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278|回復: 0

[族群溯源] 漢族南遷泛珠三角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2-18 23:35: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宋代以來,隨著漢族政治統治的擴大和深入,包括宋中央勢力深入貴州腹地,經濟重心移到南方,進入泛珠三角漢人大增加,深刻改變當地文化面貌,包括廣東人、客家人大量進入珠江三角洲、粵東北和粵北;福佬人移居雷州半島、海南島。如海康有廣東最大一座媽祖廟,大門聯雲“閩海恩波留粵土,雷陽德澤接莆田”。據陳銘樞《海南島志》載,海南島移民,唐代以前為2萬人,唐代為7萬人,宋代為10萬人,元代為17萬,明代為47萬,清代為217萬??[1]?。大量族譜家譜記載了這些移民來源,現在分佈很廣的許多姓氏,大部分是宋代從福建,小部分從兩廣移居海南島的。如人數很多的符姓,其先人宋代從福建莆田入瓊撫黎,先居文昌,後子孫繁衍,分成不同支系,散居瓊山、萬甯、陵水、崖州、儋縣??[2]?。邱姓原籍莆田甘蔗田村,宋末隨抗元隊伍南下入瓊,先居澄邁、臨高,繼散各州縣??[3]?。黎姓始於天聖二年(1204年)先移居儋州北岸圖蘭訓村,直到康熙初年才再徙文昌等地??[4]?。崖縣孫姓,祖籍莆田,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為官瓊山,曆元及明,繁衍為四支,分遷島內各縣,其一支為今崖之孫姓??[5]?。瓊山唐姓先人居廣西桂林府興安縣,宋室南渡時入瓊,後漸次遷居澄邁、臨高、儋州、安定、樂會、陵水等??[6]?。蔡氏祖籍福建仙游,宋入瓊,後支脈分散,形成大面積分布島上各地??[7]?。此外據訪問當地群眾及查閱有關文獻,本島邢、呂、韓、張、馮、慕、黃、周、張姓等,他們自稱或記載祖籍福建或河南,宋或明初才入居本島??[8]?。他們大部分在島東北沿海登陸,在這一帶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以後,漸次由北向南、從東向西遷徙。其中一部分輾轉入山區,變成所謂“熟黎”。如在西部侾黎分佈地區,黎人中就有王、黃、邢、黎、陳、劉等姓,這都是漢族姓氏,他們多從崖縣遷入樂東、瓊中一帶??[9]?。還有,海南到處有“天后宮”、“天妃廟”,她是閩人崇拜的海神,據傳宋雍熙四年(987年)飛升。閩人內遷移到那裏,那裏就有她的廟宇,在臺灣、雷州半島等地廣泛分佈。明代海南比較大者就有10處??[10]?,座落沿海州縣或港灣。海南地方誌上有大量關於天妃宮廟和顯靈記載,除去其封建糟粕,實為閩人移居海南的證據之一??[11]?。?

