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tonian 發表於 2010-6-6 22:43:32

時間的全息

本帖最後由 cantonian 於 2010-6-8 12:58 編輯

宇宙的全息,包含兩個方面,即空間的全息,與時間的全息。佛經中描述空間的全息的文句很多,如「於一微塵中,悉見諸世界」、「一一微塵內,佛剎如塵數」、「於一毛孔中,普見十方剎」等,這些都已為不少人所熟知了。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時間的全息。

時間的全息體現在幾個方面,茲摘錄佛經文句以說明。

一、部分包含整體,即極短的時間內包含極長的時間,如: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云:
三世所有一切劫,於一念中能悉現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云:
又一念中,示現三世,入巧方便,起諸剎海,於三世國,示現成佛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知諸劫修短,三世即一念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
一剎那中攝無量劫。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
於一念中攝多劫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自在音天王,得一念中普現無邊劫一切眾生福德力解脫門。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有解脫門,名:一念中現三世劫成壞事。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一剎那中百千劫,佛力能現無所動,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一剎那中見多劫

(注:三世,即過去、現在、未來。劫,時間單位,指極長的時間。剎那,時間單位,指極短之時間。)


二、部分包含整體,部分又擴展至整體,部分與整體互相融攝。如: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或無量劫入一劫,或復一劫入多劫,
一切劫海種種門,十方國土皆明現。
或一切劫莊嚴事,於一劫中皆現覩,
或一劫內所莊嚴,普入一切無邊劫。
始從一念終成劫,悉依眾生心想生,
一切剎海劫無邊,以一方便皆清淨。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
或一切劫為一剎那,或一剎那為一切劫,劫與剎那無增無減,乃至一切眾生未盡解脫。剎那剎那一時普於此諸世界,常作如是種種佛事,未曾休息而無功用。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云:
菩薩摩訶薩,欲悉了知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發菩提心。欲知長劫即是短劫,短劫即是長劫,知一劫即是不可數阿僧祇劫,不可數阿僧祇劫即是一劫,知一切有佛劫,知一切無佛劫,知一佛劫中有無量佛,知無量佛劫中有一佛,知異劫中有無異劫,知無異劫中有異劫,知有盡劫是無盡劫,知無盡劫是有盡劫,知無量劫即是一念,知一念即是無量劫,知一切劫入無劫,知無劫入一切劫,欲悉了知過去未來際及現在一切世界劫數成敗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菩薩初大誓莊嚴,所謂悉知一切劫智慧照明。


三、極短的時間內包含整個宇宙(即所有時間與所有空間),或極短的時間內遍入整個宇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又以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間,悉包法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一念普現於三世,一切剎海皆成立,佛以方便悉入中,此是毘盧所嚴淨。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或有能於一念中,開悟群迷無有數。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
如今世尊毘盧遮那,等無有異,不起功用,攝無量劫入於一念,即於如是一一剎中,各現佛剎微塵等諸佛威儀;一一威儀,各度恒河沙等眾生,皆令離苦,乃至虛空眾生界盡,常無休息。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無有分別無功用,於一念頃遍十方,
如月光影靡不周,無量方便化群生。
於彼十方世界中,念念示現成佛道,
轉正法輪入寂滅,乃至舍利廣分佈。
或現聲聞獨覺道,或現成佛普莊嚴,
如是開闡三乘教,廣度眾生無量劫。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云:
於一念頃一切現化,充滿法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云:
佛有如是,自在神力,於一念頃,現無量身,普令眾生,滅除垢穢。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云:
於一念頃,能滅一切世界中各如須彌山塵數眾生諸惡道苦;各如須彌山塵數眾生令離邪定立正定聚;各如須彌山塵數眾生令立聲聞緣覺之地;各如須彌山塵數眾生立無上道;各如須彌山塵數眾生立一切不可盡功德智慧地;各如須彌山塵數眾生令立盧舍那佛願性海中。

(注:「微塵」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類似於「原子」的概念。「須彌山塵數」即構成須彌山的基本粒子數量。)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云:
於一念中,皆悉普照一切法界,於一切世界,雨一切佛諸大願雲。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云:
或有能於一念中,化度無量眾生海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云:
無量無數劫  解之即一念
知念亦非念  世間無實念
不動於本座  一念遊十方
無量無邊劫  常化諸眾生
不可說諸劫  即是一念頃
亦不令劫短  究竟剎那法
一切諸世間  及諸眾生心
非一亦非二  菩薩悉了知
眾生世界劫  諸佛及佛法
皆悉如幻化  法界無有二
普於十方剎  示現無量身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百千萬劫諸佛土,一剎那中悉明現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一剎那中普周法界而無懈倦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云:
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剎那即一剎那,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佛剎入一佛剎,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佛語即一佛語,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諸佛,與其所化一切眾生,體性平等,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世法及諸佛法性無差別,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三世一切諸佛所有善根同一善根,決定無二。


四、部分的不斷重複,構成整體。比如在分形(Fractal)圖中,一個大圖案由許多重複的小圖案構成,每個小圖案皆與大圖案相同或相似,且每個小圖案又由更小的相同或相似的圖案構成,如此無窮無盡。分形圖展示的是空間的全息,而佛經中描述的不斷重複的事件,展示的則是時間的全息。如: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大正藏 0156 )云:
爾時阿難受如來教,至地獄門外,問牛頭阿傍言:「為我喚提婆達多。」牛頭阿傍言:「汝問何佛提婆達多?過去諸佛皆有提婆達多。」

《大般涅槃經》(大正藏 0374 )云:
善男子,我念過去無量無邊那由他劫,爾時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諸大眾宣說如是大涅槃經。

我於爾時從善友所,轉聞彼佛當為大眾說大涅槃,我聞是已其心歡喜欲設供養,居貧無物,欲自賣身,薄福不售,即欲還家,路見一人,而便語言:「吾欲賣身君能買不?」

其人答曰:「我家作業,人無堪者。汝設能為,我當買汝。」

我即問言:「有何作業,人無堪能?」

其人見答:「吾有惡病,良醫處藥,應當日服人肉三兩。卿若能以身肉三兩日日見給,便當與汝金錢五枚。」

我時聞已心中歡喜。我復語言:「汝與我錢,假我七日,須我事訖,便還相就。」

其人見答:「七日不可。審能爾者,當許一日。」

善男子,我於爾時,即取其錢,還至佛所,頭面禮足,盡其所有而以奉獻,然後誠心聽受是經。我時闇鈍,雖得聞經,唯能受持一偈文句:

