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為了追求更高的善。」
亞里斯多德:「為了發揮潛能。」
維根斯坦:「『穿過』的可能性被包含在『雞』跟『馬路』這兩個對象當中,而環境使得此一潛在可能性實現。」
愛因斯坦:「究竟是雞過馬路,或是馬路過雞,取決於你的參考座標。」
佛祖:「你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表示你否定自己本具的雞性。」
達爾文:「雞不再棲居在樹上之後,這是合理的進化方向。」
馬克斯:「歷史的必然性。」
德里達:「雞過馬路這件行為將引發各種爭論。而且由於我們永遠弄不清楚每個提出論點的人背後的意圖為何,因此每種詮釋都具有相同的正當性。因為結構主義已死!」
尼采:「若你一直凝視著路的另一端,路也要開始注視你了。」
榮格:「在文化整體格架中的諸事件之匯流,使得個別的小雞在歷史轉折處穿過馬路,因而同時使得這類偶然事件發生了。」
沙特:「為了秉持信念行事並對自己誠實,雞覺得自己有必要過馬路。」
休姆:「出於習慣及嗜好。」
伊比鳩魯:「為了享樂。」
愛默生:「它並非穿過馬路,而是超越了它。」
懷疑主義者:「甚麼路?」
經驗主義者:「你親眼看見牠過馬路了嗎?如果你沒看到,你怎麼知道公雞過馬路?如果你親眼看見了,為什麼還要懷疑呢?」
存在主義者:「公雞過馬路來證明它的存在。」
孔子:「未知人,焉知雞」
老子:「雞為什麼要過馬路,其道理無法以語言表達」
莊子:「那隻雞好快樂啊!」
惠子:「你不是那隻雞,怎麼知道那隻雞為什麼要過馬路」
慧能:「…」「…」旁人:「大師您說話啊」慧能心想:「唉!這些人都太沒悟性了,沒有發現雞過馬路其中的禪意」
朱熹:「我們應該仔細觀察這隻雞過馬路(格物),以得到天下至極之理」
雞﹕「我看見對面草叢中有幾條蟲。」
[ 本帖最後由 彼岸花 於 2009-2-3 15:11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