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千年商道 市井人生
商道,历尽千载繁华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7-09/08/B6/res01_attpic_brief.jpg
北京路上准备拆的建筑
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7-09/08/B6/res03_attpic_brief.jpg
北京路-大南路口
北京路上的老字号
无论北京路曾在政治意味上具有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代广州人以及来广州旅游的外地人看来,北京路的身份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商业街”。考察广州两千多年的建城史,我们会发现,北京路作为城市中轴线的位置自始至终没有发生过变化,因此,它作为政治加商业中心的地位,一直未变。
明清时期,今中山路(旧称惠爱街)是广州旧城东西主干线,南北两边大都是官署衙门(东有府学,西为将军衙门,中有两个总督衙门),是政治中心区。北京路则是由城南直通天字码头的主干道。因此,现在北京路北段与中山四路相连接的丁字形地段,成为当时衙署官僚及其随员、家属居住的集中地。
自古以来,自京城来广州的官员都是从北京南路的尽头——天字码头上岸的,目的地是北京路最北端的广州府。北京路自然成为一条关系到广州门面的“样板路”。本就繁华,再加上重点装饰,久而久之,这里逐渐呈现出商铺绵延不断,酒肆茶楼名吃、文房四宝店、洋服店以及古籍书店集中的热闹场面。
我们无法确定北京路上的第一家店铺出现在何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北京路还被叫做“双门底”的时候,它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业旺地了。一大批创建于明清时期的“老字号”,择北京路作为据点,开始了它们辉煌的商业历史。卖药的陈李济、卖酱油的致美斋、卖钟表的李占记……它们的诞生地都是北京路,这些说起来如雷贯耳的名字,几乎都是北京路最早的见证者。
独特的商业中心
早期的北京路,烙刻着广州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特质。首先,在这条并不算很长的街道上,最多的“老字号”是跟“吃”有关系的。酒家、茶楼、茶室、西菜馆、小食店数也数不清。正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北京路的茶楼率先招用女招待,“女不经商”的封建传统观念,是在北京路愈演愈烈的商业氛围中,被逐渐打破的。
应该说,无论你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在古老的北京路上,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那间店。这里不仅有寻常人家乐意光顾的“太平沙财记”——可不要小瞧这个看似平常的牛杂店,当年的广州人,领了薪水,第一个念头就是到财记吃碗牛腩粉以表示庆祝;也有广州最早的西餐厅——太平馆,是广州最早一批“小资”们的集散地。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具有新思潮的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也尝试吃西餐,太平馆一开业就引起轰动,后来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结婚茶会也选在这里举办。
弥漫着人间烟火的北京路却也不乏书卷之气,北京路上的书店、笔店、古董店名满全城,这里的壁鱼堂、汲古堂等书店和曾宗周朱墨店、刘中山笔店,引得骚人墨客常常驻足,这里出售的文具质量上乘,是读书人身份象征。
除了北京路这条“主路”之外,和它相交的每条看似普通的街巷都各有来历。实际上,以北京路为中心,再加上它周围的那几条主要马路干线——惠爱路(今中山四五六路)、太平南路(今人民路)、惠福路、上下九路以及长堤大马路,这便是广州最古老的商业中心。
广州人有一句概括旧时市区经济情况的话——“东穷西富,南豪北极”。所谓“南豪”是指北京路在内的南关一带。自古以来,这里即为富豪云集之地。
北京路旁的太平沙和海味街,从前是盐商集中的街道。盐是中国沿海的重要资源,盐商自然也富可敌国。
北京路边的昌兴街上是洋服一条街,专门制作新式的洋装,具有新思潮的人士趋之若鹜。
高第街在北京路翼侧,清代这里专营鞋类、绳头、布匹,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也曾住在这里,近代名门——许氏家族的祖屋就在高第街的许地……
另外,还有天光墟(卖古董)、猫狗街、咸鱼街、故衣街……
北京路,每一寸土地都写满故事,走过一个拐角,你就和它们不期而遇。
荣华衰败一夜间
那个时候的北京路很窄,以今天的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汉电影院的位置,是广州的城门“大南门”。街中央威风八面的“拱北楼”上,挂一元代铜漏壶。铜漏滴答滴答,注视着城楼下人来人往。当时间走到民国初年,一些比较高耸的建筑鹤立鸡群地出现了,它们的名字叫“百货公司”。新大新百货公司的前身——“大新公司”,摩登地矗立在北京路一隅。还有美华百货商店,这座现在已经消失的大楼,曾在广州鼎鼎大名。
繁华盛世很快被战乱打破。抗日战争的第二年(1938)10月,日军侵占广州后的一个晚上,现北京路与中山五路的十字路口两旁商店失火。东边的一直烧到今之永汉电影院,西边一直烧到惠福路口。昔日繁华闹市,一夕化为焦土!
