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jill 發表於 2006-9-28 07:48:10

[轉貼]广东英语的化石

<p>[美]亨特 著.沈正邦 译.章文钦 校.旧中国杂记.岭南文库.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初印</p><p>??????? 这本书描述细腻生动,不仅反映近代广东的民智民生,还反映了当时的洋泾浜——广东英语的面貌,在回译专名的同时也附上了英文原文让人可以窥探当时“番鬼”是怎么称呼和标记广东人名地名和土风事物的,读得我好不爽快——一个个近二百年以前的广东土人、“番鬼”和他们的市井生活、传奇故事就活生生地呈现在我面前。</p><p>??????? 譬如:</p><p>东南亚的华人侨领称华人甲必丹(Chinese Captain)</p><p>磨碟沙涌为Lob-Lob Creek,Lob-Lob为Lǎp-Lǎp(磨盘)的讹音</p><p>“无稽之谈”用广东英语说是belong foolo pigeon</p><p><font color="#666666">“当你走到门口的大门时,你听到一阵高声的吵闹从身后传来,回头一看才知道是僧人打一个俗人,逼他吐出他收取的‘花红钱两大圆’。那是他刚才不请自来硬给你当‘向导兼通译’,你给他的报酬。他的本领是懂得‘夷语’里的四个单词,说是:‘Look see.Joss pigeon!’(译注:意为‘看,菩萨!’属广东英语)。但这事无须你去干预,你走出庙门,就到了一个小小的广场。这里一向是那些称为‘烂仔’的歹徒聚会之处。他们以放风筝、掷石子赌输赢和用上百种别的方法游戏取乐。可是当你从旁经过时,他们马上停下来,尖声大叫:‘番鬼!番鬼!’喊声像野火一样蔓延开去。为了表现得镇静自若,你向身旁的朋友谈论一下刚才看到的有趣事物,你的朋友刚要回答道:‘噢,真美!”这时一个泥团正打在他的帽子上。一块更重的东西,原来是砖头,打在同行的另一个人背上。接着你自己马上也挨了一下。然后是十几块一起飞来,同时‘番鬼!’‘番鬼!’的叫嚷声不绝于耳。”</font></p><p><font color="#666666">“如果他在街上看到一队人穿着白衣,队伍前头吹奏着声音极不和谐的喇叭,敲着声音沙哑的铜锣,他能想象得到这是一支送葬者的队伍吗?或者,如果他遇到另一支队伍,由一些人挑着许多托盘,里面放着各种衣物、奇形怪状的家具,家具的日用器皿,后面跟着一顶遮得严严的轿子,护送的是高声呜咽的铜号和短促啜泣的长木笛,还有发出破裂噪声的铙钹,他能想象得到这是一队迎亲的仪仗吗?他能想象到轿子里的新娘正被抬去她的未婚夫家里,而她从来也没见过他、他也从来没见过她吗?”</font></p><p><font color="#666666">“人们会告诉他可以问候别人家庭中的男性成员的健康,但他决不能问候夫人们、女儿们或姐妹们,因为这会被认为是极其粗鄙的。”</font></p><p><font color="#666666">“当我在1825年初次来到广州时,却流传着一个有关荷兰炮台的、性质极为滑稽的故事。说是当上述两艘船在该炮台附近停靠时,船上人员得到官员的许可,到岛上治病。有一天,当他们往岛上搬运一桶桶的‘药物’和‘必需品’时,有一只桶的桶盖掉了,桶里的枪和炮也跟着掉了出来。这使中国人既惊讶又迷惑不解,有人就用广东英语喊道:‘咳呀,病人怎么能饮枪?’(意思是,‘吞枪’)(译注:原文作‘Hae yah, how can sick man yum gun? ’)”</font></p><p>???????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有问题(这得对照英文原版和熟知当时的历史,很难定断),很多专名的回译怪怪的,可能是翻译错用普通话来回译本来是粤语的英文词了,可能是当时广东的达官贵人也常用官话和“番鬼”打交道;更有可能的是,当时“番鬼”接触到的广东是各种语言方言口音混杂的广东,而“番鬼”标音又不够准确(他们多是商人或水手,不同于受过训练的传教士),而且可能受了法式等其他习惯标音的影响。不过,这本中文译书有些地方明显是翻译的错误:</p><p>P41 校注:原文作Che-Sze,当为curds的广东英语。</p><p>这是个低级错误,Che-Sze明显是cheese的译音,现在粤语区还常写作“芝士”呢。</p><p>轉載自:<a href="http://lingualyouth.blogbus.com/logs/2005/09/1414180.html">http://<font color="#000000">lingualyouth</font>.blogbus.com/logs/2005/09/1414180.html</a><br/>作者:圖騰子</p>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9-28 22:08:18編輯過]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轉貼]广东英语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