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使用正體字,不要再使用"繁體字"這個貶義稱呼[轉帖
推行使用正體字,不要再使用"繁體字"這個貶義稱呼文字是人類用來表示觀念、代表語言的符號。我國文字由於歷史久遠,刊刻傳寫,異體很多,加上大陸簡化漢字,造成更大紛歧,令使用者倍感困擾。政府有鑑於此,早在民國七十一年公告啟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二十餘年來,效果雖然豐碩,但是未能完全普及。臺北市政府為配合國家語文政策,發揚優良文化,推行正體字,特制定本說帖。茲以問答方式敘述其內容:
一、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正確的名稱是什麼?
答:正體字。
二、有人稱「正體字」為「繁體字」正確嗎?為什麼?
答:不正確,因為我們的正體字是沿用祖先正統的文字,沒有增加筆畫,怎麼能稱為「繁體字」呢?
三、大陸現在使用的文字,正確的名稱是什麼?
答:簡化字。
四、有人稱「簡化字」為「簡體字」,正確嗎?為什麼?
答:不正確,大陸是在一九五六年「漢字簡化方案」下簡化了漢字,所以該稱「簡化字」,而不該稱「簡體字」。
五、「正體字」的意義是什麼?
答:有四個意義:
(一)代表是祖先傳下的正統字。
(二)代表與「簡體字」相對。如:「單」為正體字,「?」為簡體字。
(三)代表與「俗體字」相對。如:「卻」為正體字,「?」為俗體字。
(四)代表與「異體字」相對。如:「夠」、「?」互為異體,選「夠」為正體字,則「?」為異體字。
從廣義來說,「簡體字」、「俗體字」都可視為「正體字」的「異體字」。
六、「簡體字」的意義是什麼?
答:是指比通行文字的筆畫較簡單的字,大多為宋、元以來的俗體字。
七、「簡體字」和「簡化字」的不同在哪裡?
答:二者都是指筆畫較減省的字,但是「簡體字」多指自古以來使用者書寫自然形成的,且教育部於民國二十四年曾公布了三二四字簡體字,一般所說簡體字就是指這些字;而「簡化字」則是由政府「強化系統,臆造新體」的。
八、「正體字」的優缺點有哪些?
答:(一)優點:
1.多依六書原則造成,便於解字。如「尖」為會意字,一頭大、一頭小為「尖」。
2.字形與字義的綰結很緊密,大多字都可以依形辨義。象形、指事、會意固可以依形來辨別意義,就是形聲字,它的形符也代表義類,如「木」部的字,都和「木」之意義有關。
3.辨識容易。就字形的區辨來說,筆畫愈相似的,愈難區辨。簡化字把筆畫減少了,相似的字形變多,辨識上,正體字較簡化字容易些。
4.結構勻稱,利於書法。正體字的書法,古來堪稱一絕。大陸簡化文字後,有些字不勻稱,不利書法。如「廣」簡化為「广」,「飛」字簡化為「飞」,書法上都不好寫。
5.文化傳承之依託。現存古書都用正體字印刷,學習正體字,閱讀古籍沒有困難。
6.教學方便。因為正體字符合六書結構,教學時很方便。如「東」字是「日在木中」,簡化作「东」,就沒法解釋字形字義了。
(二)缺點:
筆畫較多,書寫費時。我國文字的平均筆畫數約十三畫,簡化字則每字約少一到五畫,簡省有限。但現在電腦科技發達,可以代筆,所以文字正簡的書寫問題已不是重要關鍵。
九、「簡化字」的優缺點有哪些?
答:大陸「簡化字」,可分為兩部分:一為未簡化的字,二為簡化的字約二千三百餘字。其中未簡化的字,優缺點和正體字相同,下面條列經簡化的字的優缺點:
(一)優點:
筆畫數較「正體字」減少一些,雖書寫較易,但以電腦代筆時,則無影響。
(二)缺點:
「簡化字」因為是臆造新體,破壞了正體,所以正體字的優點,大多不具備了。依「簡化字」簡化的情形,其缺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1.省略:如以「习」代「習」、以「飞」代「飛」等,破壞了六書原則,不便解釋文字的結構。
2.改形:如「僅」改為「 仅」、「鳳」改為「凤」、「鄧」改為「邓 」、「勸」改為「劝」、「漢」改為「 汉」、改「戲」為「戏」、改「雞」為「鸡」、改「樹」為「 树 」、改「轟」為「轰」等,一個「又」形,代替了原有十種以上形體,當然原有的字構也遭破壞,反而造成識字困難。
3.代替:如以「面」代「麵」、以「干」代「乾」、「幹」等,則「面粉」不知是化妝品或食物、「白干」不知是「白乾」或「白幹」,衍生不少問題。至於以行草代替楷書,如以「专」代「專」、以「书」代「書」等,同樣破壞了六書造字的特性。
除了上面的缺點外,尚有三點非常重要:
1.簡化字的使用,使歷史、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揚,陷於一種斷層的危機。
2.簡化字使漢字增多了相似的字形,如「ㄦ」與「几」、「天」與「?」、「?」與「衣」、「?」與「?」等等,增加了辨識的困難。
3.想閱讀古書,需要另學正體字。
十、政府為什麼採用「正體字」而不採用「簡化字」?
