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98|回復: 39

[名勝建築] 文化廣州 之 廣州嘅老字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4-24 06: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愛群大酒店

?

廣州愛群大酒店已有幾十年的歷史。1934年動工興建,1937年夏竣工,同年開業。該樓建設面積為114萬平方米,高64米,共15層。建築風格獨特,外形仿美國摩天大樓,具有端莊、明靜、簡潔、和諧的特色。在30年代她曾奪廣州建築物之冠,被當時新聞界譽為“開廣州高層建築之新紀元”,並以設備最新式、完善、豪華而著稱。全樓擁有客房300間,雙人房設有電話、衛生間,上落有電梯。夏有風扇,冬有暖氣,還設有中西餐廳、酒吧。愛群大酒店在當時執旅館業之牛耳,在海內外都有較大的影響,素有“南中國之冠”的美譽。

  

當年大酒店落成之日,國民黨軍政要人李宗仁、孫科、于右任、餘漢謀等都親自題詞慶祝,富商名流爭相捧場致賀,故翰墨題詞,琳琅滿目。前往觀盛者熙熙攘攘,轟動一時。舊時代的“愛群”是顯露權力和身份的場所,平民百姓是難以涉足的,就連其門前騎樓下的長廊,一般人都不敢隨意踏入。

  

解放初期,酒店隸屬關係複雜,組織機構、人事變動頻繁,解放後隨著國際友人應邀前來參觀訪問日益增多,“愛群”作為接待外賓的賓館,也生意興盛,于1952年易名為“愛群大廈”。

  

50年代至60年代初,愛群大廈這座器宇軒昂的高級賓館,既是廣州的特徵之一,又是涉外活動的重要場所。首任廣州市市長葉劍英曾多次接待國際友人、港澳知名人士及赴京參加世界保衛和平代表大會的各國代表;東歐等國的文藝、體育團體以及各國信使更是喜歡光臨惠顧“愛群”;中南局書記陶鑄及原廣東省省長陳郁經常在“愛群”接見宴請外賓。各國領事館舉辦招待酒會,都指名要“愛群”的廚師、服務員接待。具有國際盛會之稱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從1957年起首屆至第10屆的開幕、閉幕酒會的接待服務工作,均由“愛群”獨家承擔,至現在每屆交易會,“愛群”仍是港澳、華僑來賓喜歡下榻的地方。

  

19663月,在接連愛群大廈的東側,建成一座18層、樓高6732米、面積為13萬平方米的新樓。新樓與舊樓層層相通連為一體,雖兩樓立面形狀不一,然格調相配,和諧統一,回旋自由。新樓建成之日,正是“文革動亂”之時,愛群大廈也易名為“人民大廈”。那時,大廈的服務工作質量下降,因此客人減少,經濟效益甚差。

  

歷史在發展,“愛群”在前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給“愛群”這間古老的酒店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隨著“改革、開放、搞活”政策的不斷深入,“愛群”一改過去封閉式的經營為開放式的經營,確立了“面向社會,服務群眾,對外綜合經營”的經營方式。把過去的戒備森嚴改為敞開大門營業,歡迎各屆人士光臨。為了適應旅遊業發展之需要,19818月“愛群”引進外資進行全面改造裝修。由香港中港發展顧問有限公司承包工程,於198210月全面更新改造完畢。

  

198412月,利用其地處市中心、濱臨珠江、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在16樓加建了一個旋轉餐廳。旋轉餐廳被美譽為“鬧市中心空中樓閣”。19853月,“人民大廈”複名為“愛群大廈”。1988115日“愛群”複名為“愛群大酒店”,由當時88歲的著名書法家秦咢生書寫招牌,製成18米的大招牌懸于大廈正中。 1993年廣州市政府公佈愛群大廈市文物保護單位。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1:46 | 顯示全部樓層

南方大廈百貨商店

?

創建於1918年,前身是"大新公司"1938年在戰亂中焚毀。解放後,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重建,1954年國慶節正式開業,命名為南方大廈。幾十年中,南方大廈不斷探索,深化改革,早在八十年代初,南方大廈作為第一批股份制企業,開始實施集團化經營;1995年經市政府批准進行資產重組,走中外合作的發展道路,由南方大廈集團有限公司與香港粵海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組建南方大廈有限公司。公司積極開拓市場,擴大經營,在廣州市各區域均設有網點,運用先進的電腦網絡系統開展經營管理。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1:59 | 顯示全部樓層

蓮香樓

?

