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發寫呢個題目嘅靈感,係源於Superjill君喺呢張帖http://bbs.cantonese.asia/dispbbs.asp?BoardID=108&replyID=21622&id=3025對Davids一詞譯音嘅見解: 爹核士(Davids),中文音調好符合英文重讀原則。印象中當時嘅中文音譯名都係噉,好似:insure(燕梳),spanner(士巴拿)。 受到Jill君嘅啓發,本人分析如下:英文單詞Davids第一個音節da重讀且a為長元音,第二個音節vid唔重讀且受短元音i影響發音較短促,輔音s幾乎唔發出聲,於是譯音噉處理—— 「爹」聲調為1,調值為55(高平)或53(高降),屬「高音」字,且該字韻母為e,有部分專家認為粵語韻母存在長短音之分,如是說,e應為長音 「核」為入聲字,發音較短促且韻尾t與原詞音節vid中嘅d發音部位不謀而合,聲調為6,調值為22,屬「低音」字 「士」聲調為6,調值為22,亦屬「低音」字 因此按以上分析,譯為「爹核士」雖然未能夠準確照顧到原詞Davids嘅每一個音節,但仍極之符合音律規則,讀落抑揚頓挫與原詞好接近。若譯為普遍所見嘅「戴維斯」就無法體現到原詞重讀及長短音嘅規則,因為「戴」係「次高音」字,「維」亦非入聲字,「斯」則為「高音」字。照此推測,原來舊時古人對於母語音韻嘅認知係如此之高,對番文亦不遑多讓,不由得心生佩服。 大家若果有興趣,不妨對Jill君所舉嘅另外兩個例子或其他單詞,試套入上述嘅分析過程,一定會搵到更多規律。 |