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贈名嘴
<P> 播音界前輩李我先生出版口述歷史,囑我為新書寫序。<BR> 李我是電台第一代名嘴,一九四八年,已經乘飛機往來廣州香港,為兩地的電台做播音節目,一張嘴,扮爺爺、孫子、媳婦、傭人,他說最高紀錄同時演八個人在吵架。在名嘴競Cheap「才子」叫得有點氾濫的今日,李我是百年遊戲人間一位通俗的高人。<BR> 李我還唱粵劇,投資拍電影,參與了香港粵語片事業的興衰,上一代的影人,什麼吳楚帆白燕、任劍輝鄧碧雲,情史野聞,像廚子講烹飪一樣如數家珍。李我還經歷過戰爭,向日軍開鎗駁火,他是香港和嶺南風月人物誌的一本百科全書。<BR> 我喜歡聽李我說往事。會講故事的人,魅力與生俱來,他一開口,就像滿園桃花開,滿天的蝴蝶和蜜蜂。李我先生八十五歲了,身為長輩,口述歷史出版,叫後生寫序,不可以推托。李我先生是民國時代的人,為他寫序的方式,量身裁衣,要用傳統一點的方式,我填了一首中國舊詞,當作序言。<BR> 填詞是很好玩的遊戲,自從中學時代,看金庸小說,讀後無病呻吟胡草了幾首,一直沒有再碰過。這一次,重新找出詞譜,不知深淺,蕪成一首沁園春,在李我先生的文獻前獻曝:<BR> 寰宇流聲,一笑平生,今古寂寥。哀痴魂孽海,梵宮情淚,從頭細訴,意氣雲霄。人面評情,桃花說部,月白風清望海潮。警世態,聽秋燈夜雨,戲證笙簫。<BR> 先生壯志逍遙,誦南粵,浮歌寄葉飄。昔梨園弟子,鶯零蝶老,我公音健,秀柏青苗。血泣河山,恩垂鑪鏡,百載繁華論舜堯。蓮花舌,拂青衫一襲,扇咤今朝。<BR> 文詞力求淺白,但還須註解:《孽海痴魂》和《梵宮情淚》,都是李我的廣播小說名。李我當年很出位,講已婚婦人偷情,和尚和尼姑相愛,「梵宮」就是寺庵之意。還有一部《蕭月白》,風行省港,至於《秋燈夜雨》,是商業電台從前的一個鬼故事廣播劇系列,名字為李先生所起。<BR> 至於下闋:「我公音健」,今天李我上酒樓,仍聲若洪鍾,這不是喧嘩,而是獅吼。「秀柏青苗」李我喜歡扶掖後輩,謝霆鋒的爸爸謝賢,就是李我當年面試取錄的。香港又名「鑪峯」,澳門又名「鏡濠」,李我事母至孝,他媽媽是中醫,李我開創了一個名嘴播音的大時代,嶺南港澳,恩澤蒼生。<BR> 李我今天還有時穿一襲長衫,白紙扇一把,一副說書人的風範,歌伶往事,青樓掌故,他是廣東之寶。單這個人,就已經足以向聯合國申報為文化遺產。</P><P> </P>
<P><BR> 轉自20080824香港蘋果日報專欄「黃金冒險號」,作者:陶傑</P>
[ 本帖最後由 余OK 於 2008-8-25 21:19 編輯 ] 省港两地好多文化遗产,但系都畀人搞掂咗,真系喊都冇眼泪。<IMG alt="" src="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smilies/default/cry.gif" border=0 smilieid="4">
黃志華——陶傑詞興大發《沁園春》贈播音界名宿李我
<P> 閱報得知香港才子陶傑忽地詞興大發,填了一闋《沁園春》,贈給香港播音界老前輩李我先生。此詞也是陶傑為李我最新一冊口述歷史的序言的一部分。<BR> <BR> 陶傑謂中學時代看金庸小說後無病呻吟胡草了幾首後,一直沒填過詞,這一次替李我前輩寫序,卻詞興大發,重新執筆填起詞來。此《沁園春》曰:<BR> <BR> 寰宇流聲,一笑平生,今古寂寥。<BR> 哀痴魂孽海,梵宮情淚,</P><P> 從頭細訴,意氣雲霄。</P>
<P> 人面評情,桃花說部,月白風清望海潮。</P>
<P> 警世態,聽秋燈夜雨,戲證笙簫。</P>
<P> </P>
<P> 先生壯志逍遙,誦南粵浮歌寄葉飄。</P>
<P> 昔梨園弟子,鶯零蝶老,</P>
<P> 我公音健,秀柏青苗。</P>
<P> 血泣河山,恩垂鑪鏡,百載繁華論舜堯。</P>
<P> 蓮花舌,拂青衫一襲,扇咤今朝。</P>
<P> </P>
<P>詞中置入了好些李我播音小說名作的名字,以及一點平生事跡,為恐讀者不明白,陶傑還親在專欄上解說一番。這首詞填得好不好這裡不想談論,但填《沁園春》這個詞牌的最基本要求,是當中以領字帶起的四個四字句,必須作扇面對,像毛澤東的詠雪詞:「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就是很好的例子。陶傑在這《沁園春》上下闋該作扇面對之處都沒有依從,只寫成普通的散句,整首詞讀來便覺無精打采的。可見依格律與不依格律,分別是很不小的,絕不可輕視。也許,依平仄不難,但依平仄的同時還要寫出精采的對仗句子,那就真是艱難得很,筆者亦深知此苦也。</P>
<P> </P>
<P> 回說一下李我先生,陶傑說他是廣東之寶,當不算過譽。筆者近年研究早期的香港粵語電影裡的原創歌曲,發覺多才多藝的李我先生,也曾寫過若干首電影歌曲,其寫作方式亦是當年的主流形式:先寫詞後譜曲!手頭就存有一首李我兼寫詞曲的電影主題曲《霓裳恨》,同名電影於1951年8月16日公映,我所見的原件是以工尺譜排印的,想見李我先生創作時也該是以工尺譜來繕寫的。此外,在胡文森的作品裡,也有一首是據李我先生的詞譜曲的,那就是鄭幗寶主唱的《出谷黃鶯》。</P>
<P> </P>
<P>摘自<A href="http://www.cublog.cn/u/14418/showart_1146229.html">http://www.cublog.cn/u/14418/showart_1146229.html</A></P>
<P> </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