如來證涅槃  永斷於生死
若有至心聽  常得無量樂 

受是偈已,即便還至彼病人家。善男子,我時雖復日日與三兩肉,以念偈因緣故不以為痛,日日不廢足滿一月。善男子,以是因緣其病得差,我身平復亦無瘡痍。我時見身具足完具,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偈之力尚能如是,何況具足受持讀誦。我見此經有如是利,復倍發心,願於未來成得佛道,字釋迦牟尼。


《佛藏經》(大正藏 0653 )云:
佛告舍利弗:我念過世,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值三十億佛,皆號釋迦牟尼。我時皆作轉輪聖王盡形供養,及諸弟子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是諸佛不記我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何以故,以我有所得故。
......
如是展轉,乃至見定光佛,乃得無生忍,即記我言:「汝於來世,過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清淨法身毗盧遮那心地法門成就一切陀羅尼三種悉地》( 大正藏 0899 )云:
爾時毗盧遮那佛,在蓮華藏世界,與百千億化身釋迦牟尼佛,說心地尸羅淨行品,教菩薩法證菩提道。
......
爾時毗盧遮那佛告言千百億釋迦牟尼佛:「汝今諦聽,吾為汝說調伏之法,令一切眾生普得安樂。」


《佛說佛名經》(大正藏 0441)云:
南無三十億釋迦牟尼佛;南無一切同名釋迦牟尼佛;
......
南無八十億那由他同名釋迦牟尼佛;
......
佛告比丘:「比丘,彼諸微塵可知其數,而彼過去同名釋迦牟尼佛,已入涅槃者,不可數知。比丘,我知彼過去諸佛如現前見,彼諸佛母同名摩訶摩耶,父同名輸頭檀王,城同名迦毗羅,彼諸佛第一聲聞弟子,同名舍利弗、目揵連;侍者弟子同名阿難陀。何況種種異名母、異名父、異名城、異名弟子、異名侍者。」


《妙法蓮華經》(大正藏 0262 )云:
爾時佛告大菩薩眾:「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

「諸善男子,於是中間,我說燃燈佛等,又復言其入於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

「諸善男子,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隨所應度,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亦復現言當入涅槃;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髮歡喜心。」

「諸善男子,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

「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諸所言說,皆實不虛。所以者何?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以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故,欲令生諸善根,以若干因緣、譬喻、言辭種種說法,所作佛事未曾暫廢。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大正藏 0642 )云: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我謂世尊於彼莊嚴世界以異名字利益眾生。」

爾時世尊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以佛力能知是事。彼佛身者即是我身,以異名字於彼說法度脫眾生。」


《佛所行贊》( 大正藏 0192 )云:
一切諸牟尼  成道必伽耶
亦同迦屍國  而轉正法輪


同一事件在時間長河中的不斷重複,揭示出一個道理:我們正在經歷的一切,其實早就經歷過 —— 我們在重複做著過去做過的夢。我們內心深處明知此事,而表層意識卻不知道,這就是迷;若能跳出時間之環,就是悟。

cantonian 發表於 2010-6-6 22:50:43

本帖最後由 cantonian 於 2010-6-8 13:01 編輯

近代科學的一些重大發現,與佛法道理一致(摘錄)


到如來究竟果地,相續相才真正了了。這時一了一切了,入無上菩提果位,梵語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由此可知,未入此境界前,統統是相續相。相續相的根源非常微細,無法想像。前幾個月,昆士蘭大學的鍾茂森老師,在這裏給我們報告現代西方科學家有了新的發現,給我們介紹了三樁事情。

(注:「相續」就是連續的意思;「相續相」就是連續顯現的「相」,就像放動畫片,每一個畫面其實是靜止的,但連續播放時,裏面的人物和景物就好像動起來了。我們的身體以及整個宇宙也是這樣,是剎那生滅、相似相續的,由於生滅和相續的速度極快,我們難以察覺,所以以為自己及整個宇宙是連續存在的。)

第一個發現,時間與空間在某種條件之下等於零,這個發現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佛經裏把時間、空間歸類為「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抽象概念,假的,決定不是事實。心法、色法是依他起性;不相應行法是徧計所執性,就是抽象概念。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唯有「真如無為」是真的,永恒不變,不生不滅,徧一切時、徧一切處,那是我們自己本來面目。除法性之外,法性所現的相皆是相續相,剎那生滅,念念不住,沒有人知道,深位菩薩才能瞭解、見到。這個深位菩薩通常是指圓教地上菩薩,甚至指七地以上,這麽高的位次,才能見到。在佛門裏,即使是初學者,如果常常聽經,也會聽到這個說法、這個訊息。訊息傳達到了,我們阿賴耶識裏就有這個印象。不要以為這個印象好像很淡薄,這個印象功德不可思議。這是阿賴耶裏殊勝的種子,將來遇緣你就能證得,無比的殊勝。

第二個發現,「無中生有」。這個「有」,就是現象、物質,如法界、剎土、眾生等等。眾生的範圍太大太大了,眾生的意思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我們身體是眾緣和合生起的,你再仔細觀察動物、植物、礦物、山河大地、自然現象,哪一樣不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統統叫眾生,這叫「有」。有從哪裏來?現在科學家發現有從無中來,「無中生有」,有還回歸到無。這個說法與大乘佛經裏的說法又是相應的。

(注:《道德經》亦云: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云:證虛無,道乃得。)

《仁王經》大家常念,流通得很廣、很普遍。《仁王經》裏講剎那生滅,說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俱舍論》裏說,壯士一彈指頃,六十五剎那。一彈指的時間很短,彈得快的話,一秒鍾可以彈四次(佛菩薩和天人等一秒鍾能彈多少次就不知道了,也許是無數次?),四乘六十五再乘九百,等於二十三萬四千。換句話說,「無中生有」那個「有」的相(有真的是從無中生)一秒鍾它有多少個生滅?二十三萬四千個生滅。它生了,那個相生了,「有」生了,生了立刻就滅,一秒鍾裏頭有二十三萬四千次的生滅。我們現在看到的相是相續相,真正的相,那個相我們見不到,太快了。科學家現在講,無中生有,有還歸無,科學還沒有佛法說得這麽詳細。

