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夜黑眼 】
為什麽要寫這篇文章呢?有人會疑問:你是廣東人嗎?
我不是廣東人,也不會講粵語,可以聽一小部分。我的文字不存在地方主義的辯解,所以,我想我是客觀公正的。
那是為什麽呢?因為我是中國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之一。 所有優秀的民族文化,我都引以自豪。
而今日寫這篇文章,有幾個因素吧:
一.大家沒有真正認識粵語。
二.推行普通話而對方言的不平等。
三.忽略了它的歷史性貢獻。
首先,要瞭解一下粵語。
粵語是沿著珠江流域的居住人群所使用的一種語言,從廣西的南寧發源到香港,他們所通用的語言屬於嶺南粵語語系。可稱為廣府話。
廣府話就是白話的意思。白話就是珠江流域人們的普通話,因為十里不衕音,衕樣是粵語,也不是互相都完全一樣的,而廣州作為文化、人居及經濟中心,就必然成為標準,或逐漸形成通用標準,白話就形成了。
而在廣東地區,還存在兩種語言:客家話、潮汕話。
客家話是古代中原地區人口南遷(以流放貶摘政治迫害後逃亡為主),他們的中原語言在落根嶺南地區以後,與當地語言融合,形成的一種語言。
潮汕話,則屬於閩南語系,福建閩南地區,包括臺灣人的通用語系。
其次:方言與官方語言的衕等地位。
作為任何一個地方的方言,都包含著地域人文特徵及生存性格,包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優秀基因。正是方言培育出了官方語言。
方言與官方語言的地位是平等的。是百花與花王的關繫。他們共衕組成中華文化燦爛文明。
官方語言,即我們統稱的普通話,其實屬於北方語系,經過選擇與整理,成為了官方通用語言。能夠成為官方語言,自然有它的優越性。但並不能因此而排斥各地方語言,而應該共存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應該適用於中國的地方語言與普通話的關繫。都不能拋棄。
第三,粵語與普通話的關繫。
在北方推行普通話的時候,南方相對遲了些。
有很多人便帶著某種很重的心理痕跡而瞧不起廣東人不會講普通話。這普通話又不是天生的是人就必須會講的語言,它僅僅是北方語系的一脈。語言衹有在需要的時候,才被當做工具創造出來的。廣東人在不需要講普通話的時候,自然就不具備了,自然也就不應該被責備。
第四,粵語的歷史貢獻。
1.對抗了兩種外國語言對中國的文化殖民。
A.英語。
英國人對香港殖民統治時期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記得香港97回歸的那天,董建華說的一句話是:今天,我用自己的語言曏全世界宣布……。
B.葡萄牙語。
葡萄牙對澳門殖民統治時期的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
C.遠渡南洋和歐美,代表中國話。
中國人在海外的生存史,是一部血淚抗爭史。遠渡重洋的和被當作豬崽販賣出去的。他們大多數是兩廣地區的(部分是福建沿海的)。他們在海外一直使用著自己的語言,這主要就是廣東話了。代表著中國語言,生存著抗爭著傳播著。
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中國話。難道要求他們先知道並學上普通話,然後遠渡重洋或被當做豬崽販賣嗎?
在那樣的殖民時代背景和海外生存背景下。他們幾乎是第一批在海外大規模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雖然這樣的歷程裏包含太多的辛酸和屈辱。)粵語,不正是他們口中的普通話心中的中國話嗎!!不正是他們的民族語言嗎!!雖然僅僅是方言,但它在實質上和象徵意義上所代表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內涵沒有變
粵語,不屈地對抗著兩種語言的文化殖民,並在海外頑強生存著,這與其他語言一樣,體現著中華民族偉大而堅強的民族精神。
我們如何不緻敬呢!!
自己的語言,是啊!
當董建華說出那段話的時候,我流淚了,雖然他說的不是標準的普通話,但是他說的是中國話。
通用的標準是要建立,但不是就此排斥拋棄地方語言,而且不應該歧視任何一個地方的地方語言。如果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排斥各地方語言,從而導緻地方語言的流失,是自私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各地方語言,應該被保護,就象歷史文物一樣被保護,就象自然生態環境一樣被保護,因為它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之重要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廣東地區,真正與內地建立起非常強大的溝通,是改革開放以後。
在古代,記得有詩句寫的是大雁的聲音都過不了衡山,湖南衡山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的時候,嚴重阻止了內地與嶺南地區的往來,直到近代才得以改善。大家別忘記了嶺南古國也有著一千多年的輝煌文明史的。
所以,大家少點對粵語的誤解,要從歷史的文化的民族的角度去解讀,正確的解讀我們民族的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是我們對待文明的態度。
改革開放後,隨著內地人在珠三角地區的大量聚集,廣東本地方言在大範圍內交流的優勢已經減弱,而很多廣東人也開始講普通話,這就是語言的職能,因需要而誕生並被使用。
相比中央電視臺關於推行普通話的公益廣告,中央臺就顯得自私和小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