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930|回復: 48

[朗誦擂臺] 新鮮出爐誦讀陶生大作《民國人物》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2-9 13:44: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民國人物


  有人以京戲名伶的生平為題拍電影,看見卡士,令人有點擔心。

  為什麼?因為名伶梅蘭芳是民國的人,而扮演梅蘭芳及其同時代者,是今日的明星人物。

  民國人物,上承晚清的敎養餘緒,即使是舊北平澡堂子裏的一個堂倌,四大胡同的一個龜奴,迎官接客,一拂白巾,向掌櫃遠遠的喊一聲,抑揚頓挫,都有民國時代的風味。沒有在那個時代生活過的導演,像胡金銓和李翰祥,沒有第一手的體驗,這樣的題材,最好不要碰。

  民國時代,不論江湖豪氣,還是詩酒風流,從北平到滬上,都有值得結識的許多人物。北大校長蔡元培,知識份子羅隆基、儲安平,美學家朱光潛、宗白華,京戲界更不用說,以梅蘭芳為中心,譚富英、李萬春、馬連良,還有戲園子裏結交的軍閥和黑社會,都是仁義禮信兼備的上一代。那時候的中國人富有性格,品味獨步,有胸襟和風骨的人不少,慷慨激昂的有聞一多和魯迅,躺進書房去選擇頹廢的,也有張愛玲、施蟄存和詩人李金髮。就像十九世紀的巴黎,如果有時光隧道,按一個鈕,我會選擇回去那個時代做一個觀眾,看喬治桑怎樣在酒吧邂逅蕭邦,然後又搭上小說家福樓拜,背景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遠處傳來隱隱的炮聲。

  民國時代的人物令人神往,是因為昔日的繁盛,對照今日的蒼白;以前的繽紛,對照今日的貧瘠。因為一個文化的中國,烏啼樹梢,日落城頭,就是這個樣子的。二十六歲的胡適方從美國歸來,不知天高地厚,提倡白話文,開拓了一個新文學時代,卻又遭到北大名宿的非議批評。那時候沒有毒材者,人人都可以展示性格和自我,比起同光中興,民國人物是風騷稍遜,但那時有自由,中國的知識份子活出了罕有的神采。

  民國人物的神采,是今日中國人無法演繹的。無論是「老三屆」還是上山下鄉的一代。北平梨園的往事,從上一輩聽來,經過天翻地覆的六十年,香火斷絕,那是一個死了的時代,過去的就是過去了,裝模作樣的憑弔,只見浮誇。何況今日買票進戲院的觀眾二十多歲,他們沒有記憶,不會因為一兩個明星,掀起學京戲的文化熱,只會以為梅蘭芳是女人,是梅艷芳的一個遠房親戚。
遊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隱藏內容請回復
發表於 2008-12-9 14:44:38 | 顯示全部樓層

陶中坑支筆實在勁。深為折服。

發表於 2008-12-9 15: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要人回覆嗰段代碼擺咗去後面,所以個個唔使覆都睇到。

 

點解唔試下用返陶中坑講陶言無忌嗰重百厭嘅語氣嚟讀啊?咁正經,唔夠似佢啲風格。

發表於 2008-12-9 15:53:41 | 顯示全部樓層
黑暗底十九才子,按你嘅理论,唔使拍古装片喇,因为古人已死绝。
發表於 2008-12-9 16:32:2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高冇用嘅,電影首先就係商業,其次先到藝術。咁簡單嘅道理唔使講係嘛?枉我本嚟咁欣賞佢……陶中坑係唔想人拍,定唔想人睇?噉講佢嚟拍囉,我又好想睇下佢拍成點,重有票房如何啊!