第三個發現,宇宙的起源。多少年來,多少聰明人在探討、在研究,宇宙從哪裏來的?怎麽來的?近代不少科學家認為宇宙從大爆炸中誕生,因為通過天文望遠鏡的持續觀察(主要是發現了「紅移」現象),再經過推算,科學家們認為宇宙在不斷膨脹,並據此推測,在最初,也就是許多億年之前,宇宙從大爆炸中誕生,所以才會不斷膨脹至今。那個大爆炸是什麽東西爆炸的?科學家稱那個東西為「原點」,就是爆炸最初的這一點。這個點有多大?很小,像《華嚴經》裏講的微塵,小到我們沒法想像。科學家說,把一根頭髮切斷,這個斷面裏,可以排列一百萬億億億個原點。

鍾博士給我們傳遞了這個訊息。他說完之後,我問他一個問題:是幾時爆炸的?他說不出來了。你們諸位想想,大家都學佛這麽多年了,你們回答我:幾時爆炸的?世尊在楞嚴會上說明「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幾時爆炸的?就是現在。那個原點一個一個不斷在爆炸,爆炸成為我們所感知的這個宇宙,就是相續相。

以上是以一秒鍾彈指四次來算的,其實這衹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也就是說,一秒鍾二十三萬四千次的生滅,不是真的,真的速度比這個還快,我們沒法想像。一秒鍾二十三萬四千次的生滅,這個已經不可思議了,其實還不止,真相給你說,一秒鍾是億萬次的生滅。所以,法身菩薩也不一定能見到。佛經裏講,要到八地菩薩才見到。八地菩薩見到阿賴耶識裏含藏的種子,阿賴耶識的種子,說實話沒有現相。頭髮切斷的平面,擺上一百萬億億億個,那還是有相;阿賴耶裏的業習種子,比那個還小,小到等於零。什麽時候爆炸的?宇宙原點是什麽?佛給我們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相宗經論裏講,「無明不覺生三細」,原點就出來了,三細相裏的境界相就是原點。怎麽知道?「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個境界一發展,就是宇宙。

(注:在此有必要介紹一下「本初佛」的概念。本初佛,梵名Adi-buddha,又稱為阿字本佛、阿達爾瑪佛、普賢王如來等。密教金剛乘認為,本初佛系諸法之本源、萬物之創造者,五在定佛(Dhyani-buddha)皆由此佛流出。據梵文《大乘莊嚴寶王經》之別本記載,於劫初出現本初佛、自生者(梵 Svayambhu),或本初主(梵 Adi-natha),依禪定創造世界,又自其精神而產生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兩眼生出日月,額生出大自在天,肩生出梵天,心間生出那羅延天,牙齒生出大辯才天,口出風天,臍出地天,腹出水天。

噶陀佛學院第三任堪欽阿噶(班瑪勒紮雜)在記錄丹貝尼瑪的脫噶耳傳之《空行心要無文字竅訣筆記》中說:此本初佛之義,不可僅執為原古有一開端,而是正當我們心念之當下實際,就有「迷而創世之眾生流轉」,或「覺而自解之本初佛自成」——的事情。)

原點從哪裏來?原點是法性變現出來的。法性,我們現在的話講,能量,宇宙的本能。能量變成物質,這是現代科學早已證明的了,甚至科學家已經發表論文說物質不存在。物質現象是什麽?物質現象是能量的波動。這個說法跟佛經裏愈來愈接近。「無明不覺」就像波動,極其微細的波動,波動裏就產生物質。覺了的時候,這個波動就沒有了。所以波動是不覺,極其微細的不覺。這有沒有因?沒有因,無明無因。前面我們講「捨因」,無為無因,無明無因,果是法性,體是法性。大乘教裏講這個,把宇宙現象講盡了,從這個地方認識到宇宙是一體,宇宙是和諧,宇宙之間沒有一法衝突,宇宙之間沒有一法對立,宇宙之間找不到矛盾。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對於佛所說的道理,我們比較容易體會。我年輕時,喜歡攝影,我用過的照相機至少有二十多個,現在都沒有了,一臺都不要了。我玩過十六厘米的攝影機,就是電影的攝影機,我有兩臺機器;我還有一套設備,我自己會剪接,所以佛經裏講的我就能瞭解。攝影機的速度一秒鍾二十四張,鏡頭開關二十四次,開一次照一張景象,馬上關起來,再開第二次,照第二張。那卷片放映時,也是一秒鍾放二十四張,鏡頭也是開合二十四次。你在電影銀幕裏看到人物會動,其實他不動,他哪裏動?一張一張的,哪裏會動?根本就沒有動。

鏡頭的開關就是生滅,開了就生,關了就滅。你看看,一秒鍾二十四次的生滅,已經把我們騙倒了,我們覺得那是連續的、會動的。你再想想,若是一秒鍾二十三萬四千次的生滅,你怎麽能發現?何況是億萬分之一秒的生滅? 所以我們依靠六根的感官,肯定感覺不出生滅。所以生滅就是不生滅,不生滅就是生滅,生滅確確實實是同時,無生法忍。你能體會到這樣一個境界,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你對於世出世間法的心就平了,你會不會起心動念?不會了。為什麽?假的,不是真的。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人有沒有生死?沒有生死。

(注: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cantonian 發表於 2010-6-6 22:52:10

本帖最後由 cantonian 於 2010-6-8 13:03 編輯

美國《發現》月刊文章 —— 從現在到永遠(摘錄)

蒂姆·福爾傑

理論物理學家朱利安·巴伯,對時間的本質有一些異乎尋常的見解 —— 在巴伯看來,此刻以及此刻存在的一切 —— 他自己、他的美國客人、地球、地球外的一切,直到最遙遠的星系 —— 都永恒不變。沒有過去,沒有將來。實際上,時間和活動只不過是幻覺。

