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樓主 |
發表於 2015-1-14 10:36:4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梵文音譯中比較粵語與古漢語的發音 
 
中文佛經中有很多梵文詞的音譯,由於這些佛經是古代譯成的,當然是采用當時的漢語發音來進行音譯的。 
 
尤其是唐、宋二代,有大量佛經被譯成中文,因此保留了大量唐宋古音的粵語,是研究佛教音韻,特別是研究佛教經咒正確發音的珍貴工具。 
 
例如 
 
梵音: Namo 
音譯: 南無 
粵語: Nam Moe 
Mandarin: Nan Wu ('南'字尾音m變成了n,'無'字聲母m變成了w) 
 
梵音: Manjusri 
音譯: 文殊師利 
粵語: Man Syu Si Ley 
Mandarin: Wen Shu Shi Li ('文'字聲母m變成了w) 
 
梵音: Samyak-sambodhi 
音譯: 三藐三菩提 
粵語: Sam Mil Sam Poe Tae 
Mandarin: San Miao San Pu Ti ('三'字尾音m變成了n) 
 
梵音: Om = aum 
音譯: 唵 
粵語: aum 
Mandarin: An (尾音m變成了n) 
 
由此可見,粵語發音與古漢語更為相近。 
 
 
讀《詩經》可發現粵語與古漢語發音更相近 
 
《詩經》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集,其名句: 
 
(*每句最後一字註音, 粵語用英文發音規則註音, '滿大人'用拼音) 
 
關關雎鳩,(粵語:Kao;   '滿大人':Jiu) 
在河之洲,(粵語:Tzao; '滿大人':Zhou *不壓韻) 
窈窕淑女,(粵語:neoy; '滿大人':Nu) 
君子好俅。(粵語:Kao;   '滿大人':Qiu) 
 
由此可見,粵語發音與古漢語更為相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