Ψ丹尼王子 發表於 2009-12-16 18:37:30

香港蠱惑手機短訊唔睇都收萬元!!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61020><FONT size=4>17-12-2009<BR><BR>香港《東方日報》<BR><BR><STRONG>蠱惑短訊唔睇都收萬元</STRONG></FONT><BR><BR><FONT size=3><FONT color=red>無良資訊公司布局向手機用戶「狂發」短訊兼收費,令不少市民無辜「中招」。消費者委員會今年首十一個月,接獲相關服務收費投訴達四百七十宗,研究後發現有隱形資訊公司設蠱惑網站向手機用戶發短訊,標榜「免費註冊」等字眼,又隱藏每個短訊會收費,令用戶誤墮收費陷阱,結果登記變成確認使用服務,自此不停接收「氾濫」的手機短訊。有個案因此一個月內被收費超過萬元,另有不少個案未能聯絡該等「隱形」資訊公司取消服務,眼巴巴看着收費遞增而求助無門。有立法會議員狠批當局監管資訊公司反應遲鈍,直指問題已存在多時,當局大可透過擴展發牌制度條款向電訊公司「施壓」。</FONT></FONT><BR><BR><IMG alt="" src="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1216/photo/1216-00174-001b1.jpg"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BR><BR><FONT size=2>無良資訊公司濫收短訊費手法層出不窮,即使不回應短訊亦照收服務費。</FONT><BR><BR><BR><FONT size=3>聲稱「免費」的網上遊戲包括性格測試、IQ問答遊戲、交友服務等,市民只需登記個人資料包括手機號碼便可。消委會今年首十一個月收到四百七十宗此類流動數據服務的投訴,去年全年則有六百零八宗。</FONT><BR><BR><IMG alt="" src="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1216/photo/1216-00174-001b2.jpg"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BR><BR><FONT size=2>蠱惑短訊隱形掠水,姓梁事主收到月結單才知短訊服務收取二千二百元。</FONT><BR><BR><A h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1216/photo/1216-00174-001b3.jpg" target=_blank><IMG alt="" src="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1216/photo/1216-00174-001p3g2.jpg"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A><BR><BR><FONT size=2>消委會<FONT color=blue>(消費者委員会)</FONT>調查發現,一旦在網上登記聲稱「免費註冊」的遊戲,隨時不停收短訊,兼付上高昂費用。 (資料圖片)</FONT><BR><BR><IMG alt="" src="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1216/photo/1216-00174-001b4.jpg"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BR><BR><BR><FONT size=3>消委會調查後發現該類遊戲由資訊公司發出,以「免費註冊」作招徠,實際附有細項條款,市民一註冊等同確認使用該公司服務,公司可向登記者發出短訊,並收取費用。有公司一小時內發出八十個短訊,每個收取五元;更有兩天內發出七百個,收取約二千一百元費用。<BR><BR><STRONG>免費註冊中招&nbsp; &nbsp;取消服務無門</STRONG><BR><BR>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指免費註冊不等於豁免收費,「消費者可能以為只係畀啲資料佢,但對某啲公司等於確認程序(使用服務)。」她又指資訊公司「蠱惑招」層出不窮,包括向消費者發出短訊,若消費者確認後便不停發短訊收費,有個案因確認交友服務而一個月付一萬元服務費。