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958|回復: 16

[趣事趣物] 漢藏語筆記隨想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8-25 08:3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0-8-25 08:44 編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8329006/answer/780994967
大家知道的语言里有哪些奇怪的语法?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8329006/answer/139130534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8329006/answer/137508483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5215866/answer/1330568882
单从语言学的角度,你认为嘉绒语和普米语究竟归入羌语支还是藏语支更合适,为什么? - 知乎

上面文章提到藏緬語普遍有子 / 仔。白話的近指ni聽支忽人說亦可能是來自藏緬語。佢渠是何gar,都是藏緬語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981621
文言文到底脱胎于一种什么汉语 - 知乎

这个是我疑惑很久的一个问题。

从我看了各种宋代话本之后(《水浒传》等的前身),那满篇的「俺」「俺们」「我们」「咱」「了」「着」就让我惊讶于宋朝人讲话已经和现代人如此之像。而他们的口语,跟课本上的文言文真的已经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从那之后我就很不相信古人讲话是「像文言文那样」了,最起码,唐朝的时候,汉语算是宋朝汉语前身,然而宋朝白话的整个特征,唐朝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却仅仅只有敦煌的某些「佛经变文」提供了一些线索,比如变文里出现了「我每」(我们)

真的就是如胡适所说,中国人在很长的时间里,除了民间诗歌以外,写东西都要先翻译一遍。

确定了中国有长期的「言文分离」历史,就会面临一个新问题:文体本身是脱胎于语言的,文言文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文法,他肯定也脱胎于某个时期的汉语,那么,文言文脱胎于什么时期的汉语?什么时期的汉语会是文言文这个样子?

基本上对于标准的文言文有一个共识,就是他是以四书五经,尤其是四书为典范的,后期《史记》《汉书》完善了这个文体。所以大致上似乎可以说,文言文的断代,是可以上推至先秦的,具体来说就是战国时期。

所以我很长一段时间,以为战国时期人们讲话就是文言文那个样子。

这个设想再度遭到质疑、推翻,是在了解了日本的「伪中国语」(变体汉文)之后。这个「伪中国语」就是把日语所有的虚词省略,只留下实词的一种呈现,比如「貴方は明日何処に行きます」省略成「貴方明日何処行」,经过这种省略,充满了浓浓的「文言风味」,所以我开始在想,是不是先秦的文言文,也是来自于这样的省略。

这种质疑是很有道理的,从「分析-综合」的这个类型角度来说,文言文的分析化程度太高,虚词占比过低,在世界上没有任何真实的语言是这么怪异的。这种分析化程度,甚至让不少人误以为古汉语曾经在达到了分析程度的顶峰之后,分析程度又开始降低了,增添了一大堆「把、将、被、着、了、过」等助词介词。

文言文分析化程度过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因为汉语所有的方言分析程度都差不多,而且离文言文都差别很远。不说汉语,东亚跟汉语一个类型的语言,如白语、苗语、壮语、泰语、越南语,跟汉语方言都是同样的情况,没有文言文那样的真实语言存在,甚至可以肯定的说,历史上应该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所以似乎可以认为,文言文确实是省掉了一大部分的助词介词,我当时为这种「省略」找了个不错的理由:因为华夏辽阔,省掉虚词容易让更多人看懂。但文言文其实仍有一批助词介词没有删掉,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只是觉得大概这有某种取舍。

最近看了这个答案:把汉藏同源词用汉字写出,藏语文章会是什么样子? - 汉语 - 知乎,我突然就明白了,文言文如此简洁,不是因为对分析语的虚词进行了取舍,而是因为当时的汉语本就是一种词缀繁多的屈折语,文言文所做的,只不过是把所有的词根全部写出来。

文言文当中最简洁、虚词最少的,是最古老、最古奥难懂的《尚书》。所以这个问题出在哪就很明显了(商代已有毛笔、朱砂,不存在刻字费劲、故意简省的问题)。

一个字在文言文里有那么多用法,真相其实是,用表音文来写就全都是各种变形。文言文的语序经常出现变化,因为他在现实中是有词缀的,所以没关系。这也是屈折语的一大特征,屈折越发达,语序就越不定,拉丁语、俄语就是这样的。

这个其实 英语-德语 是一对现存的活例,德语很多用词缀表达的功能,在英语里换成了一堆介词、助词、固定句型。这就是屈折体系逐渐崩溃、走向分析化的一般过程。从汉藏语系来看,跟汉语关系密切的古老语言,如古藏语、嘉绒语、北羌语,都有着无比发达的词缀系统。

汉语很显然也经历了屈折体系的崩溃,但整个过程完全没有任何的记录。汉代之后,精英阶层继承了战国时期的文体,并将其完善,被历朝历代的中国精英持续传承,成为了中国古代最为主流的文体。

由于汉语屈折体系的崩溃缺乏记录,我们只能去寻找线索了。目前我的2个想法是,

1、汉代开始全面流行五言诗歌,并长盛不衰,应该是屈折体系崩溃的一个标志。因为词缀崩溃、转化为「虚词」,地位上升,在诗歌中也要开始挤占字位,四言很显然就不够用了,只好让位给五言。

2、上古汉语的 -s、-ʔ 承担大量语法功能,由于这俩刚好是去声、上声的来源,所以-s、-ʔ的崩溃和声调的确立应该是同步的,都是汉语屈折体系全面崩溃的重要一环。这个通过各种对音,是可以断代的,基本上不会晚于后汉三国。


汉字还真的是,从一开始就完全忽略词形变化,一点想要表现他的意思都没有。这个特性造成了,越是上古,词缀性越强,字越少(如《尚书》有大量3-4个字的句子)。战国时代比起商代,句子已经加长了,虚词增加,分析性在逐渐增加,词缀性在逐渐减弱。

