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三女生由于考试成绩「只」得八十几分,自觉未如理想,上吊自缢;香港股市急挫,不少「大学股神」纷纷应声下马,连理大校长潘宗光亦撰文「心痛」一群没有目标、方向,只管炒卖的大学生;最后,为数不少的新闻持续揭发「十二岁妈妈」、「十三岁吸毒」、「高考生卖『老番』Past Paper」…瞬眼一看,以上各宗似乎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香港新闻,可是,当中的共通点是当中的主人翁都是八十年代起出生的新生代,亦即是台湾所称的「草莓族」。
深受功利主义的熏陶
所谓「草莓族」是指这群青少年在温室培育成长、貌美鲜嫩、但一就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新一代。究竟是甚么原因令后八十年代会如此不堪呢?我想这莫过于过份的功利主义。当今社会上,由政府、私人机构以至市民百姓都讲求功利效益。政府会因为经济发展的关系,将文化建筑视若无睹;「发展才是硬道理」,可是「发展」是甚么?除了物质之外,多元价值观的发展都是不可缺,我们短视的政府除了物质的发展外,就只懂以直线思考,「二分」社会经济政治,意见不合即是「反对」,又将支持保育、民主、自由等价值观的人士视为「搞对抗」。此外,私人机构将工作服务外判,以节省成本,但缺乏监管,令拖薪欠薪问题严重。新一代的父母要小朋友学这个,学那个,目的未必是要子女增进个人识见,而是作为入读所谓名校的入场券。这些例子都是「草莓族」看着我们的长辈、社会精英的处事方式与思维,深深烙印,致令他们深受社会主流功利主义的熏陶,认为只要为了经济利益,其它的都可以put aside,对价值观、道德等概念模糊,不懂得分辨是非对错,不懂得多元思考,只能随社会主流去想,去做。实不相瞒,我自己亦是「草莓族」中较年长的一群,脱离大学的校园生活,初次踏入社会,半年已过,令我上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一课。入大学前,长辈、师长和社会间的压力都灌输着「要入著名的大学,读甚么不要紧」或是「入甚么大学不要紧,最紧要读酒店或工商管理,不愁没有出路」,似乎出路比一切都重要,兴趣或理想只可以是天空中的星星,望一望便可,千万不要试着要将它摘下,这就是社会对「草莓族」的教导。
要从多角度认知事物
我庆幸在大学能够修读社会科学,培养出多元思维、批判思考,将我从被社会洪流淹没的边缘挽救过来。社会就是一头大象,我们不能掩着眼摸着象鼻,说大象是这样子的,也不能掩着眼摸着象牙,说大象是这样子的。我们要清楚认知一头大象必须从多角度着眼,否则只是瞎子摸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草莓族」固然要重新思考当今青年的定位,我们是否只有毒品、成绩、金钱或是一时的性快感就满足呢?甚么是责任呢?甚么是价值观呢?甚么是理想呢?此外,当权者以及社会贤达都请再三思你们的言行,会为我们「草莓族」带来甚么恶果。
张家杰 自由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