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366|回復: 13

[掌故傳聞] 清朝  羊城八景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8-27 02:16: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城里城外

根据乾隆《广州府志》,清代羊城八景为:粤秀连峰、琶洲砥柱、五仙霞洞、孤兀禺山、镇海层楼、浮丘丹井、西樵云瀑、东海鱼珠。

这八景的地点是城内、城边、城外皆有,而且把远在百余里外的西樵山也拉进羊城八景来。

 樓主| 發表於 2007-8-27 02: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粤秀连峰

地点:越秀山

美景:粤秀连峰指越秀山一带的峰峦。越秀山在元代已开发。有“粤台秋月”一景。到明代则有两景,即“越秀松涛”和“象山樵歌”。清代更成片开发,称为“粤秀连峰”。

现状:今天越秀公园是广州最主要的悠闲游览地之一,遍布的人造景点,构成了另一种风光。

 樓主| 發表於 2007-8-27 02:20:42 | 顯示全部樓層

琶洲砥柱

地点:今广州市郊东南、新港东路北侧之琶洲村。

美景:琶洲是琵琶洲的简称,“砥柱”意为“中流砥柱”,是对琶洲塔的形容。当年此景既指洲岗及塔,亦指登塔览胜。

清代以前,琵琶洲并非今天这样与陆地相连成片,而是珠江中的一个江心洲渚,因为“形似琵琶”故称琵琶洲。灵秀的琵琶洲上,有座琵琶塔屹立于烟波之上;登塔远眺,可看南北,只见“潮平两岸阔”;望东西,是“月涌大江流”,从远处遥望此塔,即成江心“中流砥柱”。

清前期岭南著名诗人、学者罗天尺的《珠江竹枝词》有“琶洲塔口月初低,雁翅城头又夕晖”之句。

现状:琵琶洲已与南岸陆地连成一片。原来的江心洲便成了平原田野上的山冈,冈上之古塔自然也就无所谓“砥柱”了。现在登上塔顶,环顾一周,塔西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而塔北距珠江已达六百余米之遥。

 樓主| 發表於 2007-8-27 02:27:2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仙霞洞

地点:五仙观,在今广州市惠福西路。

美景:“五仙”便是指五仙观。观处闹市之中,面积虽不大,但通明阁、三元殿等各有胜景,所谓“人间自觉无闲地,城里谁知有洞天”。全观坐北向南,依山构建。清嘉庆《羊城古钞》卷首附有“五仙霞洞”图,把当年的整个广州城画得如蓬莱仙岛一般,而这五仙古观更是雄踞城中坡山高地之上,四周“仙气”腾腾。

现状:五仙观刚刚修葺一新,对外开放。

 樓主| 發表於 2007-8-27 02:30:59 | 顯示全部樓層

孤兀禺山

地点:今中山四路禺山书院一带。

美景:当时为城内最高地,清代在此有禺山书院,西侧为藩府所在。按清嘉道年间阮元修《广东通志》载,这里还有关帝庙,故为游人集中地点。加上这里林木繁多,明代已是“其上多松柏”(明朝黄佐修《广东通志》)。清代称为高坡。城隍庙亦建于此。向称“禺山”。《羊城古钞》卷首有木刻“孤兀禺山”图,把这小岗丘画得猛然耸起在城中,有云雾在四周飘荡。但是今人也有认为禺山在南汉时已被凿平,到清代则早已成历史陈迹,所谓“孤兀禺山”不过徒托空名而已。

现状:今天的高坡一带,早已全是街道楼房,关帝庙没有了,禺山书院没有了,只剩下城隍庙一个空壳(外城与屋顶,在今忠佑大街)。

 樓主| 發表於 2007-8-27 02:35:48 | 顯示全部樓層

镇海层楼

地点:越秀公园内

美景:镇海楼建于观音山,在广州成为现代城市之前,它一直是最高的建筑物,所谓“楼冠全城”,建成后就成为人们登临览胜,遥赏珠江白云景色的好去处。正如后人所撰名联:“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共沉山。”

现状:今天镇海层楼在越秀公园内,现为广州博物馆。

 樓主| 發表於 2007-8-27 02:45:18 | 顯示全部樓層

浮丘丹井

地点:今广州中山七路东段。

美景:浮丘得名是丘浮于水中。它本是广州城西珠江中的一座石岛,由白垩纪红色砾岩和粉砂岩构成;形如浮于水面的小丘。广州城西的这座浮于江中的小岛,因其烟波浩渺,云霞变幻,迷茫缥缈的景象引发了文人骚客幻觉般的遐思,以至把那个大概诞生于黄河流域的骑鹤升天的神仙浮丘公请来了,《南海百咏》说浮丘山“为神仙窟无疑”。