在巴伯的宇宙中,每個生命個體經歷的每一刻——生、死,以及生與死之間的每一件事——都永遠存在。巴伯說:「我們生命的每一瞬間實際上都是永恒的。」

巴伯完全瞭解,「沒有時間的世界」這個概念聽起來會是多麼荒謬。他說:「我現在還不能很容易地接受這種觀念。」 但是,常識對於理解宇宙從來都是不可靠的嚮導——自從哥白尼最早提出太陽並不圍繞地球旋轉以來,物理學家們便一直在混淆我們的知覺。畢竟,當旋轉的地球以每小時6.7萬英里的速度在宇宙中運行時,我們不會感覺到它最細微的運動。巴伯說,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覺與此類似。在他的一部新作《時間的終點》中,他認為時間在宇宙中不起任何作用。

巴伯的中心論點是:對時間本身的錯誤理念阻礙了物理學家們達到其最終目的:量子力學亞微觀的原子世界與廣義相對論中巨大的宇宙世界的統一。這個問題的產生是因為兩種理論各自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時間概念,而科學家們對於如何協調這兩種概念束手無策。

是什麼使這兩種時間概念的差別如此之大呢?量子世界的時間沒有顯著的特徵。在量子力學理論中,時間實際上被看作理所當然的東西;它衹是在背景中有規律地流逝著,就像它在我們生活中的變化一樣。就像體育比賽中的鈔表,時間提供了一個肉眼看不到的框架,事物在這個框架中展開。

為了描述最大規模的宇宙,愛因斯坦必須將時間和空間恰當地編織到宇宙的結構中。結果是,在廣義相對論中,沒有隱匿的框架,宇宙外沒有滴答作響的時鐘來衡量事物發展的進程。怎麼會沒有呢?時間與空間的結合產生了奇怪的後果:空間和時間在恒星和巨大天體的周圍發生了彎曲,使原來沿著直線傳播的光發生了彎曲。在黑洞附近,時間似乎慢了下來,甚至完全停止了。

巴伯認為,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是將時間從完整描述宇宙的公式中去掉。自從他10年前聽說美國一位叫布賴斯·德威特的年輕物理學家提出的一種讓人傷腦筋的數學解法以後,他一直在研究這種方法。

德威特在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的幫助下,於1967年提出了一個顯然將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相融合的公式。他將描述原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學原理應用到整個宇宙。

經過德威特的修改,該公式 (指薛定諤公式)描述了整個宇宙可能出現的不同形狀,以及一切事物在其中的位置。薛定諤描述量子世界的公式與德威特描述整個宇宙的公式的主要區別——除了所涉及的物體的體積——在於原子經過一段時間會與其他原子相互作用並改變它們的能量。但是,宇宙除了自身以外沒有其他東西可以作用,而且它衹有一個固定的總能量。因為宇宙的能量並不隨著時間改變,所以要解決業已成為著名的惠勒—德威特公式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去除時間。

包括巴伯和史蒂芬·霍金在內的一些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都非常認真地看待德威特的工作。巴伯將其視為通往真正可以說明每件事的理論的最佳途徑,即便其中包括令人喫驚的含義: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時間、運動以及任何形式變化的宇宙中。

他從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命題開始:時間只不過是一把衡量物體位置變化的尺子。鐘擺一搖晃,鍾上的指針便向前推進。因此,物體以及它們的位置絕對比時間更重要。

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些宇宙中每一個可能的結構,都是獨立並永恒存在的。我們並非生活在一個穿越時間的宇宙中。相反,我們——或者我們具有細微差別的許多形態——同時生活在眾多靜止、永恒的畫面中,這些畫麵包括任一時刻出現在宇宙中的每件事物。巴伯將這些可能的靜止結構中的每一個都稱為「現在」。每一個「現在」都是一個完整、獨立、永恒、不變的宇宙。我們錯誤地認為這些「現在」都會稍縱即逝,而事實上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永遠持續著。因為「宇宙」 這個詞似乎太小了,無法包括所有可能的「現在」,巴伯便為之造了一個新詞:柏拉圖尼亞。這個新詞是用來紀念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他認為現實是由永恒不變的形式組成的,儘管我們通過感官所感受的物質世界好像在不停的變遷中。

他將自己對現實的看法比喻成一條電影膠片。每一幀代表一個可能的「現在」,其中可能包括幾株野草、藍天白雲。朱利安·巴伯、《發現》雜誌迷惑的譔稿人、以及許多遙遠的星系。但是,沒有什麼在任何一幀中運動或變化。而這些幀膠片——過去和將來——在過卷之後並不會消失。

從宇宙中一個靜止的排列到下一個排列是不運動的。一些宇宙結構只包含小片的意識——人——以及對他們稱之為過去卻成為「現在」的記憶。之所以產生運動的幻覺是因為我們自身許多差別細微的形態——其中沒有一個發生運動——同時存在於物質結構具有細微差別的宇宙中。我們的每一個形態都看到不同的物質結構——一個獨特、靜止、永恒的「現在」。巴伯說:「我的觀點是,我們在任何兩個瞬間都絕不相同。」他說:「從那個程度講,我們確實是從一個『現在』運動到另一個 『現在』。但是,你能以什麼感覺說我們在運動呢?我所看到的宇宙——並非完全相同的信息內容,而是近乎相同的信息內容——存在於許多不同的『現在』中。」 他說,沒有任何東西真正在運動。

他說:「我認為我提出的觀點……它們非常自然。如果我們要把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結合起來,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呢?我相信就是我提出的方法。我也相信事實上這也是德威特在1967年提出那個著名公式時采用的方法。」

「我認為,說世界是在創世大爆炸中產生以及創世大爆炸是特殊的創造活動都是完全錯誤的。」 巴伯趕緊又補充說,存在一個包含創世大爆炸的永恒「現在」,但是他將其視為此刻沿著牛津大街存在的一系列永恒「現在」中的一個。他說:「永恒處處存在。我們的任務就是認識永恒。」

在西班牙舉行的一次物理學大會上,巴伯組織了一次非正式投票。他問有多少物理學家認為,時間並不是對宇宙最終和完整描述的一部分。大多數人同意這個觀點。

與此同時,巴伯仍然在發展他的理論。巴伯與愛爾蘭物理學家尼亞爾·奧·穆查德哈一起,想用公式來表示對廣義相對論的修改,在這個公式中,不僅不包括時間,也不包括距離。特別是,他的理論預測,宇宙是靜止的,並沒有擴張。而物理學家用來解釋宇宙擴張的主要證據——著名的宇宙紅移,即遙遠星系光譜線向紅端的系統位移——被相應地解釋為中子星和黑洞產生的引力效應。