廣州蓮香樓享譽國內外,有"蓮蓉第一家"之稱。1889年,在古老的廣州城城西一隅,一間專營糕點美食的糕酥館開業了,這就是蓮香樓的前身。那時,西關一帶繁華非常,住戶多是富裕人家,因而飲食業異常興旺。老制餅陳師傅改進制餅工藝,用蓮子來製作餅點餡料,使之獨具一格,吸引客人。光緒年間,糕酥館改名為"連香樓",並擴大經營,在香港九龍開設了三家分店。為了保證餅食質量,該店嚴格選用當年產的湖南湘蓮。由於製作講究,生意日漸興隆。宣統二年,一位名叫陳如岳的翰林學士,品嘗了蓮蓉食品後,有感於蓮蓉獨特的風味,提議給連香樓的連字加上草頭,眾人一致贊同,他遂手書"蓮香樓"三個雄渾大字。現在高懸于該樓門前的金漆牌匾上的"蓮香樓"三個大字,便是這位學士的手跡。

?

從此,蓮香樓製作的蓮蓉食品,進入千家萬戶,被譽為"蓮蓉第一家"。近百年來,蓮香樓雖幾經風雨,歷盡滄桑,人事沉浮,而生意始終興旺。老一輩的"蓮香"職工自豪地說:"蓮香開業至今,百多年來從未虧本"。近年,蓮香樓還大力發展名牌月餅的生產,有計劃地購進和改造生產機械設備,逐步向機械化生產轉化。現在,蓮香樓的月餅已發展到40多個品種,以蓮蓉為主料的月餅品種便達20多個。首創的蛋黃蓮蓉迷你月餅、椰汁年糕等新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每年中秋節蓮香月餅還遠渡重洋,銷往歐、美和港澳地區。是廣東省、全國旅遊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1998年經國內貿易局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2:18 | 顯示全部樓層

陶陶居

?

陶陶居具有百年歷史,為我市最早期的豪華食府,多有文人騷客趨慕,招牌題字出自清代名人南海康有為之手。陶陶居在100多年前原是一位大戶人家的書院,到了清光緒年間,這間書院已換上"葡萄居"茶樓招牌,專營蘇州風味的酒菜,兼營茶面。後來葡萄居易手由一位姓陳的老闆經營,陳老闆改茶樓字號為陶陶居,寓意來此品茗樂也陶陶。

  

陶陶居被譽為"月餅泰斗",是與其製作的廣式月餅包裝精美、品質優良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分不開的。特別是"陶陶居上月"更獲"金鼎獎""中國名牌月餅"稱號,且跨省越市走向全國,走出國門。北京舉辦十一屆亞運會時,陶陶居月餅被亞運會指定為亞運會禮品,這是廣式月餅唯一獲此殊榮的一家。

  

陶陶居素以濃厚的飲食文化幾十年來成為名人雅仕聚會之地,書畫名家定期在此展出新作,古石愛好者在三樓霜華小院設"陶陶石軒",免費提供古石供賓客觀賞。宴會大廳設"西關古壇",邀請了廣州市著名的說書藝人免費為賓客登臺講古。還有提供賓客演出粵曲、雜技等服務,使賓客在陶陶居既可品嘗美食,又可享受視聽之娛,真是樂也陶陶。

  

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 1998年經國內貿易局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廣州酒家

?

廣州酒家創建初期因店址面向西南,而稱"西南酒家"1939年曾毀於戰火,後來得有廣州"第二代茶樓王"譚晴波等人的相助,西南酒家于同年重建,取"食在廣州"之意,改名為"廣州酒家"。是一間具有東方建築色彩,融合西方氣息的著名酒家,素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

  

建店60多年來,廣州酒家的名廚名師,為顧客烹製了眾多的優質精美菜點,例如:"廣州文昌雞""紅棉嘉積鴨""百花煎釀鴨掌""蟹肉灌湯餃""沙灣原奶撻""三色龍蝦""紅梅大生翅""天香一品窩""白玉藏羅漢"等都被納入廣東省傳統名菜美點之列。此外,近幾年推出的象徵中華飲食文化的"滿漢大全筵"更是得到了海內外食家的高度讚揚。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2:46 | 顯示全部樓層

皇上皇

?

