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one 發表於 2015-1-5 11:48:16

中醫和儒家並不是無神論

本帖最後由 alphone 於 2015-1-5 11:52 編輯

有人認為中醫是無神論,理由是:

《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岐伯曰:...... 道無鬼神,獨來獨往。

但是,這裏緊接著的文句是:
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針...... (講解針灸的方法)

如果把「道無鬼神,獨來獨往」 理解為宣揚無神論,那麼緊接著的「必先治神」如何解釋?

認為中醫是無神論的另一依據是《黃帝內經·素問·五藏別論篇第十一》: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

這是《黃帝內經》否認鬼神的存在嗎?我們再來看看《黃帝內經》的其它章節 ---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

這裏說黃帝生而神靈,而且長大以後昇天,向天師請教,這是無神論??

再看《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第八》:
凡刺之法,先必本於神。

這和前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相呼應,意思是治療一個病人,首先要找準其根本,即神;而且這一章的名字「本神」即已承認「神」這個概念了。

再看《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謂神不使?

岐伯曰: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營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這裏的大意是,如果沒有神這個根本的支持,各種治療手段都救不了病人。

再看《黃帝內經·靈樞·天年第五十四》:
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黃帝曰:何者為神?

岐伯曰:血氣已和,榮對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這裏重申神是生命的根本。「神氣舍心」的「舍」字,意為「以......為舍」,即「居住」的意思。

《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第八十》亦云:
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教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這裏的「舍」是「居所」、「居住之處」的意思。「心為神舍」這一論述,可於道教、佛教、儒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各宗教經典中找到。

再看《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帝曰:餘已聞六六九九之會也,夫子言積氣盈閏,願聞何謂氣。請夫子發蒙解惑焉。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

這裏不僅明確承認上帝的存在,而且明確指出,醫道之秘傳,乃來自上帝、來自天啟。(上帝傳給岐伯的祖師,再傳給岐伯)

再看《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岐伯曰: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常求其要,則其要也。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所以遠死而近生。生道以長,命曰聖王。

《黃帝內經·素問·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貴,先師傳之,臣雖不敏,往聞其旨。

綜上可知,《黃帝內經》明確承認上帝、神明的存在,而且明確指出醫道最初就是由上帝傳下來的。

那麼,「道無鬼神,獨來獨往」、「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這兩句該如何解釋呢?

要理解這兩句,需要知道在中文古籍中,「神」字經常用來泛指各種靈,如「山神」、「草木神」、「識神」、「陰神」等;也可指人的生命根本、主體意識、主靈,如「元神」、「心神」、「本神」、「神」等;亦可指作為生命根本的、形而上的能量,如「眼神」、「精神」、「神炁」等。若要指稱造物主、一切的根源時,可以用「神」,也可用「心」、「性」、「自性」等字詞。這裏要注意,中文的「性」字,原本不是 Sex 的意思,直到清朝都不是 Sex 的意思(見《康熙字典》)。「性」字變成 Sex 的意思,似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引入日文漢字詞彙有關。

顯然,「道無鬼神,獨來獨往」、「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這兩句裏的「鬼神」,是泛指各種靈,意思是人應該修習真正的道、回歸真正的造物主,而不應熱衷於與各種較低層次的靈體為伍,因為很多人是為了世俗的利益而祈求各種靈體,卻對真正的解脫之道毫無興趣;還有些人謊稱自己見到了鬼神,其實是為了騙財騙色。所以,為了防止這類事情,佛教戒律中有規定,即使真的見到了鬼神,也不許大肆宣揚,否則犯戒(見《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儒家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也是同樣的意思。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醫和儒家並不是無神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