在巴伯的宇宙中,我們死去的那一刻並非終點:它衹是一個大得不可思議的結構中無數元素中的一個。我們曾經歷和將要經歷的事都是永遠不變的,就像一些永恒的、不朽的寶石晶體表面一樣固定。

cantonian 發表於 2010-6-6 22:58:07

本帖最後由 cantonian 於 2010-6-8 13:05 編輯

以量子物理觀點看世界(摘錄)


譯自:http://www.scoop.co.nz/stories/HL0412/S00058.htm


量子物理學指出,我們在此刻(當下)觀察宇宙的方式造就了被觀察的宇宙。我們對宇宙的感知就是因我們而生的宇宙的一部分,它影響著我們所觀察的宇宙。量子物理學指出,談論一個分離或獨立於觀察者的客觀宇宙,是毫無意義的。物理學家 John Wheeler(*)說:「說世界獨立於我們而存在於外,這在日常環境下有點用,但這種觀點已不再能得到支持。」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奇妙的觀點:這是一個共同參與的宇宙。

(* John Wheeler: 設計了著名的「延遲選擇實驗」的物理學家。)

「雙縫實驗」是量子物理學的基石。在其變種「延遲選擇實驗」中,Wheeler 證明,我們此刻的觀測行為不僅影響宇宙在此刻的展現方式,還會實實在在地影響過去(歷史)。

經典物理學認為,「現在」必定有一個特定的「過去」。而量子物理學由於其概率論本質,會將歷史的範圍擴大 --- 我們正在經歷的「此刻」有許多種可能的「過去」,而歷史則是所有這些「過去」的混合體。量子宇宙的「過去」包含了大量未展現的潛在的「過去」。以物理學術語解釋就是,由於我們把「過去」想象成某個樣子,我們使含有無數個「過去」的波函數坍縮,從而固化了某個特定的「過去」。正如量子物理問題:「這是波,還是粒子?」而其答案,取決於我們觀察的方式。

按照量子物理觀點,在每一納秒中,宇宙都多次從「無」中誕生,又多次復歸於「無」,如此不斷重複(*)。每個時刻都會產生一個潛在的新的「過去」,而「此刻」的我們則是其締造者。就在此刻,就在當下,無數種可能交織在一起。將來,當我們回憶現在這個多維度的時刻時,我們很可能只記得「此刻」的某個特定碎片,並將其固化於時間中,成為我們的記憶。我們在將來回憶「此刻」的方式,會影響「此刻」在將來的展現方式。同理,我們觀察「過去」的方式,會創造性地影響「此刻」的展現方式。

(* 這與佛教的「剎那生滅」觀點一致。)

經典物理學認為,「過去」以一種固定和客觀的方式存在,並決定了我們此刻的感受,但Wheeler 通過延遲選擇實驗指出,事實並非如此。Wheeler說,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我們是通過在「此刻」觀察宇宙的方式,回溯至過去,並創造了過去。不僅將來是不確定的,過去亦是如此。就像未來有多種可能性,過去亦是如此。我們當下的觀察從許多個量子歷史中選出了一個,使之成為這個宇宙的歷史。

當我們認為「過去」以固定和客觀的方式存在時,我們麻醉了自己,並墮入一個自制的幻境中。Wheeler 說:「認為「過去」『已經存在』的觀點,是錯誤的。…… 「過去」並不存在,除非它在「此刻」被記錄下來。」 當我們確信「過去」以固定的方式存在時,我們在自己的意識中把它固化成了那個特定的樣子,從而創造出強制性的證據,證明我們的觀點是正確的(即「過去」確實是那樣的)。若我們確信「過去」是某個樣子的,這種確信會使我們在此刻感到「過去」似乎確實是那樣的,從而使我們更加確信「過去」確實是那樣的,這種確信又會使「過去」看起來更像是那樣的...... 如此不斷循環遞進。

這是一個無盡的自我確認回饋循環,其中各個過程同步發生、與時間無關。它能滿足我們的期許。我們創造了它,並墮入其中。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運用那通過觀察而影響現實的能力,催眠了我們自己。由於我們以局限的方式看待「過去」,「過去」似乎無可置疑地堅實而客觀地存在著,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過去」的可變性超出我們的想像。

在一個循環的、非線性的、原因性的反饋回路中,「過去」在「當下」影響著我們,與此同時,在「當下」,我們影響著「過去」。在一個我稱之為『同步的、操控性的反饋回路』中,我們在此刻觀察「過去」的方式確實地影響著「過去」,而「過去」則同步地在此刻影響著我們。「當下」(此刻)就是竅門,就是找到我們塑造現實的能力的關鍵點。量子物理學認為,宇宙並非於億兆年前從大爆炸中誕生,而是在「當下」被「源於觀察的創世」(Wheeler語)創造出來。這個宇宙的奧秘並非存在於過去的某個時間點,而是存在於此刻,就在這個活生生的當下。

「過去」就這樣從「當下」產生,或稱變化而出,又進入「當下」。我們的感官告訴我們,時間是連續的、因果關係是線性的,但量子物理看待「過去」的這種觀點,顛覆了這些感官認識。這揭示出時間和空間的非定域本質,即過去、現在、未來全然互相滲透、不可分離。若問:「在我們開始觀察宇宙之前,它是否存在?」 我們從宇宙得到的答案是:它看起來似乎在我們觀察它之前已經存在。

量子物理描述的是現實世界的如夢本質。就像眾人同做一個夢,我們每一刻都在合力夢想出這個宇宙,使之成為現實。夢,並非存在於某個可令其固定不變的『平面』之上,而是極度多維的。我們於「當下」觀察「過去」時,「過去」的存在狀態亦是如此,因此它並不比我們昨晚做的夢更加真實。就如這一刻,當我們在明天觀察它時,在那一刻,它並不比我們的一個虛妄的想象更加真實。


附:

