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 發表於 2006-11-10 21:29:40

[轉貼]廣州《十三行商人》舞臺劇評論

<p><strong>廣州《十三行商人》</strong><br/></p><p><em class="nws_provider">(明報)</em><em class="nws_time">11月 10日 星期五 05:05AM</em><br/></p><div id="ynstory"><p>【明報專訊】不久前「廣東話劇院」來港演出《十三行商人》,有兩句台詞很妙,就是曾往美國遊歷的十三行潘家大少爺說﹕「做生意要學美利堅,娶老婆就要跟大清律例。」因為他娶了賢妻後又想納妾,觀眾聽得忍俊不禁。</p><p>妻妾問題在這舞台劇很重要,潘家老爺的妻妾生下大少二少,引起偏心矛盾,兩兄弟又互相爭妻奪妾,終於家破人亡。</p><p>說說題外話,容許三妻四妾的大清律例,在英治香港比中國境內保持更久,直至三十多年前才廢除。因此香港不少老一輩富商繼承多妻傳統,大陸開放後又湧現平民也北上包二奶問題,內地官商亦多金屋藏嬌醜聞,大清遺傳似乎變相復活。</p><p>《十三行商人》利用妻妾之爭和兄弟成仇炮製戲劇性,雖然煽情,也有以古喻今的現實意義。此劇本身則有歷史性,描述晚清政府只准廣州十三行與外洋通商,洋商受諸多限制。十三行商戶雖獲特權致富,潘家成為當時「世界首富」,但隨時被官府留難拘捕,要傾家蕩產贖身。劇情到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慘敗而結束,廣州十三行壟斷外貿的歷史就此完結。</p><p>後段劇力強</p><p>此劇同情愛國商人,在官府與列強左右為難的夾縫發展商貿,並道出中國傳統社會與家庭內部的弊端。這是廣東劇壇大製作,後段劇力強。不過作風在電視劇與樣板戲之間,包裝就庸脂俗粉多過古式實感。</p><p>說起來,香港劇壇也有刻劃舊時商家的,例如《紅頂商人胡雪巖》。最著名是十多年前《人間有情》,取材「梁蘇記遮廠」在廣州、澳門、香港的百年滄桑。不過近年本地少見以工商業為題材的創作(除了白領劇、藍領劇),更少提新時代商家,與香港作為國際商業金融重要城市的地位脫節了。</p><p>比國語版貼切</p><p>「廣東話劇院」這次來港演粵語版,據說比國語版貼切。還演了更有廣東俗語特色的喜劇《傻有傻福》,像20世紀七十年代香港街坊趣劇,相當生動,卻比較老土。</p><p>劇中也有商行,諷刺現在投機搵銀之風,甚至亂認老豆!</p><p>石琪</p><p>Refer to <a href="http://hk.news.yahoo.com/061109/12/1w41b.html">http://hk.news.yahoo.com/061109/12/1w41b.html</a></p></div>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1-10 13:31:13編輯過]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轉貼]廣州《十三行商人》舞臺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