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专业名词正确粤语读法
本人是学医的,地道广州人,整个成长、学习阶段、和现在的工作全在广州。关于
医学专业名词的粤语读法,我曾经谈到乱读的问题。归纳其原因,可能与以下
有关:
1)专业名词过于专业,日常人们用粤语使用的机会不多;
比如激素多是甾体类有机化合物,口语又有谁使用「甾体」? 又如心血管药有一类强心药物如毛地黄毒甙是强心甙,口语谁使用「甙」? 又比如学医的基本科目解剖学,大量名词口语不会日常使用。一般人不能用粤语正
确读出「髂骨」、「肱骨」……
2)专业名词使用仅限于特定专业人群,而该人群绝大部分不能使用正宗粤语(广府
话);
比如曾经提过的「龋齿」、「胚胎」、「血栓」等。如果医学生或他们的老师本身
就把「龋齿」读成「禹齿」,他们又怎能知道正确的粤语读法?
又如,中学就接触的有机化合物「苯」、「甲苯」,有人把正确的粤语发音「本」
读成「笨」、甲「笨」,你有什么办法?
3)以讹传讹;
专业名词一旦从专业领域流到日常社会并被赋予新的内涵,则必须为广大群众所接
受。对普通老百姓,我们实在没有理由要求他们对专业词汇也能用正确粤语发音。
我曾经提到的「反馈」,过去是无线电的名词feed back。大概在八十年代开始逐渐
引入到社会,目前常挂在人们口头的是「信息反馈」等。这样一个专业名词,对于
外地人很容易读成「反溃」。其实正确的读法是「反贵」,正如「馈赠亲友」读成
「贵赠亲友」。我听电台(年轻)主持人都不知多少次读错了,于是,「反溃」这
样的发音倒好像变成正确的。谁纠正?新一代在广州成长的孩子,不管他们的父母
是否地道的广州人,可能就会读错。他们会说,电台都是这么说的,你难道比电台
还正确?
4)语言的日新月异;
语言是要进步的。有人说,香港人能说字正腔圆的广州话(粤语),我看跟他们49
年以后跟内地相对隔绝有一定关系。八十年代前的广州也是一样的。但随着改革开
放,广州也展示着她的包容性,近二十年来广州工作、为广州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的外地人很多。广州的语言也随着这些新鲜血液而变得更加——我这里称为——「
人性化」。
一些外地人不知道如何用地道粤语发音的词汇,也按照「有音读音,无音读字」这
些简单的规则普及开来。
比如我刚才提到的「龋齿」、「血栓」、「胚胎」,他们自动地发音为「禹」齿、
血「全」、「呸」胎。
这样不好吗?好得很!从发音来讲,更加简单。比如现在市场上有一种中成药叫「
血栓通」。你说是说成正确的血「删」通还是说成错误的血「全」通发音容易?我
更倾向于后者。
又比如激素类,多具有有机化合物的「甾体」结构。你说用粤语是读成正确的「灾
」体好还是读成错误的「脂」体好?我也更倾向于后者。你发音成前者别人以为是
「灾难的物体」呢。
当然,传统的发音一旦乱发也会带来麻烦。比如有一种有名的中成药「石斛夜光丸
」,「石斛」的「斛」正确粤语发音是「合」,你总不能把中药「石斛」发音为「
石角」或「石斗」吧。你去药房别人都不知你想要啥药!
5)学习的似是而非;
有一些广州话词典或网站,为了给求知者提供范例,往往用一些发音相同的字——
广州话是九音的,普通话是四音的,难以用音标给广州话正确标音。但是求知者可
能对示范的字的正确粤语发音也不清楚,何以能起到学习作用?
例如,专业名词「肱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如何正确发「肱」的粤
语音?例子就是「肱」粤语发音=「轰」的粤语发音。问题是,现在电台、电视台
,日常生活很多人都不能正确发「轰炸」的「轰」。很多人就发音成「空」炸。其
实正确的发音是/guang/,这个音标不完全正确,但没办法。如果懂国际音标的,可
把/guang/中的「a」换成英语单词bus中u的音标发音,就是「A」不要中间一横的那
个元音。
如果「肱骨」不能正确发音,那么成语「股肱之臣」也不能正确发音。
专业名词的粤语发音不地道,不正确,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
子。希望有心人能整理出来,相互交流,为广东乡土文化的保护做点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