關於本初佛的教言:
噶陀佛學院第三任堪欽阿噶(班瑪勒紮雜)在記錄丹貝尼瑪的脫噶耳傳之《空行心要無文字竅訣筆記》中說:此本初佛之義,不可僅執為原古有一開端,而是正當我們心念之當下實際,就有「迷而創世之眾生流轉」,或「覺而自解之本初佛自成」——的事情。

《妙法蓮華三昧祕密三摩耶經》云:
大日如來告薩埵言:一切眾生一念心中,皆有如來壽量長遠身寂光海會,不退菩薩亦不能知。


《佛光大辭典》【一念三千】:
一念亦稱一心,指心念活動之最短時刻;三千即三千大千世界。一念三千即謂,於凡夫當下一念之中,具足三千世間之諸法性相。

蓋天台宗思想,不論三性之有漏無漏,而謂介爾一心即具三千世間之迷悟諸法而無欠缺。

摩訶止觀卷五上(大四六·五四上):「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種世間,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此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而已,介爾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後;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後。」

考諸吾人於日夜所起之一念心,必屬十法界中之某一法界,如與殺生等之瞋恚相應,是地獄界;若與貪欲相應,是餓鬼界;若與人倫道德律相應,是人間界;若與真如法界相應,是佛界。是故,一念與某界相應,此心即在某界,更且此眾生之一念心並非與一切諸法之間有所隔歷,而系互具互融。因其非孤立,故在一界必具十界。同時,於此十界又各具十界,而成百界。此百界復具足十如是(如是性、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即成千如,再配以五陰、眾生、國土三世間,即此三千世間具足於一念之中。


《佛學次第統編》【三千大千世界】:
第一、小千世界。以世界之數千倍之,謂之小千世界,二禪統一小千。

第二、中千世界。以小千千倍之,謂之中千,三禪統一中千。

第三、大千世界。合中千千倍之,謂之大千,四禪統一大千。

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cantonian 發表於 2010-6-6 23:01:01

本帖最後由 cantonian 於 2010-6-8 13:06 編輯

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菩提樹下,成正等覺......時有十佛剎微塵等他方諸佛,為欲莊嚴毗盧遮那道場眾故,示菩薩形來在會坐。其名曰:觀自在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維摩詰菩薩、善威光菩薩、滅諸蓋菩薩、寶手菩薩、大慧菩薩、普賢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復有無量千億菩薩,現聲聞形,亦來會坐。其名曰:舍利弗、大目揵連、須菩提、羅睺羅、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優波離、阿那律、離婆多、阿難、提婆達多,跋難陀等而為上首,皆已久修六波羅蜜,近佛菩提,為化眾生,於雜染土,現聲聞形。復有無量千比丘尼,摩訶波闍波提而為上首,皆已成就大丈夫業,為欲調伏下劣眾生故現女身。復有無量釋梵護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此中皆是大菩薩眾,無凡夫者。

這段經文說明了,當初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時,有許多許多他方諸佛,示現菩薩形而來,其中有一佛示現為地藏菩薩,也就是說,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注:「十佛剎微塵」是一個數量詞,「微塵」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類似於「原子」的概念。「十佛剎微塵」就是構成十個佛剎的基本粒子的數量。「佛剎」即佛的淨土,如東方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等。】

現在問題來了:地藏菩薩不是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嗎?現在眾生還沒度盡,地藏菩薩怎麼就成佛了呢?

我們之所以有這個疑問,是因為我們執著於「時間」這個概念,認為「時間」實有;但實際上,時間衹是一種假像,佛已經超越時間,佛看過去、現在、未來的事件,就像我們直接觀看一條電影膠捲,可以直接看最後一格結局的場景,也可以一下跳到影片中的任何場景,然後又跳回影片開頭的場景。也就是說,在佛的境界中,確實看到一切眾生已全部成佛,宇宙已達至完美,成為普賢境界。因此,地藏菩薩的本願已滿,可以成佛了。

我們之所以「感覺」自己尚未成佛,是因為我們陷入了自心造作的時間長河之中,衹能「看」到(或稱「感知」)其中的一點,而「看」不到整條河流。佛為了度化我們,可以影現於這條時間長河的任一點,例如,顯現為地藏菩薩,出現在我們的意識中。地藏菩薩即「大我」(大宇宙)達至完美的推動力,其功德最勝,故《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云:

善男子,如是大士,......是趣涅槃商人導首,如是乃至能無功用轉大法輪,如前廣說。善男子,假使有人,於其彌勒,及妙吉祥,並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首兢伽沙等諸大菩薩摩訶薩所,於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求諸所願,不如有人,於一食頃,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求諸所願,速得滿足。

【注:「無功用轉大法輪」,即「無為而無不為」。如《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世尊始從然燈佛所,得受記已,即入此定,常無功用,自然應現無量佛事 ...... 未曾休息而無功用。】

【注:「妙吉祥」,即文殊菩薩。「兢伽沙」,即恒河沙,數量詞。】

類似的隱含「時間是假法」之義的文句,在其他經典中亦存在。如《妙法蓮華經》云: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注意,這段經文不是說「一稱南無佛,皆將成佛道」,而是「皆已成佛道」,妙就妙在這個「已」字上。雖然從「一稱南無佛」到成佛,可能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極長時間,但無論如何,成佛是必定的,時間衹是假象而已,所以說「皆已成佛道」。

【注:「時間是假象」這一觀點,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早已提出,並早已被許多物理學家接受。】

cantonian 發表於 2010-6-8 13:07:55

俗諦與真諦


佛經中所說的道理,大致可分為俗諦與真諦兩種。俗諦又名世諦,或世俗諦,即凡夫所見的世間事相;真諦又名第一義諦,或勝義諦,即聖智所見的真實理性,亦即內證的離言法性。

例如,六道輪迴、因果報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些就屬於俗諦;而真諦,則是指出這些東西皆是夢幻,如《永嘉證道歌》云: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意思是說,不僅我們眼前所見的物質世界是一場夢幻,連六道輪迴、天堂地獄、死死生生、各式各樣的人、物、鳥獸蟲魚、山河大地等等,都衹是夢幻而已,當你真正覺悟時,這些東西都不存在了。

《大般涅槃經後分》亦云:
爾時世尊,如是逆順入諸禪已,普告大眾:我以甚深波若,徧觀三界一切六道,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離,畢竟寂滅同虛空相,無名無識永斷諸有,本來平等無高下想,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不可繫縛不可解脫,無眾生無壽命,不生不起不盡不滅,非世間非非世間,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際平等等諸法故,閑居靜住無所施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從無住法法性施為,斷一切相一無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

