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44:33

坑贝:「世外」遗珍

<P>  在车辆呼啸的广汕公路旁边,刚刚进入增城中新镇,你便会发现一处被时间遗忘了的「世外桃源」。</P>
<P>  一汪绿水的池塘,覆盖着像是前世的青苔。茂密的荔枝林背后,54栋华美的镬耳屋,紧密相连。</P>
<P>  古老的青石板两边,一栋又一栋古色古香的祠堂、书房、村屋、碉楼……仿佛一幅水墨丹青画卷。</P>
<P>  当那些数不清的灰瓦民宅,都已从这座城市里烟般消散时,却有一双具有魔力的大手,将这个名叫「坑贝」的村庄,凝固在了从前。</P>
<P>  在这寂静的世界里,走走看看。</P>
<P>  又一次,我们在失去以后,开始怀念。</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46:00

<P><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7/27/B2/res03_attpic_brief.jpg" border=0></P>
<P>&nbsp;</P>
<P>建于明末清初坑贝村的镬耳屋顶。</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47:01

「解密」坑贝村

<P>  行走在车流轰鸣的广汕公路,进入增城中新镇,有一片茂密的荔枝林,密林的另外一边,你会发现一个奇异的世界:</P>
<P>  首先是一汪清碧的池塘,没有一丝涟漪的水面,正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光。它的后面,宽阔的晒谷场空空荡荡,片片树叶正在随风飞翔。</P>
<P>  晒谷场的后面,矮矮的围墙之后,伫立着一座静静的村庄。一排排古旧的青砖房屋,如棋盘状排列,那一对对大大的「镬耳」,绵延成片,如同起伏着的波浪。</P>
<P>  抚摸那被岁月侵蚀过的青瓦白墙,抬头仰望精美的木格花窗,镬耳屋现在的样子虽然有些旧了,但仍然有遗存下来的古朴浩荡之风。不难想象,几百年前,它们曾经怎样的灿烂过。</P>
<P>  村庄不算大,整整齐齐的镬耳屋一共五列,除了最后一排是一座碉楼之外,每一列有11栋,整齐划一。在它们之间,是横平竖直、布满了青苔的石板街巷。向前眺望,没有一个人的踪影,环顾左右,身边的镬耳屋木门紧锁。只有门楣两边偶尔可见的残存着金粉的对联,透露出有人曾经在此生活过的气息。</P>
<P>  间或会有几只鸡咕咕叫着,狗们也会应声附和,于是便有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风情。</P>
<P>  这是一座怎样神奇的小村庄?它的主人们都去了哪里呢?</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48:42

毛家村纪实

<P>  坑贝村的历史有780多年,和这座城市许多老村庄一样,虽然寂静如斯,却曾经有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过往。</P>
<P>  坑贝村的得名,源于附近金坑河盛产的坑贝。开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宋嘉定年间。第一个来此落户的是一个叫毛富兴的人,他的籍贯有可能是山西。毛富兴是这支翻山越岭来到岭南的毛姓家族的第五代,他的同胞兄弟还有若干也落户增城,除了坑贝村之外,这附近还有五六条自然村也都是毛姓人的天下。</P>
<P>  坑贝村建村伊始的建筑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目前的村落格局形成于明末清初,很难得地整体保存到了今天。</P>
<P>  增城市博物馆副馆长蔡美新告诉我们,这就是最典型的广府建筑风格。古时的广州人都是栖息在这样的村庄里的。坑贝村,是广州民居的「前世」。</P>
<P>  岭南人对风水一向在意,坑贝村就是完美的范本。它依山傍水,前面是清澈的西福河,后依绿树葱郁的后龙山,村子本身又是「外圆内方」。「圆」的是村前半月形的消火塘,「方」的是池塘背后四平八稳的村落格局。圆代表天,方正则代表地,人居住在中间,就是天、地、人三才具备。上接天气,下接地气,中间聚合人气,颇合堪舆之意。这样的布局,对于村落的管理十分有利。广东的古村落多数是「梳式布局」,只有纵巷,没有横街。坑背村却是个例外。这里的五十四栋房屋,像是整齐列队的卫兵,是「棋盘式布局」。在当时土匪时常出没、治安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只要把村口的门户关闭,整个村落每个房子之间,就可以借助纵横的巷道自由交通,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P>
<P>  如果从高空往下俯视,你会发现,坑贝村的镬耳屋,后排会比前排地势略高,纵向的小巷在连通前后的同时,还修筑有一条条排水沟,这样雨水会顺着地势,一直排放到村前的水塘,而不会倒灌进屋子里。因为房屋纵向排列,密集而规整,因此可以大大地减少辐射热,取得良好通风。因为前有池塘,后有后龙山,就算是最炎热的季节,都会有清凉的风吹过。</P>
<P>  不过,眉清目秀的坑贝村,毕竟不是遗世独立的小村庄,这里也曾危机四伏——它的后部,有一栋两层高的碉楼。这座清代碉楼,是为防范匪贼而建,也可以储备粮食,在危难时固守待援。村民告诉我们,当年的碉楼比现在的还要高两倍以上。它不是规则的四边形,仔细地数一下,发现它居然有二十面墙,而每一面墙上都有开凿出来的炮眼。几百年前的坑贝村人,就是驻扎在这座高大威猛的碉楼里,密切地注视着四面的异常响动,捍卫它们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家园。</P>
<P>  </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49:40

