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悲情作文 探索「新粤派语文」
<strong>杜绝悲情作文 探索「新粤派语文」</strong><br><br>杜绝悲情作文 探索「新粤派语文」<br>日期: 版次: 版名:[广州读本 城市] 稿源:[南方都市报] <br>
<br>
<br>
本报讯(记者 梁艳燕 通讯员
黄雄)「新粤派语文不仅是岭南文化,还是具有开拓性的海洋文化,不仅是传统,还有现代。」昨天,来自广东各地中学逾50
位语文特级教师以及港澳语文专家10人齐聚广州铁一中学,共同把脉新粤派语文教学,这是广东中学语文教育多年来少有的学术盛会。<br>
<br>
对于新粤派语文作文的写作上,东莞一名教研员提出,新粤派语文应该是活动式写作,写作过程应为一个写作活动。他指出,比如写《我的父亲》这样最为常见
甚至滥俗的文章,目前学生的基本思路就是模仿《背影》之类的文艺性散文,寻找一些典型的生活细节试图「以情感人」,但因为日常生活的凡庸以及捕捉细节能力
的贫弱,大部分学生就走向虚构一途,凭空想象,甚至虚构出「爹死娘嫁人」之类毫无生活依据的荒诞悲情来博取高分,内容重复雷同,单薄乏味,不仅起不到训练
写作能力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思想情感的健康发展。而在一些写作教学理念先进的国家,教师就会引导学生去采访父亲,采访母亲、爷爷、奶奶甚至父亲的上司、
朋友,同时去查阅与父亲成长的年代、生活的背景及父亲的工作事业有关的种种材料。在广泛占用生活与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梳理,形成一份关于父亲的「记载文
」,往往内容充实,情感真实。「这样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写作活动,应该是新粤派语文今后的写作教学需要着力探索的实践方式。」<br>
<br>
杜绝「悲情式作文」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自从2004年广东开始进行新课程的改革,目前已完成了第一轮的教学实验,正在向深入推进。「新粤派语文是
改革的一个方向,并不是说现在已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流派,但至少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教师应该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标准。」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柯汉琳
说。 重以為話鼓勵粵語成文添。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