  在廣西,軍事移民是廣西移民一個重要部分。宋代以山東漢人為主,其中一個重要來源是宋一支部隊隨狹青入桂討伐儂智高後留居戍守。後世代繁衍,後裔仍稱“山東祖籍”,保持自己特有方言,分佈在柳州、邕州一線和左右江沿岸。此事指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壯族首領儂智高在廣西安德州(今靖西縣境)起兵反宋,值右江大水,攻克南疆重鎮邕州,建立“大南國”政權,繼而沿西江而下,連陷橫州、梧州、端州,包圍廣州,未果,轉戰桂東北,後被鎮壓而失敗。北宋朝廷即在今廣西桂林、南寧、宜州、欽州等地駐重兵,連同家屬約4萬人。《大明一統志》卷84引《宜陽志》說,當地居民“言語無異中州”,當“宋狄青平儂賊後,留兵千五百人鎮守,皆襄漢子弟。至今邕人皆其種類,故語言類襄漢”。明人王臨亭《粵劍篇》卷2記載,儂智高事件後,余靖任廣西安撫使,“擇江浙湖湘負材多智雄大之家,遷居左右江平衍饒沃之地,使自力食,以漸化茲民”,這對桂西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避亂入桂仍是移民主要原因,《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說靜江(桂林)知府許中因上言,企圖禁止並遷走已經寓寄桂林的移民而獲罪,被降職一等,想見這些遷民數量相當可觀,以致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鐵山圍叢談》卷6記宋蔡絛流放博白時寫道:“吾以靖康歲丙午(1126年)遷博白時,虎未始傷人,村落間獨竊人家羊豕……。十年之後,北方流寓者日眾,風聲日益變,加百物湧貴,而虎漸傷人。今則與內地無殊,啖人略不遺毛髮。”博白遷居者之多,影響到老虎習性,從不傷人到吃人。介於兩廣之間的容縣,“渡江以來,避地流家者眾” ??[12]?。雍正《廣西通志》卷36引《容州志》說:“宋南渡後,北客避地者多衣冠,禮度無異中州”,又引《梧州志》說梧州“樂音閑美,有京洛遺風”。近年出版的新編《肇慶市志》統計,宋代落籍市區內的有白、擢、李、吳、梁、嚴、程、覃、劉、黎、謝、伍、冼等13姓。這些移民自是走西江水道入居的??[13]?。在廣東,宋代是移民最多時期。據樂史《太平寰宇記》載,北宋初,嶺南道客戶占總戶數的比例約25%;而到北宋後期,據王存《元豐九域志》統計,今廣東境內客戶已占總戶數39%,廣西占33%。南宋人口增加更快,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廣西人口為24萬戶,到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上升到52萬戶,增加1倍以上,這主要是嶺北人口南遷的結果。南宋滅亡時,丞相文天祥帶領南宋軍民從江西進入粵東,轉戰各地。兵敗後許多人流散,後成為客家人的一部分。有人對209個客家氏族遷入廣東的時間作過統計,其中宋代有47個氏族,元代有38個氏族,合85個,占氏族總數的41%,超過其他時代遷入的氏族。這同時也是漢文化傳播和民系形成的關鍵時期,容下述。?

  在貴州“宋以後,漢族流寓頻繁,時勢所趨,不得不辟為疆土” ??[14]?。遷入者多為陝西、江西、四川等省區居民。嘉靖《思南府志》:“府舊為苗夷所居,自祐恭克服之後,芟夷殆盡,至今居民皆流寓者,而陝西、江西為多”。陝西、江西文化入貴,也勢所必然。 ?

  在雲南,唐代割據政權南詔四處用兵,擄掠土地和大量漢人,也是漢人一次大規模入滇,帶來先進生產技術。明初,朱元璋命傅友德、藍玉、沐英等率領30萬大軍征討元在雲南勢力,事後進行規模空前屯田,約有200萬來自江浙一帶漢人到來,形成強大漢文化圈。清代雲南礦業大興,又招致數十萬漢人到來,加強了漢文化傳播。舉凡這類移民,他們作為文化載體,在入居地安家落戶,即是他們所代表漢文化移植,並與當地文化發生碰撞、交融和整合。漢文化具有較強勁勢能,較之當地文化,是一種先進文化,故能逐漸同化,乃至取代當地文化,成為當地文化主體。這在泛珠三角,主要從宋代開始。其表現形式反映多個文化層面上。??

  注 釋:?

[1]陳銘樞.海南島志.上海:神州國光社,1933.61.?

[2]民國.符氏族譜.卷2,卷101.?

[3]民國.邱氏族譜.卷1.?

[4]民國.黎氏族譜.三.?

[5]民國.崖縣孫氏族譜.卷1.遷崖時代一覽表.?

[6]民國.唐氏族譜.卷首.一譜序.?

[7]宣統.蔡氏族譜.譜例.裏居志.?

[8] 湄邱集.卷1,墓碑記.楊率集.22.白鶴軒親堂集.41,16.筠心堂文集.4、15、23、45、60.均載海南叢書.海口:海口書局, 1935. ?

[9]中南民族學院.海南黎族情況調查.1956,(2):17.?

[10]正德.瓊台志.卷26,壇廟.11-31.?

[11] 司徒尚紀.海南島歷史上土地開發研究.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2.89-90. ?

[12](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104.?

[13]司徒尚紀.珠江傳.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158.?

[14]民國.貴州通志?宦跡志.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2-19 10:27:27編輯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4 16:46 , Processed in 0.0605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