創建于1940年初,創始人為謝昌。開始是由一間名叫"東昌皇上皇"的臘味店發展起來的,該店以生產經營臘味聞名於穗。當時的老闆親自到臘味生產工場指揮製作,把緊質量關:選料只用豬後腿肉和肥膘肉,純正的玫瑰露酒,無論一條繩、一滴水、一粒肥肉都把得很嚴,還從南海請來醬油師傅自曬生抽、老抽,使臘味真正具有"豉味"(醬油香)、"風味"(臘味香)、"香味"(酒香)。由於皇上皇臘味選料純正,工藝精細,質量穩定,產銷量不斷上升。建國以後,皇上皇臘味繼續以其廣式臘味的獨特風味,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

?

改革開放後,"皇上皇"積極擴大生產規模,改進生產設備,建成了全國第一台複合式太陽能臘味焙房,進一步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勞動效率。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3:13 | 顯示全部樓層

致美齋

?

“食在廣州”這句話已流傳很久。粵菜之所以馳名海內外,除精心選料和獨特的製作技巧外,還與別有風味的調味品緊密相關。而在眾多的調味品生產廠家之中,致美齋是其中的佼佼者。致美齋生產的調味品曆久不衰,今天,它已成為國內外著名的廠家之一。

?

廣州的醬料調味品和全國各地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尤其,廣州是華南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對外貿易口岸,酒樓茶室遍佈全市,醬料調味品的生產也隨之發展。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一1795),有部分八旗子弟也參與了此業的經營。乾隆中期,劉守庵在廣州文德路開設了“致美齋醬園”。與此同時,滿族人余、張、黃氏也先後開設了“森森齋醬園”、“安盛隆醬園”、“六和棧醬園”。

?

致美齋醬園創始人劉守庵生於書香之家。他憑藉八旗子弟的特殊身份,便於購買豆、糧及鹽等原料,看准醬料調味行業發展的前景,辦起了致美齋醬園。致美齋鋪址設在廣州有名的城隍廟前,地居鬧市,兼之老闆經營頭腦靈活,生意也漸趨興旺。至清嘉慶十七年(1812),致美齋醬園在廣州已小有名氣了。

?

致美齋文德路鋪地,原屬劉家世交好友、高第街金家所有。劉守庵出面向金家借用此地辦醬園,工場設在住所光塔街。至清朝末年,劉家醬園已初具規模,擁有文德路前店鋪後工場及光塔街工場、小市街分棧(1929年小市街分棧遷至惠愛西路)等場店。民國4(1915),致美齋第九代傳人劉養年接替其兄劉子登掌管致美齋醬園。劉養年慧眼獨具,結束了在黃沙的私人棚鋪業務,集中財力、物力、人力用以拓展醬園生意。時值文德路一帶修路,劉養年亦趁機擴建工場,重修鋪面。

?

致美齋改建後,聲譽更高,兼之老闆經營得法,生意越做越旺。

?

1946年,抗戰勝利後,業主金氏後人要取回文德路產業,擬用2萬元與劉家“打官司”;當時致美齋老闆提出以惠愛西的致美齋分棧與金家對換,這場官司才算了結。自此,致美齋醬園產權,才正式歸劉家所有。     

?

大凡經商,都很注重各自產品、招牌的知名度。尤其是醬園,都要將其產品冠以字號,改以特有名稱,以廣招徠,擴大銷路。致美齋老闆亦深諳其中奧妙,故其特色產品如“小磨麻油”、“添丁甜醋”、“天頂抽”等與其招牌“致美齋”一起,風靡時世。

?

老廣州都知道,致美齋醬園真是未到其門,先嗅其香。以前,在致美齋門口正右邊,總看見一對石磨在緩緩轉動,流出金黃色的麻油和咖啡色的麻醬,散發出陣陣的撲鼻濃香,加上醬油的醇香、豬腳薑的醋香、涼果的甜香,確令行者駐步,路人垂涎。致美齋的產品,較著名的還有“添丁甜醋”,又是南粵產婦的必需品,三鄉四邑人家,凡有孕婦,也多向致美齋購買,以備一時之需。

?

致美齋調味品為保持質量和信譽,在選料和製作上,都較為講究。如小磨麻油一定用飽滿純正的芝麻,添丁甜醋一定選用立秋前的嫩姜作薑膽,嘉味油欖一定選用增城烏欖。操作時嚴格把好質量關,如“天頂抽”要求味鮮、色濃、體凝、醇香,操作規程一絲不苟。在銷售時,致美齋亦很注意產品的廣告宣傳,一些名牌產品製成後,都打上招牌標誌。其用意一為證明正宗產品,二為宣傳招牌字號。

?