事后,除了一些水泥结构建筑改建为日本人商店外,原有的商店变为小贩档口。“南如楼”与“涎香楼”受灾后盖上竹棚,经营以人力车工人为对象的经济饭店。一些人在这里设档口收购、买卖或交换日本军队的日用品,如牙膏、肥皂、牙刷、香烟等。因为中山路横贯广州东西,是日军由市郊入城必经之路。
日军侵占广州初期,入黑实行宵禁,万籁无声、鬼影幢幢。不时有三两日本兵从食堂出来,买醉街头。曾经热闹非凡的北京路,一片死寂。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路才重新找回自己的活力。那一段时间,北京路舞风顿起。有些酒楼茶室夜间兼营舞厅,或是兼营“音乐茶座”。电影院共有四家,即“中国戏院”、“永汉戏院”、“乐斯戏院”、“天星戏院”,这些电影院都是在默片时代兴起的。而“大新公司”的天台,则设有与文化公园相似的游乐场。
北京路上的幸福生活·美味
冯巨淳今年75岁,他在北京路已经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初次“遇见”北京路的时候,他还是个毛头小伙。那是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初,冯巨淳从顺德老家来到广州工作。这个繁华热闹的街道,一下子就把他给“震”住了。
“北京路那时还叫永汉路呢!虽然跟现在相比,北京路还很窄,街道两旁的商铺也多为低矮的平房,可是它的魅力依然无与伦比:百货店、服装店、饭店、电影院,一家挨着一家,看得人眼都花了。”二十岁的冯巨淳,很满意他在广州的“第一站”。
那个时候,冯巨淳在北京路的大华药房做事,这可是北京路上第一家做西药为主的药房。借助北京路独一无二的超高人气,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工作很繁忙,但是北京路的热闹和生气能够给人增添不少的活力。冯巨淳记得,最繁华的地段要数北京路和中山路的交汇处。那里云集了许多的老字号。“总是飘荡着诱人香气的‘致美斋’永远都是门庭若市;接修高档名贵时钟、怀表和手表的‘李占记’给人一种很有技术含量的感觉;还有在广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艳芳照相馆’”……在冯巨淳的印象里,那里永远都是人头攒动的。
除了这些老字号,北京路上众多的娱乐设施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永汉大戏院可是名副其实的“大”戏院,冯巨淳在那里看了数不清的电影:《上甘岭》、《列宁在十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个时候电影院只有一个放映大厅,几百号人坐在一起,同欢笑、共悲伤,那种感觉真美妙。
不光有影院,还有舞厅。冯巨淳记得当时美华百货商店的楼上就有一家,“是有乐队演奏的那种舞厅哦!很高档的。”这个舞厅,冯巨淳从来也没有上去过。“印象里那都是特别有钱的人才去的地方。”
虽然不能经常出入舞厅,在北京路,普通的市民一样可以过得逍遥快活。冯巨淳业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在北京路上找好吃的。“那个时候我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是三十几元。每逢周末,我们几个好朋友就会一起下馆子,一桌人吃到撑得走不动路,也只不过花上两元钱左右。”
那些美味都留在了冯巨淳的记忆里。他记得当时北京路拱北茶楼不远处,有一家不大的店面,只有八九张桌子,可是这家店的名声却十分之响,因为里面卖的白切鸡实在太好吃了。又因为店面在市立师范学校旁边,所以俗称“市师鸡”。“那里的老板会做生意,已经知道按照鸡不同的部位来卖钱了,鸡腿、鸡胸、鸡珍……都明码标价。”
还有一家叫“八珍”的小食店,卖些云吞面、牛腩粉什么的,可以堂吃,也提供外卖。“那时电话还不普及,订餐都是提前去跟他们打好招呼。只要有预约,小食店会风雨无阻送餐来。”
广州人卓越的服务意识,就这样从北京路渐渐萌芽。
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7-09/08/B6/res07_attpic_brief.jpg
[ 本帖最後由 卢总 於 2007-9-8 20:03 編輯 ]
北京路上的幸福生活·舞蹈
冯巨淳说,那时候北京路热闹,但是并不嘈杂,商铺门口没有大喇叭,也没有扯着嗓门招揽生意的店伙计。路上的店家一般都在早上九点左右开门,晚上八九点,商铺就关得七七八八了。关了门之后的北京路上,没有了白天逛街的人流,也没有什么机动车,却并不寂寞。它迎来了一天当中最美妙的时光。全市的年轻男孩和年轻女孩,云集在北京路,唱歌、舞蹈。
冯巨淳说,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年轻人很流行跳那种苏联式的集体舞。那时的工会很活跃,经常组织年轻人跳舞,地点就选在北京路。
那样的场面如今已经很难想象:北京路鳞次栉比的商铺、摩肩擦踵的人群,都从画面中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载歌载舞的年轻人。年轻人尽可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男孩是笔挺的中山装,女孩是普通的白衣蓝裤,那么朴素,却又那么青春和美好。有的时候,街道上的高音喇叭会放音乐,而有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音乐,大家就一起大声唱歌为自己伴奏,一样跳得特别开心……
而冯巨淳印象最深的,还是北京路的花市。北京路的花市可是历史久远,早在清代早期,广州城西、城南七个城门一带就开始设立新年花市,花农通常从海珠沿水路运来鲜花摆渡过来卖。因为得天时和地利,当时的双门底,现在的北京路更是形成了一个常年花市,既卖素馨,也卖吊钟、水仙等花。春节前夕的花市更加热闹,花铺通宵营业,成行成市,如云如霞。
冯巨淳印象里的花市,条件虽然比现在要简陋得多,可其中蕴藏的快乐却一点也不逊色。“摊位多是用竹棚搭起来的。但那时候卖的花很多,价格也便宜。虽然没有牡丹等高档花卉,但玫瑰啊,菊花啊等等,也很招人喜欢。现在的花市卖花的比以前少了,倒是添了很多工艺品。”