<P><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7/27/B2/res05_attpic_brief.jpg" border=0></P>
<P>&nbsp;</P>
<P>坑贝村祠堂的红砂岩石柱。</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51:16

镬耳屋传奇

<P>  在这镬耳大屋群中间穿行,你很难不佩服当年规划出它的人的精巧构思。坑贝村的村民口耳相传,这位了不起的人物,是明清时候村里出的一位大官。坑贝村里连绵成片的镬耳屋,正是村子曾经风光无限的最好证据。</P>
<P>  在坑贝村人的心目中,镬耳屋寓意着富贵吉祥、丰衣足食。只有获得功名的人才能采用。谁的家「镬耳」大,选材讲究,装饰堂皇,谁家就越有财势。</P>
<P>  这些高高耸起的「镬耳」,真正的名字叫「封火墙」。过去的乡村里,到处都是禾秆成堆,极易起火,房屋之间连接紧密,一旦风助火势,火苗就很容易蹿上邻家瓦头。而大大的镬耳状山墙,可以有效阻止火势蔓延。</P>
<P>  平时没有火灾的时候,高高的镬耳山墙也有用处。它像一双大手,将朗朗清风引入两侧长长的巷道,微风又会透过门窗,流入屋中。尽管镬耳屋的窗户都很小很窄,可是屋子里依然可以清凉如水。</P>
<P>  山墙为何被做成镬耳状,源于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相传明朝名满珠三角的太师梁储,年老告归时,依依不舍的皇帝问老师有何要求。老太师沉吟片刻才讲:我想仿照皇家建筑,在家乡建一间房子,这样只要一抬头,就仿佛看到了皇宫,也就想到皇上。</P>
<P>  当朝皇帝很痛快地批准了梁储的请求,这种颇似皇宫又具地方特色的镬耳屋,从此在岭南扎下根来。</P>
<P>  仔细端详,坑贝村的镬耳屋,确实有些像明朝文官的官帽模样。所以村民笃定地相信,自己的祖先一定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才能让全村都建起了镬耳屋。而事实是:虽然在一段时期之内,确实是只有取得功名的官宦人家才有资格享受镬耳屋的优惠——所谓「千两黄金万担谷,夜夜笙歌镬耳屋」、「手抓镬头耳,有得蒸来有得炒,衣食丰足无牵挂」是也——但是因为岭南地区山高皇帝远,所以镬耳屋早早地就平民化起来。「镬耳屋其实并不像庑殿顶、歇山顶那般尊贵。一般的老百姓要是用那种屋顶盖房子,真是要冒砍头的风险。」增城市博物馆副馆长蔡美新说。</P>
<P>  尽管如此,坑贝村整片的镬耳屋还是很值得崇敬。「这一方面证明当时坑贝村的权力机构执行力很强,能够统一规划这一片建筑,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整条村的经济状况比较好,贫富相差也不大。」</P>
<P>  而镬耳屋统一的黑色也有特别的含义。在中国五行学说中,黑色代表水。广州地在南方,属火。黑色的镬耳,是借用北方玄武水神的黑色来压镇南方火邪和住宅之火。</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52:14

