么才叫文化呢?非要「王化」才叫文化吗?阳春白雪是「音」,下里巴人何尝不是「乐」呢?

 

是的,广东确实富于革命精神,即所谓不接受「王化」,可是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不是还是说革命精神是好事吗?张勋已经死去近百年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卫道的思想,我确实想不通。(关于张勋,记得当时满清入关时汉人为不蓄辫子宁死,但最后连满清皇帝都剪辫子了死死要留辫子的正是汉人张勋,可见满清对文化的渗透有多深)

 

不过话说回来,我不赞成网上一些广东青年人自暴自弃的做法,所谓「自暴自弃」,有两层意思,一种是放弃自己的个性、思想和个人追求,接受「王化」,这种实际上现在几乎没有;另一种自暴自弃是认为自己就是和其他地方(即他们所说的「北方」)不同,你说我是越(或马来)我就是越(或马来),我宁愿自己搞一个和你们不同的东西,譬如台湾。我总认为「前提」这个东西很重要,比如我以前说推普的前提问题,推普的前提必须承认汉语包括各方言,只有这个前提下才有通用语可言,就是有不同所以才要通用语,这也是为什么叫「普通话」不叫其他的原因,方言照讲,通用语照学,而通用语也才能不断从方言吸取营养,不断发展。说到广东,也有个前提的问题,我以为这个前提就是广东人是汉人,是各个时代南迁的汉人,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去影响政治文化动向,而不是自暴自弃另立山头。事实上广东老一辈就是这么做的,比如康梁,比如孙中山,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声音、主张,应该去向全国人民说明,告诉决策者什么是对的,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宽广的胸怀。事实上,广东人很多时候都是顾全大局的,比如袁崇焕明知一死而进京,比如孙中山为求统一宁可辞去大总统。广东有革命精神,而且该出手时能出手,但决不会盲目破坏,我们常常第一个起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而最后的大权由别人去掌,受益的是全国人民。又想说说taiwan,我不知道外省人(其实就是当局)对当地做了些什么,我不知道所谓的「国语运动」是怎么进行的,但我看到的效果就是曾经抗日复台的爱国人民变了。这难道还不够作为前车之鉴吗?但同样的,我认为taiwan人民也不应该自暴自弃,有自己不同的地方优越的地方要加入到祖国来用自己的思想主张去影响整个国家,这才是有大抱负、大志向、大作为,虽然这有些难,但有志者理应如此,而不应该为了表示不同就放弃自己汉人、中国人的基本概念,当然也不应该接受所谓「王化」使自己成为「泯然众人」的「王化机器人」。推而广之,对中国融入世界其实也是这样。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4 01:42 , Processed in 0.0654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