答:
(一)大陸簡化了文字,最大的理由是認為正體字讀寫困難,造成國勢積弱與落後,這種論點,似是而非,試看臺灣與香港都使用正體字,其文化教育普及與國民經濟生活水準都比使用簡化字的大陸高,所以沒理由採用「簡化字」。
(二)為了國語文教育的需要。
(三)為了國民生活使用的需要。
(四)為了學術研究,傳承文化的需要。
(五)為了中文資訊輸入、編碼與字型的需要。
(六)為了「姓名條例」的需要。
十一、什麼叫做「標準字體」?
答:國字字形有兩個很重要特色,一是筆畫辨義,二是異體字很多,分別說明:
(一)筆畫辨義:如「千」與「干」是兩個字,「丟」與「?」卻是兩個字為同一個字,所以兩字要訂一個字為正字(丟),這個正字的形體就叫標準字體。
(二)異體字:所謂異體字,是指音同義同的字有很多個不同的字形。如:「劫、?、?、?、?」五字是互為異體字,那麼就要選一個字為正字(劫),這個正字的形體就是標準字體。
是以教育部為了承繼歷史傳統、精簡及統一文字、逐級整理文字、協助電腦發展等四項理由,自民國七十一年起,陸續推行國字標準字體。教育部研訂國字標準字體宗旨詳本文末之附件。
十二、政府推行「標準字體」,有什麼具體措施?
答:民國七十一年以後,政府陸續公告了幾個字表:
(一)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
(二)國字標準字體楷書母稿
(三)國字標準字體宋體母稿
(四)國字標準字體宋體母稿增補編
(五)國字標準字體方體母稿
(六)國字隸書母稿
(七)國字標準字體教師手冊
(八)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
以上八種書面版可在教育部員工消費合作社或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部購得,另有網路版「異體字字典」,收錄一○一、六五二字,網址為http://www.edu.tw/mandr/index.htm。
以上公告的字體,都已經向國際標準組織(簡稱iso)註冊,成為國際通行的正宗漢字。
十三、政府推行「標準字體」,有什麼具體成效?
答:政府公告了上列字表後,收到幾個重要成效:
(一)iso註冊後,納入國際編碼,成為正統漢字的代表之一。
(二)目前中學以下課本皆用標準字體印刷。
(三)幾個重要媒體(如一部分報紙)都使用標準字體。
(四)中文在電腦上,有標準的字形與字碼。
(五)部分公文書已使用標準字體。
政府推行「標準字體」,目標是人民所用、所見皆為標準字體,此項目標尚未完全達到。
十四、臺北市政府為什麼要推行「正體字」及「標準字體」?
答:理由是:
(一)配合中央政府的語文政策。
(二)提高市民的語文程度。
(三)傳承發揚優良文化。
(四)便利國語文教學。
十五、臺北市政府推行這項政策的措施有哪些?
答:重要措施有:
(一)從行政機關入手:
1.文書使用正體字。
2.政府出版品、宣傳品使用正體字。
3.政府建築物、街名、號誌、看板、公車、捷運等使用文字均使用正體字。公有公共設施比照辦理。
4.政府網頁使用正體字,採購文書版權亦以使用正體字者為準。
5.凡屬舊有設施未使用正體字者,限期改用正體字;新設置及新印製的物品,均應使用正體字。
6.向所屬公務員宣傳並舉辦正體字講習會。
(二)從學校教育入手:
1.舉辦教師研習、加強宣傳。
2.輔導所屬學校加強正體字教學。
3.師資培養機構加強正體字教學。
4.校內軟體、教科書、教學資料等均應使用正體字。
5.加強正體字的教育視導。
(三)從民間宣導入手:
1.製作臺北市政府推行使用正體字說帖及臺北市常用國字正誤用簡明對照表,廣為宣傳。
2.促請媒體及印刷界配合使用標準字體,並加宣導。
十六、臺北市政府推行這項政策的期盼是什麼?