發表於 2008-12-9 18: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呢啲唔叫清高  叫諷刺 [ 本帖最後由 vincent10 於 2008-12-9 18:09 編輯 ]
發表於 2008-12-9 19:40:20 | 顯示全部樓層

何況今日買票進戲院的觀眾二十多歲,他們沒有記憶,不會因為一兩個明星,掀起學京戲的文化熱,只會以為梅蘭芳是女人,是梅艷芳的一個遠房親戚。

呢句話好抵死

發表於 2008-12-10 06:23:16 | 顯示全部樓層
今日又有續集《民國煙雲》
發表於 2008-12-10 11:16:1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成日笑 於 2008-12-9 19:40 發表 何況今日買票進戲院的觀眾二十多歲,他們沒有記憶,不會因為一兩個明星,掀起學京戲的文化熱,只會以為梅蘭芳是女人,是梅艷芳的一個遠房親戚。呢句話好抵死 ...

唔多覺,佢眼中嘅青少年都太無知喇啩,而家啲人識查「危機百科」嘎嘛,之前我都畀人用上面啲嘢串過啦,佢重要好似自己經歷過噉教訓我,后生可畏吖。

發表於 2008-12-10 11:41:4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咗都係聽唔到。
=========================================

有啲人嘅回覆斷章取義,又唔聯繫上下文,又唔諗下有無可比性。

有啲民國嘅人未香架嘛,唔通古代嘅人重有生還者?

我同阿媽去飲茶嘅時候,重周不時見到啲好靚嘅當年西關小姐.(而家係西關阿婆,但係依然風韻尤存,勁有氣質!)由於佢哋嘅氣質,好容易就可以Feel到佢當年係!
一個人,靚嘅話,無論係後生定老,都係咁靚架.但係最重要嘅係氣質囉,呢樣嘢係扮唔嚟,亦都好難改變嘅.不過最重要嘅係環境因素所帶嚟嘅影響囉.

攞民國啲人嚟對比下,再攞文格啲人嚟對比下,然後攞而家啲肥豬流!!

人哋祗不過係感慨而家嘅人嘅氣質等方面同民國相差得太遠,好難演繹到嗰種feel啫,有必要諗埋一邊咩?

呢啲咪就係差別囉.ps:千祈唔好對號入座
[ 本帖最後由 思覺失調 於 2008-12-10 12:16 編輯 ]
發表於 2008-12-10 12:53:0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思覺失調 於 2008-12-10 11:41 發表 回覆咗都係聽唔到。=========================================有啲人嘅回覆斷章取義,又唔諗下無啲可比性。有啲民國嘅人未香架嘛,唔通古代嘅人重有生還者?我同阿媽去飲茶嘅時候,重周不時見到啲好靚嘅當年西關小姐.(而家 ...

佢雖然係斷章取義,但陶生都有強姦民意之嫌。唔好忘記,魯迅筆下嘅孔乙己都係嗰個年代嘅產物,通常呢啲附庸風雅嘅先係大多數。叻人,幾時都係占少數。

發表於 2008-12-10 13:31:0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gboss 於 2008-12-10 12:53 發表 佢雖然係斷章取義,但陶生都有強姦民意之嫌。唔好忘記,魯迅筆下嘅孔乙己都係嗰個年代嘅產物,通常呢啲附庸風雅嘅先係大多數。叻人,幾時都係占少數。 ...


孔乙己起碼有「風雅」可以畀佢附庸下囉~同埋起碼佢哋有附庸風雅嘅心啊……

如果多數都係叻人,即係唔係叻人喇……

呢家嘢應該按比例嚟計……
發表於 2008-12-10 13:43:2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思覺失調 於 2008-12-10 13:31 發表 孔乙己起碼有「風雅」可以畀佢附庸下囉~同埋起碼佢哋有附庸風雅嘅心啊……如果多數都係叻人,即係唔係叻人喇……呢家嘢應該按比例嚟計……

所以我好討厭擴招,一擴招,就好多人以為自己係叻人,唔擴招,又舒緩唔到就業壓力,真係《問題天天都多》。

 樓主| 發表於 2008-12-10 18:31:14 | 顯示全部樓層

再續姊妹篇《民國煙雲》

民國煙雲


  民國時代,男人時興拍半身照,相中人往往用髮乳把頭髮往後梳得一絲不苟,露出一張臉的在清臞輪廓,在黑白的影像中顯得格外冷峻。

  照片背面往往有一行鋼筆字:寫着攝於何時何地,落款通常是自己的字號,對,那時候的人還有「字」,譬如蔣介石,其實名「中正」,「介石」是他的字,送一張半身照給部下,有「蔣中正贈」的楷書題款,意思就是:我把心交給你了,徐蚌會戰這一役,拜託你給我死守。