从古村落到大公园

<P><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7/27/B2/res09_attpic_brief.jpg" border=0></P>
<P>&nbsp;</P>
<P>坑贝村村景。</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53:20

曾经坑贝村

<P>  沿着坑贝村走了几个来回,很少看到有年轻人,和广州许多村庄一样,年轻人大都外出工作或求学,古老的村落里依然有鸡犬声相闻。村里碰到的大都是老人家,大概也只有他们还在执著地驻守在曾经热闹的家园。</P>
<P>  遇见的第一位毛爷爷,造型仿佛神话故事里的老者。精瘦精瘦的身材,微微罗锅着的腰。和他打招呼,他缓缓地抬起头来,大大的斗笠下,露出一个灿烂而慈祥的笑容。</P>
<P>  毛爷爷把我们领到他居住的镬耳屋。这是一间约25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毛爷爷告诉我们,镬耳屋的规模从明清时就没有变过,而村人却是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大家就在镬耳屋的内部,这里添一堵墙,那里加一间房。慢慢地,镬耳屋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P>
<P>  但是他仍记得镬耳屋最初的容颜:那是典型的三间两廊格局,一列三间悬山顶房屋,中间是阔大的厅堂,两边是稍小的居室。镬耳屋的中间有一个天井,天井两旁是走廊。</P>
<P>  那个时候的镬耳屋宽敞又明亮,住起来别提有多舒服了。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入室花园」——镬耳屋的天井里种满了花花草草,它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和煦的微风里,摇曳生姿。</P>
<P>  而现在的坑贝村,虽然外表还奇迹般地维持着当年的样子,可是当我们走近它的「内心」,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已经很老很老的老人。砂岩剥落,木雕腐朽,苔藓遍地……尽管如此,毛爷爷却不愿离开。他告诉我们,他一共有五个孩子,现在都已经出去住了,最远的在上海,最近的也在坑贝村隔壁新开发出来的「新村」。毛爷爷和自己的老伴,却坚持留守在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里。「去到哪里,我也觉得没有在这里舒服自在呢!」</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54:21

<P><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7/27/B2/res07_attpic_brief.jpg" border=0></P>
<P>&nbsp;</P>
<P>坑贝村碉楼里面的情形。</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55:21

屋里屋外

<P>  85岁的瑞伯是留守在坑贝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他拿来一张泛黄的地图,上面描绘的是曾经的坑贝村。</P>
<P>  「你们觉得现在的坑贝村好看,比起过去来还差得远!村里很多好看的建筑,都被日本仔毁掉了。」</P>
<P>  首先,村前的防火塘,就要比现在美丽得多。防火塘的面积和村子的面积一样的大,大概有6000多平方米,每到初一十五,一轮明月倒映在半月形的池塘里,村民在池塘边举杯畅饮,别提有多惬意。</P>
<P>  秩序感是坑贝村建筑最大的特点,总的来说,是按照池塘——围墙——晒谷场——祠堂——村屋——碉楼——树林的顺序兴建的。而和整个村落公共事务有关的祠堂、官厅、大书房都列在第一排。</P>
<P>  现在的祠堂里,景色凋敝。当年却有彩绘雕刻于墙上,美轮美奂。这些美丽的细节,一部分在战乱时期被日本人毁坏,一部分在「文革」期间,被惊弓之鸟般的村民用石灰覆盖,不复当日的华彩。</P>
<P>  村口第一个建筑,是大书房。把读书的场所安置在村落建筑布局中最重要的地方,也反映了坑贝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几百年来,坑贝村的村民都是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包括瑞伯当年也在这里读过书。</P>
<P>  站在芳草萋萋的院落里,瑞伯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过一个游泳池,游泳池的后面是一座公共花园。游泳池消失得很彻底,而花园却还是留下了一丝痕迹。顺着瑞伯的指点,我们看到一个被围墙遮住的牌坊,上面刻着三个古朴的大字「别有天」。瑞伯说,当时在这三个字的旁边还有一对楹联:开门喜迎天下客,入园皆是赏花人。</P>
<P>  而最大的变化,还是坑贝村从过去那个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的村子,变得像今天这般寂寞。鼎盛时期,坑贝村里生活了四五百人,到了炎热的夏天,青石板路上都躺满了乘凉的村民。而现在,坑贝村只剩下十来个留守的老人,还有一些到处走来走去,丝毫不害怕生人的小鸡、小猫、小狗……</P>
<P>  「寂寞倒是不寂寞。村里的生活很方便,而且老伙伴很多,大家没事的时候就凑在一起喝茶、谈天、搓麻将……」</P>
<P>  只是有时候,还是有些怀念过去的那个坑贝村,那个充满了秩序、生机和欢声笑语的坑贝村。</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56:31