答:希望人人認識正體字,正確使用標準字體,落實立意良美的語文政策。
附件
教育部研訂國字標準字體宗旨
教育部標準字體的研訂宗旨,可分為四大主項:
1.國語文教育及學術研究的需要。
2.國民生活使用的需要。
3.中文資訊輸入、編碼及字型的需要。
4.<姓名條例>的需要。
其內涵簡述如下:
1.希望國語文教育在文字教學上,由亂趨整,樹立一個標準,使學生在識字、寫字的過程中,不必因字形的分歧增加學習的困擾。
2.希望整理出屬於這時代的用字標準,因為文字的使用是須經約定俗成,歷代字樣整理的用心皆是如此,如何在浩繁的中國文字中理出代表今日的用字標準,無論從實用及學術研究的立場觀之,皆甚為重要。
3.希望生活訊息傳播能有一用字標準,趨於精準與方便。用字的不統一,常會使生活與學術訊息的交流,產生不必要的障礙與誤會,有一標準後,自然可免除類似的困擾。
4.希望建立字形標準提供資訊界作為輸入、編碼及字型 (pattern) 的規範。免得資訊界各行其是,徒增業界及使用者的困擾與負擔,並造成中文電腦發展的困難。
5.希望確定姓名用字的範圍,使民眾命名時避免創字,以免造成識辨及資訊處理的困擾。
由以上所述,可知教育部標準字體的研訂目標包括教育、學術、實用、及資訊等方面。若結合標準字體整理方法綜述之,更可發現此四項目標事實上包含四個文字教育政策意義:
1.承繼歷史傳統,進行當代正字運動。
2.釐清異體使用,精簡及統一文字。
3.逐級整理文字,保存文字資料。
4.協助電腦發展,建立依循規範。
所以,標準字體的整理是具時代意義,而非反流行;是減低用字困難,而非增加困擾;是保存文字資料,而非廢除固有文字;是符合資訊環境的需求,而非成為資訊推展的障礙。當然一種教育政策要達到預期的目標,是需要逐步漸進,而且在過程中必然存在許多困難,但只要目標是正確的,假以時日,預期的功效將逐一實現。
資料來源:國家教育部網站
不太认同
叫“传统字”最合适,大陆政府跟现今台湾领导人将自身推行嘅文字都叫“正体字”,冇必要将文字作为政治斗争嘅筹码,亦唔系用嚟比较民族素质高低嘅标准。对大部分人嚟讲,语言文字只系作为沟通交流嘅工具而已。Re:推行使用正體字
有個問題想問問anl︰你咁推崇傳統字,點解唔用傳統嘅開閂引號嘅?「」『』
Re:
简体字系低劣嘅支那人先至使用嘅文字~~~~~
Re:
你懂得似乎太少了.1) 此种软肋,我不妨随手再举几例:"松"与"鬆", "后"与"後"."表"与"錶"...当你见到这些简化字时, 没有上下文的话无法确认原来的繁体字.
2) "葉"字被简化成无根无据的"叶",但更多笔划的"蝶","碟"等又无须简化. "電"与"雲"惨被切去"雨头",但"霖"与"雪"又可保留...
3)"遠"变"远", 似乎是依然保留形声结构.但推敲一下,"袁"字为什么又可以不被合并到"元"字?......
跟你讲讲时代背景吧.
本来汉字的简化应该是平等讨论的问题.但在1958年,反对简化字,甚至只是对其中一些字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可以被定为"右派"的.所以几个"专家"定出方案,领袖们再根据好恶改动几个字,就颁令执行了.
到了七十年代末,社会气氛有所改善.人们经过努力,终于将第二版简化汉字送进了坟墓.不然的话,今天的policeman, 就是"井察",blue呢,就是"兰色"了.
想想都好笑,我们笑海峡对岸某些人"数典忘祖"时,是否有时会感到底气不足呢???
R
1) 照你此说,汉字干脆用拼音代替不是更好?2) 重复一下我的观点: 不盲目反对简化,但简化的方案要言之成理.考虑到历史原因,既已简化,目前且"将错就错",但应允许民间有空间使用繁体字.