  民國時代男子,仿佛已經預見了未來不屬於他們,一個個名字似乎都經過用心良苦的經營,氣象恢宏,為一個時代寫下終點:潘天壽、齊如山、林風眠、邵洵美、龍榆生……連張愛玲撇掉的那個小男人,胡蘭成,三個字也那樣的俊雅倜儻。

  譬如錢鍾書從牛津寄回的一張照片,戴着黑框眼鏡,眉頭深鎖,一個人呆站着,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樣子,敎那個身在遠方的心上人看了,思念之餘,還多了幾分憐愛,忍不住把照片放在手心裏細細摩娑:你到底有甚麼心事?

  心事當然是有的,那個時候,滄海之闊,輪舟之奇,隻身一人在外讀書,遠在天涯,既無手機,也無MSN,不能上網用視像通話,大西洋、太平洋,到處是連天烽火,一封信寄出去十天半月也沒有回音,心裏滿是淒楚與惶然:山河破碎,彼此之間的聯繫有如游絲,遙遙放出去,誰知道那條絲線何時會中斷。

  民國時代的男人,有才情的知識分子都飄逸如一隻風箏,的確沒有幾個笑臉的。看他們的照片,一襲長衫往往洗得發白,體形也看似弱不禁風,臉上是木訥的表情,絕沒有適合現代女性胃口的那種「性感」,民國時代的女人對於她們的男伴,似乎也沒有性的要求:寫一首詩,填一闋詞,「春日早起摘花戴,寒夜挑燈把謎猜」,比較注重談情。

  在一個亂世,領悟到人生如蜉蝣,或會覺得除了情以外,別無值得珍重牽念者,也容易念舊:舊情人的一張照片、一枚懷錶、一小瓶香水和幾紮書信,避難、流荒、就算永遠都不再回來,也都帶在身邊,那時,許多像潘玉良那樣的男女,到了異鄉,隨身往往就有這樣一隻皮篋:箱子打開來可以是空蕩蕩的,沒有一罐罐的化妝品、護膚品,也沒有甚麼PS2、iPod或Blackberry,但是幾樣故人的舊物,已經裝滿了半生。

  這就是令人悵然神往的民國──京華故夢,滬上雲煙,民國是一個多麼熱鬧的聞人世代,江湖軼事,梨園耳語,小道消息的主角是吳四寶的姨太太和杜月笙的把兄弟,連八卦都那麼帶着一絲文化的傳奇。那個時代過去了,經歷了六十年的斷裂,叫現代的明星,在臉上不論如何塗脂補粉,八千里路雲和月,都召喚不回來。
遊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隱藏內容請回復
發表於 2008-12-10 20:37:55 | 顯示全部樓層

上傳上論壇:

遊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隱藏內容請回復

 

 

 

[ 本帖最後由 馬萬千 於 2008-12-10 20:40 編輯 ]
發表於 2008-12-10 21:08:45 | 顯示全部樓層
知識分子,讀如識分子更合適。
發表於 2008-12-10 22:2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西關婆婆接受民國嘅教育,舉手投足之間都展現其年代嘅優雅,自信同涵養。。。49年之後受教育嘅人冇將大躍進文革時期嘅潑婦駡街等意識形態順延都經已萬幸 仲邊度有得比較

 

 

陶生其實內裏好中國 

 

 

我同陶生睇法一樣   真正嘅c國已在大中華民國39年 亡了

[ 本帖最後由 vincent10 於 2008-12-10 22:32 編輯 ]
發表於 2008-12-21 18:11:02 | 顯示全部樓層
聽埋另外嗰個先講
發表於 2008-12-21 19:03:1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vincent10 於 2008-12-21 18:11 發表 聽埋另外嗰個先講


你有乜新發現?
發表於 2008-12-21 21:01:46 | 顯示全部樓層
咩發現?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4-26 01:45 , Processed in 0.0743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