如果不是《切韵》记载了那么多的多音字,现代人根本「对上古汉语的强大变形一无所知」。切韵时代都6世纪了,而且屈折体系已经崩溃很久,传到6世纪的「变形」,我估计10%都不到。进一步到今天,应该1%都不到了,今天的多音字还有一大部分是文白异读。

表音文和表意文就是这样,表音文能够忠实反映词形变化,但汉字能让人看懂2000多年前的词根。虽然汉字省去词形变化,使得文言文偏离自然语言、到处都是一字多用,但中国人读《史记》还是比意大利人读Historiae要容易几倍都不止。
编辑于 02-25

註,今我來思之類詩經四字一句,唐詩很多五字、七字,宋詞(如李後主)字數很多

大切韻有三種切法,都能對應藏語

尚書有虛詞,傳聞尚書好多侗泰語詞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058144
嘉戎语有文字吗?能用藏语或者汉语写出来吗?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062040
既然有汉藏语系一说,那么汉语和藏语有共用的词汇吗? - 知乎
 樓主| 發表於 2020-9-5 03:40:37 | 顯示全部樓層
梵語 शाक्यमुनि Śākyamuni 對應释迦牟尼,釋=seʔk / ʂʐ


施隻切 釋小韻,梗開三入昔書ɕjak,捨也解也散也消也廢也服也又姓施隻切十六

對應詩經韻腳鐸部 -ag
 樓主| 發表於 2020-9-19 01:48:2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0-9-22 22:24 編輯

枝—格—隔—支—各—肢—胳

本義是樹枝(枝格);引申為人的肢體(肢胳);以及分離(各隔支):各個人,支系,隔開


枝格相交

格=krag

枝=ke:krag ——> kra ——> kja ——> kjze ——> kje ——> ke

皆街孩鞋(南方方言為-ai,官話為-ie):-ai ——> -ia ——> -ie


粵語白話之ke o既是箇,箇是歌部kar:
kar ——> kai
kar ——> kra ——> kia ——> ke
kar ——> kɑ(歌部-ar合音,合為單元音) ——> ko(個箇)

箇中原因
箇中道理
箇中滋味
箇中因由
箇中翹楚

該個(箇箇)、該部手機,四邑片指示代詞的近指khoi / kai即箇













交和搞,媾,似乎都是性交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148935/answer/141806768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6015753/answer/82596638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736514/answer/139613756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359754/answer/24874413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sWhdIg418
新聞掏寶 EP23 會考放榜 - YouTube
11:13,o既,非常明顯讀作kia

所有格北方我的筆,我之tɯ / tiə筆。南方我箇筆,我既筆,箇是個,歌部kar / kai,廣州多寫作噶kot,我噶(所有格我的),係噶(語氣詞,係架)
 樓主| 發表於 2020-9-19 14:44:4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0-9-19 16:11 編輯

古中原土著很可能是說孟高棉語的苗瑤人

現代漢語相對上古漢語及現代藏緬語,語序由SOV變為SVO,產生了聲調(上古漢語及現代藏緬語沒聲調),由屈折語變為孤立語和分析語(上古漢語及現代藏緬語高度屈折),多虛詞,用虛詞表示語法功能而不是屈折,聲調有辨義作用和語法功能,都是孟高棉語的特征

linxiao有篇知支文章是說詩經少虛詞,類似日文詩歌除去假名剩餘的漢字,現代漢語詩歌很多虛詞

古中原土語很可能類似孟高棉語,侗泰語,甚至就是孟高棉語。孟高棉語貢獻了語法,藏緬語貢獻了詞彙。虛詞如左右之類也可能來自侗泰語或孟高棉語

楚國公族熊姓來自河南,後逼於商人壓力遷往湖北。熊能互通假,即侗泰語之數詞nuung,一。侗泰語以O1b1-M95為核心,商語第一人稱予余la,台luu,朕luum都能在侗泰語中找到源頭 ra / phom。楚國和中原,楚語和商語,還有M95、M88及侗泰語之間似乎有某種聯繫,商代上層來自古東北,自然不可能說侗泰語,但商代平民有可能說侗泰語,平民人數多,上層人數少,商族上層被底層的語言所同化

商人自然不可能說漢藏語,但商代文獻少,在周代被從新演繹,被訂正過若干次,自然後世流傳的商代文獻多了不少漢藏成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347706
汉语演变成典型的屈折语或黏着语会是什么样?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143963
汉语的演化过程是从屈折语到孤立语的吗?它的语法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90162/answer/67819817
汉语是否曾是黏着语?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1670434/answer/1481086438
为什么现在还有一些人不相信古汉语存在过?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981621
文言文到底脱胎于一种什么汉语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364253/answer/198304813
语言可以做到无名词吗? - 知乎
 樓主| 發表於 2020-9-22 22:28:37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cuhk.edu.hk/ics/clrc/yue/11_mei_zu_lin.pdf
吳語贛語虛詞「箇」字三種用法的來源
梅祖麟
美國康奈爾大學

基本上箇係近乎萬能,有好多種語法功能。喺江西贛語,吳語,徽語,四邑方言中,經常出現箇。箇喺四邑片中出現既頻率高於廣府片,說明四邑片比廣府片更「贛」,有更多南朝通語的成份
 樓主| 發表於 2020-10-9 06:31: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1-3-23 05:21 編輯

二等家kra,三等居kja
二等夏gra,三等巨gja

疑母魚部三等開口魚ŋa,疑母魚部三等合口虞ŋa。吳語徽語閩語贛語等等「儂區」魚虞有別。客粵官魚虞合流

再配合吾ŋa,我ŋar

重唇音變為輕唇音pj- / pʰj- / bj- / pi- / pʰi- / bi-對應f- v-太奇葩

三等介音應該是之部主元音 -ɯ- 而不是 -j- 或 -i-。古代發音很後,之部主元音  -ɯ-  比  -j-  -i- 更後,更符合古代發音規律,也解釋了居巨魚虞,甚至我閩語gua粵語白話ŋo的圓唇性質,本身之部或物部文部就很易由-ɯ-轉入-u-,例如台山話物部文部都是-u-

