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薄荷 發表於 2012-11-10 01:30:51

形容動作慢吞吞的用語~~~~~

又要麻煩大家幫我解答啦~~~~

前幾日睇劇......
我聽到一個詞........
一個男人嫌側邊嘅人"熰河"(差唔多係呢個音 au ho)
字幕係"磨蹭"(嫌佢動作慢吞吞、咪摸)

我突然間醒起~好多年前,我記得有人話過一個人嘅性格好"熰局"(小家)
一直以來,都唔知點寫.....

究竟"熰河"同"熰局"係點寫???thanks!!

xxkai 發表於 2012-11-10 07:25:19

本帖最後由 xxkai 於 2012-11-16 21:05 編輯

話人動作慢吞吞,廣府口語系「立糯」,音「lap9 lo6」,本字系「(立夾)䇔」

涼薄荷 發表於 2012-11-10 13:34:44

我聽到的不是「lap9 no6」的音
我補上影片了~~

"熰河"是在tvb電視劇"天梯"第23集裡陳山聰(飾 黎濟民),跟他的三姨太說了一句,嫌她零舍熰河,http://www.youtube.com/watch?v=pZWufEteIEk
在影片18秒處
說慢吞吞好像有點不太貼切,不好意思,我表達得不是很好!

"熰局"是在tvb電視劇"創世紀2"完結那集,~~因為郭可盈躲了很多年終於肯見羅家良了,然後陳慧珊對羅家良說了一句,不要嫌她熰局(我沒記錯的話,之前我看的時候字幕好像是翻 "嬌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5HysRV_NyM&feature=plcp
在影片1:19處

xxkai 發表於 2012-11-10 19:04:55

兩組詞都系「ngo1 go6」,音「柯1 哥6」。
爾個詞系話人:多聲氣,唔得爽快,恁得太多。
我暫時「本字」、「借字」都唔識寫。請其他網友補充。

광동왕국-08 發表於 2012-11-10 20:01:35

呢兩個字"「ngo1 go6」,音「柯1 哥6」"係冇正寫嘅,只有語音,所以可以借音寫柯個都得,
不過,點都好過用"磨蹭"呢兩個字,話哂都係華語噃!而"磨蹭"是滿洲語" Moduo "嘅借音。
http://www.anakv.com/msc.php?input=Moduo&font=1&wpc=5&fontsize=25&cspace=10&fcolor=Black&bcolor=White



Moduo(磨蹭)

xxkai 發表於 2012-11-10 20:24:49

版主好厲害,連滿語都精通。

광동왕국-08 發表於 2012-11-10 21:01:43

版主好厲害,連滿語都精通。
xxkai 發表於 2012-11-10 20:24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兄台客氣客氣!在下只是剛剛開始學習,屬BB班,可惜满文學習資源很少,單靠網上很難有進步,好在佢係屬阿爾泰語係,曾研習過同屬阿爾泰語係嘅韓語、日語就比較有多尐把握!舉少少例:
滿語嘅"ambi, ombi, imbi embi"等助動詞、就等如日語嘅 " する(suru),します(Shimasu),ます(masu),です(desu)" 和韓語嘅" ,하다(Hada),합니다(Hamnida),입니다(imnida) "等都係同一應用方式。
學問無邊大、請多多指教!
 

涼薄荷 發表於 2012-11-11 14:46:36

原來2組都在講同一個字,陳山聰發得像"河"音,讓我以為是不同的~~
謝謝你們

使君子 發表於 2012-11-11 23:26:04

我觉得广州话mo1本字就系"磨"。

至于满州话moduo,我觉得系借自关内移民的官话,"磨跺"?

满州话称稻米为handu,我觉得系"韩稌",理由在于关内移民种小麦高粱玉米,不种稻,满州话称关内人为nikan,而不是han。

광동왕국-08 發表於 2012-11-12 00:00:10

冇錯,滿洲話稱漢語文為"Nikan Gisun"。
http://www.anakv.com/msc.php?input=Nikan&font=1&wpc=5&fontsize=25&cspace=10&fcolor=Black&bcolor=White http://www.anakv.com/msc.php?input=Gisun&font=1&wpc=5&fontsize=25&cspace=10&fcolor=Black&bcolor=White
( Nikan )   ( Gisun )

其實要兩組字應由上至下相連先至啱,不過為了清楚注音,我先將啲字分開寫而矣!
再者,現代滿洲文字嘅格式,已改為打橫寫,如芵文一樣,不過字形較難識別,
不如全拉丁化(Latinized)吧啦!

香江白丁 發表於 2012-11-14 13:58:36

回覆 2# xxkai


    請教xxkai兄,「lap9 no6」,本字系「(立夾)䇔」之出處。睇字形就唔多似喇。

xxkai 發表於 2012-11-14 17:32:43

本帖最後由 xxkai 於 2012-11-14 18:35 編輯

回覆xxkai


    請教xxkai兄,「lap9 no6」,本字系「(立夾)䇔」之出處。睇字形就唔多似喇。 ...
香江白丁 發表於 2012-11-14 13:58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廣東俗語考」釋性質篇錄得「柔緩曰(立夾)䇔」。    錦繡中華註:「(立夾)䇔」讀若立懦。做事柔緩曰(立夾)䇔。『集韵』行不正也。『說文』痿也。『類篇』弱立貌。(立夾)䇔為痿弱之形。是以柔緩也。(立夾)字全拼打唔到,建議用「濕納納」個「納」,即「納䇔」