蓮花生大士《直指覺性赤見自解》云:
唉瑪火(奇哉)!一心之內圓滿包容了輪迴與涅槃,它的本性無始即然,而你卻不知道;明和覺從未有間斷,而你卻不認識;它處處皆無礙顯現,而你卻不瞭解。因此,為使你能瞭解心性的本面而作開示。三世諸佛講說了八萬四千無量法門,除了覺悟此性外過此說者佛未曾說。經典徧滿虛空不可計量,究竟教誨衹有直指覺性三句話。此現量直指諸佛之密意,既無前行,也無後修,導入之法,即此而已。

《妙法蓮華三昧祕密三摩耶經》云:
大日如來告薩埵言:一切眾生一念心中,皆有如來壽量長遠身寂光海會,不退菩薩亦不能知。

《達摩血脈論》亦云:
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自己不明瞭,須參善知識,了卻生死根本。若不見性,即不名善知識。若不如此,縱說得十二部經,亦不免生死輪迴,三界受苦,無出期時。昔有善星比丘,誦得十二部經,猶自不免輪迴,緣為不見性。善星既如此,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論以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識得自心,誦得閑文書,都無用處。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

可見,佛法真義,是超越因果、超越善惡的。「佛」的意思就是「覺者」, 學習佛法的真正目的,是覺知眼前的世界是一場夢幻,並從這個夢境中醒來,而行善積德則是達致覺醒的手段。有的人以為,佛法就是教人行善、做個好人而已,這是把手段當成目的了。所謂「做個好人」,尚不脫「我相、人相、眾生相」的範疇,離真正的覺悟差得遠了。

那麼,為何行善積德是達到覺醒的手段呢?原因就是,你的處境越艱難困苦,就越覺得周圍一切皆無比真實;處境越美妙快樂,就越覺得一切皆是虛幻。

例如,人間界的眾生,常會感到這個物質世界十分真實;但地獄眾生在受刑時,所體會到的真實感,比人界眾生體會到的真實感還要強億萬倍不止,原因就是它們感受到的痛苦太強烈了!這種情況下,即使你去告訴它們這些痛苦都是虛假的,都是一場夢幻而已,它們又怎能相信你呢?所以說,唯物主義無神論,是痛苦中誕生的大邪見,是來自地獄的理論。

而天界眾生的覺受則是另一種情況。天界從下往上依此為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越高層的天界,物質越稀薄,所居住的天人福德越大。在欲界天的第五層——化樂天,天人們需要什麼東西時,衹要心中一想,就能把東西變出來,完全無需像凡人那樣辛苦勞作。他們這種能力,已幾乎等於心想事成了。

從欲界天往上到色界天,物質變得更加稀薄。色界天之人已脫離婬欲,而且心力更為強大,達到了幾乎可以用心念來創造或毀滅世界的程度。再往上,到了無色界天,連物質都沒有了,所以無色界天的眾生都沒有身體,只剩下心識而已,他們影響世界的方式,完全就是用心念,而不是像人界眾生那樣通過身體行動來影響世界。顯然,對於無色界天眾生來說,世間一切皆是虛幻,皆是惟心所現,這個道理衹是常識而已,是不言自明的。

由此可見,能否覺悟,是與福德大小直接相關的。佛菩薩就是進入你的夢中來喚醒你的人,由於你不能立即醒來,佛菩薩就先教你如何把惡夢轉變成好夢,但你若以為好夢便是究竟,那就大錯特錯了。

當然,法無定法,也有人是在惡夢中嚇醒的。不過,即使明知地獄衹是一場夢幻,相信你也不想親自去體驗一下吧?所以,在尚未明心見性之前,還是得老老實實行善修福啊!

正如達摩大師《悟性論》所言:
若未悟此大理者,即須早求人天之善,無令兩失。

張紫陽祖師《悟真篇》亦云:
修善不成功德,作惡原無罪過。時人若未明心,莫執此言亂作。死後須見閻王,難免鑊湯碓磨。

cantonian 發表於 2010-6-8 13:08:38

深入論「謗佛」


我們知道,謗佛會導致極其嚴重的惡報,如盲聾瘖啞、修法障礙多、甚至不見佛、不聞法、不睹僧等。為何會有如此嚴重的報應呢?我們當然可以從俗義諦的因果報應角度去解釋,但這樣解釋是不夠圓滿的。要真正弄明白這個問題,還得從勝義諦角度去理解才行。

從勝義諦角度看,「謗佛」其實是不可能做到的。為什麼呢?因為佛已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謂我相、人相、眾生相,就是認為「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諸如此類;所謂壽者相,就是認為「我」、「人」、「眾生」這些獨立的個體都有「壽量」,即生存期限。

比如有些初學佛法者,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原先修某位菩薩的法,後來轉修另一位菩薩的法,原先那位菩薩會不會見怪呢?又或者,我把幾尊佛菩薩像放在一起供奉,會不會有衝突呢?

這就是以凡心去測度聖者了。佛菩薩已離我相、人相、眾生相,連「我」都不存在了,又怎會有自私、嫉妒之類的想法呢?

同理,由於佛已離我相、人相、眾生相,既不是「我」,也不是「他人」或「他物」,所以就算你想去攻擊,也找不到一個攻擊的目標,因此「謗佛」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再者,佛已離能所。所謂能所,即「能作者」與「所作者」,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主體」(Subject)與「客體」(Object)。例如我看電視,這裏「我」就是主體,「電視」就是客體;又如我聽歌,這裏「我」就是主體,「歌」就是客體。【「謗佛」這個行為里,「謗」是動作,「佛」是客體(Object)】佛已經超越能所,既非主體,亦非客體,所以就算你想謗,也找不到一個謗的目標,找不到一個靶子。

再者,佛已超越時間,不屬於過去、現在、未來,並且又能將種種影象投射到過去、現在、未來。而一個凡夫,本身被時間所束縛,他的攻擊、誹謗行為本身就屬於過去、現在、未來的範疇,所以他無法誹謗超越時間的真正的佛,最多隻能誹謗佛在過去、現在、或未來的某些投影而已。