重唇音三等擬為 pɯ- / pʰɯ- / bɯ-要合理很多,之部主元音有開口度低但仍輕微開口的性質,類似f- / v-。重唇音加齊齒呼很難發音。云母等於匣母群母三等,魚韻等於麻韻三等。云在粵語白話為wɐn,官話為yn。魚在粵語白話及官話皆為y。很早就發現粵語白話和官話同一類字的韻母有 -uan -yn -yen這幾種分別

虞于(魚)合口呼(圓唇)機制和云母類似,是發音部位太後滋生了一個合口呼介音,有圓唇傾向

貫穿川,官話皆為 -uan,粵語白話貫為 kun,穿川皆為tsʰyn

車有二讀:假開三平麻昌;遇開三平魚見。魚韻在吳語為 -io,四邑片台山話新會話為 -ui,白話為 -ɵy 或 -y

車的二讀可聯繫至PIE kwe-kwl-os,梵語chakra(卓羅查克拉),英語carousel(旋轉木馬,迴轉木馬)

連ran / ljen 山sran 仙sjen

實際連lien和仙sjen都曾經歷 lɯan / sɯan的階段,即連(開口三等lɯan / ljen)=巒(合口一等luan / 合口三等lyen),三等介音經歷由之部主元音變為 -j-  -i- 的前移現像,連及巒既可讀作 lɯan(後不圓唇,類似魚) 也可讀作 luan(後圓唇,類似虞) 甚至 lyen(前圓唇)

不少三等字來自二等,如仙是山中之人,三等仙來自二等連山,連甚至可以是一等ran,連橫跨一二三等ran rran lɯan ljen。語音上 r 不能直接變為 j ,中間要經過 ɯ 的階段

也呼應我之前提到圓圈環迴園元是ɢron,旋轉傳是sɢron。對應韓語,韓國元,韓圜是won

鮮虞 鮮于,虞和于的合口三等應該都是後起的

上古只有一二等,沒有三四等,也沒有開合口之別,有開口呼沒有合口呼齊齒呼撮口呼

三等的音值有咽化說,介音說,長短音說,三個理論都可由之部介音統一起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30683
一二四等與三等擬作元音長短對立和咽化各有什麼優缺點?



https://biopolyhedron.github.io/2016/02/25/middle-chinese-uvular/
論中古漢語見組一、二、四等字聲母爲小舌音 The 1st, 2nd, and 4th děng of K- group initials in Middle Chinese were uvular



現代漢語方言中,二等字家夏不圓唇,居巨圓唇。吾起碼上古音明顯不圓唇,但現代漢語方言歌部字我有時圓唇(例如gua / ŋo)。

魚虞吳,上古估計不圓唇,藏緬同源詞如藏語緬語不圓唇。吳徽閩贛魚不圓唇虞圓唇,魚虞有別。官客粵魚虞合流,皆圓唇

我在閩語中讀gua的機制:ŋar(歌部一等) ——> ŋra(魚部二等) ——> ŋɯa(魚部三等) ——> gua(魚部一等合口)


粵語白話的我是ŋo,-o可以視作圓唇音,機制可能類似閩語,也有可能只是簡單直接的 -a ——> -o

閩語的山汕都是suan / sua~,汕頭為SWATOW,當時疑惑了很久,為啥二等字會是 -u- ,和合口呼同音位,現在有答案了

還有歌部我ŋar,在吳語川語多為ŋa li(first person) na li(second person),其實即為ŋar / nar女爾汝你。機制為ŋar ——> ŋa rɯ ——> ŋa li(二等轉入三等同時r變成了l,之部變i);nar ——> na rɯ ——> na li。比較出名是粵語的我地佢地你地。語法作用是魚部吾女作主格,歌部我爾汝你作賓格所有格眾數謙稱己敬稱他人。值得注意的是,我地你地佢地,地也可解釋作之,即眾數和所有格互通,我地可以是我之。所有格「之」很可能是所有格歌部韻尾 -r 脫落再獨立成韻成音節,變成虛詞tɯ之。不知道和藏語所有格gi / gji的機制是否相似,廣韻之是三等字,藏語所有格gi / gji也是顎化音,這點就很相似了


龍dragon對應怒羅權 da ra gon,權是三等字

權娜拉 ɢwon na ra kwon na-ra

乾有一等三等異讀,一等干kan / karn,三等gran / gjen:gran ——> gɯan ——> gjen

以上解釋了三等的介音是之部主元音


乾gran——rgja——rgjal——rɢyalrong——royal——regent——regal——réal


吳/虞——蘇/穌——魚——魯——國/域/或——尼倫



上古傳說商末泰伯奔吳,吳國地望是江蘇省。江蘇古乃魚米之鄉,古字作穌。吳語即為蘇浙語言。楚霸王項羽之妃嬪名為虞姬

吳=虞=ŋa=魚

蘇穌=sŋa ——> sa

又聯繫到魯國ro。苗瑤語魚是pla,p-是詞頭,詞根是la(閩語似乎也有這種詞頭)。魯ro除了是ŋa魚外,還是圓圈國ɢron。國即域或,國kuok,或ɢuog,域普通話是y,粵語白話weʔk

阿爾泰—東夷語國或部落,蒙古語是尼倫,來自國域或及圓圈。日語是no,如日本古國或古部落狗奴=kono,倭奴委奴=wano,倭委是歌部 -ar,因此也可拉丁化為warno。韓語國是nara

魯可能來自魚,也可能來自圓/圈、國/域/或。奇怪的是羅布泊雙魚玉佩彭加木,以及道家太極圓黑身白眼及白身黑眼兩條魚,似乎說明魚和圓也有某種關係
 樓主| 發表於 2020-10-9 14:53:15 | 顯示全部樓層
應該是元音的鬆緊對立,參考國風大雅的說法