记住
冯巨淳说,“老广州人买东西,许多只认北京路。”在他看来,北京路更像个百宝囊,高档的、低档的,奢华的、实惠的,无论你需要什么,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眼见着北京路一天天长大,从当年那个房屋低矮的狭窄街道,变成现在这个光鲜美丽的步行街。冯巨淳说,毫无疑问,现在的北京路更好了,不过,他却总是觉得少了点儿什么。“现在的北京路,关于过去的历史记忆保留得太少了。我认为,像北京路这样有特殊意味的街道,政府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那么多的老字号都消失不见了,可不可以再让他们搬回自己的老家呢?在步行街上,能不能多弄些铜雕、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条老街的历史呢?”
因为那些珍贵的过往,值得被我们记住。 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7-09/08/B6/res05_attpic_brief.jpg
北京路上古老的绿树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金 叶、任朝亮 摄影:黎旭阳 <P>永清路--》永漢路--》北京路--》以後應該叫做永粵路!</P>
<P> </P>
<P>屌佢鹵尾死撈屄!喺千年賊竇嘅撈都北平,又唔見有條廣州路!</P>
<P> </P>
<P>喺廣州出現“北京路”呢啲噉嘅名,係撈殖民嘅典型標記!</P> 粤生,为什么你说的话给我草木皆兵的感觉。北京路,只是一个地名而已,怎么会让你想到是北方人对南方人的侵略?!。你的想象不是一般的丰富。 <P>好懷念地鐵拆遷之前嘅中山五路騎樓街,好多老字號。十幾年重建希望唔好令人失望。</P>
拱北楼·铜壶滴漏
<div><br></div>原帖由 <i>粵嚟粵掂</i> 於 2007-9-14 22:06 發表 <a href="http://bbs.cantonese.asia/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8374&ptid=7935"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a><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永清路--》永漢路--》北京路--》永粵路!</span> <div><br></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br></span></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粤生,我地不谋而合。<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 "><img src="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smilies/default/handshake.gif" smilieid="17" border="0"><img src="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smilies/default/handshake.gif" smilieid="17" border="0"><img src="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smilies/default/handshake.gif" smilieid="17" border="0"></span></span></div><div><br></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8px; -webkit-border-horizontal-spacing: 1px; -webkit-border-vertical-spacing: 1px; "><table align="center"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width="95%"><tbody><tr><td align="middle" class="font16pt" height="30"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22px;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0, 0, 0); "><b>城乡寻旧:拱北楼与铜壶滴漏</b><hr align="center" size="1" width="90%"></td></tr><tr><td align="middle" style="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8px; text-decoration: none; ">金羊网 2005-07-31 16:02:15 </td></tr></tbody></table></span></div><div><br></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br></span></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br></span></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br></span></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br></span></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line-height: 20px; "><p><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作者:柯铭铸</span></p><p></p><p><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br></span></p><p><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2002年,考古人员在北京路广百对出路面挖出拱北楼的基址及构件,从而确定了这座千年古楼的原址位置,并引起羊城市民对拱北楼的极大关注。