消委會又指有公司更猖獗,指明接收者若不想收短訊,須回覆拒絕指令,但回覆後發送更多短訊,藉此收更多費用。她又承認,一般消費者須電訊商協助聯絡資訊公司,部分未必成功聯絡,取消服務。<BR><BR>除了要求資訊公司停發短訊外,政府兩年前亦立法,若用戶不想收到商業電子訊息,可在電訊管理局的「拒收訊息登記冊」登記,但叫人下載遊戲的短訊能否登記拒收,電訊局則指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手機用戶在「拒收訊息登記冊」登記後,亦未必不會收到該等短訊。<BR><BR><STRONG>電訊公司代收錢&nbsp; &nbsp;議員促施壓</STRONG><BR><BR>消委會則呼籲市民便宜莫貪,收到推銷短訊時勿隨便鍵入任何號碼。電訊公司亦不應堅持收取所有具爭議的短訊收費,才繼續提供流動通話服務,應將通話費及涉資訊公司的短訊費分拆。<BR><BR>立法會議員譚偉豪指,現時本港有數以百計的資訊供應商,大部分屬小型,而透過網上免費註冊遊戲等方法,濫發短訊及收取費用的個案亦不斷增加,他認為當局須正視及監管有關問題。<BR><BR>現時大部分短訊服務,電訊商均外判資訊公司提供,再代收服務費,譚承認負責監管電訊商的電訊局,若要監管資訊公司過於間接,但不等於不能監管,可透過擴展發牌制度條款,向電訊公司「施壓」,要求他們確保資訊公司的服務質素,「或者叫電訊商設立機制,等消費者可以清晰、統一知道點樣拒絕該類短訊服務」。<BR><BR>不過他指曾多次向當局反映,但當局均希望以行內自律形式規管,批評當局反應遲鈍,「好明顯愈來愈多市民中招,佢哋都唔理」。電訊管理局回應一直有留意情況,建議消費者收到該類短訊,要多加留意服務條款及收費。</FONT><BR><BR><BR><BR><BR><A h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1216/00174_001.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800080>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1216/00174_001.html</FONT></A>&nbsp;&nbsp;(有片)</DIV>

Ψ丹尼王子 發表於 2009-12-16 18:45:34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1229><FONT size=4><STRONG>巨額收費被母責備&nbsp; &nbsp;少年想死</STRONG></FONT><BR><BR><FONT size=3>【本報訊】來歷不明的手機短訊害人不淺,不僅令市民金錢上有損失,更引發家庭衝突問題。本報亦曾接獲兩宗家長求助個案,不約而同指兒子手機收到交友網站的「追魂」短訊,但他們未有開啟訊息閱讀或進入網頁超連結,同樣被收取短訊費用,最終累積成一筆以千元或萬元計的巨額費用。兩名家長為此事與子女爭吵,更導致兒子離家出走,其中一宗個案求助人的兒子甚至萌輕生念頭。 <BR><BR>阿倩與現年十七歲的兒子相依為命,○六年從四川來港定居,由於抵埗初期不諳廣東話,很難與人交談和交朋友,故二人在港一直生活得不甚愉快。阿倩說去年五月,兒子突然收到手機短訊,指稱可免費註冊加入交友網站,故他滿心歡喜透過手機登記,盼能藉此結識更多朋友。<BR><BR><STRONG>每小時收短訊百個</STRONG><BR><BR>自此,阿倩的兒子便不斷收到同類型短訊,內容同樣指可免費登記使用各類服務,他不虞有詐繼續回覆訊息,直至電訊商指其短訊用量過高,暫停其手機服務及要求他清繳相關的一萬五千至一萬六千元服務費,他才得知收發相關訊息每次要繳費五元。<BR><BR>無辜欠下巨債,收入僅足餬口的阿倩曾因此埋怨兒子,結果其兒子感無奈及委屈,於年初時曾有過輕生念頭;而近日為避見她,又常流連於遊戲機中心不願歸家。阿倩慨嘆該等來歷不明的短訊害人不淺,破壞她和兒子關係。<BR><BR>另一名家長梁先生亦有與阿倩類似的經驗,梁就讀中學的兒子早前將手機借給朋友使用一會,詎料竟惹來隱形資訊公司的「追魂」短訊,每小時最高接收紀錄多達一百個,雖然他從未開啟短訊或內裏的網頁連結,但短短數日亦被收取二千多元短訊費用。<BR><BR>最令梁先生不忿是電訊商暫停其子的手機短訊服務後,資訊公司仍繼續向有關的手機號碼發短訊,但相關訊息仍然被收費。梁先生曾向消委會求助無果,最終被迫就範繳付該筆不合理的收費。<BR><BR>梁先生亦曾就此事質問兒子,但結果惹來兒子反感,指父親不信任他而離家出走。梁先生質疑當局未有做好監管工作,才會出現「無王管」局面,令無良資訊公司及電訊商有機可乘,禍害市民。</FONT><BR><BR><IMG height=500 alt="" src="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1216/photo/1216-00176-002b1.jpg" width=399><BR><BR><FONT size=2>梁先生質疑電訊局沒有做好監管工作。 (胡耀威攝)</FONT></TD></TR></TBODY></TABLE></P>