一等  <——>  二三四等
開口呼  <——>  合口呼(可能再包括齊齒呼撮口呼)
平聲  <——>  上去入
陰聲韻尾  <——>  入聲韻尾(可能還包括陽聲韻尾)
開音節  <——>  閉音節
日語音讀舒音  <——>  音讀促音
鬆元音(類似長元音)  <——>  緊元音(類似短元音)
清聲母陰聲調  <——>  濁聲母陽聲調


魚和武在緬語中的緊元音應該也是此來源,甚至可能還包括清濁聲母,陰陽聲調,如廣韻切韻體系四聲裂為八調,平上去入聲各配陰陽調。魚虞ŋa即為陽平

dmag武 ——> 緬語 meʔ緊;漢語 maʔ陽上

再參考 日njit緊陽入  <——>  尼瑪爾瑪日母日媽 nyi-ma / nji-ma鬆,丟失韻尾








從虞支兩韻「特字」看粵方言跟古江東方言的聯繫 -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中世韓國漢字音魚虞韻層次析論 - UW Blogs Network

析論越南漢字音魚虞分韻的歷史層次 -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中世韓國漢字音魚虞韻層次析論
李繼征 隋雨竹

(韓國水原大學校 國際大學)
目次
1. 導言
2. 文獻概述
3. 層次析論
3.1 魚韻
3.2 虞韻
4. 結語


1. 導言

『顏氏家訓·音辭篇』中顏之推提及「北人以庶為戍,以如為儒」,「北人之音,多以舉莒為矩」,陸法言亦於『切韻·序』指出「支脂魚虞,共為不韻」。與此二說相符,現代漢語方言中,中古遇攝三等魚虞韻字雖常呈現為混同狀,但部分南部方言中二韻仍呈現出不相混的明顯區別。





三等開口魚ŋɯa;三等合口虞ŋua
支部 -e 鬆元音,舒;脂部 -er 緊元音,促
閩語歌部我是gua,緊元音,促









歌部字[《皆街孩鞋》]:南方方言為 -ai 鬆元音,舒聲;官話為 -ie 緊元音,促聲

魚:吳語為 ŋio 開口三等陽平,緊元音,促聲;台山話為 ŋui 開口一等陽平,鬆元音,舒聲。台山話 ŋui 沒有介音,都是元音,因此是開口呼一等

甚至可類推至 台山話 佢渠 kʰui 開口一等,鬆元音,舒聲












https://tieba.baidu.com/p/1223222838
上古音研究
 樓主| 發表於 2020-10-9 22:08:4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1-3-23 05:29 編輯

曉母 h- / x- 來自 送氣清小舌塞音 qʰ- ,群匣云是 g- 甚至 濁不送氣小舌塞音 ɢ- 。云母多合口是因為發音部位太後增生合口呼介音 -u-

可敦 可孫 哈騰 對音 qatun ,古為閼氏,匈奴單于的夫人。再聯繫到撐犁​孤塗單于tar qʰa,胡,匈奴 hun / qʰuno,可汗qʰan,大汗 / 打兒漢 / 達爾罕 dar qʰan

月氏禺支就唔清楚

嗚呼哀哉,嗚呼=a qʰa=阿哈

我喺呢度,我於呢度,喺=於=qʰa


達干=答剌罕=dar qʰan

烏孫=a sɯn=阿史那ashina

烏=鴉=a,烏色的鴉,即黑
 樓主| 發表於 2020-10-9 22:38:32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30683/answer/582078449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30683/answer/58063734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30683/answer/629620047
一二四等與三等擬作元音長短對立和咽化各有什麼優缺點? - 知乎




書面拼寫的古緬文,現代緬語,現代彝語,吾和魚都有分別,兩者都是疑母魚部平聲,分別在於中古韻書分列一三等,但上古是沒有介音的,所以上古兩者到底有甚麼分別?

主要是幾種解釋:

●介音說
●咽化說
●長短音說(包括音拍間隔)


吳語魚 ŋio 支持介音說。台山話 ŋui 就很奇怪了,反而類似緬彝語。古緬文,緬語,彝語,完全看不出有介音的痕跡,有力地支持了上古無介音論(只有一二等,一等無介音,二等 -r- 介音,但藏緬彝語通常 r- 是詞頭,前綴,不是中綴)

再參考虞吳蘇


【魚】遇開三平魚疑
【虞】遇合三平虞疑
【吳】遇開一平模疑
【蘇】遇開一平模心


魚是開口三等,虞是合口三等,吳蘇都是開口一等
 樓主| 發表於 2020-10-10 00:50: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1-3-23 05:22 編輯

台山話魚ŋui,第一人稱ŋoi(不清楚是歌部我還是魚部吾),貌似也形成某種對立

閩語第一人稱gua(不清楚是我還是吾),魚hi / hu(貌似原始形式是gu),貌似也形成某種對立

魚是三等,吾是一等,有可能是前a後ɑ(果攝 -uɑ- )的分別,魚是前a;吾是後ɑ,這個就解釋了魚部轉入三等的原因:因為發音部位前,易顎化或裂變為長元音。這個理論支持咽化說,產生介音是元音咽化的結果,前a後ɑ對立的結果

另一點值得注意,是古代北族部落對音多用虞和吾,沒見過用魚的,例如昆吾,鮮虞。吾一等開口,虞三等合口,應該只是後來的流變,虞和吾應是同一類後ɑ,魚是前a,虞的三等合口性質是後來增生

上古【魚ŋa】一組,是前a;【虞吾ŋɑ】同一組是後ɑ,後來虞增生了合口呼成為三等合口,ŋuɑ / ŋyo。所以魚虞對立確實古已有之,上古是前後對立(咽化說),中古是圓唇不圓唇對立(介音說,吳徽贛O1儂區),近古則是魚虞合流,都圓唇合口三等一起 y 了(沒差別,不形成對立,官粵客合流),閩語情況不清楚,不作討論

