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502|回復: 4

[粵韻風華] 千古唐音听粤讴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2-7 16:39: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广东旧时称南越,之前是南蛮之地,“南越人”是当时的土著居民。到秦汉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战乱频繁,中原许多人南下避乱,带来了中原的文化与语言。而语言这个东西,是会随社会与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岭南因五岭与中原阻隔,交通不便,与外地交流较少,自身变化也不大,所以岭南这片从前的南荒之地倒能够保存一些中原过去的文化习俗。岭南语言也是如此,与中原主流相比,总是滞后若干个朝代。早在唐代的时候,这个特点就已显露出来了。唐朝诗人张籍的《元嘉行》有这一句话:“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 岭南一直是个“鸟语”花香的地方。很多北方同胞对我们广东话这种“鸟语”很不以为然,他们可能没有想到,千年前他们身处盛唐的祖先,说话的发音与现在的普通话相去甚远,倒是比较接近于我们的粤语,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粤语是保留唐音最多的方言,正所谓“千古唐音听粤讴”。千多年来,中原的语音变化得很厉害,古代丰富多彩的音调被裁减得剩下四个,而末尾带m的韵部连同所有的入声韵部更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粤语这种语言的活化石依然保留有九个声调,自然比只有四个声调的普通话易于组成更具变化的旋律。而且粤语的入声几乎保持了古代的原貌,因此,唐代诗人用入声来显示其情绪之抑郁、激荡的地方,拿粤语一念,原味就出来了。

??? 由于对唐诗深层度的理解,又以最近古音的粤方言朗诵,让人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就像李白、杜甫就站在你面前,唐诗的真相就站在你面前。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由平和语气开头,渐渐地渐渐地语气凝重,到“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压抑在内心的东西开始显现,“悠悠”以颤音处理,“不”字急促,“胜愁”二个字粤语都是闭口音,朗诵时一字一字念出来,有一种强烈的苦闷纠缠在内心,挥之不去的感觉。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第二句,“衰”字粤音收得急,有了时光如白驹过隙的感觉,这是普通话不能达到的效果,接下来“儿童相见不相识”这一句就处理得绝对精彩,加了朗诵技巧,带着轻微的笑腔,听的时候可以感觉到那种似笑非笑的语气,把诗人无奈得有点苦笑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李白的《蜀道难》这首,朗诵的时候是张弛有度,轻处似“凌波微步,皂袜生尘”,重处“乌云压城城欲摧”,徐处如“闲云潭影日悠悠”,疾处若“迎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光从朗诵的声调上,就能体会在蜀道上的心情起伏了。再听多几首,味道出来了。每一首诗几乎都有令人惊喜的朗诵效果。平时聊天不觉得什么,听到粤韵唐诗,就感觉到了粤语较之普通话的复杂。粤语的开口音、闭口音、鼻音都特别独立,一字一句停顿转折明显比普通话多,特别有一种“大弦小弦错杂弹”的曲曲折折的风韵。唐诗之美尽在斯。

  有人说粤语是语言的“活化石”,这种古诗与古语的完美融合,在现今真是难得一见。

?????????????????????????????????????(作者:游水)

  轉自西祠胡同 http://www.xici.net/media/publish/b487290/d31301495.htm

發表於 2007-2-8 03:09:00 | 顯示全部樓層
此文作者係寫得幾喎。
發表於 2007-2-9 06:02:10 | 顯示全部樓層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系出自《永嘉行》

似乎一个错咗全部错齐

發表於 2008-8-12 16:15:26 | 顯示全部樓層

永嘉行

年代:唐
作者:张籍
作品:永嘉行
内容: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

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發表於 2008-8-14 01:02:05 | 顯示全部樓層

好多唐诗宋词用广州话读嘅话好好听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1 21:52 , Processed in 0.06150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