Ψ丹尼王子 發表於 2009-12-16 18:51:25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61022><FONT size=4><STRONG>法例灰色地帶任人劏</STRONG></FONT><BR><BR><FONT size=3>【本報訊】對於電訊商代資訊公司向消費者收取服務費用,有法律界人士認為現行法例存在灰色地帶,質疑電訊商是否有權代資訊公司收費,「客戶冇授權電訊商代支付短訊服務費,點解之後要畀番(電訊商)?」</FONT><BR><BR><IMG alt="" src="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1216/photo/1216-00176-003b1.jpg"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BR><BR><FONT size=2>網上不少交友網站聲稱「免費註冊」,但有消費者註冊後被收取高達一萬元短訊服務費。</FONT><BR><BR><BR><FONT size=3><STRONG>議員促規定警告字眼</STRONG><BR><BR>不過本身是法律界人士的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則表示,電訊商只是發放訊息的平台,一切交易要視乎消費者與資訊公司之間的合約,消費者若沒有看清楚合約條款,便難以追究電訊商,即使合約內沒有說明授權電訊商收費,消費者亦要付費。他建議政府收緊法例保障消費者,如規定資訊公司若要收費,必須要有警告字句「大大隻字」提醒消費者有關收費詳情。</FONT></DIV>

Ψ丹尼王子 發表於 2009-12-17 00:40:25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53502><FONT size=4>香港《蘋果日報》<BR><BR><STRONG>交友遊戲網 蠱惑SMS搶錢<BR>濫發狂發 看不看都收費 高達萬元</STRONG></FONT><BR><BR><FONT size=3><FONT color=red>【本報訊】搶錢手機短訊( SMS)橫行,消費者委員會踢爆有交友、遊戲下載網站狂發短訊,兩日可多達 700個,收看與否都逐個收費,有人需付達 10,000元短訊費用。有關公司發短訊前多透過「免費服務」誘使消費者登記,一登記便被當作同意收付費短訊,誤墮陷阱。</FONT></FONT><BR><BR><FONT size=2>記者:翁煜雄 蔡朗清</FONT><BR><BR><IMG alt="" src="http://i655.photobucket.com/albums/uu277/HK_newspapers/HK35-1.jpg"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BR><BR><BR><FONT size=3>越來越多市民查閱手機賬單才發現疑被收取沒使用的鈴聲、短訊等費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透露,消委會今年首 11個月接獲 470宗相關投訴,共涉 58萬元。去年有 608宗,涉 98.6萬元。<BR><BR><STRONG>註冊條款暗藏陷阱</STRONG><BR><BR>有投訴人早前登記一聲稱免費交友網站,並可透過收發短訊結識異性,他收到很多短訊後才發現手機賬單短訊費用達 10,000元,「佢都唔知網站準則,原來接收短訊每個 5蚊。」該會總幹事劉燕卿說,經調停後仍需付 8,000元。<BR><BR>又有投訴人為兒子申請月費 35元手機服務,但終多出近 8,000、 9,000短訊費,查問下,原來兒子曾參與一配對網站,聲稱提供免費配對朋友服務,但會發出「性格測試」等短訊,「測試吓佢適合啲乜嘢類型嘅朋友」,但原來暗藏條文規定,接收這些短訊要付費。