這樣就可以有兩個結論:

1. 鮮虞的虞對音應是ŋɑ或wɑ,昆吾類似

2. 魚部實際可以拆分,魚部是詩經韻腳,押韻狀況上前a後ɑ可互押韻,但實際音色不同。所謂魚部一路由後ɑ演變為前y是錯的,應該是魚部的一部份一路由前a演變為前y,實際吾在大部份現代漢語方言中不顎化也不前移,也沒有產生介音,如在粵語中吾是自鳴音 ŋ 或 m。吾ŋ很後,證明了其後ɑ來源;吾m是唇音,實際也證明了其後ɑ來源,因為太後而轉為唇音,類似虞ŋuɑ增生合口呼圓唇音

3. 鮮虞也可作鮮于,于是 qʰa / qa / ɢa / ɢwa 之類,不論其清濁或是否送氣或是否圓唇,可見也是一個很後的小舌塞音,不是魚前a,所以鮮虞鮮于互通,但不可作鮮魚,昆魚之類
 樓主| 發表於 2021-3-20 01: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1-3-20 01:36 編輯

kʰwai陽平(粵拼kwai4)表壞,其實係乖,乖僻、乖张偏执(濁群母,可參考 奇gar 衍生的 kʰe陽平 le陽平 / kʰeu陽平 leu陰平)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614764/answer/1788592838
为什么「乖」字古今意义是相反的? - 支忽

表好是 kwai陰平(粵拼gwai1),聲母陰陽對應,清濁互轉,詞義相反(可能和動詞的使動態有關)
 樓主| 發表於 2021-3-23 05:24: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1-3-25 15:57 編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734089/answer/1791489662
中国减少繁体字是一种损失吗? - 知乎

比如《项羽本纪》里,刘邦有句名言叫:
翁即翁,必欲烹翁,則幸分一杯羹

ŋa

ȵjag(三等魚部及三等鐸部)

nɯ(三等之部,應該來自njag或nar / nrar)

ŋar


四邑系人稱眾數,卬ŋɑŋ、若ȵjag、厥kjag

厥有三等物部三等月部 kʰjud / kʰjod
其也亦短也說文曰發石也又姓京兆人也漢賜衡山王妾厥氏居月切十九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480246
四邑粤语-新会话的用词用字 - 知乎
 樓主| 發表於 2021-4-16 09:36: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1-4-16 09:40 編輯

睇過篇論文,大概意思係,傳統認為粵語白話類似官話魚虞合流,但實際不然,白話有 儲 tsʰy / tsʰou 二讀(草錢),廚有 tsʰy / tsʰɵy二讀,鬚有 sɵy / sou二讀,句居作 kɵy,所以有魚虞合流 及 魚虞獨立兩個層次的混合
 樓主| 發表於 2021-6-19 19:32: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1-6-19 22:03 編輯

白話有所謂黑墨墨,黑孟孟hɐk mɐk mɐk / hɐk mɐŋ mɐŋ,應該是對應藏語的smag,黑 / 墨,黑暗,應該和無莫mag,盲maŋ,亡maŋ等同源,是使動用法 s- + mag,使之無,使之亡(使之不見),使之盲,即為黑 / 墨


爾雅釋詁

騖,務,昏,暋,強也。(註:昏ɦmɯg / hwɯn古字是昬,上民下日;騖務mou / mog / mɯg)

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

朕,余,躬,身也。

台,朕,賚,畀,卜,陽,予也。



四邑方言人稱

吾ŋo/卬ŋoŋ
女na爾nrar汝nja你nei ni/若niak
?/厥kiak / kiat

若的三等來自泥母,即若的古音可擬為nag。另可參考四邑方言指示代詞遠指neŋ / ne(如此看來,近指該 / 箇 kʰoi / kai可能和第一人稱我吾同源,遠指和女爾你汝同源,另可參考北方遠指那 / 內 na / nei)

重新整理後:

ŋa——ŋag卬;ŋar我;ŋan言

na——nag若;nar爾

ka——kag / kad厥;kar佢何(胡其)


-g是一個附加後綴表示變格,參考藏語及上古漢語,吾五語,語在古藏文中拼寫為ŋag

我ŋar可能也和ŋag有關( -r -g變格),吾則是ŋa,原形,無變格






一般认为,古藏语-r/-l/-n后+s,则变为-d,即:-rd/-ld/-nd;而-d+s或-n+s变成-s(一说变-ɦs). 中古汉语」去声寄予入声」的「祭夬废泰」只有去声,没有相匹配的其他调类,可能与藏语的音变相似。

泰韵的【大】徒盖切,有唐佐切和他达切的异读,上古则有则有-s(-ʔ)/-d/-r(或-l)的韵尾。
dar.s-->dɑʔ 唐佐切
dad.s-->dals-->dajʔ 徒盖切
dad.s-->thatʔ 他达切

参考:拉萨话ar-->ɑ(英语也是如此),al-->(aj)-->ɛ

本人认为,一部分-ds--> -ls--> -jʔ,演变为中古的「祭夬废泰」,一部分仍为入声,因而形成去入两读,「徒盖切」和「他达切」在上古是一个源头,而「唐佐切」则是上古-d与-r的韵尾交替,这种交替在藏文中非常常见。如藏文:
bor「弃舍」【播】
bod「召唤、呼号」【播】(「蕃」)
bon「植种」【播】(「苯」)