香江白丁 發表於 2012-11-15 01:43:55

回覆 12# xxkai

據潘永強著<廣府俗語探奇>,及黃氏<捍衛粵語>,「lap9 no6」中的「lap9」字,有不同見解,潘說是〔黍日〕或〔黍刃〕(兩字不能直接鍵出),而黃則說是〔米囚〕(字亦不能直接鍵出)。

〔黍日〕或〔黍刃〕<廣韻.質部>均注音「尼質切」,後經粵人音轉為「lap9」,<說文解字.黍部>:「〔黍日〕,黏也。」


〔米囚〕,<集韻>亦解作粘(黏),見宋以後字書,潘推斷為後造之俗字。

〔黍日〕糯,不才揣測是由黍帶黏性,引申做事慢吞吞也。(立夾),據兄台所引,解痿也、行不正也,似乎不及前者耳。

xxkai 發表於 2012-11-15 23:36:59

據潘永強著<廣府俗語探奇>,及黃氏<捍衛粵語>,「lap9 no6」中的「lap9」字,有不同見解 ...
香江白丁 發表於 2012-11-15 01:43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本字」亦有分唔同年代嘅本字,先生講嗰三個可能系好早期好古嘅本字。
「(立夾)䇔」得自「廣東俗語考」,故系1933年用緊嘅本字無疑。

香江白丁 發表於 2012-11-16 00:08:12

本帖最後由 香江白丁 於 2012-11-16 00:18 編輯

「本字」亦有分唔同年代嘅本字
*******************************
非常有創意的講法.不才惟有寫個服字.

試看看從黍部的字,有:黏,黐,〔黍日〕,〔黍刃〕,
〔米囚〕,也是從米部,你認為比較〔立夾〕,那個合理些?

xxkai 發表於 2012-11-16 20:05:25

本帖最後由 xxkai 於 2012-11-18 01:37 編輯

「本字」亦有分唔同年代嘅本字
*******************************
非常有創意的講法.不才惟有寫個服字.
香江白丁 發表於 2012-11-16 00:08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我哋談論「本字」,類似考古嘅工作,可供考證嘅資料已經得返好少,好多時口同鼻詏,有時唔系一定要確定邊個啱與唔啱,最緊要系態度要開放。以決定自己匸應用上嘅取捨,先生所講嘅固然有你嘅道理,但我所講嘅亦唔系空言。怎解你一定要咁認真計較哩?如果要追溯到第一手「本字」,可能會系「甲骨文」哩。    中文經過咁多個朝代嘅洗禮,有幾個時期重系由「非中文」民族管治,每個朝代嘅官方對文字嘅取捨都唔同,而且我哋講緊嘅系方言,古時極有可能亦系方言,唔同時期有唔同嘅「本字」有乜出奇。「本字亦有分唔同年代嘅本字」爾個講法,絕對唔系「我說了算」。舉一個例,「污糟」已經匸廣府話生咗根,成為今時今日嘅正寫,但匸1933年,爾個詞嘅「本字」仍然系「齷齪」, 先生大可以參考1933年嘅「廣東俗語考」。我相信幾百年之後,尐人會話爾兩個詞都系「本字」,系唔同年代嘅「本字」。

wongkm33 發表於 2012-11-16 20:27:06

本帖最後由 wongkm33 於 2012-11-16 20:32 編輯

「廣東俗語考」釋性質篇錄得「柔緩曰(立夾)䇔」。    錦繡中華註:「(立夾)䇔」讀若立懦。做事柔緩曰 ...
xxkai 發表於 2012-11-14 17:32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在網上字典可以找到這個字,可惜貼上不能顯示出來!
http://ctext.org/dictionary.pl?if=gb&char=%F0%A5%AA%82

香江白丁 發表於 2012-11-17 11:39:21

回覆 16# xxkai

老兄言:{如果要追溯到第一手「本字」,可能會系「甲骨文」哩。}對啊,因為文字之演變,甲骨文祇能用來研究,不能作生活上應用。同理,也須套落所謂之本字。故此,時人怎樣用,大家便跟著怎樣用,必須清楚,語言首要功能是溝通,即使有某些不合古法,也祇好從眾,即約定俗成。當然,也不宜字字句句都從俗,須兼顧本詞本字義思,牽涉太廣,在此不贅言了。

跟老兄討論的幾個字,不才有不持開放態度乎?不才是問:「那個合理些」?而不是「一定要分對錯」,請兄明察。幾千年之中文,內涵博大精深,文字、成語、詩詞歌賦,那個權威敢隨便說對錯呢!

「污糟」,「齷齪」,還有更古的「腌臢」,不同時代具不同意義,何必拘泥一定要「本」,以至產生第一手本字,第二手本字....這種古怪之講法哉!

xxkai 發表於 2012-11-17 18:11:27

香江白丁先生講嘢總系有你嘅道理,我投降認輸喇,拜服。

광동왕국-08 發表於 2012-11-26 02:11:16

满州话称稻米为handu,我觉得系"韩稌",理由在于关内移民种小麦高粱玉米,不种稻,满州话称关内人为nikan,而不是han。使君子 發表於 2012-11-11 23:26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满州話"Handu"應該是指水稲吧!"Handu Orho"是稲草;如果是"韓稌"是指韓糥米,應是兩種不同類別吧?
http://www.anakv.com/msc.php?input=Handu&font=1&wpc=5&fontsize=25&cspace=10&fcolor=Black&bcolor=White http://www.anakv.com/msc.php?input=Orho&font=1&wpc=5&fontsize=25&cspace=10&fcolor=Black&bcolor=White
( Handu )   ( Orho )
韓稌(한도),稌是糯米,韓稌應是韓糥米。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形容動作慢吞吞的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