从宋代到明代,浮丘石上曾修筑过不少亭台楼阁,朱明观、挹袖轩、白云堂、吹笙亭、大雅堂、紫烟楼、晚沐轩……在山上山下栽植了荔枝、梅、竹等各种花卉植物,使这座小石山丘成了一个游赏胜地。赵志皋聚集了广州当时的诗人文士,在那里开创了“浮丘诗社”。万历二十九年(1601),督税太监李凤“复辟地创庙宇,改为广仁观,贮道藏十二函。计幅员三十余庙”(《羊城古钞》)。万历进士、晚明著名岭南诗人区大相曾有诗描述当年的景象:“此丘往时在海中,三山烟雾晴蒙蒙。今日丘林带城郭,惟余海月一片挂长松。”

现状:今中山七路东段,东距西门口约250米,其北端入将军里,南端至李家园。

 樓主| 發表於 2007-8-27 02:49:41 | 顯示全部樓層

西樵云瀑

地点:南海西樵山,该地距广州六十多公里,把它归入“羊城八景”是有点勉强的。

美景:“南粤名山数二樵”,东樵为罗浮,西樵即此山。相传是因山上多树可采樵而得名樵山的。山中景色以“云瀑”著称。

西樵诸峰山体为坚硬粗面岩所构成,多裂隙,故易形成流泉飞瀑。一说有三十二泉瀑,一说有二十八处瀑布。其中白云洞中的“飞流千尺”最为闻名遐迩,简称为“云瀑”。瀑布冲下,侵蚀成为深潭,即“白云洞”。

现状:现存。

 樓主| 發表於 2007-8-27 03: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东海鱼珠

地点:珠江黄埔段,今长洲对出之珠江东面河段。

美景:“鱼珠”是指该处江中一块露出水面的礁石,清代时,此石位于珠江中,四面环水,随着水涨水落而时隐时现,因日夜被波涛冲刷,致圆净如珠,俗称“鱼珠石”。清代时鱼珠石所在的那段珠江要比今天阔得多,时人称之为“海”,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返照之时,辽阔的珠水映着空中彩霞,金麟万点,瑞气峥嵘;江中鱼珠石浮沉波际,闪烁其间,一派烟波浩渺的璀璨气象,便构成此“东海鱼珠”之景。

现状:由于珠江水道冲积,鱼珠石早已与北岸相连,成为黄埔港陆地,石被埋于地下,此景不再。

  

發表於 2007-8-27 10:04:51 | 顯示全部樓層

支持,

撐撐!

寫得好詳細阿

發表於 2007-8-29 03:56:27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下是引用卢总在2007-8-26 18:49:41的發言:

地点:南海西樵山,该地距广州六十多公里,把它归入“羊城八景”是有点勉强的。

美景:“南粤名山数二樵”,东樵为罗浮,西樵即此山。相传是因山上多树可采樵而得名樵山的。山中景色以“云瀑”著称。

西樵诸峰山体为坚硬粗面岩所构成,多裂隙,故易形成流泉飞瀑。一说有三十二泉瀑,一说有二十八处瀑布。其中白云洞中的“飞流千尺”最为闻名遐迩,简称为“云瀑”。瀑布冲下,侵蚀成为深潭,即“白云洞”。

现状:现存。

一啲都唔勉強!番禺同南海歷嚟係廣州最重要最緊密嘅兩個附廓縣!唔單止西樵山有理由入選!番禺嘅蓮花山一樣可以入選!

發表於 2007-8-29 04:01:21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下是引用卢总在2007-8-26 18:35:48的發言:
地点:越秀公园内

美景:镇海楼建于观音山,在广州成为现代城市之前,它一直是最高的建筑物,所谓“楼冠全城”,建成后就成为人们登临览胜,遥赏珠江白云景色的好去处。正如后人所撰名联:“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共沉山。”

现状:今天镇海层楼在越秀公园内,现为广州博物馆。

五層樓連同五羊石像而咖經已成咗廣州嘅代表標誌!就好似大三巴牌坊之於馬交。
發表於 2007-8-29 04:02:50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下是引用卢总在2007-8-26 18:30:59的發言:

地点:今中山四路禺山书院一带。

美景:当时为城内最高地,清代在此有禺山书院,西侧为藩府所在。按清嘉道年间阮元修《广东通志》载,这里还有关帝庙,故为游人集中地点。加上这里林木繁多,明代已是“其上多松柏”(明朝黄佐修《广东通志》)。清代称为高坡。城隍庙亦建于此。向称“禺山”。《羊城古钞》卷首有木刻“孤兀禺山”图,把这小岗丘画得猛然耸起在城中,有云雾在四周飘荡。但是今人也有认为禺山在南汉时已被凿平,到清代则早已成历史陈迹,所谓“孤兀禺山”不过徒托空名而已。

现状:今天的高坡一带,早已全是街道楼房,关帝庙没有了,禺山书院没有了,只剩下城隍庙一个空壳(外城与屋顶,在今忠佑大街)。

仲剩低一條禺山路
發表於 2007-9-4 21:42:38 | 顯示全部樓層

卢总,你好嘢噃。

呵呵。

支持吓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0-18 15:09 , Processed in 0.07081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