投訴人終也需付全費。<BR><BR>另一投訴人王先生在網上登記一個抽獎遊戲,並提供了手機號碼,之後收到數個 IQ問題短訊,沒理會便刪除,但月結單多了 70元短訊費,電訊公司解釋是代一資訊公司收取。王先生再瀏覽上述抽獎遊戲網頁,發現原來需拉到底部,才有條文說明該公司會發出短訊,每次收取 5元。<BR><BR>這類公司更會以短訊「轟炸」客戶牟利, 1小時內發出 80個收費短訊,或兩天內發 700個,賺取短訊費用。劉燕卿解釋,不少投訴人在網站等註冊時曾交出個人資料如手機號碼等,但註冊條款暗藏「陷阱」,網站在細字條款,才列明將視此為確認程序,表示願意收取需付費的短訊。<BR><BR><STRONG>漁翁撒網式發短訊</STRONG><BR><BR>該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何沛謙補充,部份資訊公司又會漁翁撒網式廣發邀請短訊,「你回覆咗,登記做會員,就無緣無故確認咗。」他說該等公司多以免費作招徠,但所謂免費可能只是頭數個訊息。記者發現,市民也有些短訊聲稱閣下收到情書,但下載需付款,其實內裏只是宣傳訊息或遊戲。至於會否從未確認便收到需付款短訊,劉燕卿說不排除此可能,但「好多投訴,對方都出示到證據,用戶係確認過。」<BR><BR>何沛謙表示,由於同類爭議日多,建議電訊公司處理有關投訴時,應先行將受爭議的費用分拆開,讓用戶自行與資訊公司商討;收費事情尚未弄清楚前,電訊公司不應堅持用戶支付賬項,或以停台作威嚇。<BR><BR><STRONG>抗搶錢短訊自保法</STRONG><BR><BR>•在標榜免費服務的網站,查看收費及終止方法後,才決定是否參加<BR>•網上確認接受服務時,應拉到網頁底部查看有否其他條款<BR>•勿隨意在網上將個人資料給予第三者<BR>•不要隨意回覆不知名短訊及提供個人資料<BR>•常逐一核對手機賬單項目,若有不尋常收費向電訊公司查詢<BR>•若以信用卡自動轉賬,要多留意月結單內容<BR>•有疑問馬上向電訊公司或資訊公司查詢</FONT><BR><BR><FONT size=2>資料來源:消委會<BR></FONT><BR><BR><FONT size=3><STRONG>核對賬單免被濫收費</STRONG><BR><BR>【本報訊】搶錢短訊冇王管,因就算手機用戶已登記拒絕接收商業短訊,但搶錢短訊未必會被拒,而且電訊公司也有權在用戶的賬戶或信用卡扣取有關費用。消費者應提高警覺自保,勿因「免費」服務而輕易交出個人資料,並應逐一核對手機賬單以免被濫收費用也不知。<BR><BR><STRONG>電管局接 96宗短訊投訴</STRONG><BR><BR>不少以信用卡自動繳款的投訴人,質疑電訊公司擅自在其信用卡戶口中扣錢,支付短訊費用予資訊公司,但消委會稱,若資訊公司網頁列明條款,如「費用將於閣下手機賬單結算」,便可透過電訊公司收款。若信用卡自動轉賬條款列明,「如使用了服務向第三方認購貨品,便有責任付款」,電訊公司便可於用戶信用卡戶口收款,交予資訊公司。<BR><BR>電訊管理局回應,已在網頁提醒確認服務前需查清楚收費,電訊公司也有責任提醒用戶留意。雖然市民致電 1835000可登記拒收商業短訊,但發言人說可拒收的商業短訊須涉商業宣傳成份,「呢類短訊係唔係,就要逐個睇。」該局今年也收到 96宗短訊投訴,但未有檢控。<BR><BR>消委會表示,瀏覽標榜免費的網站,更應留意有否附帶條件,否則不要隨意交出個人資料,以免被視為確認使用服務。消費者尤其以信用卡自動轉賬付手機費的,也應多查看賬單。</FONT><BR><BR><BR><BR><BR><A href="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1216&amp;sec_id=4104&amp;subsec_id=12731&amp;art_id=13529533" target=_blank>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1216&amp;sec_id=4104&amp;subsec_id=12731&amp;art_id=13529533</A>&nbsp;&nbsp;(有片)</DIV>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蠱惑手機短訊唔睇都收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