醬料行業的銷售對象,基本上分為食家、用家和賣家三個類型。食家為家庭主婦、街坊居民、過往客商;用家為茶樓、酒鋪、飯店、餐廳、小食店;賣家為食品雜貨店,小販、攤檔和販運客商。致美齋的名牌產品,如磨油、甜醋之類,往往供不應求,只好從別店進貨售出。別店售不出的貨,只要一進致美齋,便能身價上升,滯銷變暢銷。醬園行家也只能自我解嘲地說:“致美齋商品,真是一登龍門,身價十倍啊!

?

致美齋自建店開始至20世紀50年代,經歷200年左右的時間,生產規模不斷發展,知名度大為提高。

?

1956年公私合營以後,調味品的管理體制進行了調整,按區設立醬料加工廠,將致美齋的工場分別併入東、北區加工廠,文德路的商店變為食品雜貨公司的一個門市部。致美齋醬園實際上已名存實亡。 1964年,經濟困難時期過去後,致美齋曾一個時期恢復了小磨麻油的生產,不久由於原料緊缺而停產。

?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致美齋”這個招牌被認為是“四舊”,所以改為符合“革命化”的名稱——“永為民”。1972年才恢復為“致美齋”。

?

1978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方針貫徹執行,經濟形勢迅速好轉,為恢復和發展調味品的生產提供雄厚的物資基礎。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上迫切需要提高調味品質量,恢復歷史傳統、具有獨特風味的調味食品。1983年在原第四調味食品廠的基礎上重新組建致美齋調味食品廠。新的致美齋調味食品廠占地4萬餘平方米,用半機械化和機械化生產取代了笨重的手工操作,巨型的金屬發酵罐、不鏽銅儲罐代替了舊式的土缸瓦罐。致美齋產品除傳統名牌的醬油、小磨麻油、甜醋外,還大量生產各種調味醬、調味粉和南北醬菜。此外,致美齋醬園還經營各地風味特色的醬菜和調味品。商品的包裝裝潢也有了極大的變化,改變長期以來包裝簡陋陳舊的狀態,使商品美觀大方。致美齋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而且還出口港澳、東南亞和北美地區。

?

羊城美食,講究色、香、味,品味兼優,向為人們所稱道。俗語說:“三分選料,七分調味”。昔日的致美齋醬園——今天的致美齋調味食品廠,正充分發揮其老字號傳統工藝的特點,結合現代科學的製作方法,為開拓廣州調味食品市場作出新的貢獻,在“食在廣州”的美食領域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1996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3:25 | 顯示全部樓層

王老吉

?

"王老吉"最早是在1828年由王澤幫(乳名阿吉)所創,並在廣州市十三行路靖遠街開設了一間王老吉涼茶鋪,專營水碗涼茶。王老吉涼茶配方合理,價錢公道,因而遠近聞名,門庭若市,供不應求,於是在1840年,王老吉涼茶鋪便開始以前店後場的形式,生產王老吉涼茶包。其後王吉讓三個兒子在廣州市另設三間分店,這時,王老吉不僅暢銷兩廣,而湖南、湖北、江西、上海、北京也有銷售了。隨著許多廣東人到東南亞等地謀生,順帶些王老吉備用,這樣,王老吉便傳入東南亞各國乃至美國。後來,王老吉第三代孫又分別在香港、澳門設立分店並註冊了"杭線葫蘆"的商標。1938年廣州淪陷,王老吉涼茶貨棧全部焚毀。抗戰勝利後,在廣州市海珠中路71-73號正式恢復生產。解放後,王老吉涼茶在人民政府的關懷下,生產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生產場地、設備也得到改造,產品質量大大提高,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3:40 | 顯示全部樓層

李占記

?

創始人李蘭馨,1912年起先後在香港、廣州、澳門開設多家李占記鐘錶行,號稱省港澳李占記,以擅修名貴高檔手錶而享有盛譽。廣州李占記建於1915年,該店秉承李占記傳統,以經營中高檔鐘錶和名師修理為特色,尤以精工修配名貴鐘錶見長。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3:51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多軒

?

"三多軒箋扇莊"創于清朝道光年間(1825年),創始人黃其佩先生。至今已有170多年歷史,以經營宣紙、筆墨、端硯文房四寶而聞名國內外,與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並稱為中國三大文房名莊。"三多軒"這間老字號從創始人黃其佩先生傳到黃金海已曆三代。"三多軒"舊址在廣州市高第街221號(即今高第路56號),但由於高第街交通不便,於1958年遷往北京路仍沿用"三多軒"招牌名稱。三多軒保持老店的經營特色,直接從國內產地購進名牌優質的宣紙、筆墨、端硯、名箋、雅扇、石章、木刻、文具用品等並兼營裝裱字畫、篆刻業務,近年來由於租金升幅大,業主收回一半經營場地等因素,"三多軒"1989年從北京路搬到文德路繼續經營。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4:07 | 顯示全部樓層

泮溪酒家

?