綜上所述,「謗佛」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謗佛者所謗的,衹是其自心建立的一套錯誤概念,他認為這套概念就是「佛」,並攻擊、誹謗之。若明瞭如何是真實的佛,就不可能去謗佛,即使想謗也謗不了。

那麼,既然謗佛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為何又會導致如此嚴重的惡報呢?這是因為一切唯心造,自己所見的種種事物、所受的種種果報,皆是自心所現,是自己的選擇。比如,若你很厭惡某個地方,經常批評、貶低它,那麼你有意無意地,會儘量避免到這個地方去;又如,若你非常討厭某個人,你就會儘量避免與他接觸、下意識地遠離他。這些都是你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意願。同理,當一個人「謗佛」的業越積越多,其自心境界中「佛」的信息自然會越來越少,因此他可能會體會到自己身處末法時代,甚至乾脆不見佛、不聞法、不睹僧。簡單地說就是,既然你不喜歡「佛」,那麼你自心就會如你所願,顯現出與「佛」有關的東西越來越少,這些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並不是什麼人強加給你的。

所以說,一切眾生,不論是神僊聖賢還是鳥獸魚蟲,都具有創造和毀滅宇宙的能力,都具有心想事成的能力。你現在所見的宇宙,正是你自己願意見到的;你現在所受的種種果報,也正是你自願選擇的。若不明白這個道理,而陷於自制的幻境之中,便是凡夫;若明白這個道理,心能轉物,便是聖者。

佛的教法,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為了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其中有些法門是很妙的,並非是凡夫所習慣的說理方式。

例如,佛經中經常使用大量篇幅描述淨土的美麗殊妙,以及佛菩薩的寶相莊嚴,一些習慣於邏輯思辯的現代人往往對這些描述不夠重視,他們不知道,這些描述大有妙用,能轉化人的心識。當我們讀到這些美妙莊嚴的描述時,腦海中映現出相應的美景,心中產生欣樂、向往,那麼我們就在自心中作了一個選擇,我們離佛菩薩和淨土便近了一步。

又例如,一句佛號、或一句真言咒語,就能使持念者自然明白許多佛法道理,這是因為真言咒語、佛經等都是佛的化身。由於我們業障深重,身處末法時代,不能親見佛的金身,故佛以文字相、以真言咒語等形式顯現。當我們修學佛經、真言咒語時,我們就是在自心中重新選擇,改變以前錯誤的選擇(即「謗佛」的罪障),因此可以逐漸回歸正確的道路,並最終得見佛的真身。

另外,從法身境界,真空生妙有的角度來說,佛就是真空,就是法界,一切眾生皆由此而出生;佛就是我們生命的本源、精華、根本。而「謗佛」,不僅指嘴裏說出「謗佛」的言語,更是指對宇宙終極真理、對生命本質的背離。就如一棵樹若被砍去樹根,則會枯死,我們若背離、否定自己的生命本質,生命便自然會受到嚴重傷害,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何謗佛會有如此嚴重的惡報了。

如《大方廣佛華嚴經》云:「佛為一切福所依,譬如大地持宮室,......智火大明周法界,現形無數等眾生」佛的化身為何會與眾生一樣多呢?原因就是,眾生就是佛,所以傷害眾生即是傷害佛,供養眾生即是供養佛。又如《妙法蓮華三昧秘密三摩耶經》云:「法界體性無分別,森羅萬像即法身,是故我禮一切塵。」你和你所見的一切眾生,以及山河大地等一切外境,其實皆與法身是一體,眾生即是佛,你也是佛,而你卻不知道,所以你是凡夫;若你確實知道這一點,你就成佛了。

那麼,如果你現在思維「我就是佛」,能否立即成佛呢?問題沒這麼簡單。因為你現在是處於夢中,如果你在夢中說「我已經醒了」,能否立即醒呢?事實上,不少人都體會過「清醒夢」,即在夢中明知自己在做夢,卻不能立即醒來。更何況你現在衹是聽別人說你是在做夢,你自己尚不確信,亦未曾深切體會到這一點(即真正做到心能轉物),那談何醒來呢?其實「夢」與「醒」是互相關聯的,「夢」並非全然是假、全無意義。若你未真正瞭解「夢」,你也不太可能「醒來」。所以,若要真正覺醒,還是需要方法,也就是要修習佛傳授的各種法門。如《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云:「方便為究竟」是也。

包包包包 發表於 2010-9-13 20:33:21

我對於~~~~蝴蝶效應所引起嘅野~比較有興趣~

阿森 發表於 2010-10-2 00:03:06

地藏菩薩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樓主話地藏菩薩經已成佛,唔通而家無人墜入地獄咗?

mvp 發表於 2012-1-4 02:24:47

本帖最後由 mvp 於 2012-1-4 02:31 編輯

作息日的上帝和工作日的上帝:lol

cantonian 發表於 2014-6-20 11:32:45

《聖經·舊約·傳道書》(Ecclesiastes)云:
1:9已有之事,後必再有;已行之事,後必再行。太陽底下無新事。
The thing that hath been, it is that which shall be; and that which is done is that which shall be done: and 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
That which has been, is that which is to be, and that which has been done, is that which will be done, and 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

1:10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Is there any thing whereof it may be said, See, this is new? it hath been already of old time, which was before us.
Is there anything of which men say, See, this is new? It has been in the old time which was before us.

1:11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There is no remembrance of former things; neither shall there be any remembrance of things that are to come with those that shall come after.
There is no memory of those who have gone before, and of those who come after there will be no memory for those who are still to come after them.

1:12我傳道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
I the Preacher was king over Israel in Jerusalem.
I, the Preacher, was king over Israel in Jerusalem.

1:13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
And I gave my heart to seek and search out by wisdom concerning all things that are done under heaven: this sore travail hath God given to the sons of man to be exercised therewith.
And I gave my heart to searching out in wisdom all things which are done under heaven: it is a hard thing which God has put on the sons of men to do.

1:14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I have seen all the works that are done under the sun; and, behold, all is vanity and vexation of spirit.
I have seen all the works which are done under the sun; all is to no purpose, and desire for wind.

digging 發表於 2015-1-11 18:17:37

多謝分享.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時間的全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