<P><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7/27/B2/res11_attpic_brief.jpg" border=0></P>
<P>&nbsp;</P>
<P>坑贝村明清时的样子。</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58:13

坑贝村的明天

<P>  坑贝村很快就要热闹起来了。</P>
<P>  坑贝村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坑贝村公园」的规划已经在实施当中,有望在今年就成为现实。</P>
<P>  这将是怎么样的一个公园呢?</P>
<P>  坑贝村古村落,将是这个公园的「灵魂」。54栋镬耳屋将会被好好地整饬一番——不用担心历史的痕迹会因此消弭,修葺工作主要针对房屋的内部,将那些后来加上的多余砖瓦清理干净,恢复镬耳屋旧时清丽的模样。</P>
<P>  坑贝村后面的后龙山,也是公园的一部分。300亩的山林里,不仅有针叶林、马尾松、木麻黄、阔叶林,还遍布长满了荔枝、龙眼、芒果、砂糖橘的果树,你可以在这里一路走、一路吃、一路看。</P>
<P>  在广州,很少有像坑贝村这样整体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如果这里得到复原,广州人就终于可以有个地方,来领略旧时岭南渔樵耕读的生活画卷了。而这个明末清初的古老村落,也将被申报为省文化遗产。</P>
<P>  而当务之急,也许是要吸引那些坑贝村的老居民再次回归。增城市博物馆副馆长蔡美新说,现在坑贝村的老房子大都没有人住,这不是一件好事。老房子和老人一样,你不理它,它就会老得更快,神采尽失,直至成为一片断壁残垣。</P>
<P>  几百年前,是坑贝村的祖先,缔造了这片美丽的家园。而今天,也只有坑贝村的村民,才是让这座古老的村落重新焕发青春的关键所在。</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0:59:49

<P>  策&nbsp;&nbsp;划:赵&nbsp;&nbsp;洁</P>
<P>  撰&nbsp;&nbsp;文:金&nbsp;&nbsp;叶</P>
<P>  摄&nbsp;&nbsp;影:黎旭阳</P>
<P>&nbsp;</P>
<P><A href="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8-07/27/content_269346.htm">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8-07/27/content_269346.htm</A></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3 11:05:56

<P>喺广州,呢啲所谓嘅「规划」,其实系有破坏冇建设!</P>
<P>坑贝村啲村民睇下几时好似大学城小谷围嗰班村民噉样遭殃啦!<IMG alt="" src="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smilies/default/sweat.gif" border=0 smilieid="10"> <IMG alt="" src="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smilies/default/mad.gif" border=0 smilieid="11"> </P>
<P>&nbsp;</P>
<P><U><FONT color=#0000ff>建筑于小谷围村民痛苦之上嘅广州大学城风光</FONT></U></P>
<P><A href="http://general-lo.blogcn.com/diary,4261185.shtml">http://general-lo.blogcn.com/diary,4261185.shtml</A></P>
<P>&nbsp;</P>
<P>&nbsp;</P>

飛鳥 發表於 2008-8-23 16:35:09

又真系冇点听过呢个村喔,难得仲保留响处,有机会可以去游览吓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坑贝:「世外」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