泮溪酒家坐落五羊城西,相連風光旖旎的荔灣湖公園。這裏是1000多年前南漢王劉長的御花園“昌華苑”的故地,也是昔日的“白荷紅荔、五秀飄香”的“荔枝灣”。1947年,粵人李文倫在這片“古之花塢”上創辦了一家充滿鄉野風情的小酒家。當時,附近有5條小溪,其中一條叫“泮溪”,故此,小酒家也以“泮溪”命名。開業之初,泮溪異常簡陋,只用竹木、松皮搭架荷塘之上,座位200余個,職工約40人,但由於經營新鮮、地道的郊菜鮮蝦腸、泮塘馬蹄糕、八珍茭筍皇等獨具地方特色的風味食品,也深得市民喜愛,聲譽漸漸傳開。

  

1956年公私合營、1958年轉為國營之後,在當時西區人民政府的籌劃下,泮溪酒家於1959年開始了大規模的改建,由著名園林建築專家莫伯治設計,經過兩年營建,成為馳譽中外的“江南第一家”。

  

泮溪酒家從60年代初成為最宏大、最負盛名的園林建築,至80年代末仍然保持全國最大園林酒家的地位。這裏薈萃江南庭園特色及其裝飾藝術的精華。

  

泮溪酒家的外圍粉牆黛瓦,綠榕掩映。大門上墨綠色灑金牌匾,是當年朱光市長留下的墨寶。酒家內的佈局迂回曲折,層次豐富,幾組園林重景顯耀著民族的睿智。如出自廣東著名山石名家布穀生、布漢生家族的大型假山,是依據“東坡遊赤壁”的圖譜而建,巨構精工,與曲橋流水相映成趣。假山上是豪華貴賓廳“迎賓樓”,該樓博取我國四大名園之精華,樓臺飛簷翹角,四面均以五彩花窗裝嵌,顯得清雅瑰麗。步入樓內,更恍如一座藝術殿堂,這裏擁有金碧輝煌的木雕簷楣,泛金套色的花窗尺畫,均屬珍品,連我國考古大師郭沫若也讚不絕口,叮囑要細加保護。廳堂內,還有琳琅滿目的酸枝傢具、名人字畫,曾令眾多客人歎為觀止,稱之為中華歷史文化和民族工藝的聚焦點。

?

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1998年經國內貿易局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4:21 | 顯示全部樓層

趣香餅家

?

二十世紀30年代,趣香餅家設在第十甫鬧市區。趣香餅家原是一間名為"佛有緣"的商店,以經營齋料為主,並兼營涼果雜貨。1938年敬信義餅家的掌櫃擬自立門戶從事餅餌業,看中了第十甫這一從商黃金地帶,租下了"佛有緣"。為取意又香又脆,便易名為"趣香餅家",經營中西餅食。1943年,趣香餅家自設工場生產糕點,很受顧客歡迎。趣香餅家講究經營之道,靠選料上乘與做工精細,保證質量,在40年代後半期已是馳名省港澳的餅家之一。1956年公私合營,趣香餅家與"顯記""中國""適宜""四美齋"四家餅家合併,組成糕點加工廠,仍以"趣香"為名,集中了5間餅家的優勢,技術力量更加雄厚,保持原有各家獨特風味。  1964年中秋節,"趣香"推出新的名牌月餅,稱為"福、壽、康、寧四喜月",又攀高峰。改革開放後,"趣香"糕點生產不斷發展,逐步恢復了傳統名牌產品,還引進了國外先進的麵包自動生產線和曲奇餅生產線,在市內開設多間餅家分店,積極開拓國外市場,目前有些產品已銷往美國、港澳等地,提高了趣香餅家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1994年中秋創制的"趣香中華月餅王",被載入了世界吉尼斯大全,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評定為"中國名星企業"1995年被國內貿易部評為"全國商業信譽企業""全國廣式月餅產銷量最大、獲政府獎項最多的企業"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4:35 | 顯示全部樓層

豔芳照相館

?