第一人稱言ŋan;第三人稱厥物部kɯd / 月部kod;我ŋar歌部,都是類似 -r -d -n的韻尾

狗kɯ;犬kɯn

三等乾rgjen對應藏語夏rgja,對應二等夏ɣra,羌語的爾瑪日母χma / rma / ʁa(人,民,氓,自己所在的族群,夏,漢人,貌似和文mɯn,人,仁同源)。三等乾rgjen更可對應天hlin:rgjen →——> grjen →——> ɣljen / hlen透母天,祁連,賀蘭,崑崙,赫連勃勃,赫與天連
rgja又可對應royal regent regal 西班牙語réal

一等乾karn又作干,即天干


其年,下書曰:「朕之皇祖,自北遷幽、朔,姓改姒氏,音殊中國,故從母氏為劉。子而從母之姓,非禮也。古人氏族無常,或以因生為氏,或以王父之名。朕將以義易之。帝王者,繫天為子,是為徽赫實與天連,今改姓曰赫連氏,庶協皇天之意,永享無疆大慶。係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統,皆以鐵伐為氏,庶朕宗族子孫剛銳如鐵,皆堪伐人。」立其妻梁氏為王后,子璝為太子,封子延陽平公,昌太原公,倫酒泉公,定平原公,滿河南公,安中山公。


日人民文目皃(貌)万賓牧氓皆是源於mɯg

戎農侗僮

苗瑤hmong-mien

蠻mron
苗mreu / mreg
閩mrɯn / sbrul,另參考文mɯn
黃hmoŋ



余予la
台lɯ
朕lɯm
陽laŋ

想起了 lŋa 的這種形式(第一人稱),例如魚魯蘇虞吳 blŋa / plŋa / pŋa / bŋa



我建構的人稱代詞系統:

吾ŋa/我ŋar 言ŋan
女na/爾汝你nar
胡ga/何gar,應該也對應之部其kɯ

第一人稱對應近指,第二人稱對應遠指,第三人稱對應疑問代詞胡何,及物化名詞化的前綴 k- / kɯ-表示某種物品

另,河南東南部山東西南部一帶的第二人稱為「嫩」nɯn / nɤn / nən


這種變格分歌部 -ar 元寒部 -ɑn 鐸部 -ɑg 三種形式,很可能都來自 -ɑʁ / -ɑχ /  -ɑɣ,正如同夏對應rgja、ɣra、χma、rma、ʁa、rgjen、karn、hlen等多種形式,一開始的原始形式可能是ʁa,小舌或大舌音,顫音近音閃音之類,發音部位很後,接近喉嚨,滋生 -g- 的性質,有摩擦成份和顎化成份,滋生 -r- 和 -j- 的性質

夏乾天,聯繫到越鉞斧伐ɢuat / paʔ / bat似乎也可以,伐又聯繫到戈我義儀
 樓主| 發表於 2021-6-21 05:50: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1-6-21 05:56 編輯

黃帝是姬周祖先,大概父系是N-F1998,炎黃大戰(阪泉),黃帝南下征服炎帝,大致對應N-F1998北狄夏后氏南下征服西戎藏緬Oα,其後炎黃聯軍(戎狄)掃蕩三苗(中原苗瑤系),即涿鹿大戰

阪泉:北狄戰西戎(農)
涿鹿:戎狄戰苗瑤(農)

其後武王伐紂周族入主中原。國野之別,大抵國人(姬周N-F1998)住城堡,野人(西戎藏緬Oα)住城堡外的無防護荒地農地,和西歐騎士、領主、城堡差不多
 樓主| 發表於 2021-6-24 17:45:2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1-6-24 17:48 編輯

珠三角習俗長舅為父,走婚制,不落夫家,和西南夷西南藏緬盧梭族(摩梭族)倮倮族lo lo一致

珠西粵西常見清齒齦邊擦音 hl- / lh- / sl- 在藏緬語中非常常見,四邑方言有精組塞化現像,起源於清齒齦邊擦音脫落,塞擦音變塞音


越南narrow house / tube house 有朕老廣味,同埋越南都有點心,茶樓,飲茶的習俗

我本人Z25982 / Y7080 / SK1730 / F5517係同越南共享,大概下游不同,起源於西南夷(西南藏緬),西戎自藏緬走廊(藏彝走廊)南下,在兩廣,越北,泰北,老撾北部形成一個Z25982 / Y7080 / SK1730 / F5517的peak,大概當地人30%左右比例是Z25982 / Y7080 / SK1730 / F5517,珠三角8%

南島與騋掛鈎,南陸與藏緬苗瑤侗泰孟高棉掛鈎

 樓主| 發表於 2021-7-12 01:57:2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21-7-12 03:39 編輯

堯舜禹的問題

舜大概率和商人的帝俊 / 帝舜是同一個人,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岳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帝曰:「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舜是商人祖先,馴服象用於作戰和務農耕田

禹出西羌,是周人祖先

舜和禹大概率並不認識,從沒互相見面,甚至不是同一時代的人,既然不認識,沒見過面,甚至不是同期的人,堯舜禹禪讓自然也是周人編造出來的大一統史觀

猶太人也善於歷史造假,啥出埃及記,耶和華擊殺埃及人的長子,侮辱古埃及人傳統的蛙神之類

剛看了下,堯

尧 ( yáo ) (?-?),祁(耆)姓,名放勳,国号陶唐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23岁(前2144,丁丑)践帝位,在位70年逊位,118岁

祁尧(约前2447—前2307年,一说约前2377—前2259年),姓祁,名放勋,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帝喾与庆都之子。尧受封于祁地(今山西

祁先不論,老 / 耆,藏語長者老人,老是rga

rga ——> rag ——> rau ——> lau老
rga ——> grar ——> gjer群母脂部開口三等平聲耆
恰好耆音近祁

老子李耳又名李聃。藏語耳為rna,恰好和老耆rga相似,聃古音大概是rnam / hlam,其實都能對得上

古代黃老之術並稱,黃帝是姬周祖先,所以道德經和周易大概率是周人系統,老子實際就是黃帝了,反正黃帝和老子都是姬周先祖

堯舜禹,夏商周,夏堯,商舜,周禹,吻合得很好,應該是周人編造出來的(當然舜真有其人,舜=帝舜=帝俊,即商人祖先,服象者),我說周人編造主要是夏商周的整個框架

堯和祁耆陶唐氏掛鈎,逐個分析。耆即老,堯=老子=黃帝,其實就是周人祖先。從華夏——夏的對應也能看出來。當然商人的夏另有意義。祁即祁連山,天山,賀蘭山,來自吐火羅印歐人及藏緬羌人的天崇拜疊加山崇拜,即乾卦(貌似八卦的坤卦和崑崙山有關?)