其实拱北楼的消失仅仅是80多年(1918年因扩建马路而拆),但有关的拱北楼的照片、图片却难得一见。究竟这座建于唐朝,历经宋、明、清朝代几经重修的名楼是何模样?斯楼已逝,楼上唯一存世的元代「铜壶滴漏」计时器还时常勾起市民对拱北楼的历史回忆。</span></p><p><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br></span></p><p><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拱北楼最早建于唐代天佑3年,当时取名「象阙」,俗称清海军楼。宋淳佑四年时被改为「双门」,「双门底」由此得名。明洪武七年,「双门底」重建,改名「拱北楼」。拱北楼有双门拱,故在清代街名唤「双门底」。据史书的记载,从唐宋以来,该楼一直作为军事岗哨作用,从元代起增加了一个报时功能,安放了一座「铜壶滴漏」计时器,有专人负责打更报时,从此拱北楼的报更钟声陪伴城内居民数百年。此漏壶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完整的古代计时器,于元代延祐三年铸造,清咸丰七年(1857年)英法联军侵略广州,拱北楼失火,漏壶失落。咸丰十年(1860年),两广总督劳崇光悬赏购得,但「夜天壶」已略有损坏,其盖与「日天壶」、「平水壶」两盖均补铸,「夜天壶」盖上铸有「大清咸丰十年冬月吉日,两广总督劳崇光重修」字样。重修后漏壶置于抚署退思轩。同治三年(1864年),拱北楼重建完成,复置拱北楼原处。1918年,广州拆城筑马路时,又移置于越秀山镇海楼上。<b><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color="#FF0000">1959年,原件调给北京历史博物馆。</font></b>现在广州博物馆陈列的是复制件。</span></p><p><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br></span><img align="right" alt="编 号: 1566142
摄影作者:
文件名:dzzljj57284.jpg
文件大小:20K
高 X 宽:280 X 200
说明:dzzljj57284.jpg" border="0" hspace="0" src="http://www.ycwb.com/img/2005-07/31/dzzljj57284.jpg" heightold="60" widthold="60"></p><p><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笔者珍藏了一张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前拍摄的拱北楼内「铜壶滴漏」照片。存放铜壶滴漏的基座是一个阶梯,4个铜壶从高到低放置,铜壶滴漏的旁边还有一个精致的神龛,供奉着神像。从照片可看到拱北楼上是木结构,铜壶滴漏后面的蛛网状窗花还非常漂亮。</span></p><p><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br></span></p><p><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该照片只让人看到拱北楼内部的局部一角,我尚想见到拱北楼的全貌旧照,藉以思睹名楼的风采。</span></p><p></p><p><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 (观宇/编制)</span></p></span></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br></span></div><div><span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size: large;"><br></span></div><div><br></div> <P><FONT color=#54564c>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双门底街(SHEUENG MUN TAI STREET)──北京路的前身。</FONT></P>
<P><FONT color=#54564c></FONT> </P>
<P><U><FONT color=#54564c><IMG src="http://bbs.ycwb.com/attachments/month_0912/20091207_56b972f18d78b0818facGuoOehdCigO9.jpg" border=0></FONT></U></P>
<P><A href="http://bbs.ycwb.com/attachments/month_0912/20091207_56b972f18d78b0818facGuoOehdCigO9.jpg"></A> </P>
[ 本帖最後由 zzpu349 於 2010-1-16 11:50 編輯 ] <FONT size=4>拱北楼。</FONT> <P>拱北楼铜壶滴漏。</P>
<P></P>
<P> </P>
<P></P>
[ 本帖最後由 zzpu349 於 2010-1-16 12:38 編輯 ] <P>从拱北楼上南望双门底街,远处系大南门城楼。</P>
<P></P>
<P> </P>
<P></P>
<P> </P>
[ 本帖最後由 zzpu349 於 2010-1-16 12:44 編輯 ]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