創于1912年,當年廣東三水人黃躍雲、劉骨泉合資在廣州中山五路新民路創建,當時號稱"省港豔芳照相館"。三十年代黃躍雲去世,由其子黃勱修與友人合作經營。抗戰期間一度停業,複業後由黃勱修、林禮庭、方文享和徐啟明等人合作經營,直至建國後公私合營。二十年代"豔芳"已頗具規模,並集中了行業中的一些技術人才,因此,社會上不少顧客,特別是海內外華僑都樂意到"豔芳"拍照,使"豔芳"飲譽海內外。二十年代初,"豔芳"拍照了大量有歷史價值的紀實照片,不少已成為再現歷史的珍貴鏡頭。如1923811日孫中山在永豐艦上紀念"廣州蒙難"一周年的集體照,現這張相片經複製後仍掛在"豔芳"的廳堂。1927年魯迅先生也和夫人許廣平及蔣徑三到"豔芳"拍照片;原國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先生亦曾到"豔芳"拍照,並書寫"其餘視諸斯手"的條幅贈給"豔芳"。此外,在二十年代國民大革命時期,《廣州國民日報》特邀"豔芳"拍攝重要新聞照片條幅供該報刊用。同時還拍攝過一系列歷史照片。解放後,"豔芳"為國家領導人毛主席、鄧小平、葉劍英、羅瑞卿、江澤民來廣東活動時拍照。此外"豔芳"還為省、市大型活動、大型會議拍攝團體相。

  

1994年國內貿易部授予豔芳照相館"中華老字號"稱號。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4:54 | 顯示全部樓層

新以泰

?

“新以泰”是1946年開始兼營體育用品的。這時,商店傳到了第三代鐘華手中,他的一個表叔胡金昌(任中山大學物理系主任,在美國留學時曾二次獲得金鎖匙獎),說“新以泰”的讀音與英文“Sunlit”相近,英文意為陽光普照,並說體育事業是充滿陽光活力的事業,經營體育用品很有前途,建議他改營體育用品,並為“新以泰”書寫了藍底紅字的新招牌。鐘華接受了建議,開始兼營當時還不普及的小件體育用品,如毽子、跳繩、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足球、藍球、象棋、軍棋、圍棋、國際象棋以及玻璃彈子等。

  

鐘華立志把“新以泰”辦成一家全市最大、品種最齊全的體育用品商店,推動廣州市體育運動的發展。設計和生產以大中小學校為主要對象的體育用品,如鉛球、鐵餅、球衣球褲等,注冊商標為紅箭牌。可按用戶要求生產特殊規格產品,製作各種膠球時可粘印上學校、班級名稱、編號。五六十年代,廣州市各大、中、小學校的單、雙杠,籃球架多為該店的產品。1952年起,“新以泰”全部改為經營體育用品。

  

不斷鑽研、改進、創新產品是“新以泰”經營的一大特色。195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鐘華聽說香港有一種牌子叫麥堅利的美國籃球,性能較當時普遍使用的膠膽皮面縫線球和上海永字牌、廣州健身牌膠球好,便決意仿製。他隻身跑去香港,找到這種籃球,但一問價很貴,他捨不得買,一連幾天跑到商店去琢磨那種新籃球,直到確信已掌握要領為止。一回到廣州,他便與工人一起研製,僅用了幾個月時間,就仿製縫功我國第一隻無金屬充氣裝置不用縫線的膠膽皮面籃球。投入生產後,價格僅為進口的五分之一。經過試用,質量符合比賽標準,因而備受體育界歡迎並一直沿用至今。50年代初,蘇聯體操代表團與我國技巧運動員同在中山紀念堂表演,鐘華前往觀看,把該代表團帶來的全套體操運動器械拍成照片,陳列在新以泰店內,吸引了不少體育工作者前來參觀,要求訂造。鐘華隨即組織仿製,供各體育團體和學校使用,促進了廣州市體操運動的廣泛開展。

  

與體育界保持密切的關係,買賣雙方互相支持,是“新以泰”的又一經營特色。早在解放初期,鐘華就別具匠心地與鄰居的開越中學(今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址)商量,將商店後面加工場連著學校操場的圍牆打通,開設體育活動場地,由“新以泰”免費提供籃球架、籃球、單雙杠等一批設備,並配套了跳高、跳遠沙池等等,還義務代售體育比賽門票,一度成為民辦體育中心。鐘華的家中置有乒乓球台,供愛好者來練習。這裏常有一些知名的體育工作者前來聚會,如現在廣州體育學院教授林惠中、解放軍游泳隊教練古家駒、中山醫科大學體育教授陳瑞元、華南農業大學體育教授陳書煌、華南理工大學已故教授趙善性等當時都是常客。“新以泰”得到不少知名的體育界人士和學校體育老師的支持,擁有一批義務顧問。哪種鞋最適合擊劍時穿,哪種球衣最受球員歡迎,什麼時候要舉辦大型運動會,“新以泰”都可最先得到信息。