3) "鬆""錶""鬚""裡"等,与"松""表""须""里"等在粤语里跟本连发音都不同! (不知道在其他南方方言的情况如何.)合并了北方同音字,却制造成南方"多音"字,无怪乎当初香港同胞坚决抵制了. (每次看到广州的海鲜酒家店主写着"苏眉",我就生气.其实正确的写法是"鬚眉".简化字的写法是"须眉".我在北京的海鲜酒家,友人推荐我吃广州空运来的"sumei"...这不是误会吗? 你还以为改得好?
5) 若说台湾是基于政治理由反对简化字,大陆又何尝不可以说基于政治理由强行推广简化字? 1977-1978年间,那时的"英明领袖hua主席"为树立威信推行第二表简化汉字.结果劣评如潮,不得不结束闹剧!
6) 什么世界潮流? 港澳台一直用繁体字,却成为中国最发达地区,至今也没有改动之意. 新马用简体字又能说明什么?他们说到底是英语国家!他们无须承担传承中华文化的义务!假设有一天大陆改回繁体字,他们也会跟随.说白了,他们是从商业角度考量! 今天香港同胞学普通话简化字,只是为了方便!不要太沾沾自喜了! 不信?叫民建联向香港特首提议香港推行简化字试试吧!
7)既是潮流,当是共识.何须卖力吆喝???
Re:
討論文字的繁與簡.中國文字由象形文字到現在.出現由簡到繁,由繁到簡的各個不同階級.
先說由簡到繁這個段,他有五千多年歷史.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新生事物不斷出現,就發現了前人留下的字巳不足應付,于是,大量湧現更多的文字與辭彙,而成為今天的中國文字,字的國家.中文基本上由"永"字的基本筆劃變化而組成.由於組成文字的元素太少,又要把文宇細緻分工,筆劃多了就在所難免.
中國長期都在教育水平不高,普及偏低的情況下,形成了大部人處於文肓與半文肓現象.解放後,為解決這問題,於是乎掃肓.繁體字對文化水平太低的人造成了障礙,要在短期解決文肓,簡化文字是最快最好的辦法.簡體字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
文字簡化活動中,從文字簡化而出現了繁簡二個斷層的層面,由於當時對政治,歷史,文化,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上考?#93;偏低.沒有應真評估因此而帶來負面的影響.
政治上,大陸與港澳台文字不統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用二種不同方式表達的文字.
歷史上,我國幾千年的歷史記載的書冊都是用繁體字和古典文法記錄,簡化後對歷史研究成了障礙,
文化上,使用簡體字的人,對閱讀古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礙.
經濟上,我國存在大量有價值的藏書,要將它們全部譯成簡體字的話,須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譯出來的書籍並沒有原來的價值.
社會上,社會的發展,人民的教育普及,受教育的時間也增長,水平大大提高,對文字認識與了解能力也提高.繁與簡對人民的影響的分別也減低了.
科技上,科技一日千里,電腦的出現與普及,繁與簡在書寫問題上,同時也減少了它們的分別.隨着聲控技術的發展,書寫問題減得最少了
大陸推行了文字簡化幾十年,並沒有體現出大陸人民的文化水平比沿用繁體字的港澳台人民高出很多.但是,反而出現很多負面影響.
當然現在並不可能走回頭路,唯一解決繁簡斷層的問題,只有提倡用簡體字的人最好也識看繁體字,用繁字的人識得簡體字.港澳台人士巳經是這樣了,所以大陸簡體書籍進入港澳台也有市場.大陸也應重新考?#93;了.
有位德國學者認為:中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字.他認為中文是預制件,只要把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字組合起來,就可以成為新字或者新辭彙.不象用字母組合成文字那不停地創造新字.所以並不是最好的.越南把文字完全拉丁化了,但也不見得進步了很多.現在越南更要求學生要學好中文.
中文是象形文字,90%都是形聲字,只須看字就知其意.所以人們讀文時很多時是看形快讀,很少一筆一筆地看每一個字.
將文字簡化,有些字少了形(部首),並不表示後來者先進,只是退步了.
從調查中發現,現今在社會工作的年青人和中年人,有相當多的人或多或少都在學習繁體字.一來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二來與港澳台人士在文字上接觸減少不必要的障礙.
"子入太廟,每事問."的精神要學習,還要作詳細分析.別再那麼書生意氣了.
我只列出簡體字帶出的負面影響,並不是取締幾十年巳成為事實的結果.你用你的,我寫我的.並不存在矛盾.何必用"遗老遗少"來漫駡.
