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心:从一个木制托盘看「大陆制造」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1-1 01:51 編輯-
评论 > 感悟随笔
http://cn.epochtimes.com/i6/1010280745402039--ss.jpg
「大陆制造」如果没有质量保障,没有信誉,如此急功近利,仅靠廉价出卖资源和劳动力来维持,又能走多远呢?图为一家闽南玩具工厂的工人检测玩具。(AFP)
玉清心:从一个木制托盘看「大陆制造」
作者﹕玉清心
【10月28日讯】几年前我在德国超市买了一个木质托盘,吸引我的是其「式样别致」、「天然材质」、「耐用实用」。这是一个边长不足30公分的正方形托盘,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过来一看「Hergestellt in ostasiatische Festland」,价格才4.99欧元。从掂在手里的份量看,是「骨密度」高的枣木那类硬木做的,比起欧洲人餐桌上吃早餐的小切板,绝对高出好几个级别。付款时我问收银台的德国大妈:「为什么这么便宜?有什么质量问题吗?」她耸耸肩头表示无可奉告。
然而,买回的托盘却没能放在餐桌上用。家人说:「表面那层光亮的清漆有点让人不放心,还是谨慎处置为好。」自然,我听出了其中的潜台词:「『大陆制造』的产品不安全。」于是,托盘摆在了客厅的角落堆放小杂物。几年来,每当擦拭它的时候,心里总不是滋味。
那个托盘是用一块木头手工雕凿出来的,而非拼接,整个托盘没有接缝。也就是说,制作所需要的原料,是直径不小于40公分,厚度不小于6公分的一块木料。由此能推算出被砍伐的那棵树该有多粗。按常识理解,硬木林远比一般的松树、杨树那些快速成才林生长缓慢,长到这么粗大的树当然不会只有十年八年。除此之外,成品出炉的生产流程,还不知晓有多少道工序。
按照欧洲人的眼光看,一个上好质量的手工木托盘,简直就是工艺品。「大陆制造」成本再低,廉价的人工费即便忽略不计,售价4.99欧元,如果还有利润的话,那也一定是薄得不能再薄了。
就是因为这在欧洲人看来低得不合理的价格,使人家不但没觉得省钱、捡到便宜,反而怀疑产品有「大瑕疵」,买它就是踏入「陷阱」。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托盘上的涂料到底有没有问题?对此,我不知道,但我完全理解欧洲人的疑虑。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陆制造」的名声变得十分糟糕,而大陆化工涂料中的有害成分一直严重超标。对此,严谨的德国人按「疑罪从有」推断了,也就是说,已经在心里认定涂料有问题,所以不敢买。
我曾问过几位来家串门的德国人,这托盘值多少钱?他们给出了20~50欧元不等的价格,有人直言不讳地补充说,那得把「大陆制造」改为「台湾制造」或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生产地。
「大陆制造」真的是如此不堪?大陆质检总局官员曾说,海外媒体在妖魔化「大陆制造」,在用几个个案反覆炒作。实际到底如何?是谁砸的牌子?正常的市场经济是检验产品的试金石,优胜劣汰,消费者买不买账,是最好的说明。在近几个月里,「大陆制造」质量问题的新案例在不断出现,从儿童玩具、纺织品再到香烟。本月德国汽车换「冬胎」又是一例。
月初,德国交通部长提出要把汽车更换冬季轮胎纳入交通法规后,遵纪守法的德国车主开始为车辆换胎。汽车俱乐部专家在提醒消费者注意购买可靠生产商的产品时指出,从对冬季轮胎测试的结果看,很多大陆产的廉价冬胎都不合格。大陆产冬胎在德国被亮红灯,大陆商家又一次因为自己的产品不合格而坐失商机。
0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那起因大陆产轮胎瑕疵引起致命车祸的官司,让大陆进口产品的潜在危害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德国人对此心有余悸。于是乎,「大陆制造」的冬胎,在德国人眼里几乎成了危险品的代名词。而眼下忙于换胎业务的各汽车维修门市部,也不再准备大陆产冬胎了,因为车主们不再问津。他们说,换冬胎是为安全,花钱换上一个不合格的冬胎,还不如不换。
在遍布欧洲的「一元钱」店里,看看那3~5条内裤、3~5双袜子卖一欧元的商品,又有谁感知不到大陆产品的存在呢?只是大陆产品总是与低档的商店和超市的低档货架有缘。大陆诸多的产品何时会大方体面地出现在欧洲高档的商店中?
资料显示,大陆产品的70%是出口的,可以说,出口是支撑大陆GDP的最重要支柱之一。但是,这样的「大陆制造」如果没有质量保障,没有信誉,如此急功近利,仅靠廉价出卖资源和劳动力来维持,又能走多远呢?
2010-10-28 14:08:19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