  

“新以泰”還十分重視為顧客提供良好的服務。解放初期,商店就提出“實斧實鑿,不折不扣,不以虛偽號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經營宗旨。鑒於“新以泰”對廣州市體育運動作出的特殊貢獻,1950年由朱光副市長親自主持的廣州市第一屆體工會議,特邀鐘華列席。1987年第六屆全國運動會在廣州召開,“新以泰”是全市唯一被指定為大會服務的商店,並為全運會趕制了手球球門、乒乓球賽場擋板等一批器材,為此,大會組委會還專門來函表揚致謝。

  

新中國成立後,“新以泰”經營規模發展很快。1956年,該店實行了公私合營成為國營企業。1958年,在北京路財廳前又開了一個門市部。“文革”期間,該店一度改名為“廣州體育用品商店”,至1972年才恢復原名。1987年,該店在原址中山四路建起了高達12層的營業大樓,面積近3000平方米,改稱為新以泰體育用品公司。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太平館

?

太平館創立於清光緒十一年間(公元1885年)。創始人徐老高,原在沙面旗昌洋行當廚師,深得西菜烹調技術。後來他離開洋行在北京南路太平沙城垣太平更樓處開了一個專門煎牛扒的檔口謀生,由於他烹飪得法,吸引了大批中外商客,後遷址城垣內,並因地命名為太平館,成為初具規模的專營西餐的餐館。經徐家三代人的艱苦努力,於1927年在財廳前現址承頂了國民餐室改為太平館分店,此後,還於1936年分別在香港的灣仔和上環以及1944年在廣州第十甫增設太平館分店。周恩來總理曾應邀與友人在太平館用餐。解放後,周恩來總理兩度光臨太平館,並建議擴建太平館。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太平館經過兩次擴建,發展為現在有10個營業廳,600多個座位,360多名職工的一間大型西餐館。如今,由廣州泮溪飲食服務企業集團與香港興發有限公司合作經營的太平館,首層是西餅屋、快餐部和經營冷飲著名的美利權冰室;234樓專營西餐,約有800個座位,為目前廣州規模最大的西餐館。廣州市民習慣說:吃西餐,到太平館啦。太平館,成為廣州西餐業發展的一個歷史見證。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5:23 | 顯示全部樓層

亨得利

?

二十世紀30年代中期由莫海祥創辦,建國前已成為廣州市一間有名氣的鐘錶店,以貨真價實的經營作風和精湛的修理技術享譽同行。1980年初,首設日本精工維修服務中心。該店是全國"雙亨"(亨得利、亨達利)聯保網絡會員單位,與全國60多家鐘錶商店實行商品聯合保修。

  

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5:40 | 顯示全部樓層

海珠大戲院

?

1902年,珠江河北岸馬路的中段開設了一間同慶戲院,到1904年由於換了經營者,易名為海珠大戲院。1926年戲院改建,其建築在廣州當時來說是一間頗具特色的大戲院,它的中央頂部是一個倒"鍋形"狀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擁有三層樓的觀眾廳,設有座位1900多個,其容量之大成為廣州市戲院之冠。它的設施和裝飾也有特點,全部座位是活動式的,可以移動。海珠大戲院由於佔有地理環境的優勢,各戲班經常上演而生意興隆,名揚省港澳,對戲班和觀眾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過去省港的劇團,均極力爭取到"海珠"來演出,尤其爭先演頭台。

  

1978年,海珠大戲院由原來專演粵劇的劇場增開了電影放映項目。1988年改造裝修後,保留其原有建築特色和風貌,同時把過去單一經營的專業劇場變為多種經營的綜合性多功能的新型文化娛樂場所,加強了戲院的基本建設和設施配套,更好地為觀眾服務。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5:56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學鞋店

?