大陸網上有人講了一個例子:
有一個這樣的傳聞:某大學的一位教授要求學生到圖書館找<后汉书>,學生回來說:圖書館沒有此書.教師覺得奇怪與不信,親自到圖書館了解,他發現了多本<後漢書>在書架上.他只好搖頭慘笑.
如果要求那些學生閱讀和研究這本<後漢書>,大家也可以想像出來.
我強調一點,使用簡體字的同時,最好能看繁體字.並不是要求他們能書寫繁體字.識看並不是會寫,讀與寫是二回事.要清楚分別開來.
我的外婆如果沒有去世,巳是百年老人,她是婢女出身,自少伴小姐讀書,她能把四書五經,大學,中庸,孟子等書準確讀出來,但是只是伴讀,從沒有用過筆.故此她這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出.但是在30年前回鄉探親,發現她能把大陸報紙內文準確讀出來.這是真事,並不是編的大話.
一個沒有受過正式教育的老人,也可以繁簡文字相通使用,真替那那沒有此本領的人汗顏.我本身在廣州受教育,學的都是簡體字,由於受到外婆的影響,也努力學習繁體字.現在,繁簡的問題對我來說並不存在.人生在世學多一點,識多一點只有好處.那又何必以為別人同化你們?這種想法,只會對自己和子孫帶來負面影響.理性分析總比感性處事好得多.三思.
Re:
鄙视简体字!!!这不是方便不方便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用右手写字效率最高
但现在的美国学校却提倡用右手
为什么?这就是因为右手能开发左脑
让人多一种能力
同理,恢复竖版繁体字
不仅可以使人的思维复杂,培养人眼的另一种观察角度,诗人更具洞察力
这就是古代人比现代的聪明所在~~~
推行使用正體字,不要再使用"繁體字"這個貶義稱呼
7樓, 好像講唔啱, 應該係要講:我们都知道用右手写字效率最高
但现在的美国学校却提倡用「左」手
为什么?这就是因为「左」手能开发「右」脑
让人多一种能力
我有聽過喱件事。因為一般人嘅思考係垂直式嘅, 喱個係左腦「咔勢」(即「厲害, 強勢」, 粵字係唔係咁寫?)地方, 亦即適合於有系統化、組織化嘅思維。至於突發奇想、新創意、靈感、突破性思維喱種所謂橫向或水平式思考, 就係右腦厲害嘅地方。一般學校教育都係屬於垂直式嘅。
豎排嘅叫「行」(hong4),名詞; 文字走向就叫行文(haang4 man4),動詞, 係直行(haang4)嘅; 而打橫排嘅稱作「列」。代表中華文化嘅中文唔似鬼佬嘅文化係「橫行霸道」嘅, 打橫寫正一係表到明--橫行霸道, 拳頭大粒嘅話事。我哋五千年文明, 亦係四大古文明中至今始終未斷過或滅絕嘅, 何必學只有一千年嘅[犭英][犭吉][犭利]紅毛鬼, 更唔使學嗰個滅亡咗五百年嘅羅馬帝國(計埋東西羅馬, 亦不過千五百年之嘛)。中華文化嘅偉大就在於佢唔係橫行霸道講武力, 崇尚仁義愛好和平。
關於正體同簡化之爭, 兩岸網站都見到過, 當初確係考慮欠週詳, 有好多簡化字係簡得唔妥當嘅, 研究之下就發現係拼音派的揸晒權話事, 所以至會搞到污裡單刀(請問「污裡單刀」粵字點寫?), 喱個唔係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嘅。
Re:
阿松讲嘅嘢好精彩,不过唯独有一样嘢唔系完全赞同:对于中国人嚟讲,英文当然比唔上汉语,但系无可否人英文都有佢嘅优点。我就觉得佢嘅表音性比较好,所以本会嘅粤拼方案就系基于英文字母以及佢嘅发音而定出嘅。当然,粤拼只系认识、研究粤语嘅辅助手段,佢唔可能可以取代到汉语成为拼音文字。另外,我谂你讲嘅“咔勢”可能系指“架势”
Re:推行使用正體字,不要再使用"繁體字"這個貶義稱呼[轉帖
廣府仔在2005-09-02 16:11:37說道:简体字系低劣嘅支那人先至使用嘅文字~~~~~
只有日本人正称呼中国为支那人,你系中国人,点解要甘称呼自己啊?
而且,系你眼中,中国人仲有贵贱之分么?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