唐康庚,同聲符,唐=定母一等陽平送氣,即daŋ。康是溪母一等kʰaŋ。庚是見母二等kraŋ。可擬出古音klaŋ / kʰlaŋ,其實就是羊羌姜系

羊=laŋ
羌=kʰlaŋ
姜=klaŋ

陶唐氏是羌 / 姜人,也是藏緬系,即堯和禹都和周人藏緬系掛鈎。堯舜禹,夏商周,堯和禹都是周人編造出來的,當然舜真實存在,是神格化的商人祖先,也許和美洲羽蛇神有關?漢字根源在商和東夷,後來被周人剽竊借用,也許商和東夷的漢字和美洲的象形文字同源


再進一步,東夷和商都有鳥崇拜,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玄=黑,通常玄鳥解作燕子,但我認為很可能是太陽神鳥。太陽是金色自然是金烏,金色的鳥golden birds,但上面有太陽黑子,黑影,即玄鳥a black bird


帝俊,《山海經》記載的天帝,相傳與其妻羲和生有十個太陽,與常羲生有十二個月亮。

「俊」在甲骨文中與「浚」相同,而「浚」又為「鳥」意。相傳太陽實為「三足金烏」(三條腿的金色烏鴉),則帝俊自然也應為鳥類,或為東夷百越等崇拜鳥圖騰部落之領袖。《山海經》亦有帝俊喜與鳥類相處的描述。也有學者認為「鳥」暗指男性生殖器,在一些方言中亦可暗證。而帝俊的生殖能力尤為突出。除十個太陽,十二個月亮外,另生有兩面,黑齒,幽容等國的舉國之國民。

許多古文獻認為帝俊就是帝嚳高辛氏[1][2][3][4][5][6],或有人稱是帝舜有虞氏[7][8][9]。

商人信仰似乎不區分日月,或者說是日和月沒有太大區別。

《山海經●大荒南經》:「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楚辭●天問》王逸注曰:「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鳥比皆死,隨其羽翼。」《北堂書鈔·天部一日》:「堯時,有十日並出,命羿射十日,中九烏皆死,墮羽翼。」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觀堂集林●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王國維:「《大荒西經》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又傳記所云帝嚳次妃諏訾氏女曰常儀,生帝摯者也」

羲和、常羲、嫦娥,是三個人,也是同一個人,正如同帝俊=帝舜=帝嚳(帝告 / 帝夒)。大概太陽神生太陽,太陽神母(太陽神之妻或女太陽神)生月亮?

射日的羿是東夷人,夷大概從大從弓或從人從弓,即射箭者,又可以聯繫到秦末的戰神項羽(蘇北印第安人)。從印第安人的情況來看,在歐洲殖民前確實已有弓箭,還用羽毛裝飾自己,甚至還在頭頂烙印,令頭髮不生長,類似滿清剃髮

后羿(?-?),《左傳》稱夷羿,有窮氏首領,善於射箭。祖先在帝嚳時代之前,世代為射正。帝嚳時,被賜以彤弓素矢,為帝司射,封在鉏,在今河南滑縣東南。

宋羅泌《路史·後世十三·夷羿傳》:「夷羿有窮氏,……五歲得法於山中,傳楚狐父之道。」注引《括地象》云:「羿五歲,父母與之入山,處之木下,以待蟬鳴。還欲取之,而群蟬俱鳴,遂捐而去。羿為山間所養,年二十,習於弓矢仰天嘆曰:『我將射四方,矢至吾門止。』因捍即射,矢靡地,截草徑,至羿之門,乃隨矢去」
《淮南子·修務篇》:「羿左臂修而善射」
《文選》鮑明遠〈擬古〉注引《帝王世紀》:「帝羿有窮氏與吳賀北游,賀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殺之乎?賀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誤中右目。羿仰首而愧,終身不忘。」
《左傳·襄公四年》:「自鉏遷於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

清《大義覺迷錄》:「在逆賊等之意,徒謂本朝以滿洲之君,入為中國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為訕謗詆譏之說耳。不知本朝之為滿洲,猶中國之有籍貫。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曾何損於聖德乎?《詩》言「戎狄是膺,荆舒是懲」者,以其僣王猾夏,不知君臣之大義,故聲其罪而懲艾之,非以其為戎狄而外之也。若以戎狄而言,則孔子周遊,不當至楚應昭王之聘。而秦穆之霸西戎,孔子刪定之時,不應以其誓列於周書之後矣。」


青銅神樹是1986年8月從中國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二號器物坑出土的6件樹形的文物,造型為樹狀,上有神鳥,被市民昵稱為「搖錢樹」。原樹高395cm,3簇樹枝,每簇3枝,上有27個果實和9隻鳥,可能是「九日居下枝」的意思,樹幹上嵌鑄了一條造型怪異的龍,龍頭朝下,身體呈辮繩狀,前爪匍匐在樹座上,後爪象人手,身上還掛着刀狀的羽翅。中國龍的造型從古到今千變萬化,但像這樣怪異的龍還是獨此一見。