大學鞋店前身是"亞履"鞋店,建於1934年。開業後,老闆李钜觀的鞋用料優質、堅固耐用,明碼實價,因而有"鐵價鞋"之稱,生意也越做越紅火。後來逐漸擴大經營,向其他鞋店發貨銷售,根基日趨穩固。1941年,"亞履"遷址到惠愛東路333號和335號作兩間店鋪,分別以"天工""友昌隆"為店名,在此期間,李钜觀精心設計了兩款獨具風格的皮鞋,即"學生"鞋和"教官"鞋,這一文一武的新款鞋,深受軍政學界的喜愛,因而聲名大噪。李钜觀是個有愛國心的人,為寄希望于年青一代奮發圖強,學好文化知識為改變祖國、民族的命運作出貢獻,1943年初將"天工""友昌隆"合二為一,易名為"大學"鞋店。大學鞋店為顯示自己的產品真材實料,別出心裁地在櫥窗掛起一雙剖開鞋底的生膠底鞋樣,並在店門兩邊貼上一幅醒目的對聯:"大學之作,實斧實鑿,大學之價,實銀實碼"1956年大學鞋店轉為公私合營企業,19869月定名為"大學鞋業公司"。大學鞋店除自產自銷外,又從千百個制鞋廠家精選產品進店銷售,還設專門服務項目製作異型鞋,深受消費者讚譽。

  

大學鞋店產品以質量保證而盛名。獲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7:4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同酒家

?

大同酒家前身為廣州園酒家,於1938年由日本人中澤親禮等人開設。1942年因酒家虧損易主,招牌也改用在香港已負盛名的"大同酒家"牌子。抗戰勝利後,第三任老闆譚傑南集穗、港、澳飲食人才,取諸家之長,銳意經營,創出馳名的"大同脆皮雞""海南大群翅""金牌燒乳豬""紅燒鮑片"等菜式。公私合營後的大同酒家,經常為黨和國家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貴賓。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曾在此宴請外國友人,毛澤東主席到廣州視察工作時,大同酒家派出廚師任烹調。在廣州舉辦的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開幕期間,大同酒家也參與了接待服務。朱光市長多次指示:"大同酒家要表現出食在廣州,服務一流的特色"。    

?

19848月,廣州飲食服務公司與香港富茂有限公司合作經營大同酒家,仍以經營正宗粵菜為主,在挖掘傳統名菜的同時,還吸收了香港菜式的特點,由於在菜式、點心製作上銳意創新,大同酒家的名菜美點飲譽國內外,"大同脆皮雞""娥姐粉果"等一批名菜美點載入中國商業部飲食服務局編的《中國名菜譜》中。同時為適應多層次消費需求,大同酒家還推出系列經濟菜式,食譜不斷翻新,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1998年經國內貿易局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

 樓主| 發表於 2007-4-24 06:28:02 | 顯示全部樓層

北園酒家

?

北園酒家開創於二十世紀20年代末期,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當年,陳濟棠主粵時期的廣州市商會會長鄒殿邦在十七中學右側的一座別墅中開設北園酒家。因地處羊城北郊,毗鄰白雲山麓,樹木茂盛,環境清靜,更有小河從前面流過,故有"山前酒家、水尾茶寮"之稱。吸引了市內不少官僚政客、富商巨賈、社會名流、中西醫生、著名粵劇藝人常到酒家光顧。1947年因北園酒家原址在廣州淪陷時被毀,故在原址附近的小北花圈口重建開業。並保持菜式的風味,就地取材,新鮮蔬菜,即點即摘、即點即烹,如當時菜式大雞三味(即以雞為主料,用炒、炆、煀、炸、煎、白切、湯等烹調方法,任客選擇其中三款故名),均感骨軟肉甘、香滑可口,與眾不同。

  

1956年北園酒家實行公私合營。時任廣州市長朱光先生親臨北園酒家,提出擴建計劃。1957年國家投資改建,由著名建築工程師莫伯治(現為中國科學院建築學院士)精心設計。把北園擴建成當時廣州第一家古色古香、富有嶺南庭園特色的園林酒家。朱光市長還為酒家書寫"北園"招牌。酒家以出色的烹飪技術、嶺南風味的佳餚,良好的服務而深得食客的好評。19647月日本著名佛教大師、書法家天門海翁即席揮寫"和平友好"條幅相贈。同年714日,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出國赴越南訪問在酒家飲早茶,贈詩一首"北園飲早茶,仿佛如到家,瞬息出國門,歸來再飲茶。"藝術大師劉海粟87歲高齡時,曾到此宴飲,即席揮毫"其味無窮"大字相贈。中山大學著名教授商承祚書贈"味道之腴"以表示對菜式的評價。近年來,北園酒家為保持嶺南庭園建築風格,盡了不少的努力。更有一大批菜點在國際國內烹飪中屢獲殊榮。

  

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

  

1998年經國內貿易局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4-27 07:14 , Processed in 0.0777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