在中國的古代神話寶庫中有很多關於神樹的傳說,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東方的扶桑、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通過比較研究,學者們認為三星堆的神樹綜合了扶桑、建木、若木的特點和功能,是這三棵神樹的複合體。三星堆的神樹既是古人太陽崇拜的產物,又是古人心目中的「登天之梯」,同時也是代表古人宇宙觀念的宇宙樹[1]。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商人日名制10氏族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日並出羿射9日,剩1日。恰好東夷原有的9族加上從東北南下的殷地安印第安商族就是10族。

古代釋經者發覺羿有兩個但現代人概念認為羿只有一個,是同一個人,因為羿是商時代的人,但周人又在商前面虛構一個夏朝,由於夏有個發語詞虞,不幸被誤會又是另一個更早的朝代虞朝,因此出現了兩個羿。從古籍記載來看,虞朝時堯命令羿射9日。後來商朝再又一個羿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嚳有兩個兒子──摯和放勛;帝嚳死後,以其年齡最大的兒子摯繼承帝位,為帝摯。堯好學而能幹,十三歲時就受命輔佐帝摯。帝摯才幹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國家。而堯仁慈愛民,明於察人,治理有方,盛德聞名天下。於是各部族首領紛紛背離帝摯,而歸附於堯。帝摯也自覺不如堯之聖明,終於在繼位九年以後,將帝位禪讓於堯。

帝嚳(帝俊 / 帝舜)傳承其位予長子帝摯,帝摯禪讓帝堯,帝堯禪讓帝舜,帝舜禪讓夏禹,夏禹的子夏啟,開啟了夏朝的家天下。這裏帝舜重覆了一次:帝嚳 ——> 帝摯 ——> 帝堯 ——> 帝舜,同樣羿也重複了一次,大概率后羿就是太陽神帝嚳 / 帝俊 / 帝舜

羿的發音又類似羲和、常羲、嫦娥、項ɢroŋs、羽sgro,大概是太陽神的名字,日神月神都是同一個神。印第安酋長頭戴鳥羽冠,項上人頭,把項和羽連在一起,項羽大概率是一個頭戴鳥羽冠的東夷酋長

商王稱號如帝乙、帝辛,帝被認為解作嫡,應該是帝俊嫡傳的意思。沒有帝字稱號的商王大概是非商族出身,非帝俊後裔,是東夷人的後裔不是商人後裔

四川三星堆的青銅神樹實際就是商人的帝俊之子。三星堆是藏緬文化(周的堂兄弟西南夷文化),但又同時和商文化掛鈎,只能解作是商周同源,是紅山系N。

紅山系N的嫡系是
1商,也是
2夏后氏姬周N-F1998,還有
3一部份N流竄至西南部成為西南的統治者西南夷的三星堆青銅神樹
4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國語●周語上》

穆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是故周文公之《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鄉,以文修之,使務利而避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間,不敢怠業,時序其德,纂修其緒,修其訓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篤,奉以忠信,奕世載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商王帝辛,大惡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有不貢則修名,有不王則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罰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討之備,有威讓之令,有文告之辭。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增修于德而無勤民于遠,是以近無不聽,遠無不服。

「今自大畢、伯士之終也,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兵。』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吾聞夫犬戎樹惇,帥舊德而守終純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荒服者不至。

《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移。其畜之所多則馬、牛、羊,其奇畜則橐駞、驢、驘、駃騠、騊駼、騨騱。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毋文書,以言語為約束。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毋弓,盡為甲騎。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茍利所在,不知禮義。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諱,而無姓字。

夏道衰,而公劉失其稷官,變于西戎,邑于豳。其後三百有餘歲,戎狄攻大王亶父,亶父亡走岐下,而豳人悉從亶父而邑焉,作周。其後百有餘歲,周西伯昌伐畎夷氏。後十有餘年,武王伐紂而營雒邑,復居于酆鄗,放逐戎夷涇、洛之北,以時入貢,命曰「荒服」。其後二百有餘年,周道衰,而穆王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之後,荒服不至。於是周遂作甫刑之辟。穆王之後二百有餘年,周幽王用寵姬褒姒之故,與申侯有卻。申侯怒而與犬戎共攻殺周幽王于驪山之下,遂取周之焦穫,而居于涇渭之閒,侵暴中國。秦襄公救周,於是周平王去酆鄗而東徙雒邑。當是之時,秦襄公伐戎至岐,始列為諸侯。是後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齊,齊釐公與戰于齊郊。其後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齊,齊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其後二十有餘年,而戎狄至洛邑,伐周襄王,襄王奔于鄭之氾邑。初,周襄王欲伐鄭,故娶戎狄女為后,與戎狄兵共伐鄭。已而黜狄后,狄后怨,而襄王後母曰惠后,有子子帶,欲立之,於是惠后與狄后、子帶為內應,開戎狄,戎狄以故得入,破逐周襄王,而立子帶為天子。於是戎狄或居于陸渾,東至於衛,侵盜暴虐中國。中國疾之,故詩人歌之曰「戎狄是應」,「薄伐獫狁,至於大原」,「出輿彭彭,城彼朔方」。周襄王既居外四年,乃使使告急于晉。晉文公初立,欲修霸業,乃興師伐逐戎翟,誅子帶,迎內周襄王,居于雒邑。

虞夏,中間不能也不應該斷開,虞是一個句子開頭的發語詞,類似 夫或彼,以及英語的 And。虞發音 la / lŋa(余予),虞夏等於 la rgja,不是夏朝之前尚有個虞朝

翟=狄,deg,突厥土耳其 turkey

中國=宗周,中stuŋ <——> 宗rtuŋ,宗族,祖宗,民族,國族。西周早期有國野之別,國人和野人不同,國人是周人狄人翟人,野人是平民,戎人。國人住城堡或城市,有參政權和參兵打仗的義務,類似古希臘古羅馬的公民,野人沒有。國人是武力強盛的牧民獵人,野人是小麥農人。後期國野之別消失,類似古羅馬不斷擴大公民的範圍,吸收奴隸或外邦人成為公民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1 19:22 , Processed in 0.0892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